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41664-2022 低NOx燃油燃气燃烧器评价方法与试验规则.pdf简介:
GB/T 41664-2022《低NOx燃油燃气燃烧器评价方法与试验规则》是中国国家标准,主要规定了低NOx(氮氧化物)燃油燃气燃烧器的评价方法和试验规则。燃烧器是热能设备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燃烧效率和环保性能,尤其是低NOx燃烧器的开发和应用,对于减少燃烧过程中的氮氧化物排放,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该标准涵盖了低NOx燃油燃气燃烧器的设计、制造、性能测试、评价和数据报告等方面内容。具体内容可能包括燃烧器的结构设计、燃烧性能、排放性能测试方法、NOx生成量的计算、燃烧效率的测定、安全性能的评估等。通过该标准,可以规范低NOx燃烧器的研发、生产和使用,确保其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也能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要了解更多关于该标准的详细信息,建议查阅正式的国家标准文本或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GB/T 41664-2022 低NOx燃油燃气燃烧器评价方法与试验规则.pdf部分内容预览:
本文件接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章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燃烧节能净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合肥顺昌分布式能源综合应用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常熟喷嘴厂有限公司、中冶南方(武汉)热工有限公司、江西炽盛热能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科技大学、中国 测试技术研究院、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文华学院、安徽省风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安和节 能新技术有限公司、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湖北谁与争锋节能灶具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治金设计院 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苏州安鸿泰新材料有限公司、广州市蓝炬能源科技有 限公司、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靳世平、向军、龙妍、林其钊、陶保国、宋澜波、章金法、沈胜节、曹江萍、秦凤华 陈光明、文午琪、张凤安、李刚、裴青龙、戴方钦、陈丽湘、陈维新、王少曼、程钧、程文强、章全奎、秦正兵、 张仲凌、徐咏梅、张文秋。
本文件规定了具有低NO,燃烧特性的燃油燃气燃烧器按NO 排放值划分等级的评价条件、 则和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低NO,燃油燃气燃烧器,其他燃烧器可参照执行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GB∕T 7025.1-1997 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形式与尺寸 第一部分:Ⅰ、Ⅱ、Ⅲ类电梯,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1062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 GB17411船用燃料油
燃烧效率不小于99.9%或烟气中可燃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总量)含量不大于0.05%。
不同种类燃烧器炉膛容积热负荷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不同种类燃烧器炉膛容积热负荷要求
燃气燃烧器过量空气系数1.2,燃油燃烧器过量空气系数1.3
采用燃烧器所对应的燃料种类,
5.2试验环境与系统要
5.2.1燃烧器应安装在通风良好的空间,室内环境温度为5℃35℃。
2试验过程中,实验炉和燃烧器外表面周边距离1m范围内,空气的CO体积百分比应小 2%、CO2体积百分比应小于0.2%、空气流速不大于0.5m/s。 3燃烧器系统连接,要求安全、牢固、密封性能好,应按照燃烧器制造单位提供的阀组、管路、电 的布线图和连接图等文件施工,
