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T 2009-201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H/T 2009-2010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pdf简介:
CH/T 2009-2010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Real-Time Kinematic)技术规范是中国测绘技术标准中的一项,它详细规定了RTK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地理信息获取等领域的应用要求和性能指标。RTK是一种高精度的GPS定位技术,它通过与基准站或卫星直接通信,实时接收和处理卫星信号,可以实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定位精度。
该规范包括以下几个关键内容:
1. 技术原理:阐述RTK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定位计算等。 2. 系统要求:对RTK接收机、基准站、数据传输网络等硬件设备提出性能要求。 3. 测量精度:规定了RTK测量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精度指标,如静态测量精度、动态测量精度等。 4. 数据格式和交换:明确了数据交换格式,以及数据处理和存储的要求。 5. 数据质量控制:对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指标进行了规定。 6. 应用领域:指导RTK技术在测绘、地质、交通、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CH/T 2009-2010规范的发布,对于推动我国RTK技术的发展,提升测量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以及规范相关行业的技术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CH/T 2009-2010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CH/T2009—2010
行实时RTK改正的定位方式,
T/CECS653-2019 铝合金电力电缆工程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pdf截正高度角 cut off
RTK测量宜采用协调世界时(UTC)。当采用北京标准时间(BST)时,应考虑时区差与UTC进行换
换参数和高程成果等,进行技术设计。 5.1.2RTK平面控制点按精度划分等级为:一级控制点、二级控制点、三级控制点。RTK高程控制点 按精度划分等级为等外高程控制点。 一级、二级、三级平面控制点及等外高程控制点,适用于布设外业数字测图和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控制 基础,可以作为图根测量、像片控制测量、碎部点数据采集的起算依据。 5.1.3平面控制点可以逐级布设、越级布设或一次性全面布设,每个控制点宜保证有一个以上的通视 方向。 5.1.4RTK测量可采用单基准站RTK和网络RTK两种方法进行。在通信条件困难时,也可以采用 后处理动态测量模式进行测量。 5.1.5有条件采用网络RTK测量的地区,宜优先采用网络RTK技术测量。 5.1.6RTK卫星的状态应符合表1规定
CH/T2009—2010
5.1.7经、纬度记录精确至0.00001",平面坐标和高程记录精确至0.001m,天线高量取精确至0.001m。 5.2RTK平面控制测量 5.2.1RTK平面控制点的点位选择要求按照GB/T18314执行 5.2.2RTK平面控制点的埋石根据技术设计要求确定。 5.2.3RTK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5.2RTK平面控制测量
5.2.1RTK平面控制点的点位选择要求按照GB/T18314执行。 5.2.2RTK平面控制点的埋石根据技术设计要求确定。 5.2.3RTK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5.2.1RTK平面控制点的点位选择要
1:点位中误差指控制点相对于最近基准站的误差。 2:采用单基准站RTK测量一级控制点需至少更换一次基准站进行观测,每站观测次数不少于2次。 3:采用网络RTK测量各级平面控制点可不受流动站到基准站距离的限制,但应在网络有效服务范围内, 4:相邻点间距离不宜小于该等级平均边长的1/2。
5.2.5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的获取:
a)在获取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时,可以直接利用已知的参数; b)在没有已知转换参数时,可以自行求解; c)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参心坐标系(如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 转换参数的求解,应采用不少于3点的高等级起算点两套坐标系成果,所选起算点应分布均匀 且能控制整个测区; d)转换时应根据测区范围及具体情况,对起算点进行可靠性检验,采用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行多种 点组合方式分别计算和优选; e)RTK控制点测量转换参数的求解,不能采用现场点校正的方法进行。 2.6RTK平面控制点测量基准站的技术要求应满足: a)采用网络RTK时,基准站网点的设立应符合CH/T2008的要求; b)自设基准站如需长期和经常使用,宜埋设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
a)采用网络RTK时,基准站网点的设立应符合CH/T2008的要求; b)自设基准站如需长期和经常使用,宜埋设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 )自设基准站应设置在高一级控制点上:
CH/T20092010
d)用电台进行数据传输时,基准站宜选择在测区相对较高的位置; e)用移动通信进行数据传输时,基准站必须选择在测区有移动通信接收信号的位置; f)选择无线电台通信方法时,应按约定的工作频率进行数据链设置,以避免串频; g)应正确设置随机软件中对应的仪器类型、电台类型、电台频率、天线类型、数据端口、蓝牙端口等; h)应正确设置基准站坐标、数据单位、尺度因子、投影参数和接收机天线高等参数。
