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2724-2022 液化天然气设备与安装 陆上装置设计.pdf

GB/T 22724-2022 液化天然气设备与安装 陆上装置设计.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7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7082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22724-2022 液化天然气设备与安装 陆上装置设计.pdf简介:

GB/T 22724-2022《液化天然气(LNG)设备与安装 陆上装置设计简介》是中国国家标准,该标准主要针对液化天然气(LNG)在陆地设施中的设计和安装提供指导。它涵盖了LNG储存、接收、再气化、卸载、管道连接、安全防护系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包括设计原则、设备选型、结构布置、管道设计、控制系统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该标准旨在确保液化天然气设施的安全、可靠和环保,以满足能源供应的需求,同时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公众健康。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造的陆地LNG设施,不适用于海上设施或移动式LNG设备。

设计简介部分可能会包括设计理念、设计流程概述、关键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以及如何满足国际和国内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具体内容会根据LNG设备的具体类型和功能进行详细阐述。如果你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个标准的详细内容,建议查阅正式的文本或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GB/T 22724-2022 液化天然气设备与安装 陆上装置设计.pdf部分内容预览:

5.3.3.1 储罐管口应能承受管道施加的荷载。储罐接管应满足以下要求: 开口不应引起过多的热量输入; b 宜考虑开孔处的热位移,如有必要,储罐管口应补强,外部管道设计应采取热补偿措施以减小 对管口施加的荷载; C 不宜在内罐、外罐的罐壁及罐底开孔; d)应设置氮气接头以便吹扫环隙空间。

5.3.3.1 储罐管口应能承受管道施加的荷载。储罐接管应满足以下要求: 开口不应引起过多的热量输入; b 宜考虑开孔处的热位移,如有必要,储罐管口应补强,外部管道设计应采取热补偿措施以减小 对管口施加的荷载; C 不宜在内罐、外罐的罐壁及罐底开孔; d)应设置氮气接头以便吹扫环隙空间

3层新农村别墅图纸带效果图GB/T227242022

5.3.3.2储罐罐壁及罐底无开孔,应选用 泵吊出。 6.3.3.3储连接应防止虹吸现象

6.3.4.1绝热材料宜从GB/T19204一2020所列材料中选择。 6.3.4.2 所安装的绝热系统不应腐蚀或损坏承压组件。 6.3.4.3罐底绝热应安装在主容器底板之下以减少基础上的热传递。如需加热,加热量应最小。 6.3.4.4 罐底绝热应能承受GB/T26978(所有部分)中规定的荷载组合作用。 6.3.4.5 宜考虑组件的热膨胀,保护安装在主容器外面的绝热材料(膨胀珍珠岩)以防沉降。如通过弹 性毡来吸收主容器径向变化的方式进行调整。 6.3.4.6 薄膜罐的绝热层应能承载静液压荷载 6.3.4.7 球罐外部绝热,不应受内部液压或机械作用的影响。 6.3.4.8 外部绝热应通过增加保护层和安装汽密封来防潮。暴露在外的绝热材料应不可燃 6.3.4.9 绝热质量应达到要求,即大气温度大于或等于5℃的情况下,储罐外表层任一点不低于0℃ 绝热层厚度计算应包括但不限于大气、土壤等因素。无气象资料时,可使用以下资料: a)地上储罐的情况: 1)风速为1.5m/s; 2)大气温度为5℃。 b) 地下储罐的情况: 1)对罐顶,同地上储罐; 2)加热系统宜考虑绝热层的老化

6.3.5.1LNG储罐应能承受GB/T26978(所有部分)中所规定的荷载组合作用及下列因素产生的 影响: a)最初冷却和加热到环境温度; b)充装和排空循环。 6.3.5.2 应说明储罐在冷却和加热操作期间所能抵抗温度变化的最大变化率。 6.3.5.3对自支撑钢制储罐,主容器应可承受操作阶段所有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差

