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BEE017-2021 县域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低碳配置标准及条文说明.pdf

T/CABEE017-2021 县域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低碳配置标准及条文说明.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CABEE017-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4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5169
免费资源

T/CABEE017-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ABEE017-2021 县域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低碳配置标准及条文说明.pdf简介:

"T/CABEE017-2021"这个标识可能是中国建筑节能协会(China Association for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CABAEE)颁布的一项标准。"T"通常代表"推荐性技术标准"(Technical Recommendation),"CABEE"是协会的缩写,"017-2021"则表示标准的发布年份和顺序号。具体到"CABEE017-2021 县域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低碳配置标准及条文说明",它应该是关于县域城镇中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社区中心等)的低碳设计、建设和运营的指导性文件。

这个标准可能包括对公共设施的能源效率要求,如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节水、节材、节地的措施,以及废物管理和资源回收等。条文说明可能会详细介绍各项标准的具体实施方法,以及为什么这些低碳配置是必要的,如何评估和验证设施的低碳性能等。

总的来说,这个标准是为了推动县域城镇在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中考虑环境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T/CABEE017-2021 县域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低碳配置标准及条文说明.pdf部分内容预览:

本标准主编单位:天津大学 东南大学 本标准参编单位: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华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闫凤英 王 卫 陈 峻 何 张赫 项乔君 陈茜 张目 赛庆鸣 王睿 龚松青 钟 范东涛 宇白桦 岳一帆 陈 周子豪 钟鸿明 王丽雅 李 高畅 杨世乒 李雪 张建 于丁一 彭竞仪 黄雅哲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徐强钱林波李德英朱能 厉华笑朱 丽郭伟

总则·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4 4 配置的基本单元 ·6 5配置内容与数量· 6选址方法 ..9 附录A综合可达性计算方法 .11 附录B综合可达性算例 ..14 本标准用词说明 .17 附:条文说明 19

1.0.1为在县域城镇区域建立完备、安全、便捷、高效、舒适 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在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同时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示范文本, 通过高效配置与合理布局,减少因出行导致的碳排放,降低对环 境的影响,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县级行政单元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 规划以及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亦可供相关部门校核县域城镇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低碳水平。设区城市的下辖区、市编制相关 规划,可参照本标准。

1.0.1为在县域城镇区域建立完备、安全、便捷、高效、舒适 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在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同时 通过高效配置与合理布局,减少因出行导致的碳排放,降低对环 境的影响,制定本标准。

规划以及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亦可供相关部门校核县域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低碳水平。设区城市的下辖区、市编制 规划,可参照本标准。

.0.3县域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低碳配置,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1.0.3县域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低碳配置,除应符合

县级行政区域管辖的县级及以下的行政机关单位所在地,以 非农业人口为主,并具有一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

居民因物质与文化生活需求出行所覆盖的范围

居民因日常基本生活需求出行所覆盖的范围,一般对应居任 街坊空间尺度,出行以步行为主。

居民因社区服务等生活需求出行所覆盖的范围,一般对应居 主区空间尺度,出行以非机动车和公交为主。

居民因不经常的某种生活需求出行所覆盖的范围,一般 于县域空间尺度,出行以公交和私人机动车为主。

居民因不经常的某种生活需求出行所覆盖的范围,一般对应 于县域空间尺度,出行以公交和私人机动车为主。 2.0.6人均日出行碳排放 carbonemissionofdailytrippercapita

每个居民每天因使用公共服务设施出行所产生的平均碳 量。

2.0.7公共服务设施

县级行政单元的县城和镇区范围内,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么 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公共设施,具体以基本的教育 和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两类为主。

2.0.8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化配置

service facilities

以城镇内部路网为纽带,串联城镇内部各级各类公共服务 施的配置模式。可以在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提高设施的

2.0.9人均单次出行碳排放平均值

每个居民每次因使用公共服务设施出行所产生碳排放平均 值,它的数值等于人均日出行碳排放除以出行次数。

地块外部可达性和地块内部可达性的综合,用来评估地块交 通条件的便捷程度,

3.0.1县域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低碳配置应统筹居民对基本公共 服务需求与交通出行碳排放的关系。应通过合理布局各级各类公 共服务设施,在满足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减少交通 出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0.2县域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统筹兼顾居民对设施的需 求特征与出行意愿,将控碳指标作为约束条件,按照共建共享的 原则,采取网络化配置模式,明确各级生活圈内配建公共服务设 施的类型、等级、标准、数量,积极营造“低碳社区中心”。 3.0.3县域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低碳配置应切实保障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应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增加基本公共服 务设施数量,优化设施布局,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能力和质 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居民为获得公共服务的出行时间。 3.0.4县域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低碳配置应形成体系。应根据居 民对设施需求的特征,将使用需求相近的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 高,形成各级服务中心和覆盖全域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以城乡 居民的出行结构和使用特征为基础,与城镇道路交通规划布局相 协调,形成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分布与供给条件空间均衡的设施体 系,减少出行量。 3.0.5县域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低碳配置应符合城市发展规律。 应统筹兼顾城镇旧区与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定位与布局,提 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

