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简介: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用于防止基坑开挖过程中因土体稳定性问题、地下水位上升导致的塌方、沉降等问题。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一种针对这类工程的详细施工计划,旨在保障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的稳定。
这个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工程概述:对基坑的规模、位置、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进行详细介绍,明确施工目标和任务。
2. 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设计:根据工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如地下连续墙、喷锚支护、桩基支护等,并详细描述施工步骤和方法。
3. 降水措施:设计合理的降水系统,如井点降水、管井降水、深井降水等,以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体滑坡或沉陷。
4. 安全管理:制定详细的作业安全规程,包括人员安全培训、设备管理、应急救援预案等,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5. 质量控制:明确质量检验标准和方法,对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降水效果等进行定期检查。
6. 环保措施:考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噪声控制、尘土控制、废水处理等。
7. 施工进度和协调: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以及与各方(如设计、监理、业主等)的协调机制。
这个专项施工方案需要经过专家评审,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方案,定期评估并调整,以保证工程安全和顺利进行。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部分内容预览:
①注浆材料宜选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水泥浆的水灰比宜为0.5,水泥砂浆配合比宜为1:1~1:2(重量比),水灰比宜为0.38~0.45。
②水泥浆、水泥砂浆应拌合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合的水泥浆、水泥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
8)注浆作业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注浆前应将孔内残留或松动的杂土清除干净;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GB 50707-2011 河道整治设计规范,应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及其管路。
②注浆前,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250~500mm处,孔口部位宜设置止浆塞及排气管。
③土钉钢筋应设定位支架。
1)拱曲线沿曲率半径方向的误差不得超过±40mm。
2)拱墙水平方向施工的分段长度不超过12m,通过软弱土层或砂层时分段长度不宜超过8m。
3)拱墙在垂直方向应分道施工,第道施工的高度视土层直立高度而定,不宜超过2.5m;上道拱墙合拢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可进行下道拱墙施工。
4)上下两道拱墙的竖向施工缝应错开,错开距离不宜小于2m。
5)拱墙施工宜连续作业,每道拱墙施工时间不宜超过36h。
6)当采用外壁支模时,拆除模板后应将拱墙与坑壁之间的空隙填满夯实。
7)基坑内积水坑的设置应远离坑壁,距离不应小于3m。
6、基坑支护工程质量检测与验收
(1)排桩与地下连续墙
1)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测宜按下列规定进行:
①采用低应变动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小于5根。
②当根据低应变动测法判定的桩身缺陷可能影响桩的水平承载力时,应采用钻芯法补充检测,检测数量不宜小于总桩数的2%,且不得少于3根。
2)地下连续墙宜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墙身结构质量,检测槽段数不应少于总槽段数的20%,且不应少于3个槽段。
3)当对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或对钢支撑焊缝施工质量有怀疑时,宜采用超声探伤等非破损方法检测,检测数量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1)水泥土桩应在施工后一周内进行开挖检查或采用钻孔取芯等手段检查成桩质量,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及时调整施工工艺。
2)水泥土墙应在设计开挖龄期采用钻芯检测墙身完整性,钻芯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且不应少于5根;并应根据设计要求取样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1)土钉墙采用抗拉试验检测承载力,同一条件下,试验数量不宜少于土钉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2)土钉墙面喷射混凝土厚度应采用钻孔检测,钻孔数宜每100平方米墙面为一组,每组不应少于3点。
当对逆作拱墙施工质量有怀疑时,宜采用钻芯法进行检测,检测数量为100平方米墙面为一组,每组不应少于3点。
7、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管理
(1)在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避免以下事故发生:
1)放坡开挖时坡度过陡,引起边坡失稳。
2)基坑周围过多堆放荷载,引起边坡失稳。
3)挖土施工速度过快,改变了原土层的平衡状态,易造成滑坡。
4)基坑周围停放重型机械,使支护荷载增大,引起边垛失稳。
5)附近基坑施工对基坑支护的影响,引起围护结构破坏。
6)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坑底回弹增大从而影响支护结构稳定。
(2)当基坑放坡高度较大,施工期和暴露时间过长,或岩土土质较差时,应根据土质情况和实际条件采取边坡防护措施,以保护支护结构稳定性。
8、基坑支护工程应急预案
事故发生后,作业人员、班组长、现场负责人、项目部安全主管等应逐级上报,并联络报警,组织急救。
