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36-063-2021 江西省智慧灯杆建设技术标准.pdf

DBJT36-063-2021 江西省智慧灯杆建设技术标准.pdf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1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4834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JT36-063-2021 江西省智慧灯杆建设技术标准.pdf简介:

DBJT36-063-2021是江西省地方标准,全称为《江西省智慧灯杆建设技术标准》。这是一项关于智慧灯杆设计、建设和管理的技术规范,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智慧灯杆的建设和改造项目。

智慧灯杆,是一种集照明、通信、监控、环境监测、无线充电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DBJT36-063-2021对智慧灯杆的选型、结构设计、安装要求、数据传输、信息安全、运维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旨在推动江西省智慧城市建设中路灯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和综合化。

该标准旨在提升城市照明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同时保障公共安全和数据隐私。通过遵循此标准,江西省的智慧灯杆项目将能够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推动城市智能化进程。

DBJT36-063-2021 江西省智慧灯杆建设技术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相结合的灯具,LED灯配光分类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LED城 市道路照明应用技术要求》GB/T31832表2、表3确定:为控制 灯具炫光,其上射光通比不应大于25%,眩光控制值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的相关要求。 9智慧灯杆所使用的智慧照明控制系统软硬件通讯协议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LED公共照明智能系统接口应用层通信协 议》GB/T35255、《路灯控制管理系统》GB/T34923.1~~6中相 关技术要求,设备厂家须提供相应的数据接口。 10灯具及安装固定件应具有防止脱落或倾倒的安全防护措 施,对人员可触及的照明设备,当表面温度高于70℃时,应采 取隔离保护措施。 11照明的供电线与其他设备的供电线路应不穿同一保 护管。

5.2.2智慧灯杆上挂载的视频采集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1视频采集设备的加载,通过智慧灯杆预留的安装插口实现摄 象机的便捷安装,实现远程集中管理、控制,满足摄像机运行状态 的监测,以及便捷的查询、定位等功能;视频数据可具备共享功能。 2智慧灯杆网络接口应满足至少两路高清摄像头的带宽 要求。 3视频采集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音频、视频及类似 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B8898、《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 GB20815、《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GB 35114、《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B 25724、《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 要求》GB/T 28181 中相关要求。

5.2.3智慧灯杆上挂载的移动通信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5.2.3智慧灯杆上挂载的移动通信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1智慧灯杆须能满足搭载4G、5G移动通信微基站的要求。 2移动通信功能模块的加载包括通过杆体预留的挂载空间 预留线槽口实现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包括室外一体化大线、RRU、 3BU和基站电源等的安装。 3智慧灯杆预留的移动通信设备穿线管槽直径应不小 于30mm 4智慧灯杆杆体顶部宜预留单模块微基站的安装空间不小 于20LDB34/T 3430-2019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数据存储技术规范.pdf,3个扇区安装空间不小于60L。 5智慧灯杆应具备安装RRU、BBU、室外一体化天线和基 站电源的条件,杆体底部宜预留不少于6U的安装空间,预留设 备安装空间围护壁上部应预留防水自然排风散热栅孔,底部应有 排水孔。 6移动通信设备其他参数见表5.2.3

表5.2.3移动通信设备参数参考

5.2.4智慧灯杆上挂载的交通标志应符合以下要求:

5.2.4智慧灯杆上挂载的交通标志应符合以下要求:

1设置于智慧灯杆的交通标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道路 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5768.1、《道路交通标志

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城市道路交通 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中相关要求,并应经过相关主 管部门批准。 2交通标志版面应结合道路等级及行车速度计算,并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 5768.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中相关 要求。

5.2.6智慧灯杆上挂载的交通信号灯应符合以下要求:

1配置交通信号灯的智慧灯杆需优先满足交通信号灯的可 视性,再考虑挂载其他设备。设置于智慧灯杆的交通信号灯的设 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 GB25280规定。 2交通信号灯不宜与大功率的射频设备共杆。 3交通信号灯的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信号 灯》GB14887要求,单个灯盘尺寸不宜大于1620mm*620mm* 440mm,合计迎风面积不应大于3.3m²

1通过在智慧灯杆上安装交通流检测器采集城市交通信息, 可实时传递交通状态信息,如车流量、车道平均速度、车道拥堵 情况等。

2交通流检测设备应符合交通部门的相关要求

动抓拍非现场交通执法,主要涵盖路口、路段等机动车行驶区域 的交通行为规范管理。 2智慧灯杆可根据交通执法设备的类型和场景,预留相应 的安装方式接口,同时满足数据传输的专用网络接口(交通执法 系统通常使用的专用网络,如公安网、交通网等)。 3智慧灯杆的布设及设备安装须满足执法视角和监控区域 范围。 4交通执法设备应符合交通部门的相关要求。

