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806-2022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范.pdf

DB11T 806-2022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范.pdf
标准编号:DB11T 806-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 M
标准类别:城建标准
资源ID:70187
免费资源

DB11T 806-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11T 806-2022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范.pdf简介:

"DB11/T 806-2022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范"是一部地方标准,适用于北京市的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施工和设计。地面辐射供暖,也称为辐射地板供暖,是一种通过地面均匀加热的舒适系统,通常用于住宅、办公室、商业建筑等场所。该规范详细规定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各项技术参数、设计要求、施工方法、材料选择、测试验收、维护管理等方面的标准。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括的关键内容:

1. 系统设计:规定了地暖系统的热源选择、管道布置、材料规格、系统计算方法等。 2. 施工要求:包括安装技术、管道敷设、防潮防水处理、绝热层设置等施工工艺要求。 3. 性能参数:如供暖效果、能效比、热稳定性、温控要求等。 4. 安全与环保:强调系统安全,如防火、防漏、环保材料的使用等。 5. 质量验收:规定了系统调试、检测和验收的标准和程序。

遵循该规范,能够确保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性能、安全和舒适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建筑的整体能源效率。

DB11T 806-2022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5.1.1地面供暖系统施工安装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应齐全: 2有完善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并应完成技术交底; 3现场应具有供水、供电条件,有储放材料的临时设施; 4土建专业应完成墙面内粉刷(不含面层),外窗、外门应安装完毕,地面应清理干净; 5直接与土壤相邻的地面,应完成铺设防潮层; 6相关电气预理等工程应已完成,电源配电箱应已安装: 7敷设在地面供暖系统下方绝热层内的水管、其他电气系统管线安装完毕,水管完成水压试验 电气管线绝缘性能测试合格。 5.1.2施工单位应按施工图等设计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后施工。 5.1.3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地点、层数、面积、工程量、工期及现场施工条件等: 2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分工; 3主要材料、设备的技术指标、规格、型号等及保管存放措施; 4施工程序和工艺流程; 5施工、安装质量控制措施及验收标准,包括:绝热层及保温板铺设,加热部件安装,填充层、 面层施工,水压试验或电阻测试和绝缘测试,接地及等电位连接测试,隐蔽前、后综合检查,环路 或回路、系统试运行调试,竣工验收等; 6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计划。 5.1.4所有进场材料、设备的出厂合格证明、检验报告及所附带的说明书等技术文件应齐全。产品 标志应清晰,外观检查应合格,必要时应抽样进行检测。 5.1.5地面供暖系统的管材和管件,应采取下列保护措施: 1加热部件应进行遮光包装后运输,不得裸露散装;在运输、装卸和搬运时,应小心轻放,不 得抛、摔、滚、压、拖; 2不得暴晒雨淋,宜储存在温度不超过40℃,通风良好和干净的库房内;与热源距离至少应保 持在1m以上,并应避免因环境温度和物理压力受到损害; 3施工过程中,不得刮、压、折管材和管件。 5.1.6施工过程申,应防正油漆、沥青或其它化学溶剂接触污染加热管、供暖板、加热电缆和电热 膜的表面。 5.1.7环境温度低于5℃时,不宜进行地面供暖工程的施工;低于0℃施工时,现场应采取升温措施 5.1.8施工时不得与其它工种交叉施工作业,所有地面预留洞应在填充层或保温板、供暖板施工前

完成。 5.1.9地面应平整、干燥、无杂物、无积灰;铺设泡沫塑料类绝热层的地面平整度不应大于土5mm, 铺设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板及其填充板的地面平整度不应大于土3mm;墙面根部应平直,且无积灰 现象。 5.1.10施工过程中,人员不应踩踏加热管、供暖板、加热电缆和电热膜。 5.1.11加热管、加热电缆、电热膜、供暖板及其敷设输配管的填充板铺设后,不应穿凿、钻孔或进 行射钉作业。 5.1.12施工全部结束后,应绘制竣工图,准确标注加热管、加热电缆、电热膜、供暖板铺设位置及 地温传感器埋设地点。竣工图应留档。 5.1.13装配式建筑采用地面供暖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设计、生产、装配一体化的原则整体策划,制定施工组织设计; 2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进行试安装,并根据试安装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完善施工方案; 3采用干式工法施工; 4建翁其层平整度

