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CIAT 0034-2021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监测技术规程(完整清晰正版).pdf

T/CCIAT 0034-2021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监测技术规程(完整清晰正版).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CCIAT 0034-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1.3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7740
免费资源

T/CCIAT 0034-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CIAT 0034-2021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监测技术规程(完整清晰正版).pdf简介: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监测技术规程(T/CCIAT 0034-2021)",这是一个由中国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定并发布的行业技术标准。这个规程主要针对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监测技术,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规范。

城市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是一种将电力、通信、给排水、燃气等多种管线集中敷设在地下的一种设施,旨在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效率和可持续性。T/CCIAT 0034-2021规程涵盖了管廊的施工监测,包括地基沉降监测、结构稳定性监测、管线应力监测等,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规程详细规定了监测方法、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以及监测结果的报告和评估要求。它旨在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预防和解决可能的问题,提高城市综合管廊的管理水平。

由于这个规程是行业标准,它可能需要专业背景的人才能完全理解,对于一般公众,可能需要了解的是,它是我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技术保障,对于城市的运行和维护有着深远影响。

T/CCIAT 0034-2021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监测技术规程(完整清晰正版).pdf部分内容预览:

5.4.1盾构的管片在安装完成后应及时监测其竖向位移、水平 位移和净空收敛,并按下列要求执行。 1其监测断面应设在盾构的始发段、接收段和线路的中间 段,始发段和接收段宜在进出洞口处并每5~10环设一个监测断 面,线路的中间段宜每10~30环设一个监测断面; 2存在地层偏压、围岩软硬不均、地下水位较高等地质条 件复杂区段应设监测断面,宜沿盾构线路每10环设一个监测 断面; 3盾构穿越地下管线、穿越或邻近建(构)筑物、穿越河 流湖泊的部位也应设置监测断面,宜每10环设一个监测断面; 4在每个监测断面,应在拱顶、拱底和两侧拱腰处分别布 点,监测管片的净空收敛,拱顶、拱底监测点可兼作竖向位移监 测点,拱腰监测点可兼作水平位移监测点

5.4.2当有特殊监测要求时,可在前述管片监测断面,监测管

5.4.2当有特殊监测要求时,可在前述管片监测断面,监 片结构应力、管片围岩压力、管片连接螺栓的应力。各监测 在每个监测断面的监测点宜不少于5个

5.4.3盾构过程中的地表沉降监测按下列要求执行

5.4.4盾构始发和接收时DBJT45T 018-2020 交通一卡通二维码支付技术指南.pdf,应沿盾构外侧距始发并和接收并2 倍坑深范围内监测地下水位,宜在盾构外每侧布设不少于1个监 测点。

4.5王体深层水平位移和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按下列要求

1地层疏松、孔洞、破碎带等地质条件复杂地段,软土、 彭胀性土、湿陷性土等特殊性岩土地段,工程施工对岩土体扰动 交大或邻近重要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地段,宜布设监测

孔及监测点; 2监测孔的位置应布置在靠近被保护对象且有代表性的部 位,应避免管片背后注浆对监测孔的影响; 3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设在各层土的界面上,也 可等间距布设。测点深度、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5.4.6孔隙水压力监测点的设置按下列要求执行: 1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宜在隧道管片结构受力和变形较大、 存在饱和软土和易产生液化的粉细砂土层等有代表性的部位 布设; 2竖向监测点宜在水压力变化影响深度范围内按土层分布 情况布设,数量不宜少于3个,竖向监测点间距宜为2m~5m。 5.4.7对盾构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建(构)筑物、桥 梁道路、铁路等的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7章的相关规定。 5.4.8对始发井和接收井的基坑监测应按本规程5.2节、5.3节 的相关条款执行。

5.5.1管线坚向和水平位移的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双线顶管的“二线”顶管时,应对“一线”已完管线的 水平和竖向位移进行监测:双向顶管时,后顶管道顶管期间,应 对先顶完的管道在工作坑之外2倍坑深范围内的竖向和水平位移 进行监测;曲线段顶管完成后,应监测曲线段的竖向位移和水平 位移; 2监测断面的设置:顶进段和接收段每5~10节管设一个 监测断面,中间段每1020节管设一个监测断面,曲线段每5 节管设一个监测断面: 3在每个监测断面,应在管顶设一个点,在两侧管腰处各 设一个点,监测管道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 5.5.2顶管时的地面沉降或隆起的监测符合下列要求:

纵向监测点应沿顶管轴线上方地表布设,布设间距按表

3双线顶管两条管线之间的横向监测断面应联通。 5.5.3顶进和接收时,应沿管道外侧距顶进坑和接收坑2倍坑深 范围内监测地下水位,平行于管道轴线的测点间距为5m~10m。 5.5.4当有特殊监测要求时,可监测管节结构应力、管节围岩 压力,可根据工程需求设置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的监测点宜 不少于5个。 5.5.5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和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的监测按本规程 5.4.5条执行。 5.5.6孔隙水压力的监测点的设置按本规程5.4.6条执行

