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框构涵施工方案简介:
框构涵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桥梁结构形式,它主要由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箱形结构,内部有支撑梁,用于跨越沟谷、河流等。框构涵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设计阶段:首先根据工程需求和地质、水文条件进行设计,确定框构涵的尺寸、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
2. 施工准备:清理施工场地,进行地基处理,确保地基稳定。同时准备好施工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
3. 模板安装:搭建施工支架,安装箱体模板,确保模板的精度和稳定性。
4. 钢筋绑扎:按照设计图纸,精确绑扎钢筋,形成箱体的受力骨架。
5.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是框构涵施工的关键环节,需要分层、分段进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密实度。
6.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保湿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增长。
7. 支架拆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施工支架,进行后期的外观修饰和检查。
8. 安装附属设施:如防水层、排水系统等。
9. 质量验收:施工结束后,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框构涵的安全和使用性能。
以上是框构涵施工方案的基本流程,具体施工步骤可能因地质、环境等因素有所调整。
框构涵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④每遍涂刷时应交替改变涂层的涂刷方向,同层的先后搭压宽度为30~50cm。
防水层施工完毕后,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6)基坑C15砼回填施工
旅客地道主体施工完成后,基础底至底板顶高度基坑回填C15砼。回填基坑为底宽1.0m,坡度1:0.5的倒梯形。混凝土由搅拌站统一供应。罐车运输,运至现场溜槽浇筑DB42∕T 503-2008 建筑工程施工文件管理规范,插入式捣固棒捣固,振捣密实。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收浆后12h内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和洒水养护
(7)、旅客地道涵背回填
1)涵身两侧过渡段填筑,在涵身混凝土及基坑回填C15砼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施工,未达到设计强度前不得进行涵背回填。
2)涵背过渡段回填时采用级配碎石水平分层对称均匀填筑,过渡段施工根据试验段结果,确定压路机的类型、碾压遍数、振动方式、填料虚铺厚度等施工参数。
3)涵顶填筑厚度大于1m后,方可通过机械。
旅客地道施工工艺见“旅客地道施工工艺框图”附表。
(三)、钢筋加工及安装
a、钢筋在加工弯制前应调直,并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表面的油漆、水泥浆和有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应清除干净。
2)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能留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3)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折曲,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4)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
5)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有弯钩(半圆形、直角形或斜弯钩,弯钩的弯曲内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弯起位置应保证不超过设计值的±2cm。
6)钢筋宜在常温状态下加工,弯制钢筋从中部开始,逐步弯向两端,弯钩应一次弯成。
7)钢筋加工允许偏差,钢筋长度≤5000mm时,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10mm,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20mm,钢筋长度>5000mm时,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20mm,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20mm。
b、钢筋接头采用搭接、帮条焊时,除应满足强度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搭接接头的长度,帮条的长度和焊缝的总长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
2)接头首先按照设计规定焊接,设计无规定时应尽量做成双面焊缝,只有当不能作成双面焊时,可允许采用单面焊缝。双面焊缝长度不小于5d,单面焊缝长度不小于10d,焊接总长度,用帮条焊接时不小于20d,用搭接焊接时不小于10d。
3)搭接接头采用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焊缝高度应不小于0.35d,并不低于4mm,焊缝宽度不小于0.7d,并不小于10mm。
4)电弧焊接用的焊条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Ⅰ级钢筋采用结421,Ⅱ级钢筋采用结506。
5)每次改变钢筋级别、直径、焊条型号或焊工时,应预先有相同材料,焊技条件和参数,制作2个拉力试件,当试验结果均大于该级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方可正式施焊。
6)电弧搭接焊,帮条焊的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
(1)用小锤敲击接头,钢筋发出与原材料同样的清脆声。
(2)焊缝表面平顺,无缺口、裂纹和较大的金属焊瘤。
受拉区的Ⅰ级钢筋末端应作成彼此相对的弯钩,当砼强度在C25以上时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Ⅰ级钢筋受拉区不小于30d,受压区不小于20d,Ⅱ级钢筋受拉区不小于35d,受压区不小于25d的规定。在搭接中心和两端采用铁丝绑扎结实。
1)钢筋的交叉点处,应用直径0.7—2.0mm的铁丝,按逐点改变绕方向(8字形)交错扎结,或按双对角线(十字形)方式扎结。
2)为保证保护层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间设置半球形混凝土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3)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已安装好的钢筋及预埋件会同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检查并请签证。
1)选用对混凝土结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条件无不利影响的水泥。
2)使用对混凝土收缩小、和易性好的水泥。
3)进场的水泥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附有制造厂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水泥进场后,及时按其品种、强度,证明文件以及出厂时间等情况分批进行检查验收。对所有水泥进行复查试验。
4)严格防止水泥受潮或存放时间超过3个月,否则重新取样检验,并按其复验结果使用。
1)运抵工地的粗细骨料应按不同产地,规格品种等条件分批贮存,并应进行外观检查和取样试验,按批提出试验报告,作为本批粗、细骨料的技术依据。检验频率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防止漏检。
2)拌制混凝土应采用经过检验合格的粗、细骨料。
施工中使用供饮用的水。
1)拌制混凝土配料时,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对骨料的含水率应经常进行检测,雨天施工应增加测定次数,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放入拌和机内的第一盘混凝土材料应含有适量的水泥、砂和水,以覆盖拌和筒的内壁而不降低拌和物所需的含浆量。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
2)混凝土使用机械搅拌,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至开始出料的最短搅拌时间应按设备出厂说明书的规定,并经试验确定,且不得低于规定。
3)检查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混凝土拌和物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对混凝土拌和物均匀性进行检查,应在搅拌机的卸料过程中,从卸料的1/4至3/4之间部位,采取试样,进行试验。
4)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
混凝土的运输能力适宜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使浇筑工作不间断,并使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时仍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
浇筑混凝土前,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进行浇筑,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清理干净。模板缝隙填塞严密,模板内涂刷脱模剂。浇筑混凝土前,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
2)混凝土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时,严格防止混凝土的离析,符合下列规定:
从高处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能超过2m,防止发生离析。
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通过串筒下落。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3)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则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
4)浇筑混凝土时,均采用机械振动捣固。用振动器振捣时,符合下列规定:⑴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表面振动器的移位间距,应以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0mm左右为宜。
附着式振动器的布置距离,应根据构造物形状及振动器性能等情况并通过试验确定。
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5)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严格控制,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规定。
6)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距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凿除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除时,处理层混凝土须达到下列强度:
用水冲洗凿毛时,须达到0.5Mpa;
用人工凿除时,须达到2.5Mpa;
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用水冲洗干净,在浇筑次层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缝宜铺一层厚度为10~20mm的1:2的水泥砂浆。
施工缝处理后,须待处理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不得低于2.5Mpa。
7)在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8)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表面应光滑平整,如混凝土裸露面出现麻面,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当裸露面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加盖防护,覆盖物不得接触混凝土面。
9)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
1)一般砼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12h内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和洒水养护。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
2)砼养护用水的条件与拌和用水相同。
4)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
涵身混凝土灌注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流程图见下页
否
是
是
GB 50254-20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是
涵身混凝土灌注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流程图
循环水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质量、安全、环保、文明生产保证措施
一、 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