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163-2021 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DBJ50/T-163-2021 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4.5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7624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50/T-163-2021 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简介:

"DBJ50/T-163-2021 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地方标准,全称为《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技术导则》。该标准于2021年发布,主要针对已有的公共建筑进行绿色改造,提供了一套科学、环保和经济的改造技术指南。

这个标准旨在推动既有公共建筑的能效提升,通过绿色改造,可以改善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建筑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提升建筑的舒适性和健康性。它涵盖了改造的各个环节,包括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的绿色施工方法、绿色设施设备选用、绿色运营管理等方面,旨在实现建筑的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建筑保温隔热、照明和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水资源管理、废弃物管理和再生利用、绿色材料的应用、以及绿色建筑的运营管理等。该标准为既有公共建筑的绿色改造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规范和指导,对于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BJ50/T-163-2021 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部分内容预览:

组冷凝热、锅炉烟气等余热来满足热需求。

6.3.5当建筑屋面、周边场地等位置条件允许时,宜合理利用太

3.5当建筑屋面、周边场地等位置条件允许时DB37∕T 4439-2021 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体系规范 总体要求,宜合理利用 能、江(湖)水、工艺冷却水、污水等,合理增设如空气源热泵、 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系统为建筑提供生活热水、空调冷热量。

7.1.1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时,应对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评 古,并编制水系统改造专项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7.1.2给排水系统设置应合理、完善、安全,并满足现行国家标 准中的节水、节能和保护环境的要求。 7.1.3在非传统水源利用过程中,应采取确保使用安全的措施。

7.2.1给水系统应合理采取减压限流的节水措施,建筑用水点 处供水压力不应大于0.2MPa,且不应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 工作压力。

2.2给水系统应采取下列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1给水系统中使用耐腐蚀、抗老化、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 牛,且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对新型管材和管件在有行 业标准的情况下,应符合行业标准;在尚无行业标准情况下,应符 合企业标准的要求,且企业标准必须经由有关行政和政府主管部 门,组织专家评估或鉴定通过; 2合理选择管材、管件压力等级,其产品标称的允许工作压 力必须大于给水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试验压力和试验方法应符 合现行国家相关验收规范; 3选用高性能、质量可靠的阀门及附件; 4合理设计供水压力,避免供水压力持续高压或压力骤变; 5选择适宜的管道连接 基础处理方式,并控制管道

6 埋地钢管应选择适宜的防腐方式; 水池、水箱设置溢流报警和进水阀门自动联动关闭措施; 8 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 7.2.3应按供水用途、管理单元或付费单元设置用水计量装置 并符合下列规定: 1按使用用途,对厨房、卫生间、空调系统、游泳池、绿化、景 观等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 2当有管理需求时,按付费或管理单元对不同用户的用水 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

1应采取保证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的措施,用水 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差不应大于0.02MPa; 2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应采用机械循环,保证干管、立管或 干管、立管和支管中的热水循环; 3医院和旅馆等公共建筑热水系统配水点出水温度达到 45℃的时间不大于10s; 4公共浴室宜采用脚踏式、感应式及全自动刷卡式等定量 或定时的淋浴方式

7. 3 节水器具与设备

7.3.1应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且卫生器具

7.3.1应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且卫生器具用水 效率等级不应低于2级。

1应采用喷灌、微灌、渗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2在采用节水灌溉系统的基础上,宜采用湿度传感器、雨天 关闭装置等节水控制措施;

3种植无需永久灌溉植物

7. 4 非传统水源利用

7.4.1景观水体用水、绿化用水、车辆冲洗用水、道路浇洒用水、 冲厕用水、冷却水补水等不与人体接触的生活用水,宜采用市政 再生水、雨水、建筑中水等非传统水源,且水质应达到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要求。有条件时应优先使用市政再生水。

7.4.2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应采取下列用水安全保障措施

得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1非传统水源在储存、输配等过程中应有足够的消毒杀菌 能力,且水质不得被污染: 2供水系统应设有备用水源、溢流装置及相关切换设施等; 3雨水、中水等在处理、储存、输配等环节中应采取安全防 护和监测、检测控制措施。

1进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改造,宜利用下凹式绿地、雨水花 园、树池、雨水塘、景观水体调蓄雨水; 2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 3宜优化场地竖向设计,让道路、广场、屋面的雨水以重力 流方式进入绿地、雨水花园等地面生态设施; 4因地制宜合理进行雨水的断接设计。 7.4.4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设有景观水体的项目,应结合雨 水利用设施进行景观水体设计,并符合下列规定: 1景观水体的补水不得使用自来水或地下井水,应优先采 用雨水; 2应根据降雨量、汇水面积、场地竖向等场地条件,合理设 计进入水体的雨水径流途径、径流量,确定水体的位置、规模、水 位等,雨水应以重力流形式进入水体; 3宜利用绿地、前置塘、人工湿地等地面生态设施,消减径 流污染; 4宜利用水生动、植物净化水体; 5使用非传统水源补水时,应在补水管上设置计量水表。