.4.1储罐结构的设计应能承受GB/T26978(所有部分)中所规定的荷载组合作用,并满足以下要求: a)在正常情况以及老化、位移、沉降和振动的情况下均能正常运行; b)对抗疲劳失效有足够的安全性: c)在局部损坏的情况下具有延展性、防止裂缝扩展、整体结构安全可控; d)避免集中应力发生; e)便于状态监测、维护和修理

5.1基础的设计应确保不均匀沉降符合GB51156一2015的规定。 5.2为了避免冻胀,储罐可使用高桩承台基础或在承台中设置加热系统。如采用承台中设置加热

础的设计应确保不均匀沉降符合GB51156一2015的规定。 了避免冻胀,储罐可使用高桩承台基础或在承台中设置加热系统。如采用承台中设置加热系

统,加热设施应可在线更换及维修,要求加热设施有100%的余。 6.5.3基础设计应依据地震安全评估报告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6.5.4为降低地震影响可设置隔震支座。隔震支座可更换而无需对储罐清空。承台可高架、置于地 上、半埋或埋于地下。 6.5.5当承台高架时,所留空间应充足,便于空气自然流通,承台下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差不超过5℃。 宜在承台底部安装可燃气体探测器,监测LNG泄漏。 6.5.6建在岩石上的球罐,地面排水良好且绝热层与岩石之间的空间适宜通风或吹扫,无需设加热 系统。

6.6.1.1仪表设置应满足储罐安全可靠的试运行、运行、生产维护和停运要求。仪表至少包括以下

1.1仪表设置应满足储罐安全可靠的试运行、运行、生产维护和停运要求。仪表至少包括以

液位指示器或开关; b) 压力指示器或开关; c 温度指示器或开关; d) 密度指示器(采取GB/T19204一2020中防翻滚措施的调峰设施除外)。 .6.1.2 为确保测量的可靠性,仪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在线维护; b) 设置足够的允余; ) 设置具有安全功能(压力、LNG液位等)的联锁用检测仪表; d) 测量数据和报警应能远传至中央控制室

储罐应设置液位监控和联锁保护设施,以防止储罐发生溢流。仪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每个储罐至少应设置两个液位计用于连续测量液位,每个液位计均应设有高液位报警、高高液 位报警及停机联锁: b)每个储罐应设置一个高高液位检测仪表,该仪表应独立于上述连续测量液位计;液位高高信号 应触发进料管道与循环管道上的进料泵与阀门的ESD动作

储罐应设置压力测量仪表,仪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储罐应设置压力连续测量仪表。 D 储罐应设置独立于压力连续测量仪表、具有安全功能的高高、低低压力检测仪表,压力高高、低 低联锁应能触发相关ESD动作。 应独立设置检测过低压(真空)仪表。检测到真空后,应停止蒸发气压缩机和泵,并设置自动控 制注人气体消除真空设施。 d 如果绝热层不与主容器接触,应在绝热层和主容器之间安装差压传感器或者在绝热层内安装 独立的压力传感器

应设置温度测量仪表,仪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设置多点平均温度计检测不同层面 有效高度范围内每2m等间距平均布 置的原则确定测温点数; D 设置多点温度计测量蒸发气空间温度; )设置多点温度计测量主容器壁和底部的温度; d)设置多点温度计测量次容器罐壁和罐底的温度(拦蓄区除外)

使用密度测量系统监测全液体高度的密度 超过设定值时,该系统应发出报警信号,警示操作人 员,并应采取防止翻滚措施 立租耳独立

蒸发气管路设计和安全阀选型应 种参比流量,逐罐对这些流量进行分析 计算。储罐的操作压力和设计压力之

除了利用再液化或压缩的方式对蒸发气进行回收,储罐的气相空间应可通过与之相连的火炬或放 空管、安全阀甚至爆破片,排放下列可能的组合工况所产生的蒸发气量: a)储罐、设备漏热以及冷循环导致的气化: b)以最大速率进料时的空间置换,或装船/车时从船/车方返气; 进料时的闪蒸; d) 大气压变化(见D.6); e 减温器中LNG的气化; 潜液泵冷循环; 翻漆

