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439-2008 炼钢工艺设计规范.pdf

GB50439-2008 炼钢工艺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1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7190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0439-2008 炼钢工艺设计规范.pdf简介:

GB50439-2008《炼钢工艺设计规范》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一部关于炼钢工艺设计的技术标准。该规范主要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炼钢厂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旨在提供炼钢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设计、设备选型、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指导。

该规范详细规定了炼钢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设备布置、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控制、节能环保措施、劳动安全与卫生等方面的要求,旨在保证炼钢生产的高效、安全、环保和经济性。它涵盖了高炉、转炉、电炉、连铸等主要炼钢工艺,以及炼钢生产中的熔铸、精炼、连铸、热轧等多个环节。

遵循GB50439-2008规范,可以确保炼钢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满足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促进炼钢行业的健康发展。

GB50439-2008 炼钢工艺设计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5.3主要工艺设备选配

5.3.1电炉的容量系列应为:30t、50(或60)t、70t、90(或100)t、 120t、150t、180(或.200)t。新建电炉容量不应小于70t。 5.3.2.电炉容量与炉壳直径、变压器额定功率的配置关系宜符合 表 5. 3. 2 的规定。

NB/T 31124-2017标准下载量与炉壳直径、变压器额定功率的酉

注,表中括弧内数据为同一挡级的另一种规格选择

5.3.3电炉变压器的调压方式应采用有载调压方式。 5.3.4电炉宜采用全平台的结构形式。设计确定倾动中心线位 置时,应保证倾动机械失灵时电炉能自动回复原始位置。 5.3.5电炉应采用管式水冷炉盖和可分式炉壳。上炉壳应由钢 管制作的笼形骨架和内挂的管式水冷炉壁块构成。下炉壳应为厚 钢板焊接的筒球状壳体,内部应衬砌(筑)耐火材料构成熔池

5.3.6:电炉应采用偏心炉底出钢方式。

5.3.6.电炉应采用偏心炉底出钢方式。 5.3.7.电炉应采用全液压传动方式。电炉往炉门侧出渣倾动角 度应为12°,往出钢侧倾动角度应为15°,并应具有出钢至规定重 量时,电炉能自动快速回倾至原始位置的能力。炉盖升降行程应 为400~500mm,旋转角度应为67°~80°,电极与炉盖宜同步旋 转,也可采用电极与炉盖分开旋转的方式。 5.3.8电极升降的位置调节宜采用比例阀加电极调节器的方式 当电极以最大速度运行时,电极调节系统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 100ms。导电电极臂与立柱之间应绝缘可靠。电极臂与短网的总 长度左满品电极升降与旅转运动务件下应尽可能短,并应在任意

3.8电极升降的位置调节宜采用比例阀加电极调节器的

证其工作的可靠性,当发生停电事故时,应仍能将电极提升一定高 度并应能倾炉出钢

闭罩或导流罩。密闭罩的内形尺寸应适应电炉前后倾动和炉 开时的临界尺寸,移动加料门的开启度应满足炉壳吊换作业 求,抽气口应设在出钢口上空。密闭罩内壁应敷设隔热吸音

5.3.13电炉车间内吊运铁水、钢水和满罐液渣时,必须采用铸造

.14“与电炉配套的铸造起重机的规格,应根据电炉最大出 钢水罐重量与炉渣量确定。

5.4电炉炼钢车间布置与厂房

5.4.1电炉炼钢车间的总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炉炼钢车间主厂房宜采用依次由炉子跨、加料跨、炉外 精炼和(或)钢包转运跨多跨并列毗连的布置形式。电炉在炉子跨 内应横向布置; 2单座电炉的车间,炉子跨与加料跨可采用与精炼以后各跨 垂直布置的形式,也可采用电炉和炉外精炼同跨布置与连铸浇注 跨并列毗连的布置形式。两种布置形式,电炉在炉子跨内都应纵 向布置; 3,炉容量小于50t的电炉车间,可不设加料跨,可在炉旁设 简易加料设施; 4废钢配料间宜与主厂房分开单独设置; 5废钢等大宗物料可采用火车运输,炼钢区域内其余物料均

应采用无轨运输方式,并应保证进出主厂房的各种物料运输灵活 顺畅、无干扰。

:1炉子跨:跨度应为21~30m,应保证变压器室外墙面至对 侧广房柱之间的净空,能顺利通过废钢料篮与吊换的炉壳。起重 机轨面标高,应保证电炉更换电极的正常作业,带有密闭罩的电 炉,起重机梁底防护结构下缘至梁下部分密闭罩最高点的净空不 应小于0.5m。电炉所在处厂房柱间距宜为18~~36m,并应根据电 炉容量及其外形尺寸确定; 2加料跨:跨度应为12~18m,应根据加料系统、炉外精炼系 统的设备与建(构)筑物布置确定。其高度应按设备的立面布置情 况确定,当采用起重机吊底开料罐进料方式时,轨面标高应按底开 料罐跨越料仓顶面平台栏杆的安全高度确定: 、3炉外精炼和(或)钢水罐转运跨:跨度应为21~30m,应根 据总体工艺布置情况确定。起重机轨面标高应按炉外精炼设备高 度和连铸大包回转台的高度确定,并应保证钢水罐座入回转台后 包括钢水罐加盖机构的最高点至起重机梁底防护结构下缘之间净 空不小于0.5m。

钢。电炉炉门坎水平线至工作平台面的高度宜为500~600mm。 确定工作平台标高及电炉周围平台开孔时,应校核出钢、出渣时电 炉各种运动与相邻设备、建(构)筑物的动杰关系