5.2泡沫塑料类绝热层、保温板、供暖板及填充板铺设

5.2.1泡沫塑料类绝热层、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板的铺设应平整,板间的相互结合应严密,接头 应用塑料胶带粘接平顺。 5.2.2预制沟槽保温板铺设时,可直接将相同规格的的标准板块拼接铺设在楼板基层上。当标准板 块的尺寸不能满足要求时,可用工具刀裁下所需尺寸的保温板对齐铺设。相邻板块上的沟槽应互相 对应,紧密依靠。 5.2.3暖板铺设前应检查支路分水器的接口或输配管接口是否密封,未做好密封的,应将输配管和 支路分水器清洗干净后,方可进行铺设和连接。 5.2.4供暖板及填充板应按下列规定铺设: 1带木龙骨的供暖板可用水泥钉钉在地面上进行局部固定,也可直接平铺在基层地面上。填充 板应在现场加龙骨,龙骨间距不应大于300mm,填充板的铺设方法与供暖板相同; 2不带龙骨的供暖板和填充板可采用工程胶点粘在地面上,最后与面层施工时一起固定。

1带木龙骨的供暖板可用水泥钉钉在地面上进行局部固定,也可直接平铺在基层地面上。填充 板应在现场加龙骨,龙骨间距不应大于300mm,填充板的铺设方法与供暖板相同; 2不带龙骨的供暖板和填充板可采用工程胶点粘在地面上,最后与面层施工时一起固定。 5.2.5供暖板地面供暖的填充板内安装输配管后,填充板上应采用铝箔胶带覆盖输配管,

5.3加热管、输配管和分集水器安装

5.3.1现场铺设的加热管和输配管在敷设前,应对照施工图纸核定管道的选型、管径、壁厚是否满 足设计要求;应对管道的外观质量和管内部是否有杂质等进行检查,确认后再进行安装。 5.3.2加热管和输配管应按照设计图纸标定的管间距和走向敷设,管道应保持平直;管道安装间断 和完毕时,散口处应随时封堵。 5.3.3切割加热管和输配管时,应采用专用工具;切口应平整,断口面应垂直管轴线,

5.3.4加热管和输配管的弯曲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安装时应防止管道扭曲; 2塑料和铝塑复合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8倍管外径,铜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5倍管外径。 当加热管设计间距较小,平行型布置不能满足最小弯曲半径要求时,可按附录F采用回折型布置方 式; 3加热管的最大弯曲半径不得大于加热管外径的11倍 4无缝铜管应米用专用机械弯管。 5.3.5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距墙面最近的加热管与墙面间距宜为100mm;每个环路加热管总长度 与设计图纸误差不应大于8%。 5.3.6地面面层下的加热管和输配管不应有接头。在铺设过程中管材出现死折、渗漏等现象时,应 当整根更换。 5.3.7施工验收后,发现加热管或输配管损坏,需要增设接头时,应按下列规定施工: 1应报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提出书面补救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2塑料管和铝塑复合管增设接头时,应根据管材,采用热熔或电熔插接式连接,或卡套式、卡 压式铜制管接头连接;如采用卡套式、卡压式铜制管接头连接后,应在铜制管接头外表面做防腐处 理,并应采用橡胶软管套,两端做好密封,装饰层表面应有检修标识; 3铜管宜米用焊接连接: 4应在竣工图上清晰表示接头位置,并记录归档。 5.3.8加热管和输配管应固定,根据供暖地面的类型,可采用下列方法: 1混凝土填充式地面供暖的加热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固定卡将加热管直接固定在泡沫塑料类绝热层(包括设有复合面层的绝热板)上; 2)用扎带将加热管固定在泡沫塑料类绝热层上的钢丝网格上; 3)直接将加热管卡在泡沫塑料类绝热层表面的专用管架或管卡上。 2预制沟槽保温板地面供暖,应用铝箔胶带将敷设在保温板沟槽内的加热管表面与保温板粘接 固定; 3供暖板地面供暖,填充板需现场开槽时,应采用开槽器;敷设在填充板凹槽内的输配管,其 上方局部用铝箔胶带与填充板粘接固定。 5.3.9加热管和输配管弯曲时,圆弧顶部应固定,不应出现死折;圆弧两端宜设固定点。直管段部 分固定点间距宜为500mm~700mm,弯曲管段部分的固定点间距宜为200mm~300mm。 5.3.10加热管和输配管穿墙时应设硬质套管。 5.3.11加热管和输配管出地面至分水器,应采用弯管器弯管,弯管部分不宜露出地面装饰层。加热 管或输配管出地面至分水水器下部球阀接口之间的明装管段,应加装塑料套管或波纹管套管,套管 应高出装饰面150mm200mm。 5.3.12混凝主填充式地面供暖系统的分水器附近等加热管排列比较密集的局部部位,当管间距小于 100mm时,应在加热管外部设置柔性套管,上部宜铺设一层金属直径0.8mm、网眼100mm×100mm的 金属网。 5.3.13加热管、输配管与分集水器装置及管件连接,应采用双密封卡套式、卡压式或滑紧冷扩式挤