(3)现场事故应急处理
当支护结构系统位移量过大时,应停止开挖施工。当出现边坡失稳或坍塌现象时,应采取土包或其他材料反压加固坡脚,以防事态发展,并尽可能在坡项削坡减小荷载,必要时回填。
(4)人员伤亡应急处理
2)应立即排除其他隐患,防止救援人员遭到伤害。
3)积极进行伤员抢救。
4)做好死亡者的善后工作,对其家属进行抚恤。
①应急反应组织和预案确定后,施工单位应急组长组织所有应急人员进行应急培训。
②组长按照有关预案进行分演练,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价,应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完善。
③在确认险情和事故处置妥当后,应急反应小组应进行现场拍照、绘图,收集证据,保留物证。
④经业主、监理单位同意后,清理现场恢复生产。
⑥在事故处理后,将所有调查资料分别报送业主、监理单位和有关安全管理部门。
降水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
当地下水位较高,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在地下水位以下、需在含水层施工时,需局部降低地下水位,开挖基坑、沟槽。
(二)降水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
工程概况应包括深基坑设计情况及要求、现场环境、场地水文地质情况、基础类型等。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3) 建筑物设计文件、地质报告;
(4) 地下管线、周边建筑物等情况调查报告。
3、降水工程危险源识别与监控
(1)降水工程事故的类型
4)水位降深太多。影响周边建筑物;
6)出现异常情况,如基坑局部出现流砂或边坡开裂。
(2)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
1)基坑内、外水位差较大,或支护结构未进入不透水层;
2)含水层中滤料填入不妥;
3)钻孔、成孔时,泥浆稠、泥皮厚或洗井措施不当,使地下水向井内渗透的通道不畅;滤网和砂滤料未按实际土层情况选用,使其渗透能力降低;水文地质资料与实际不符,井点滤管位置不在透水性好的含水层中;
4)由于局部地段的井点数量不足,或抽水泵型号选用不当,排水能力低可水文地质资料不确切,实际涌水量超过计算涌水量。
5)井点滤网破损或井点滤网和砂滤料太粗,土层中的泥砂随地下水被抽出。
6)边坡一侧有大量井点管堵塞,基坑靠近河流或有积水的深水沟,地下水补给丰富,基坑附近地面堆载过大或机械振动,引起地表裂缝;
7)井点整体布局不合理,数量过多,抽水泵功率过大,排水能力过剩,引起周边已有建筑物的沉降、开裂等事故;
8)未对上部结构压重验算,过早停止地下水的抽排,引起向止水压力增加,导致已施工结构破坏。
4)地面沉降及分层沉降观测。
4、降水工程安全技术设计
1)地下水控制的设计和施工应满足支护结构设计要求,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伯和环境条件并结合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方案综合分析、确定。井点数量和布置的确定应进行降水量和降水坡度计算。保证降水的适度,防止过量降水成为新的危险源。对井口的封堵、停泵和最后取泵堵井应在对上部结构压重进行计算复验基础上确定时间计划。
2)降低地下水及地下水控制方法选择详见下表:
3)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的方法。截水后,基坑中的水量或水压较大时,宜采用基坑内降水。
4)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用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保证坑底土层稳定。
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开挖基坑,会遇到地下水问题。若涌入基坑内的地下水不能及时排出,不但土方开挖困难,边坡易于塌方,而且会使地基被水浸泡,扰动地基土,造成竣工后的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为此,在基坑开挖时要及时排出涌入的地下水。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大,基坑涌水量不大时,集水明排法是应用最广泛,也是最简单、经济的方法。
①降水井宜在基坑外缘采用封闭式布置,井间距应大于15倍井管直径,在地下水补给方向应适当加密;当基坑面积较大、开挖较深时,也可在基坑内设置降水井。
②降水井的深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含水层的埋藏分布和降水井的出水能力确定。设计降水深度在基坑内不宜低于0.5m。
③在降水漏斗范围内应降水引起计算沉降量可按分层总和法计算。
④抽水设备主要为深井泵和深井潜水泵,水泵的出水量应根据地下水位降深和排水量大小选用,应大于设计值的20%~30%。
⑤水泵应置于设计深度,水泵吸水口应保持在动水位以下。
①管井出水量可按经验公式确定。
②井管过滤器长度宜与含水层厚度一致。
管井应计算基坑涌水量、降水井数量、过滤器长度、基坑中心点水位降低深度;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
对于降水工程有一项重要的施工准备是备用电源,降水工程不可间断。
1)管井井管直径应与根据含水层的富水性及水泵性能选取,且井管外径不宜小于200mm,井管内径宜大于水泵外径50mm。
2)沉砂管长度不宜小于3m。
3)钢制、铸铁和钢筋骨架过滤器的孔隙分别不宜小于30%、23%和50%。
4)井管外滤料宜选用磨圆度较好的硬质岩石,不宜采用棱角状石渣料、风化料或其他黏质岩石。对于砂土含水层,滤料规格为 D50=(6~8)d50,对于d20<2mm的碎石类含水层,滤料规格为 D50=(6~8)d20。滤料应保证不均匀系数小于2。
5)管井成孔宜采用清水钻井,若采用泥浆管井,井管下沉后必须充分洗井,保持滤网的畅通。
JGJT395-2017 铸钢结构技术规程.pdf6、降水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成井后应进行单井试抽检查降水效果,必要时应调整降水方案。降水过程中,应定期取样测试含砂量,保证含砂量不大于0.05%。
7、降水工程安全管理与是常维护
对于重大工程,除设置井点外,还应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如下:
一般可用流量表观测,若发现流量过大而水位降低缓慢甚至降不下去时,应考虑改用流量较大的离心泵,反之,改用小泵以避免离心泵发热并节约电力。
可利用井点管作观测井LD∕T 76.3-2000 化工安装工程金属容器制作、安装劳动定额,开始抽水时,每隔4~8h观测一次,以观测整个系统的降水功能,3d后或降水达到预定标高前,每天观测1~2次;降到预定标高后,可一周观测1次,但若遇到下雨须加密观测。
通常每天观测1次,如有异常现象出现,如边坡出现裂缝或基坑附近建筑物沉降较大或产生裂缝时,须加密观测次数,每日不少于2次。
(4)地面沉降及分层沉降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