5.4.4电炉炼钢车间内不宜设置不同容量的电炉。车间内装备

1应采用钢结构主厂房; 2主厂房应通风散热良好,其屋面应能承受风、雨、雪、灰等 动静负荷,并应有较好的清灰条件;

3·主厂房各跨起重机轨道两侧与厂房两端山墙处应设贯通的安全走道,并应在高于或等于主工作平台的厂房柱间配置连通各跨与各主要工作平台的参观通道;4各跨厂房屋架上应适当配置起重机的检修设施;5在电炉、精炼装置等热源点上空应设置气楼,电炉上空也可设置屋顶罩。6炉子跨的门洞尺寸应满足废钢料篮、炉壳、变压器等大型设备通过,并应留有足够的安全净空;7车间宜采用混凝土地坪,各跨地坪上应设置带有鲜明标志的人行安全走道。5.4.6电炉工作平台宜采用钢结构平台,设计的均布负荷应为20~25kN/m²,炉座上修炉时应为30kN/m²。原料跨各层平台的均布负荷应为5~8kN/m²。5.4.7电炉炼钢车间内邻近钢水、液体炉湾等热辐射区的平台梁柱、起重机梁、厂房柱及其他建(构)筑物必须采取隔热防护措施。5.4.8·电炉和钢包炉变压器室墙在短网开孔及临近水冷电缆的电磁感应区范围内的土建结构,应采取防电磁感应措施。5.5炉渣处理5.5.1电炉可采用炉下电动渣罐车,也可采用抱罐汽车将液渣运至中间渣场热泼或冷凝后翻罐倒渣的出渣方式,或采用在炉下地坪直接热泼炉渣,打水冷碎后用装载机装汽车外运的方式。对炉下热泼区地坪与周围建(构)筑物应采用铸铁板进行隔热防护,并应采取防止爆炸事故发生的措施。5.5.2电炉炼钢车间设置炉渣间时,可根据地区气候条件,采用露天栈桥或部分带房盖栈桥,也可采用堤坝式热泼渣场。炉渣处理可采用固体渣翻罐并破碎方式,也可采用液渣热泼打水冷碎方式。28

5.5.4以废钢为原料时,电炉渣量宜为50~80kg/t,渣中的废钢

应回收,并应回收利用炉渣。当炉渣回收需进一步加工时 渣加工间

6.1.8精炼设备的操作控制,应采用由逻辑程序控制和(或)集散

6.1.9,炉外精炼用的各种工艺过程和能源介质的工作参数,均应

置冲击气流,冲击气流的压力不应小于1.6MPa; :2用于代氩的氮气,其纯度不应低于99.9%; 3氧气纯度不应低于99.5%

6. 2铁合金与造渣料

6.2.1:炉外精炼用铁合金成分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外,还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高品位铁合金,特殊情况下应采用90%硅铁和金 2··精炼超低碳钢时,对最后调整成分用的铁合金应严格限制 碳含量 3铁合金的粒度,非真空精炼应为5~40mm,真空精炼应为 5~30mm

勺粒度应为5~40mm,用于真空精炼的粒度应为5~30mn

5.3炉外精炼生体设备设计要求

6.3.1精炼用钢水罐的内型,其钢水部分的直径与高度比应为 0.9~1.1,钢液面以上的自由空间高度应根据不同精炼方法,按下 列规定确定: 1 用于RH应为.400~~600mm; 2:单独用于LF应为600mm; 3用于VD应为800~1000mm; 4用于.VOD应为1200mm以上。 6.3.2LF.配备的变压器单位功率应为150~200kV.A/t,钢水 加热速度应达到:4~5℃/min。应采用水冷铜钢复合(或铝合金) 导电臂,电极中心圆直径宜小,二次侧短网长度宜短,三相导体应 在任意横截面上为等腰或等边三角形布置,三相阻抗不平衡度应 小于.5%。电极的升降行程应满足最小处理钢水量的要求,宜为 公称容量的50%~80%。LF应采用管式全水冷钢水罐盖,钢水 罐盖的结构形式及与钢水罐口的配合关系,应能保持钢液面上良 好的还原性气氮。 6.3.3RH应根摇精炼钢种与钢水罐尺寸确定真空室的主要参

6.3.3RH应根据精炼钢种与钢水罐尺寸确定真空室

数。钢水罐(或具空室开 广, 降速度不应小子 500mm/min,升降行程应满足处理最小钢水量的要求。真空室应 设加热装置,并应使处理前真空室内壁表面温度达到1400℃以 上。可采用双真空室小车移动方式,两个真空室可分别移动于处 理工位与等待工位,依次轮换工作。

VD、VOD的真空罐直径应满足钢水罐吊放作业时

6.3.7精炼炉应配置机械化加料系统,并应设置8~12个高位贮 存料仓,物料贮存时间应大于8hGB∕T 21120-2007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加料装置的系统称量误差不应 大于0.3%。

6.4炉外精炼装置在车间中的布置原则

6.4.1炉外精炼装置在车间中的平面位置应满足与炼钢炉、连铸 机的配合关系,宜设在精炼和(或)钢水罐转运跨内的出钢线与连

铸机大包回转台之间的区域内

6.4.5炉外精炼装置主体设备位置、工作平台高度及平面尺

6.4.5炉外精炼装置主

应满足各种操作条件和设备维护要求。当两台以上炉外精炼装置 相邻布置时,工作平台高度宜一致重庆2019版造价文件汇编,且两者的平台应连通。工作平 台的设计均布负荷应为10kN/m?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 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