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918-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1T 2918-2022 林木采伐技术规程.pdf简介:
DB51T 2918-2022《林木采伐技术规程》是中国四川省林木采伐管理的省级地方标准。这个规程主要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四川省林木的采伐活动,以确保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满足社会需求之间找到平衡。
以下是该规程的一些主要内容和目的:
1. 采伐原则: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定了合理的采伐量和轮伐期,以保护森林资源的再生能力。
2. 采伐方法:规定了不同类型的林木采伐方法,包括择伐、皆伐、部分更新采伐等,以及相应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
3. 环保要求:对采伐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控制提出了严格的规定,如减少对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 安全规定:对采伐作业的设备、人员安全、森林防火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5. 监测与管理:要求对采伐活动进行科学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数据准确,采伐行为合规。
6. 法律责任:明确了违反规程的法律责任,以确保规程的执行力度。
总之,DB51T 2918-2022《林木采伐技术规程》是四川省林木采伐活动的法规性指导文件,旨在促进林木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
DB51T 2918-2022 林木采伐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森林采伐更新后的林木密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人工更新造林密度应执行GB/T15776、GB/T18337.3的规定; b)天然更新每公顷保留健壮目的树种幼树≥3000株或幼苗≥6000株,更新频度≥60%; c)达不到人工、天然更新标准的,补植、补播株(穴)数成活率和保存率应达到人工更新标准: d)商品林应优先使用良种壮苗;种苗质量达到GB6000、GB7908或有关地方要求。
森林采伐更新后的苗木成活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一般地区人工更新当年株数成活率≥85%:
QB∕T 2569.4-2002 钢锉 异形锉DB51/T29182022
b)高寒区、半干旱区、干热(干旱)河谷区和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当年株数成活率≥70%: c)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补植当年成活率执行上述区域标准,
6. 3. 4 保存率
森林采伐更新后的苗木保存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一般地区皆伐更新迹地第三年幼苗幼树保存率≥80%; b)高寒区、半干旱区、干热(干旱)河谷区和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株数保存率≥65%; c)择伐迹地更新频度≥60%:渐伐迹地更新频度≥80%。
设计依据采伐申请面积和采伐量的不同,设计泛
7.1.1简易伐区调查表
集体或个人所有的林未,采伐面积<0.33hm(5亩)或林未采伐蓄积量≤15m的采伐,不提供伐 设计完整成果。参见附录D,按照附录D.1式样提交简易伐区调查表。
7.1.2简明采伐作业设计
非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所 其地米茂方式面积0.33 )或采伐蓄积量15m~200m之间。 参见附录D 录D.2样式提交简明采伐作业设计
7.1.3采伐作业设计
伐区调查区划应执行下列规定: 伐区内原小班区划能满足采伐设计要求时,以原区划的小班界线为准;不能满足采伐设计要 求,进行实地重新区划小班; b) 伐区区划采用作业区、林班、小班三级区划,或林班、小班二级区划: C 不同林权证的林地原则上分别区划小班,但邻近地块面积较小且林分相同的可合并区划小班; d 区划中发现有未达到主伐年龄的中龄林、幼龄林及林中空地,应绘制略图,注明面积,从采 伐小班中予以扣除; e) 伐区周界应设标志,标志要求明显、具体。伐区周界恰好为明显的地形地物线,如山脊线、 山沟的合水线、道路、河流等,经注明后可不另作标记
DB51/T 29182022
根据调查和设计需要,可以采用下列调查方法: 卫星定位量测。以手持机沿伐区小班界绕测一周,确定小班面积 b) 高分辨率影像调绘。以亚米级航天、航空正射影像为底图,实地调绘伐区小班界线确定小班 面积; 罗盘仪实测。采用罗盘仪闭合导线法实测确定伐区小班面积,导线测量的闭合差小于1/150; 具体调查方法和精度应按GB/T26424的规定执行。
7.4.2择伐、渐伐、抚育采伐
7.4.3低产(效)林改造、更新采伐
以皆伐方式采伐时,按7.4.1进行调查;以其他采伐方式采伐时,按7.4.2进行调查。
7.5伐区生产工艺设计
7.5.1采伐方式的确定
根据森林经营目的、林分特征、树种更新特点及经济条件,按照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方便木材生 求,因林因地制宜地选定采伐方式
DB51/T29182022
7.5.2采伐强度的设讯
7.5.3采伐工艺设计
做到定向伐木,保证安全,保护好母树、幼树、保留林木及珍稀树种,严格控制伐桩高度 桩高应≤10cm
7.5.4集材方式确定
根据生产技术水平和伐区实际特点选择适宜的集材方式。用一种集材方式不能完成集材作业时,可 设计几种集材方式,进行接力式集材。可选集材方式有以下几种: a)机械集材,包括绞盘集材、索道集材等; b)自然力集材,包括滑道集材、水力集材等: C)人力、畜力集材,包括人力肩扛、人力串坡、马驮集材等。
根据伐区地形地势特点,设计必要的道路、楞场和集材道。道路以人行道为主,若没有则重新设计; 集材道设计应考虑保护生态环境,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上坡集材,尽量离开河道并尽量建在山脊上;楞 场必须设于禁伐区和缓冲区以外,且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最大面积不超过900m。