5.2.9智慧灯杆上挂载的环境监测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1通过在智慧灯杆上安装环境监测设备实现对区域内的污 染源等信息实时监测,利用智慧灯杆预留的接口安装各类环境设 备或者模块,所有监测模块应支持远程集中管理、控制,满足各 监测模块运行状态的监测、查询及定位等功能, 2环境监测设备安装、传输等相关技术指标应满足生态环 境主管部门相关规定

1通过在智慧灯杆上安装小型气象站实现对区域内的温湿度、 风速、风向、雨量、气压、能见度、紫外辐射、路面温度、积涝等 信息实时监测,利用智慧灯杆预留的接口挂载各类气象监测设备。 2监测模块应支持远程集中管理、控制,满足各监测模块 运行状态的监测、查询及定位等功能。 3传感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传感器通用术语》GB/T 7665、《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GB10408.6、《信息 技术传感器网络第701部分:传感器接口:信号接口》GB/ T30269.701、《压力传感器性能试验方法》GB/T15478、《电容

式湿敏元件与湿度传感器总规范》GB/T15768中相关规定。 4公路气象监测设备的技术要求(包括测量性能要求、采 集频率、设备安装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路交通气象监 则设施技术要求》GB/T33697中相关规定。 5积涝监测设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 约》SL65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SL61中相关规定

5.2.11智慧灯杆上挂载的一键呼叫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1通过在智慧灯杆上安装一键呼叫按钮模块、一键呼叫处 理模块和可视对讲模块,实现应急呼叫及应答。 2一键呼叫设备应能实现远程集中管理、控制。 3其他相关要求。

5.2.12智慧灯杆上挂载的信息发布屏应符合以下要求:

GB/T15609和现行行业标准《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屏测试 方法》SJ/T11281中相关要求。 6广播功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 规范》GB50526和《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B 8898中相关规定。 7广告类播放内容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户外广告设 施技术规范》CJJ149以及《江西省户外广告管理条例》中相关 规定,并应通过所属辖区相关管理部门批准

5.2.13智慧灯杆上挂载的公共广播应符合以下要求:

1利用智慧灯杆上预留的安装插口实现广播喇叭的灵活、 更捷安装,远程集中管理、控制。 2宜采用IP广播,公共广播设备性能及安装要求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526和《音频、 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B8898中相关规定,广播内 容应通过所属辖区相关管理部门批准

1通过在智慧灯杆上安装多媒体交互终端设备可传播文字、 声音、图像等方面的信息,通过传感器实现人机之间的交互沟通。 2多媒体交互终端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发光二极管(LED 显示屏通用规范》SIVT11141中相关要求。 3安全方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 设备安全要求》GB8898、《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 用要求》GB4943.1中相关要求。 4电磁兼容方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音和电视厂播接 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13837、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国家标准第1号 修改单GB9254一2008/XG1中相关要求。 5性能方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彩色显示器色度测量方 法》GB/T15609、《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屏测试方法》SJ/T 11281中相关要求,

5.2.15智慧灯杆上挂载的公共WLAN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公共WLAN功能应能便捷加载,通过智慧灯杆预留的安 装插口实现无线AP的便捷安装。 2无线AP设备以及WLAN功能应可通过远程集中管理、 控制,满足AP设备运行状态、WLAN网络运行状态的监测,以 及便捷的AP设备查询、定位等功能。 3公共WLAN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设备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4943.1中相关规定

5.2.16智慧灯杆上挂载的充电桩应符合以下要求:

1通过在智慧灯杆底座内置安装充电模块,可实现智慧灯 杆与充电桩一体化设计。 2充电桩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18487.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 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0234.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 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GB/T20234.2、《电动汽车传导充电 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GB/T20234.3和现行行业标 准《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NB/T33002中的相关要求。 3充电桩的设计应外形美观,整体安全可靠。 4充电桩的设置应满足城市交通的建设要求SYT 7485-2020 岩石物理频谱激电测试技术规程.pdf,宜设置在杆 体周围有专用充电停车位或停车位周转率较低的路段或区域

6.1.1智慧灯杆及其挂载设备应由综合机箱统一供电;供电、

6.1.1智慧灯杆及其挂载设备应由综合机箱统一供电;供电、 配电设计时,智慧照明模块、移动通信模块与智慧灯杆挂载的其 也设施电源应采用不同回路供电,分路计量,电源设备统一布设 在综合机箱内;移动通信模块宜采用直流供电。

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工圆铜线》GB/T3953、《电工圆 铝线》GB/T3955、《电缆的导体》GB/T3956、《电缆导体用铝 合金线》CB/T30552等的规定。

6.1.3智慧灯杆和综合机箱设施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城市中

的重要道路、交通枢纽及人流集中的广场等区段的照明可为二级 负荷。不同等级负荷的供电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 统设计规范》GB 50052的规定。

6.1.4配电系统设计时应重新核算用电容量《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50357-2005》,配电电源点应布

6.1.5配电系统接线方式宜采用放射式和树十式相结合的方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