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T 314-2022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设计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简介: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设计标准(CJJ/T 314-2022)"是一部由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发布的技术标准,它的全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通用规范》。该标准主要针对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包括轨道交通线路、车站、车辆段、控制中心、通信信号系统、电力供应、环境与设施等各个方面,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规范。
2022年的版本更新可能对原有设计要求进行了优化、调整,以适应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以及对轨道交通安全、效率、环保等方面提出的更高标准。它旨在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高效、安全、舒适和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由于这是一个技术文档,完整清晰的正版通常需要从官方渠道或者相关机构购买,或者通过合法途径获取。如果你需要详细的内容,建议直接联系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或相关出版社。
CJJ/T 314-2022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设计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部分内容预览:
8.0.6正线有确道床宜采用弹条Ⅱ型扣件,弹性垫层静刚度宜 为55kN/mm~80kN/mm;无确道床扣件节点静刚度宜为 20kN/mm~40kN/mm。 8.0.7道床结构应根据轨道结构高度及刚度差异设置过渡段: 过渡段长度(长度单位为米,m)不宜小于0.14倍列车最高运 行速度(速度单位为干米每小时,km/h)。 8.0.8桥梁和道床结构设计应进行桥梁与无缝线路相互作用检 算;小阻力扣件、钢轨伸缩调节器设置应根据桥上无缝线路检算 确定。
8.0.9轨道减振工程措施应根据项目环评报告和减我
确定,减振等级宜划分为中等、高等和特殊减振。
8.0.10# 换乘车站、高架车站宜采取轨道减振工程措施。 8.0.11道岔配置应满足运营功能要求,正线及配线宜采用9号 或12号曲线尖轨道岔,车场线宜采用7号或9号道岔。
0 换乘车站、高架车站宜采取轨道减振工程措施。 1道岔配置应满足运营功能要求,正线及配线宜采用9号 号曲线尖轨道岔DBCJ 003-2021 长沙市工程建设地方技术规程 城镇道路工程离子型土壤固化剂稳定混合土应用技术规程(试行),车场线宜采用7号或9号道岔。
1.1车站设计应在候乘环境、服务标准、功能布局、设备配 装饰装修、标志引导等方面满足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功能性要 和长距离出行乘客舒适性需求,
9.1.1车站设计应在候乘环境、服务标准、功能布局、设备配
9.1.2城市待建区或规划改造区的车站设计应预留与周边地块
1.3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与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宜采用 费区换乘方式。
9.1.4站厅至每个侧式站台之间应设置不少于一台垂直目
具有机场和铁路客运枢纽站接驳功能线路的车站,其付费区 厅至岛式站台之间宜设置不少于两台垂直电梯
9.1.5车站土建规模应按远期车站有效站台长度一次实施。
1站厅层公共区装修后净高不宜小于3300mm; 2线路中心线到侧墙净距停靠线不应小于2250mm,越行 线不宜小于3000mm。 9.1.7车站出人口、站厅至站台宜设上、下行自动扶梯;当提 升高度不大于10m时,可仅设上行自动扶梯;站厅与每个站台 间应设不少于两组上、下行自动扶梯;每座车站应在两个不同方 向的出入口设置上、下行自动扶梯
9.2.1无诈道床路堤基床表层填料宜选用A组填料,缺乏A组 填料时,宜采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基床底层土宜选用A、
B组填料,无A、B组填料时,宜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
3组填料,无A、B组填料时,宜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 .2.2填料分类及粒径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铁路路基设计无 范》TB10001的规定。
9.3.1列车荷载竖向动力作用应按列车竖向静荷载乘以动力系 数(1十μ)确定,动力系数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铁路桥涵设计 规范》TB10002的规定取值。实体墩台、基础、土压力计算可 不考虑动力作用。支座动力系数可采用桥梁结构的动力系数 9.3.2在列车竖向静荷载作用下,梁体的竖向挠度不应大于表 9. 3.2 规定的限值。
表9.3.2梁体的竖向挠度限值
9.3.3在列车竖向静荷载作用下,桥梁梁端竖向转角(图 9.3.3)限值应符合表9.3.3的规定。对于无雄道床桥梁,当梁 端转角限值不满足表中限值要求时,应对梁端轨道结构和扣件系 统受力进行检算。
表9.3.3梁端竖向转角限值
的作用下,墩顶横向水平位移引起的桥面处梁端水平折角或水平 位移(图9.3.5)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跨度小于40m的梁端水平折角不应大于1.5%o; 2跨度大于或等于40m的梁端水平折角不应大于1.0%。
图9.3.5梁端水平折角示意图 水平折角计算点;2一桥墩零位移;3一桥墩计算位移; 4一桥面中心线;5一水平折角
9.4.1车站结构设计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 态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取各自最不利的荷载组合进行设计; 计入地震力或其他偶然荷载时可不验算结构的裂缝宽度。当围护 结构兼做上部建筑物基础时,应进行垂直承载能力、地基变形和 稳定性验算。 9.4.2车站基坑工程应按周围不同环境条件分段划分基坑保护 等级,相邻段的保护等级差不宜大于1级。 9.4.3膨胀土区域基坑挡土结构土压力,应根据实验数据或当 地验老虎士 影响确宗、并应计算水平
