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669-2022 1:50 000数字地质填图三维建模技术规范.pdf

DB36T 1669-2022 1:50 000数字地质填图三维建模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7871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6T 1669-2022 1:50 000数字地质填图三维建模技术规范.pdf简介:

DB36T 1669-2022 1:50 000数字地质填图三维建模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DB36/T16692022

在一定比例尺要求下进行野外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填绘在地理 而构成地质图的工作过程。简称填图

进行地质填图时所实施的调查路线。地质填图路线包括填图时间、图幅编号、路线编号、路线 线长度、人员组成及分工、目的任务、点位、点性、点间界线、分段路线、产状、样品采集情况 素描图、照片、视频、音频及填图路线上观察到的宏观地质现象等信息。

计算机技术,在虚拟三维环境下,将空间信息管理、地质解译、空间分析与预测、地学统计、 分析及图形可视化等工具有机结合,实现地质模拟及分析的技术方法。

T/IAC 31-2019 机器损坏保险公估作业规范不同地质体(或地质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在三维空间中的表达。

DB36/T 16692022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平台,运用地形数据和数字地质填图系统采集的野外地质填图路线、实测地 质剖面等数据直接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技术方法。 3.11 面模型surfacemodel 对地质要素三维空间形态进行表示的一种三维模型。它既能呈现地质要素的三维空间形态特征,又 能反映不同地质实体或地质要素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所模拟的地质体可以是封闭的(如地层单元、矿 体和岩体等),也可以是非封闭的(如断层面等)。 3.12 实体模型solidmodel 对三维空间的体元分割和真三维实体的表达。模型内的不同地质体,通过体元所带的属性信息相区 别,其体元的位置和相关属性描述独立存储,便于进行三维空间计算等操作。模型由一系列四面体、六 面体、菱形柱体或多面体填充形成。

元数据metadata

在充分理解区域地质演化历史、深部地质延伸和不同地质体空间关系的基础上,以地形数据和1: 50000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实测地质剖面、地质填图路线、地质图、基岩地质图等)为主要建模数据, 并充分利用已有的山地工程数据和地球物理探测数据,构建深度200m~500m的三维地质模型,再现地 贡体三维形态及不同地质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提升数字地质填图成果的可读性和适用性,更好地为矿产 资源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4.2.1建模区已完成1:50000数字地质填图工作,填图路线对所有地质体具有较好控制。区内地质 研究程度高,地质界线明显,各地质体时代及先后顺序明确,深部延伸产状清晰。 4.2.2数字地质填图三维建模须以实测地质部面、地质填图路线、地质图等原始建模数据为依据,准 确客观反映地质体的三维形态及其内部属性变化。 4.2.3模型与建模数据相吻合。地质体三维形态和地质体之间穿插、切割、包含等拓扑关系符合实际 情况,地质体之间没有空隙和互相穿越,

DB36/T16692022

3.1应具备一定的地质、计算机建模、地理信息、地球物理等专业知识,并熟悉建模区地层、 造及矿产等发育情况。 3.2能熟练运用选用的建模软件平台进行三维地质建模。

4.4.1建模时可只用一种建模软件,也可以一种建模软件为主,多种建模软件交互使用 4.4.2建模软件应具备强大的数据编辑、数据插值、数据管理、三维可视化等功能。 4.4.3建模软件应具有良好的软、硬件兼容性,且数据格式通用性好。 4.4.4建模软件应建模速度快,人机交互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4.5.2比例尺及单位

模型精度比例尺为1:50000。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平台中模型显示比例尺为1:1000。单位为

建模范围可以是一个或若干个1:50000标准图幅范围,也可以是按行政区划或其他自然或人为边 界确定的不规则状范围。

4.5.4.1建模深度以200m~500m为宜。地质体产状向深部延伸稳定区,建模深度可为500m,地质 体产状向深部延伸变化较大区,建模深度200m为宜。 4.5.4.2模型底界面应根据地形情况确定。当建模区为平地(大部分地面坡度小于2°,高差小于80m)、 工陵地(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6°,高差80m~300m)时,模型底界面可为水平面;当建模区为山 地(大部分地面坡度在6°~25°,高差300m600m)、高山地(大部分地面坡度大于25°,高差 大于600m)时,模型底界面应与DEM面平行。 4.5.4.3当拥有丰富的深部地质数据参与建模时,模型深度和模型底界面还应结合深部地质数据(如

4. 6.1 三维可视化功能包括

模型可平移、缩放、旋转、翻滚等人机交互操作。 模型可栅状显示。 模型可(动态)切割显示、三维爆炸显示、三维漫游显示等。 地质体可隐藏、显示操作,可单个地质体独立显示和多个联合显示。 地质体可不同程度透明显示。

模型可平移、缩放、旋转、翻滚等人机交互操作。 模型可栅状显示。 模型可(动态)切割显示、三维爆炸显示、三维漫游显示等。 地质体可隐藏、显示操作,可单个地质体独立显示和多个联合显示。 地质体可不同程度透明显示。

4.6.2输出成图功能包括:

DB36/T 16692022

可任意方、任意角度切制部面并输出成图。 可输出单个或多个地质体任意方向、任意角度的三维地质模型图。 可快速、自动生成地质体厚度等值线图、深度等值线图等图件。 4.6.3计算、分析功能包括: 可计算地(矿)层厚度、地质体体积与表面积、接触界面的面积、轴面产状、枢纽产状、断层 断距等。 可进行地质体缓冲分析和交、并、差等集合运算。 模型属性可进行查询、检索、计算及输出

4.6.3计算、分析功能包括

可计算地(矿)层厚度、地质体体积与表面积、接触界面的面积、轴面产状、枢纽产状、 断距等。 可进行地质体缓冲分析和交、并、差等集合运算。 模型属性可进行查询、检索、计算及输出。

4.7模型数据库组成及数据格式

1:50000数字地质填图三维建模的建模数据有地形数据、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山地工程数据、地 球物理探测数据等数据,这些数据的要求见表1

DB36/T16692022

表1建模数据类型、作用、要求及必备性

数字地质填图三维建模包括确定建模 资科数据库、 构建地质界面、构建面模型、构 建模流程见图1。

DB36/T 16692022

DB36/T 16692022

6.2.1建模单元选择要求包括

图1数字地质填图三维建模流程图

断裂构造的建模单元须根据断裂的

6.2.3建模单元用色及花纹要求包括

DB36/T16692022

6.3建模数据处理及构建原始资料数据库

6.3.1建模数据处理

.3.1.1对建模数据进行几何校正、投影变换、矢量化等处理。 .3.1.2将建模数据转换成建模软件平台能够读取的格式,并录入建模软件平台。 .3.1.3结合地质图、基岩地质图及已有地质数据,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填图路线绘制地质路线剖面, 各线剖面绘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路线剖面的地形线与实测地质剖面、填图路线地表轨迹保持一致; 面中的地质界线与填图路线中的点间界线、产状、地质图等数据保持一致; 剖面深度与建模深度保持一致: 一路线面之间的深部地质界线能相吻合: 路线剖面应与其他高精度地下地质数据(如钻孔等)相吻合。 .3.1.4根据建模单元属性信息,给予路线剖面中的点、线、面赋予相应的属性信息。 3.1.5检查建模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与合理性,修止数据的不合理之处,

6.3.1.1对建模数据进行几何校正、投影变换、矢量化等处理。

6.3.2构建原始资料数据库

6.3.2.1创建原始资料数据库工程,设置投影参数、比例尺、单位、深度轴方向等信息。 6.3.2.2确定建模单元及其唯一标识码,创建地层柱和属性表。 6.3.2.3根据属性表统一建模数据的建模单元代号、颜色、花纹、属性等信息。 6.3.2.4根据建模单元、数据格式类型,对各建模数据进行归类、合并,创建工作组, 6.3.2.5规范工程中的文件名、图层名,调整图层的先后顺序

6.4地质界面构建方法与要求

6.4.1不同地质界面构建方法

6.4.1.1模型边界面宜采用以下方法构建:

a)调整建模范围线中的节点间距,节点之间的间距宜为25m。 根据建模范围线在Z轴方向上拉伸构建模型四周边界面。 根据建模区地形类型确定模型底界面,为水平面还是DEM面的平行面。 当模型底界面为水平面时,宜采用封闭曲线成面法构建。当模型底界面为DEM面的平行面时, 应采用复制、平移DEM面的方法创建

GB∕T 33660-2017 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无障碍设计指南5.4.1.2地表数字高程模型(DEM)宜采用以下方法构建

a)宜采用离散点插值成面法构建。 b)当构建的DEM面与高精度实测高程数据(如钻孔开孔坐标等)不吻合时,应通过约束、插值 以实测数据修正DEM面

a)运用地质图中的第四系界线将DEM面裁剪成第四系范围和基岩范围两部分:

DB36/T 16692022

b)在Z轴(高程)方向上,将基岩部分DEM面抬开一定高度,并根据区内不同位置的第四系大致厚 度对每块第四系部分DEM面降低一定深度: c)运用地表第四系界线、降低后的第四系DEM面和抬升后的基岩DEM面构建一个第四系界面; d)运用地质图、路线剖面等数据中的第四系界面数据作为约束条件对第四系界面进行约束、插值 平滑等处理,使第四系界面与这些数据相吻合; e)运用DEM面裁剪处理后的第四系界面,删除位于DEM面顶部的界面,保留位于DEM面底部的界面

a)运用连接线成面法构建初始地质界面; b)将初始地质界面转换成散点: c)运用离散点插值成面法构建过程面,同时调整面中三角网大小为25m; d)运用约束成面法GB 50261-201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通过约束、插值、 平滑等处理修止过程地质界面,使其与建模数据相吻合。

a)从路线剖面中等间距提取不同高程的岩体边界点,岩体产状变化大的部位应减小提取点的高程 间距。当同一高程的岩体边界点有部分超出地表或模型边界面时,可根据产状对路线部面中的 地质界线进行延伸获取; b)根据不同高程上的岩体边界点数据,通过人机交互操作和数据插值生成一系列不同高程的水平 岩体边界线; c)在填图路线剖面中岩体边界线的约束下,运用连接线成面法依次连接不同高程的水平岩体界线 生成岩体界面; d)对创建的岩体界面进行约束、平滑、优化等处理,使界面与路线剖面、地质图等数据相吻合 且界面符合实际情况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