见直径的1.2倍,炉纵向最短长度不低于火焰可见长度的1.2倍;燃烧室出口或烟道内,应安装调节挡 板;试验炉上应有密封的观察孔;沿试验炉火焰长度方向,在燃烧室区域等距离布置2个~3个测压点。
5.3.2冷却条件要求
燃烧器在进行热态试验过程中,试验炉冷却水应处于流量不变、温度不高于80℃的非气化稳定 状态
试验炉应具备调节和稳定燃料流量、空气流量的功能,流量调节精度不低于1%,流量波动不大
5.4.1燃料管道测点
燃料管道布置温度、流量、压力三个测点,按照传感器安装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测试直管段,测点传 感器安装应不破坏测试管道密封性。测点详细布置见图1: a) 流量测点前端至少保持长度为2倍管道内径D的水平管道,且满足流量计所需要的前后直管 段距离要求; b) 温度、流量、压力三个测点距离不超过0.15D,压力测点应安装在温度测点上游: c 插人式温度计插人方向与燃料流动方向垂直,插入深度为1/3D; d)插人式流量计插入方向与燃料流动方向垂直,插入深度为1/2D
5.4.2空气管道测点
空气管道布置温度、流量、压力三个测点,接照传感器安装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测试直管段,测点传 感器安装应不破坏测试管道密封性。测点详细布置见图1: a)流量测点前端至少保持长度为2D的水平管道,且满足流量计所需要的前后直管段距离要求; b 温度、流量、压力三个测点距离不超过0.15D,压力测点应安装在温度测点上游; 插人式温度计插人方向与燃料流动方向垂直,插人深度为1/3D; d)插入式流量计插入方向与燃料流动方向垂直,插入深度为1/2D
图1燃料、空气管道测点布置
GB/T41664—2022
5.4.3烟气管道测点
烟气管道布置温度、压力、成分三个测点,按照传感器安装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测试直管段,测点传 感器安装应不破坏测试管道密封性。测点详细布置见图2: a)测点前端至少保持长度为2倍管道内径D的水平管道; b)温度、压力、成分三个测点距离不超过0.15D,压力测点应安装在温度测点上游; c)插入式温度计插人方向与燃料流动方向垂直,插人深度为1/3D; d)插入式烟气分析探头插入方向与燃料流动方向垂直,插入深度为1/3D
5.4.4炉膛温度测点
图2烟气管道测点布置
沿炉膛内部四周及长度方向应均匀分布4个以上温度测点,由各内表面中心点起始,长度间 mm~250mm
5.5试验项目和允许误差
,试验仪表的准确度应不低于表2的规定,被测数值应 量程的1/32/3之间,仪表应在检定 前效期内
表2试验项目和允许误差
表2试验项目和允许误差(续)
以下参数指标:燃料成分,相对密度,低位发热量。气体燃料成分试验依据GB/T13610,相对密度计算 依据GB/T11062;液体燃料成分、相对密度、低位发热量检测依据GB17411。 5.6.2燃烧器正常点火稳定燃烧至少1h条件下,按照燃烧器额定输出功率,根据6.1给出的负荷率, 计算相应输出功率,将燃料调节至该功率对应流量。 5.6.3调节保持负荷率,同时保证燃烧器火焰不直接接触炉壁面。 5.6.4保持负荷率,调节过量空气系数,采用燃烧效率仪检测烟气成分,直至燃烧效率不小于99.9%; 或采用烟气分析仪进行烟气中可燃气体成分测量,直至可燃气体成分不大于0.05%,记录此时过量空气 系数。每次调节过量空气系数后,须待测试炉达到热稳定状态并持续5min,再进行下一次调节,直至 满足要求。稳定状态判定要求炉膛温度、烟气成分上下波动在测量值的士1%以内。 5.6.5调节过量空气系数到规定值,测试炉达到热稳定状态并持续5min,记录此时烟气中的氧浓度和 NO,浓度(或取样分析)。稳定状态判定要求炉膛温度、烟气成分上下波动在测量值的士1%以内。 5.6.6按式(1)进行基准氧含量排放浓度换算,其中:
C 烟气中基准氧含量NO,排放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C' 一一实测的烟气中NO排放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C。一一基准氧含量,%; C。一实测的烟气中氧含量,%。 注:基准氧含量C。取值3.5。
GB/T41664—2022
权平均值进行等级评价。
同负荷率情况下平均烟气NO.浓度权重见表3
表3负荷率与平均NO.浓度权重表
6.3按式(2)计算加权平均NO,浓度:
............
QB∕T 2471-2000 聚丙烯(PP)挤出片材表4低NO.燃气燃烧器技术等级划分
b)根据第5章中的要求和式(2)烟气中加权平均基准氧含量NO排放浓度M计算值,划分 NO.燃油燃烧器技术等级见表5。
表5低NO.燃油燃烧器技术等级划分
附录A (资料性) 燃烧器试验记录表 燃气燃烧器试验记录表见表A.1,燃油燃烧器试验记录表见表A.2
燃气燃烧器试验记录表见表A.1,燃油燃烧器试验记录表见表A.2。
GBT 21971-2020 YZD系列起重用多速三相异步电动机 技术条件.pdf表A.1燃气燃烧器试验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