储罐应设置安全阀(按n十1备用原则设置并安装)直接排向大气。不能直接排向大气时,安全阀 应排向火炬管网或放空系统。最高操作压力下安全阀的最大排放量,为火灾工况下由于热量输人而产 生的排放量,或者是下列可能的组合工况所产生的排放量: a)热量输人引起的气化; b) 充装时的置换; ) 充装时的闪蒸; d)大气压变化(见D.6); e 潜液泵冷循环; f 控制阀失效; g)翻滚(无防翻滚监测设施时)

7.4.1安全阀或火炬/放空系统的设计未考虑翻滚工况时,管道应安装爆破片或爆破片替代设施。 7.4.2爆破片宜作为储罐的最后一道超压保护设施,通过暂时栖牲储罐的气密性以保持其完整性 7.4.3爆破片的设计应满足:

a)失效后可在线更换; b) 碎片不会落入储罐内; C) 碎片不会损坏储罐的其他任何部件。 6.7.4.4 爆破片破裂应触发蒸发气压缩机自动停车。 6.7.4.5 应配备检查爆破片完整性的手段

a)失效后可在线更换; b) 碎片不会落入储罐内; C) 碎片不会损坏储罐的其他任何部件。 5.7.4.4 爆破片破裂应触发蒸发气压缩机自动停车。 6.7.4.5应配备检查爆破片完整性的手段

6.7.5. 1一般要求

为了防止储罐超过负压充许极限,应及时自动关停罐内泵及 八压缩机、及时补人大然气或资 气,或开启真空安全阀。 造成储罐永久性损坏的最后手段

6.7.5.2补气系统

可采用自动补气的方式避免储罐压力过低(见6.6.3)

6.7.5.3真空安全阀

储罐应设置真空安全阀(按n十1备用原则设置并安装)。处于最大负压时的空气补入量,为下列 可能的组合工况发生时需补人流量的1.1倍: a)大气压变化; b) 罐内泵全流量运行; c)BOG压缩机全流量运行; d)LNG注入储罐气相空间

6.8.1.1对圆简形单容罐和球罐,应设置单独的拦蓄区来收集全部泄漏的LNG

6.8.1.2对地下罐,地质条件符合6.3.2和4.4.1.5要求的前提下可用作拦蓄区 6.8.1.3双容罐和全容罐的外罐具有拦蓄堤功能,不需单独设置拦蓄区。

拦蓄系统的材料应能够阻止LNG渗漏

LNG拦蓄区可能聚集雨水或消防水,应设有排水措施。 应设置雨水排水设施,并采取防止泄漏的LNG进入雨水系统的措施。当探测到集液池内有LNG 时,不应启动泵,

4.1拦蓄区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单座最大储罐储存容量的110%。 4.2拦蓄区应确保在任何情况下不发生溢顶。 4.3当拦蓄堤与单容罐距离超过15m时,宜考虑在拦蓄区内设置集液池。集液池应能收集拦蓄 NG管道泄漏或溢流管道的液体。设计原则如下:

组)集液池的容 NG体革 b)集液池应露天布置。 c)集液池的设计应能减缓LNG蒸发

DB3301/T 0261-2018 农村生活垃圾阳光房处理设施技术与管理规范.pdf包括但不限于: a)6.10.2所述的充装系统; b)LNG循环系统; c)储罐蒸发速率监测; d)不同液位处的温度/密度监测; e)避免在同一储罐中储存气质差异明显的LNG; f) 采用与LNG密度相适应的充装方式; g)循环储罐内的LNG.防止分层

储罐防雷保护应符合13.2的要求

储罐防雷保护应符合13.2的要求

6.9.3可靠性及结构监测

储罐可靠性级别应符合6.4的要求。

6.9.3.2结构监测

Q/GDW 11609-2016 水电站“五系统一中心”安全监控建设导则.pdf6.9.3.3温度传感器

GB/T 22724202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