7.6伐后伐区的恢复措施
7. 6. 1伐区清理
对采伐残留物和造材剩余物及时清理,能利用的枝,及剩余物必须运离山场加以利用,每 木材不得超过0.1m。不能利用的剩余物则根据伐区地形状况和更新要求选择归堆、归带、散 等方式进行清理。
7. 6.2 伐区恢复
要采取防护措施;不再利用的道路、集材道 疏松土壤以恢复地力。
包括造林方式、造林树种、造林密度、植株配置、整地方法、造林季节、幼林抚育措施等
7.7. 2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活封山育林与人工造林指
周查设计成果主要包括调查设计说明书、设计表和设计图
7. 8. 1 计量单位
DB51/T 29182022
设计文件的计量单位和精度按下列规定执行: a) 面积为hm,保留2位小数; 胸径为cm,保留1位小数; 树高为m,保留1位小数; 林木株数为株,取整数; e) 蓄积、出材量为㎡,保留1位小数,
7.8.2调查设计说明书
调查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调查设计依据、时间、调查方法等; 伐区概况:包括伐区位置、立地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地类及其特点、过去经营活动情况等 森林资源情况:面积、蓄积调查方法、调查结果、林况、出材量、天然更新情况等; 伐区设计要点:采伐对象、采伐方式、采伐强度和技术要求,道路、集材道和楞场的设计 集材方式,伐区清理及场地清理,安全生产以及更新造林措施等; 对采伐作业单位的要求和建议; f)国有林业单位还应包括作业费用、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
7. 8. 3 设计表
伐小班调查表、采伐小班汇总表、更新造林设
建立伐前公示制度,明确公示形式、内容、期限、公示单位、公示时间
8.1.2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林木采伐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林木采伐
8.1.3明确边界与采伐标志
8.1.4基础设施和设备
采伐作业配套基础设施和设备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楞场。采伐前应根据批准的伐区作业设计修建楞场。尽量少动用土石方,尽量借用林中空 尽量避开幼树群,保持良好的排水功能,留出安全距离:
DB51/T29182022
b)生活点。生活点位置应选择在平坦、开阔,靠近水源且排水良好,不易受洪水威胁的地段; 生活点规模应充分考虑作业人员的数量,尽量为作业人员提供舒适、卫生的居住条件和防火 设施设备;生活点设计应规划出居住、活动场地、排水、供水、供电、电视接收及处理有害 废弃物的具体位置; 集材道。依据经批准的伐区作业设计,在采伐前修建集材主道,在采伐时修建集材支道。 般安排在雨季后进行。不应随意改设集材道和破坏林区径流;集材道宽不应超过5m;及时清 除主道上的伐根,支道上伐根应与地面平齐。设备应准备状态良好的采伐作业工(机)具和 辅助工具; d 安全保护设备。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设备; e)通讯交通工具。应配备有效的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 f)防火设施设备。生活点或作业点以及所使月
采伐作业准备的物资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准备好足够的不易腐坏的多种食品,尽量满足高强度体力劳动所需的营养; b 应配备足够的日常生活用品; 应配备足够的常用急救药品和用品,以备作业人员发生事故或患有疾病时得以及时处置: 配备足够的生产所需的物资,如易损坏的机械零件、绳索、燃料等,保证作业人员使用的工 具配件、机械始终处于良好、安全的状态; e 尽量配备休闲、娱乐物品。
伐木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伐木按工艺流程顺序作业,为更新造林和木材生产的下道工序创造条件; 清除被伐木周围藤条、灌木和攀缘植物等障碍物; 控制树倒方向,观察被伐木树冠形状、树干是否腐朽、倾斜、弯曲,风向和风力,周围其他 树木位置等情况,判断和选定树木倒向; d 应保护母树、幼苗、幼树和其他保留林木; e)伐桩高度≤10cm。
将伐倒木全部枝丫砍(锯)掉。
按木材规格标准合理造材。
8.3.1集材方式选择
集材应减少对幼树幼苗、地表和溪流破坏,可根据地势和生产方式设计机械、人力、畜力 式
幼树幼苗、地表和溪流破坏,可根据地势和生产方式设计机械、人力、畜力等集材方
8.3.2集材对象确定
DB51/T 2448-2018 “多规合一”空间数据整理及建库技术规程.pdf长度2m、小头直径6cm以上木材应全部运出
DB51/T 29182022
根据楞场、装车场地形、木材数量、生产方式、归装设备和生产技术水平,选择归楞、装车, 人力归楞装车和机械归楞装车,
伐后林地的清理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归堆法。适用于采伐剩余物较少的皆伐迹地。把无利用价值的采伐剩余物(枝丫、梢头), 截断后分别堆在裸岩、伐根或集材道上,并避开幼苗、幼树和保留木,任其自然腐烂。堆的 规格不超过长2m、宽1.5m、高1m为宜。堆的方向以横山为宜; b)! 归带法。适用于采伐剩余物较多的皆伐迹地。把无利用价值的采伐剩余物,按带状堆积在 起,任其自然腐烂。带宽1m~1.5m为宜,带与带之间距离10m。带的方向视伐区坡度而定 地势平坦可顺山堆积;坡度较陡可横山堆积; C 散铺法。可用于择伐、渐伐和抚育采伐后林地土壤薄、干燥或陡坡、砂石土质的迹地。把 无利用价值的采伐剩余物截成1m以下的短段,均匀散铺在林地上,任其自然腐烂; d 填埋法。对于采伐剩余物太多且火灾隐患大的采伐迹地,以集中或分散方式填埋。
8.6 采伐剩余物利用
有利用价值的采伐剩余物(长度≥1m、小头去皮直径≥4cm土木工程施工-第21讲-吊顶、门窗及幕墙工程,但又不符合规格材标准规定的枝Y、 销头、截头等)应运出利用。
伐区采伐迹地的主要保护措施包括: a)容易引起水土冲刷的集材道,应采取防护措施; b 堆积采伐剩余物应避开河流; c)保护珍稀树种和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树种; d)在水土容易流失的迹地应横向堆放清理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