8.1.1电气改造应综合各专业、用户对电气系统的功能需求,明

8.1.3建筑智能化采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 协议等应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开放式系统和协议

8.1.3建筑智能化采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8.2.2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应符合现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的规定 评估继续利用的变压器不应低于能效3级标准,更换或新增空 器不应低于能效2级标准。

8.2.3供配电系统改造电能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源连接点的电压波动和闪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 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12326的限值规定; 2电源连接点的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的限值规定;

3供配电系统中在公共连接点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15543的限制 规定。

8.2.4供配电系统改造无功补偿宜符合

1供配电系统改造设计中应正确选择电动机、变压器容量, 并应降低线路感抗; 2宜采用带有串联调谐电抗器的并联电力电容器组作为无 功补偿装置;必要时,可采用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单相负荷较多的 共电系统,配变电站集中设置的功率因数补偿装置宜采用部分分 相无功自动补偿装置

在综合分析供配电系统改造内容、环境条件、防护要求等因素后 与相关专业协同确定

8.3.1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照度、照度均匀度、显色指数、 眩光等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的有关规定,且照度不宜超过标准值的10%。若不满足,则应采 取合理措施对照明系统进行绿色改造。

的有天规定,且 则应米 取合理措施对照明系统进行绿色改造。 8.3.2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值(LPD)应低于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若 不满足,则应采取合理措施对照明系统进行绿色改造

8.3.2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值(LPD)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现行值。若 不满足,则应采取合理措施对照明系统进行绿色改造

见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

8.3.3照明光源、灯具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除对电磁干扰有严格要求,且其他光源无法满足的特殊 场所外,建筑室内外照明不应选用荧光高压汞灯和普通照明用白 炽灯; 2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车库等公共区域应采用发光二 极管(LED)照明;

3荧光灯采用电子镇流器时的功率因数cosQ大于或等于 0.9; 4高强气体放电灯采用电感镇流器时的功率因数cos大 于或等于0.85; 5照明光源、镇流器等经评估继续利用,不应低于能效3级 标准,若更换或新增则不应低于能效2级标准。 8.3.4不应采用间接照明或漫射发光顶棚的照明方式。 8.3.5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车库等公共区域照明应采用集 中、分区、分组控制相结合的自动控制措施,并合理设置工位照 明。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照度

混凝土全套培训PPT(1)混凝土的组成8.3.7当技术经济合理时宜采用可再生能源提供供电

8.4.1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宜针对建筑运行与管理需要改造

8.4.1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宜针对建筑运行与管理需要改造 或设置智能化系统,并满足下列要求: 1宜具有家电控制、照明控制、安全报警、环境监测、建筑设 备控制、工作生活服务等至少3种类型的服务功能; 2宜具有远程监控功能; 3宜具有接入智慧城市(城区、社区)的功能 8.4.2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宜完善或设置建筑能效监控系 统,建筑能效监控系统宜符合下列规定: 1能耗监测的范围宜包括冷热源、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给 水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等建筑设备,且计量数据应准确,并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统,建筑能效监控系统宜符合下列规定: 1能耗监测的范围宜包括冷热源、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给 水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等建筑设备,且计量数据应准确,并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能耗计量的分项及类别宜包括电量、水量、燃气量、集中 供热耗热量、集中供冷耗冷量等使用状态信息; 3根据建筑物业管理的要求及基于对建筑设备运行能耗信 息化监控的需求,应能对建筑的用能环节进行相应适度调控及供 能配置适时调整; 4应通过对纳入能效监控系统的分项计量及监测数据统计 分析和处理,提升建筑设备协调运行和优化建筑综合性能。 8.4.3垂直电梯应采取群控、变频调速、轿内误指令取消功能或 能量反馈等节能措施;自动扶梯应采用变频感应启动等节能控制 措施。

9.1.1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前,应对建筑室内环境进行测试 评估,根据室内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以及空气品质的评估结 果,综合考虑进行室内环境性能的提升。 9.1.2室内环境改造方案应符合相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9.1.3室内环境改造后,不应对建筑室内环境改造未涉及的部

9.1.2室内环境改造方案应符合相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9.1.3室内环境改造后,不应对建筑室内环境改造未涉及的部 分或周边建筑产生不良影响

建标 160-2012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9.2.1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标准限值。 9.2.2宜采取合理的隔声降噪措施提升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 性能。

9.2.1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