h)应正确设置基准站坐标、数 7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的技术要求应满足: a)网络RTK的流动站应获得系统服务的授权; b)网络RTK的流动站应在有效服务区域内进行,并实现与服务控制中心的数据通信; c)用数据采集器设置流动站的坐标系统转换参数,设置与基准站的通信; d)RTK的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观测; e)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 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 f)每次观测之间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 g)作业过程中,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测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 h)每次作业开始前或重新架设基准站后,均应进行至少一个同等级或高等级已知点的检核,平面坐 标较差不应大于7cm; i)RTK平面控制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士2cm; i)数据采集器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不应大于2cm; k)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不少于20个 采样间隔2s~5s,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不大于4cm; 1)应取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中数作为最终结果; m)进行后处理动态测量时,流动站应先在静止状态下观测10~15min获得固定解,然后在不丢失初 始化状态的前提下进行动态测量,
5. 3 RTK 高程控制测量
5.3.1RTK高程控制点的埋设一般与RTK平面控制点同步进行,标石可以重合,重合时应采用圆头带 十字的标志。 2DT和控
5.3.3RTK高程控制点测量基准站的技术要求,按照5.2.6执行。 5.3.4RTK高程控制点测量流动站的技术要求,按照5.2.7中a)至h)款执行。 5.3.5RTK高程控制点测量设置高程收敛精度不应大于3cm。 5.3.6RTK高程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不少于20个, 采样间隔2s~5s,各次测量的大地高较差应不大于4cm。 5.3.7 应取各次测量的大地高中数作为最终结果 5.3.8 RTK控制点高程的测定,通过流动站测得的大地高减去流动站的高程异常获得。 6.3.9 流动站的高程异常可以采用数学拟合方法、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内插等方法获取,拟合模型及 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精度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确定。
CH/T2009—2010
注1:点位中误差指控制点相对于最近基准站的误差。 注2:用网络RTK测量可不受流动站到基准站间距离的限制,但宜在网络覆盖的有效服务范围内。
6.3RTK图根点测量
6.3.1图根点标志宜采用木桩、铁桩或其他临时标志,必要时可埋设一定数量的标石。 6.3.2RTK图根点测量时,地心坐标系与地方坐标系的转换关系的获取方法按照5.2.5,也可以在测区 现场通过点校正的方法获取。 6.3.3RTK图根点高程的测定,通过流动站测得的大地高减去流动站的高程异常获得, 6.3.4流动站的高程异常可以采用数学拟合方法、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内插等方法获取,也可以在测 区现场通过点校正的方法获取。 6.3.5RTK图根点测量方法按照5.2、5.3中相关要求执行。 6.3.6RTK图根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大于20个。 6.3.7RTK图根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图上士0.07mm。RTK图根点测量高程拟合残差 不应大于1/12基本等高距。 6.3.8RTK图根点测量平面测量各次测量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测量各次测量高程较 差不应大于1/10基本等高距,各次结果取中数作为最后成果
6.4 RTK碎部点测量
6.4.1RTK碎部点测量时,地心坐标系与地方坐标系的转换关系的获取方法按照5.2.5,也可以在测区 现场通过点校正的方法获取。当测区面积较大,采用分区求解转换参数时,相邻分区应不少于2个重 合点。 6.4.2RTK碎部点高程的获得按照6.3.3、6.3.4、6.3.5执行。 6.4.3RTK碎部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图上士0.1mm。RTK碎部点测量高程拟合残差不 应大于1/10基本等高距。 6.4.4RTK碎部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可采用固定高度对中杆对中、整平,观测历元数应大于5个。 6.4.5连续采集一组地形碎部点数据超过50点,应重新进行初始化,并检核一个重合点。当检核点位 坐标较差不大于图上0.5mm时,方可继续测量
6.5成果数据处理与检查
6.5.1RTK地形测量外业采集的数据应及时从数据采集器中导出,并进行数据备份,同时对数据记录 器内存进行整理。 6.5.2RTK地形测量外业观测记录采用仪器自带内存卡和数据采集器,记录项目及成果输出包括下列
GB 178-1977 水泥强度试验用标准砂a)转换参考点的点名(号)、残差、转换参数; b)基准站、流动站的天线高、观测时间;
c)流动站的平面、高程收敛精度; d)流动站的地心坐标、平面和高程成果数据。 .5.3导出的成果数据在计算机中用相应的成图软件编辑成图。 6.5.4用RTK方法施测的图根点平面成果应进行100%的内业检查和不少于总点数10%的外业检测 外业检测采用相应等级的全站仪测量边长和角度等方法进行,其检测点应均匀分布测区。 抢涮生用产港品主7的西求
5.4用RTK方法施测的图根点平面成果应进行100%的内业检查和不少于总点数10%的外业检测, 业检测采用相应等级的全站仪测量边长和角度等方法进行,其检测点应均匀分布测区。 检测结果应满足表7的要求。
100%的内业检查和不少于总点数10%的外业检测, 相应等级的三角高程、几何水 量等方法进行,其检测点应均匀分布测区。 果应满足表8的要求
7.1 RTK 接收设备
RTK接收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a)接收设备应包括接收机、天线和天线电缆、数据链套件(调制解 采集器等; b)基准站接收设备应具有发送标准差分数据的功能; c)流动站接收设备应具有接收并处理标准差分数据功能; d)接收设备应操作方便、性能稳定、故障率低、可靠性高; e)接收机标称精度公式为:
d一一流动站至基准站的距离JGJ∕T 112-2019 民用建筑修缮工程施工标准,以km为单位。 2)高程:
CH/T2009—2010
一流动站至基准站的距离,以于米(km)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