5.5.6孔隙水压力的监测点的设置按本规程5.4.6条执行

5.8对顶进坑、接收坑的监测应按本规程5.2节、5.3节的相 条款执行。

6.1.1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结构监测包括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 构和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监测。 6.1.2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结构施工期间监测前,宜根据设计对 结构进行分析,其分析结果作为监测点布设的依据。 6.1.3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结构监测断面的纵向分布位置应选择 在起点处、断面变化处、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处、线路交叉处、终 点处、曲线段的中点处以及变形较大处

6.2.1城市综合管廊结构整体水平变形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当选取关键断面进行监测时,在舱室顶板、承重侧壁上 应至少布置一个监测点; 2断面上的监测点宜对称分布布置; 3整体水平变形监测点的纵向间距不宜大于50m; 4当进行长期实时监测时,整体水平变形监测点纵向间距 不宜大于100m。 6.2.2城市综合管廊结构整体垂直变形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断面四角或特殊部位应至少布置1个监测点; 整体垂直变形监测点宜选择顶板或侧壁位置进行布置; 整体垂直变形监测点的纵向间距不宜大于50m; 4当进行长期实时监测时,整体垂直变形监测点纵向间距 不宜大于100m。

6.2.3整体水平变形监测点宜与垂直监测点共用点位

6.2.4管廊结构的差异沉降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个差异沉降监测断面应至少对称布置2个监测点; 2断面宽度尺寸大于10m的管廊结构应进行横向差异沉降 监测,横向差异沉降应布置不少于2个监测点。 6.2.5对于具有一定高差变化或曲率变化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 结构,整体变形监测点布置时宜考虑转接和仪器量程精度的 要求。

结构,整体变形监测点布置时宜考虑转接和仪器量程精度的 要求。

6.3.1城市综合管廊结构的局部变形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 规定: 1监测点宜选择在断面变化较大处、荷载突变处、下穿城 市主干道及高架桥处、接缝处、变形较大处; 2应选择关键构件进行变形监测,测点宜对称布置; 3当选取关键断面进行监测时,在舱室项板、承重侧壁上 应至少布置1个监测传感器。 6.3.2结构的伸缩缝、预制构件的拼接缝应进行接缝变形监测, 接缝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缝监测断面上的监测点宜选择结构顶板、侧壁布设; 2接缝断面每组应对称布设至少3个监测点。 6.3.3结构裂缝监测点布设应根据裂缝的分布位置、走向、长 度、宽度等参数,分析裂缝的性质、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趋势,选 取应力或应力变化较大部位的裂缝、宽度较大的裂缝进行监测。 5.3.4对变形敏感的特殊舱室应加密布设局部变形监测点。

6.3.4对变形敏感的特殊舱室应加密布设局部变形监

4.1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结构受力监测点应根据其设计受力特 进行布置。

一致。 6.4.3内力监测断面部位宜包含各舱室顶板、侧壁、底板构件 部位。 6.4.4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结构围岩压力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 规定: 1监测横断面上的监测点应选择各边中间部位、接缝部位、 水土压力较大部位、地面荷载较大部位、变形较大部位、受力条 件复杂部位、承重侧壁受力较大的部位等; 2监测横断面的纵向间距应根据结构设计的受力特点、土 质条件、线性特征情况确定,纵向间距不宜大于50m。 6.4.5预制拼装综合管廊工程结构的预应力筋连接接头、螺栓 连接接头或承插式接头的螺栓宜进行受力监测。 6.4.6当结构内力经计算论证具有明显对称性时,宜对内力监 测点进行优化布置。 6.4.7当截面应力分布均匀时,可选取代表性区域进行内力监 测点的布置。 6.4.8在运营期间进行受力监测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结构上海市装配式建筑单体预制率和装配率计算细则(沪建建材[2019]765号文 附件),其

受力监测点宜根据实际结构的病害调整监测点的布置。

7.1.1环境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和数量应根据环境对象的类型和 特征、环境风险等级、所处工程影响分区、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 的要求等综合确定,并应满足反映环境对象变化规律和分析环境 对象安全状态的要求。 7.1.2环境监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规定: 1环境监测点应布设在反映环境对象变形特征的部位; 2环境监测点的布设不应影响或妨碍环境监测对象的结构 受力、正常使用和美观; 3振(震)动监测点的布设及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规定; 4在监测对象及周边的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部位宜重点监 测,监测点应适当加密: 5应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必要时应设置监测点的保护装 置或保护设施。

7.1.1环境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和数量应根据环境对象的类型和 特征、环境风险等级、所处工程影响分区、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 的要求等综合确定JC∕T 1051-2018 金属面硬质酚醛泡沫复合板,并应满足反映环境对象变化规律和分析环境 对象安全状态的要求。

7.2.1周边建(构)筑物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7.2.1周边建(构)筑物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构)筑物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构)筑物四角、沿外墙每10m~15m处或每隔2。 3根柱基上,且每边不少于3个监测点; 2)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 3)建(构)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4)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 5)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交接处的两侧; 6)烟卤、水塔和大型仓储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