5.3.4加热管和输配管的弯曲应符合下列规定:

5.4电加热元件和温控设备安装

0.4.1敷设地面供暖电加热元件及其地温传感器之前,应进行下列施工准备: 1地面供暖电加热元件的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专业安装资质,生产企业应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 指导; 2应对照施工图纸核定电加热元件的型号,并应对电加热元件等主要材料进行二次复检 3应测量加热电缆、电热膜电阻和绝缘电阻DB44/T 2131-2018 政务公开 术语.pdf,并做自检记录; 4应确认加热电缆电源冷线预留管、电热膜分支回路管线、温控器接线盒、地温传感器预留套 管、配电箱等预留、预理工作已完毕。

1地面供暖电加热元件的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专业安装资质,生产企业应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 指导; 2应对照施工图纸核定电加热元件的型号,并应对电加热元件等主要材料进行二次复检: 3应测量加热电缆、电热膜电阻和绝缘电阻,并做自检记录: 4应确认加热电缆电源冷线预留管、电热膜分支回路管线、温控器接线盒、地温传感器预留套 管、配电箱等预留、预理工作已完毕。 5.4.2地面供暖的电加热元件施工应满足设计及产品安装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1加热电缆有搭接时不应通电,出厂后不应剪裁和拼接,有外伤、破损的加热电缆严禁敷设 电缆热线部分不应进入冷线预留管; 2不应在施工现场对电热膜进行裁剪、连接导线、电气绝缘等操作。应采用热熔胶、塑料钉、 胶带等将电热膜固定于绝热层上;应保证连接线及部件被填充层完全覆盖,无填充层时,应保证连 接缆(线)及部件完全嵌入绝热层,且开槽应与连接缆(线)及部件尺寸相适宜;应在电热膜上铺 设防护层。 5.4.3电加热元件应根据施工图纸敷设,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应保持平直,电热膜应平整,不得有褶皱、扭曲; 2电缆铺设间距、电缆或电热膜距墙面的距离应满足施工图纸的要求,并应符合本规范第3.8.2 条、3.9.2条的规定; 3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生产企业规定的限制,且不应小于6倍电缆直径。 5.4.4采用混凝土填充式加热电缆地面供暖时,应在加热电缆下按设计要求铺设金属网,并应每隔 不超过电缆铺设间距两倍的距离将加热电缆固定在金属网上。 5.4.5加热电缆的冷热线接头应在填充层或预制沟槽保温板内暗装,接头处150mm之内不应弯曲, 5.4.6加热电缆、电热膜安装后,在铺设填充层或进行面层施工之前,应进行电阻及绝缘电阻测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