0.1县域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低碳配置应统筹居民对基本公共 务需求与交通出行碳排放的关系。应通过合理布局各级各类么 服务设施,在满足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减少交道 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0.2县域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统筹兼顾居民对设放

特征与出行意愿,将控碳指标作为约束条件,按照共建共享的 原则,采取网络化配置模式,明确各级生活圈内配建公共服务设 的类型、等级、标准、数量,积极营造“低碳社区中心”

备均等化。应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增加基本公共 务设施数量,优化设施布局,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能力和质 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居民为获得公共服务的出行时间

对设施需求的特征,将使用需求相近的公共服务设施集中有 局,形成各级服务中心和覆盖全域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以城纟 民的出行结构和使用特征为基础,与城镇道路交通规划布局租 办调,形成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分布与供给条件空间均衡的设施位 系,减少出行量。

应统筹兼顾城镇旧区与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定位与布局,提

高层级生活圈内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同时兼顾低层级生活圈 居民对设施的需求;低层级生活圈内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也需 考虑高层级生活圈内的已有设施;各层级生活圈应尽量实现公共

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满足居民多样化、高质量的服务需求。 3.0.7县域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低碳配置应同时满足交通规划设 计的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应布局在交通可 达性高的地段,利于人群集散;位于交叉口的设施应对出入口进 行合理交通组织;临近公路的地段,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隔离与污 染防护措施。

4.0.1在满足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县域城镇公共 服务设施配置应以“生活圈”作为基本空间单元。应充分考虑居 民出行结构、出行时耗和出行距离,根据不同出行方式的碳排放 水平,合理划定各类生活圈的半径,并与相关规范相协调,与社 会管理单元行政边界一致。

.0.2居民出行碳排放水平应以各级生活圈内人均每日出行

排放量作为评价标准,碳排放水平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人均日出行碳排放量小于0.5kg时DB11/T 1322.23-2017标准下载,出行碳排放水平 设为低碳级别; 2当人均日出行碳排放量介于0.5kg~1.0kg时,出行碳 排放水平设为中碳级别 3当人均日出行碳排放量大于1.0kg时,出行碳排放水平 设为高碳级别。 4.0.3各级生活圈的半径、覆盖人口、主导出行方式与平均时 间应按表403的规定控制

4.0.3各级生活圈的半径、覆盖人口、主导出行方式与平均时 间应按表4.0.3的规定控制。

4.0.3各级生活圈的半径、覆盖人口、主导出行方式与平均时

碳排放特征划分的县域城镇生活圈等

5.0.1县域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低碳配置应采用先进数字技术和 科学方法。各县在编制相关规划时,应对居民使用公共服务设施 的出行意愿和交通方式进行调查,评估碳排放水平并构建起耦合 模型。在综合评价各种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应按照分级分类的原 则进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5.0.2县域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可按照下列方向进行类型与数量 的低碳配置。 1构建与居民需求和出行意愿相一致的公共服务设施体 系:应充分结合居民对各级各类设施的需求特征和出行意愿,在 社会经济条件充许的条件下,按照居民需求特征配置公共服务设 施内容与数量,并与交通系统有效衔接。 2均衡布局各类设施:应在科学预测各级各类设施服务人 口数量及其未来需求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服务人口与设施密度的 空间叠加,识别设施供给与需求失衡的空间,并在此类空间内对 设施进行增减。 3适当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密度:鼓励居民以非机动车 和步行获取基本公共服务,降低居民以私人交通获得公共服务的 出行比例。可通过分级分类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发现可 达性较低的区域,提高这些区域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密度。 5.0.3县域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级分类应与生活圈的划分 致、并按表503的规定进行配置

表5.0.3基于生活圈的县域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分级分类分级分类设施名称一级教育幼儿园,小学,托儿所(日常生活圈)医疗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站二级教育初中(拓展生活圈)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教育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三级县级综合医院,中医类医院(机会生活圈)医疗急救中心,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医院,公共卫生临床中心5.0.4各级生活圈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应统筹平衡设施建设的经济性和居民出行的碳排放水平,并按表5.0.4的规定确定。表5.0.4县域城镇各级生活圈内公共服务设施数量配置生活圈分类对应设施设施数量(单位:个/所)幼儿园1教育日常生活圈小学1医疗社区卫生服务站1教育初中1拓展生活圈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 ~ 6普通高中3~ 6教育特殊教育学校1中等职业学校1 ~ 2县级综合医院1 ~ 2机会生活圈中医类医院1医疗急救中心1妇幼保健院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8

6.0.1县域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应落实上位规划要求2014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考试真题解析, 统筹考虑居民使用需求与特征等因素,嵌入控碳条件,兼顾各地 的经济水平、交通条件、人口分布、地形地貌等特征,在具备相 应交通条件的区位中选择。一般情况下,应尽量临近城镇次干 道、主要支路和公共开敞空间,并争取实现多边临路,以提升可 达性。

出行的现状碳排放水平,宜以“人均单次出行碳排放平均值”作 为设施选址的碳排放约束指标。控制的目标应由各地方政府依据 上位规划要求,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对各类碳源结构统筹平 衡后综合确定。

6.0.3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应在对应的生活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