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36-062-2021 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技术标准.pdf简介:
DBJT36-062-2021 是中国地方标准,全称为《装配式建筑工程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技术标准》。这个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在中国的装配式建筑领域,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和质量管理。装配式建筑是指通过在工厂预制混凝土构件,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的建筑方式,它能提高建筑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且有利于建筑质量的控制。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的选择、生产流程控制、质量检验、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它涵盖了构件的设计、生产、验收和使用等各个环节,旨在保证预制构件的性能、安全和耐久性,以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
具体内容可能包括构件的尺寸、形状、强度、刚度、抗震性能等技术参数的规定,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控制、工艺控制、检验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等。这个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推动中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升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DBJT36-062-2021 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技术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5.7.4装配式建筑采用的室内装修材料应符合现行国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和《建筑内部 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54的有关规定。
6.1.1模具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模具应装拆方便,并应满足预制构件质量、生产工艺和 周转次数等要求。 2结构造型复杂、外型有特殊要求的模具应制作样板,经 检验合格后方可批量制作。 3模具各部件之间应连接牢固,接缝应紧密,附带的埋件 或工装定位应准确,安装牢固。 4用作底模的台座、胎模、底板等应平整光洁,不得有下 沉、裂缝、起砂和起鼓。 5模具应保持清洁,涂刷脱模剂时应均匀、无漏刷、无堆 积,且不得沾污钢筋,不得影响预制构件外观效果。 6模具应定期检查侧模、预理件和预留孔洞定位,应采 取措施防正变形和锈蚀:重新后用的模具应检验合格后方可 使用。 7模具与平模台间的螺栓、定位销、磁盒等固定方式应可 靠,防止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成型时造成模具偏移和漏浆。
6.1.2模具设计应考虑生产时便于钢筋和预埋件安装及混凝土 的浇筑。
高大模板支撑架坍塌事故案例分析PPT(132P)6.2.1模具设计应根据预制构件的质量要求、生产技
6.2.1模其设计应根据预制构件的质量要求、生产技术和工艺 以及模具可周转次数,来确定预制构件模具设计和加工方案。模 具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混凝土浇筑、脱模、翻转、起吊的工况下承载力、刚度 和整体稳定性要求。 2预制构件预留孔、插筋、预埋吊件及其他预埋件的安装 定位要求。 3 预应力构件的模具应根据设计要求预设反拱。 6.2.2模具应确保操作便利,提高模具标准化、机械化、自动 化水平。
理、密封措施可靠,确保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模其不变 形、不漏浆。
6.2.4模具边角设计应采取措施防磕碰,在不影响使用性自
情况下宜增加倒角或者圆弧设计。
6.2.5模具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接缝设计时宜考虑密封
6.2.5模其应其有良好的密封性,接缝设计时直考虑密封条、 密封胶的施工难度和工效,
密封胶的施工难度和工效。
定倾斜度的结构形式,斜度以10%~15%为宜;当构件设计 不充许断面处有斜度时,可以采用合页或铰链的形式,并设置快 速锁紧装置。
6.2.7构造复杂、自重大的模具,应设置定位销或者辅助的弓
6.2.8可调尺寸的模具或可变形状的模具宜采用模块化
6.3.3模具组装应按照组装顺序进行,对于特殊构件,钢筋应 先入模后组装
6.3.4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等在模具上的安装和定位应有可靠的
6.3.4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等在模具上的安装和定位应有可靠的 固定措施。
6.3.6涂刷在模具上的脱模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污染
应力筋和预理件,目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用石材或面砖饰面的 预制混凝土构件应在饰面材料入模前完成对模具脱模剂的涂刷 饰面材料面层不得沾染脱模剂
6.3.7先张法预应力构件中,预应力筋在构件端部模具的定位
6.3.7先张法预应力构件中,预应力筋在构件端部模具的定位 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7的规定,
3.7预应力筋在构件端部模具的定位分
6.3.8的规定。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
6.3.8的规定。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
并应取其中的较大值。
表6.3.8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6.3.9预制构件模具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3.9
6.3.9预制构件模具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3.9 的规定。
表6.3.9预制构件模具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L为模具与混凝土接触面中最长的尺寸(
6.3.10 预制墙体预理门窗框安装充许偏差与检验方法应符合 表 6.3. 10的规定。
5.3.10预埋门窗框安装允许偏差与检
7.1.1预制构件生产应按照深化设计图要求进行生产