也经验考虑土体膨胀后抗剪强度衰减的影响确定,并应计算水 彭胀力的作用
9.4.4区间隧道覆土厚度不宜小于隧道外轮廓直径;并行隧道
9.4.4区间隧道覆土厚度不宜小于隧道外轮廓直径;并行隧道
1衬砌环的分块应根据管片制作、运输、盾构设备、施工 方法和受力要求确定,管片外径7m~9m的隧道宜采用7块~8 块管片衬砌。 2衬砌厚度应根据围岩类别、受力需求以及远期预测的水 玉综合确定,宜取隧道外轮廓直径的0.04倍~0.06倍。管片外 经为6m~8m的盾构隧道管片厚度不宜小于350mm,管片外径 为8m~9m的盾构隧道管片厚度不宜小于400mm。 3盾构隧道管片宜采用错缝拼装。 4联络通道防火门框应根据列车运行产生的空气压力荷载 进行核算,防火门着力点宜采用预埋件加强
9.4.8区间隧道宜上下行线分修。区间隧道较短或者受特殊条 件限制时,宜采用满足消防要求的合修方案。 9.4.9矿山法隧道的最小净距宜按照围岩地质条件、隧道断面 尺寸及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两相邻单线隧道间的最小净距宜符 合表9.4.9的规定。
两相邻单线隧道间的最小净距(m
9.4.10 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比、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和
9.4.11喷射混凝土施工应采用湿喷工艺,注浆材料宜采用对地 下环境无污染及后期稳定无收缩的材料。
9.4.11喷射混凝土施工应采用湿喷工艺,注浆材料宜采用对地 下环境无污染及后期稳定无收缩的材料。 9.4.12隧道衬砌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矿山法暗挖隧道应采用复合式衬砌; 2I~Ⅱ级围岩隧道衬砌宜采用曲墙式加底板的形式, Ⅲ~И级围岩隧道衬砌宜采用曲墙式加仰拱的形式,隧道衬砌边 墙与仰拱宜圆顺连接; 3底板应配置双层钢筋,厚度不应小于30cm,强度等级不 应小于C35,仰拱应整幅浇筑并与仰拱填充混凝土分开施工。 9.4.13洞内附属构筑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沟结构靠近道床一侧的沟身应增设构造钢筋; 2柔性接触网下锚区段宜布置在地质稳定的地段; 3隧道衬砌结构应预理综合接地系统相关的设施,电缆、 水沟等过轨通道宜采用预理过轨方式。 9.4.14隧道洞口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隧道洞口设计宜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 2隧道洞门基础应设置在稳定的地基上,土质地基理入的 深度不应小于1m,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时应采用扩大基础等措施: 3隧道洞口应采取防洪、防淹、防落石、防不均匀沉降等 措施; 4当隧道洞口上方有公路跨越或邻近洞口的路堑顶有公路 并行时,应在靠近线路的公路侧设置防撞护栏; 5洞口附近缓冲结构应符合表9.4.14的规定
1水沟结构靠近道床一侧的沟身应增设构造钢筋; 2柔性接触网下锚区段宜布置在地质稳定的地段; 3隧道衬砌结构应预埋综合接地系统相关的设施,电缆、 水沟等过轨通道宜采用预埋过轨方式。
.4.14洞口附近缓冲结构设置要求
9.4.15隧道洞口边坡防护应与路基边坡协调设计;隧道洞内排 水沟与路基排水沟应顺畅衔接;隧道与桥梁相连段隧道内的救援 通道与桥梁人行道应平顺连接
9.5.1地下车站、人行通道和机电设备集中区段的防水等级应 为一级;区间隧道及连接通道等附属的隧道结构防水等级应为 二级。
9.5.2明挖及盾构隧道工程中漏水的平均渗漏量不应
0.05L/(m²·d),任意100m²防水面积渗漏量不应大于0.15L/(m²·d)
9.5.3盾构隧道管片应采用C50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小 于P12。
10.1隧道通风及空气压力控制
10.1.1区间隧道机械通风宜采用纵向通风方案。相邻两座隧道 风井之间的机械通风区段长度不宜大于5km;两座车站之间正 常存在两列或两列以上列车同向运行的地下区间,排烟时应能使 非着火列车处于无烟区。 10.1.2车辆动态密封指数应符合本标准第5.1.5条的规定。 10.1.3当隧道内空气总的压力变化值超过700Pa时,车厢内 部的压力变化率不应大于415Pa/s。 10.1.4设置中间风井的区间隧道阻塞比不宜大于0.4。 10.1.5在隧道洞口及断面突变处应设置缓压段。缓压段的最大断 面面积不应小于隧道断面面积的1.5倍,长度不宜小于3倍隧道水 力直径:当洞口侧面或顶部设置泄压孔时,其开口率不宜小于30%。
10.2.1给水排水设备宜采用自动化控制方式。 10.2.2地下车站渡线区间的废水泵房应设计列车运行时段 修、维修通路。
10.2.1给水排水设备宜采用自动化控制方式。 10.2.2地下车站渡线区间的废水泵房应设计列车运行时段的检 修、维修通路。 10.2.3开出入口、地面风井及隧道洞口的雨水泵站的排水能 力应按不小于100年一遇的暴雨强度计算。
.2.4车辆基地等大型区域宜采取屋面雨水综合利用措施
10.3.1 牵引用电负荷应为一级负荷,供电电源应采用110kV
0.3.2接触网的标称电压应为25kV,长期最高电压应为27.5k 短时(5min)最高电压不应大于29kV,最低电压应为20kV。
GB 11834-2000工业机械用石棉摩擦片10.3.3牵引网宜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接触网应设置电分相;双线区段应通过设置分区所实现上下行并 联供电或越区供电。
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气化铁路牵引变压器》TB/T3159的 规定。
0.3.6牵引供电主变压器宜采用无载调压方式,调压开关应 人远程监视。
10.3.7钢轨接触电压长期持续值不应高于60V,瞬时
10.3.8接触网应采用架空方式供电,接触网悬挂类型应
高设计速度下的弓网匹配要求。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架空 生接触网。
GB/T 711-2017 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钢板和钢带.pdf表10.3.10空气绝缘间隙值(mm)
10.3.11接触网电分相设置位置应根据行车组织检算结果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