资源下载简介
市政道路恢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简介:
市政道路恢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份详细规划和指导施工过程的文件,主要用于市政道路恢复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实施。这份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项目概述:介绍了项目的背景、规模、目标、施工范围和预期完成时间等基本信息。
2. 设计依据:列出设计文件、规范、标准、施工图等技术依据。
3. 施工组织:包括施工组织架构、责任分工、施工流程和工作计划等,强调了如何组织和管理施工队伍。
4. 工程地质与水文: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水文条件进行分析,以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稳定性。
5. 施工方案:详细描述各种施工方法和工艺,如路基修复、路面铺设、排水设施建设等。
6. 进度计划: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进度表,包括各阶段的时间节点和任务清单。
7. 质量控制: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标准和控制措施,以确保工程的质量要求。
8. 安全措施:包括施工安全规定、应急预案和安全培训计划,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9. 环保与文明施工:提出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的具体措施,如噪声控制、扬尘控制、废弃物处理等。
10. 资源配置:包括劳动力、设备、材料、资金等资源的配置计划。
总的来说,市政道路恢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项目实施的蓝图,是指导施工团队按照计划、规范和标准进行工作的关键文件。
市政道路恢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部分内容预览:
本工程取土场由甲方和监理现场决定。运土时采用挖掘机装土,自卸汽车运料,运至施工现场后,按照事先计算好的单位面积用量,有收料人员指挥卸车和控制用量。
路基填筑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如原地面不平,应由最底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检验符合规定要求后,再填筑上一层。
若路基填筑分几个作业段施工,如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则先填地段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2米。
为保证路基边部强度和稳定GB∕T 5237.2-2017 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2部分:阳极氧化型材,施工时每侧超宽50cm填筑,严禁出现倒贴现象。不同性质土分别填筑,每种填料层累计厚度不小于0.5m。
碾压前检测土的含水量,50m检测一点,控制土的含水量在最佳压实含水量2%之内,若土过湿,应用松土机械翻开凉晒;若含水量过小,用洒水车补充洒水。检测人员跟班作业,随时检测其含水量,确保不出现因含水量超大或过小而不能压实。
用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整平。先由推土机将大堆土料按本层控制标高粗略推平,推土机作业时,依据先中心后两边的顺序工作,不能出现局部超薄或超厚,做到均匀布置。
碾压作业顺序遵循:先两边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压,两轮之间相互重叠1/2轮宽的原则。
先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初步静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并用平地机和人工配合进行最后精平。
7).碾压时需注意事项:
①由于本合同段平曲线均不带超高和加宽,碾压时均由外铡向内侧碾压,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钢轮指后轮宽,后轮压完路面全宽为一遍。
②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应保证碾压表面平整、密实无轮迹。
8).当路基产生病害如出现“软弹”现象,应及时将软弹部分清除,并做换填石灰土处理,分层碾压夯实。
外观鉴定:(1)表面平整、密实,曲线圆滑,边线顺直。
(2)边坡坡面平顺、稳定。
(3)边沟整齐,沟底无阻水或积水现象。
(1)、路基开挖采用挖掘机横挖法,即以路堑整个横断面的宽度和深度,从一端或两端逐渐向前开挖。
(2)、挖除的土料经过试验检测符合路基填料要求的用于路基填筑,不合格的材料堆放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点。
(3)、边坡用人工分层修刮整平、拍实,保持边坡稳定。
(4)、挖方路基施工标高,因考虑其压实的下沉量,其值由试验确定。
(5)、排水设施:挖方路堑上做截水沟。截水沟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流水不能入农田、耕地。引、截排水设施的位置、尺寸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定施工。
(6)、路基开挖后,用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后按土方路基检测项目进行质量检验。
3、软弱土质或淤泥处理
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案须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按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将原路基一定深度和范围内的淤泥挖除,换填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换填时,应分层铺筑,逐层压实,使之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a.按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在清理的基底上分层铺筑符合要求的砂或砾垫层,分层铺筑松厚不得超过200mm,并逐层压实至规定的压实度。压实的方法应根据地基情况而选择振动法(平振、插振、夯实等)、水撼法、碾压法等。若采用碾压法施工时,应控制最佳含水量。砂砾垫层应宽出路基边脚0.5~1.0m,且无明显的粗细料离析现象。两侧端以片石护砌,以免砂料流失。
b.填筑砂砾垫层的基面和层面铺有土工布时,在砂砾垫层上下各厚100mm层次中不得使用轧制的粒料,以免含有裂口的碎砾口损伤土工布。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表层耕植土及杂物清除→沟槽开挖→管基础浇筑→管道安装→管座砼浇筑→接口抹带→检查井砌筑→闭水试验→分层回填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表层耕植土及杂物清除→路床土方平衡压实→石灰土摊铺压实→二灰碎石摊铺压实→立模→混凝土路面浇捣施工→道路侧石施工