7.1.1预制构件生产应按照深化设计图要求进行生产制作,应 根据构件型号、形状、几何尺寸、重量等特点制定相应的工艺 流程和生产方案,明确质量要求和控制要点,对预制构件生产 全过程进行质量策划和控制管理,生产方案由技术负责人审批 确认。
7.1.2预制构件生产之前应对各工序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生产过程中,上道工序未经检查验收,不应进行下道工序生产。
7.1.2预制构件生产之前应对各工序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
7.1.3预制构件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牛及合同的有关规定。对合格产品应出具质量合格证明文件、验 收记录等;对不合格产品应采取标识、记录、评价、隔离等处置 施。
7.1.4预制构件生产工艺流程如
模具清理组装一→外饰面反打一→钢筋制作与安装一→预理件安装 混凝土浇筑一混凝土养护一→脱模吊运一成品验收一→入库堆放。 7.1.5预制构件生产时应统一进行标识,标识应满足唯一性和 可追溯性。
7.2.1 预制构件生产前应对工人进行专业操作技能岗位培训。 7.2.2 预制构件生产前,应编制构件生产方案,内容包括:
1 生产设施与人员投入。 2 生产计划。 3 模具方案及物料供应计划。 4 生产工艺。 5 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6 场内驳运与存放方案。 7 机具、物流管理计划。 8 成品保护措施
7.2.3预制构件生产前,生产企业应根据深化设计要求和生
当采用计数检验时,除有专门要求外,合格率应达到80%及以上,且不得 有严重缺陷,可以评定为合格。
重缺陷,可以评定为合
7.4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片制作与安装
7.4.1预制构件采用的钢筋规格、型号、力学性能以及钢筋的 加工、连接、安装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
7.4.2进厂后的钢筋应按构件尺寸进行加工,且应符合下列 规定:
7.4.2进厂后的钢筋应按构件尺寸进行加工,且应符合下列
1进行钢筋调直时,宜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调直 后钢筋不应有表面划伤、锤痕、局部弯折,钢筋横肋不应有 损伤。 2钢筋切断应采用无齿锯或切断机,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钢筋表面有划伤、锤痕、局部弯折或横肋损伤时,应切除;采用 切断机切断钢筋时,每次切断钢筋根数,不得超过该切断机额定 根数:切断后的钢筋不应有马蹄形端口。 3钢筋经弯曲后,在弯曲部位不应有裂纹。 4 钢丝经冷拔后,其表面不应有斑痕、裂纹和纵拉痕。 7.4.3叠合梁内的受力钢筋和预制耗、预制墙板中的竖向受力 钢筋官采用机械连接、焊接等形式:预制楼板、预制墙板水平钢 筋可米用搭接连接形式。 7.4.4叠合梁、预制柱和预制墙板中的受力钢筋采用焊接连接 时,宜采用闪光对焊,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应相互错开。钢筋焊接接头连 接区段最小长度为35d且不小于500mm(d为连接钢筋的较大直 径)。同一连接区段受拉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 纵可受压钢筋的接头面积自分率可不受限制
1进行钢筋调直时,宜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调直 后钢筋不应有表面划伤、锤痕、局部弯折,钢筋横肋不应有 损伤。 2钢筋切断应采用无齿锯或切断机,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钢筋表面有划伤、锤痕、局部弯折或横肋损伤时,应切除;采用 切断机切断钢筋时,每次切断钢筋根数,不得超过该切断机额定 根数;切断后的钢筋不应有马蹄形端口。 3钢筋经弯曲后,在弯曲部位不应有裂纹。 4钢丝经冷拔后,其表面不应有斑痕、裂纹和纵向拉痕。
T/CECS 10040-2019 绿色建材评价 防水涂料7.4.3叠合梁内的受力钢筋和预制柱、预制墙板中的!
1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应相互错开。钢筋焊接接头连 接区段最小长度为35d且不小于500mm(d为连接钢筋的较大直 径)。同一连接区段受拉钢筋的接头面积自分率不应大于50%, 纵向受压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2 钢筋焊接连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 规程》JGJ18有关规定。 7.4.54 钢筋桁架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桁架筋宜采用专门焊接机械制造,腹杆与上下弦应 采用电阻点焊焊接,焊接应无咬肉、焊点脱开现象。 2钢筋桁架尺寸允许偏差宜符合表7.4.5的规定
表 7. 4. 5 钢筋桁架尺寸允许偏差
7.4.6钢筋骨架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骨架尺寸应准确,钢筋规格、数量、位置和连接方 法等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及有关标准规定。 2钢筋配料应根据构件配筋图,先绘制出各种形状和规格 的单根钢筋简图并进行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 数,填写配料单,申请加工。 3钢筋骨架中钢筋接头连接方式宜采用焊接方式 7.4.74 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片应满足预制构件设计图要求,采 用专用钢筋定位件,入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筋骨架尺寸应准确,骨架吊装时应采用多吊点的专用 吊架并应轻放入模,防止骨架产生变形。 2钢筋保护层垫块应与钢筋骨架或网片有效固定,呈梅花 形布置,间距满足钢筋限位及控制变形要求,一般支架间距应不
天于500mm 3待入模的钢筋骨架,编码标识应正确,且清晰完整。 4钢筋骨架入模时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油污或者 锈蚀,外露部分钢筋应有防污保护措施。 5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片入模后不应有下凹现象,如果存在 垫块间距过天、垫块与网片未接触等现象,应增加垫块的数量或 调整垫块的位置。 6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片四面外伸筋长度,以底模外侧边缘 为基准应与纵向及横向外伸筋分别相等。 7钢筋骨架和网片应与莲接套筒、拉结件、预理件等避升。 8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片入模后应对扎丝进行检查,扎丝的 末梢不应接触模板,应向构件内侧弯折。 7.4.8钢筋骨架或钢筋网片装入模具后,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对 钢筋位置、规格、间距、保护层厚度等进行检查。其充许偏差与 检验方法应符合表7.4.8的规定。
LY/T 2028-2012标准下载表7.4.8钢筋骨架或钢筋网片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