道路工程分项施工程序为:
施工准备→中心标高测量放线→基层处理及路基排水→土路基(路床)施工→石灰土基层→二灰碎石基层→混凝土面层施工→路边侧石施工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在开工前组织测量人员对本段的线路中心桩、水准点等进行复测,放出路堤边线,绘出断面图,计算出土方数量,认真会审图纸,做好排水工作。
2、路线、路基中线标高测量
路基开工前,应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的基础上,约请设计人进行现场测量交底,按设计图认清现场水准基点、导线和护桩,做好桩位交接记录,对位于施工范围内的测量标志,必须采取妥善保护措施。
1)路基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
①当原测的中线主要控制桩由导线控制时,必须根据设计资料认真做好导线复测工作。
②导线复测应采用全站仪或其他满足测量精度的仪器。
③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进行加密,保证在道路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能互相通视。
④导线起讫点应与设计单位测定结果比较,测量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⑤复测导线时,必须和相邻施工段的导线闭合。
1)路基开工前应全面恢复中线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如交点、转点、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起讫点等。施工时,应采用坐标法恢复主要控制桩。
2)恢复中线时应注意与结构物中心、相邻施工段的中线闭合,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
3)如发现原设计中线长度丈量错误或需局部改线时,应作断链处理,相应调整纵坡。
(4)校对及增设水准基点
1)使用设计单位设置的水准点之前应仔细校核,并与市区水准点闭合。
2)拟用的永久水准点应与设计准点一致
3)沿线隔相当距离(以便利施工为原则)一般不大于200m,设临时水准点一个。临时水准点位置,应设于坚实、不下沉、不碰动的地物上或永久性结构物的牢固处。亦可设置于外加保护的深埋木桩或混凝土桩上,并做出明显标志。
4)长距离引测水准点要用尺垫和校核的水准尺、水准仪并以正、副平对测或往返复测,闭合差应符合要求,并与相邻路段水准点闭合。
5)临时水准点应每月复核一次,在暴雨时应及时复核。
1)路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路线中柱、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边沟、取土坑、护坡道等的具体位置桩。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桩上标明桩号与路中心填挖高。
2)在放完边桩后,应进行边坡放样,对深挖高填地段,每挖填1m应复测中线桩,测定其标高及宽度,以控制边坡的大小。
3)机械施工中,应在边桩处设立明显的填挖标志。宜在不大于100m的段落内,距中心桩一定距离处埋设能控制标高的控制桩,进行施工控制。
4)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放样内,每隔10~20m在沟内外边缘钉木桩并注明里程及挖深。
3、基层处理及路基排水
填方路基施工前应做好场地清理工作,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原地面应进行表面清理,清理深度应根据种植土厚度而定,并在清理地表面后,整平压实到规定要求。对其基底,还应按下列规定处理:
1)应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排走的雨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亦不得引起水沟淤泥积和路基冲刷。
2)路堤修筑范围内,原地面的树穴、坑洞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按规定进行压实。
3)路堤基论著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换填,换填深度应不小于30cm,并予以分层压实,压实度应符合规定。
4)施工时,采用拖拉机或装载机,将土运至路基所填路段,用推土机粗平,人工精平,最后用振动式压路机碾压,施工中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路基填筑分层平行摊铺,最大松铺厚度不得大于30cm,最小松铺厚度不得小于10cm。
当路基填土至顶部时,摊铺整平后,使用压路机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不平部位,人工精平后,再用压路机碾压3~4遍,确保路基顶部平整密实。
在整个路基填筑施工中,应严格控制“五度”,即宽度、坡度、平整度、填筑高度、重点是密实度。
路基排水的目的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路基内含水量保持在允许范围内,保证路基经常处于稳定状态,满足使用要求。
1)农田路段在开工时,首先在路基边缘两侧大于5m处开设排水沟,排水沟断面为梯形,底宽不小于0.5m,深度按地下水量确定,但不应小于0.5m,排水沟长度超过300m,应选择适当地点,没出水口,将水引出排水沟。
2)水田、洼地、河塘路段在开工时首先在征地范围内修筑土埂,土埂内侧挖排水沟,排水后回填透水性良好的砂砾料,兼做盲沟,切断路基两边的水源,防止浸透路基,然后清除,运走路基范围内的表土、淤泥,排除因农田灌溉和雨季而形成的地表水。
(二)道路结构工程施工
石灰土垫层施工前先进行路床整理,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90%以上。若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可掺12%的石灰进行处理施工中基础设施管线管理保护措施,直至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路床经检验合格后,开始进行路面下基层石灰土基层的施工,本工程石灰土基层分两层施工,采用路拌法施工。
(1)材料选用及石灰剂量的确定
1)土:塑性指数偏大的粘性土应加强粉碎,粉碎后土块的最大尺寸,不大于15mm,如经批准15~25mm土块含量不大于5%,即可达到要求,可采用两次拌和法,第一次扣70%以上预定剂量的石灰拌和后闷放1~2d,再加入其余石灰,进行第二次拌和。
2)石灰:根据路基土的潮湿情况,应采用磨细生石灰处理,磨细生石灰不低于III级(Cao+mgo含量大70%)。
3)水:应采用清洁的地面水、地下水、自来水及PH值大于6的水。
4)施工中试验室对混合料的石灰含量应经常检测,以保证石灰剂量符合组成设计要求,石灰剂量的测定应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进行。
路基土掺灰施工质量的优劣与否《接入网设备与远端模块电源系统的综合再利用 GB/T 26260-2010》,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混凝土路面的整体强度和平整度,必须精心施工以确保路面工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