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3/T 3098-2022 塔桅集群结构运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pdf简介:
"DB23/T 3098-2022"是中国的行业标准,全称为《塔桅集群结构运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这个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塔桅集群结构,这通常指的是由多个塔桅(用于支撑通信天线、信号接收发射设备等)组成的大型通信设施。塔桅集群结构在广播、电视、通信等领域广泛应用,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通信信号的稳定和公共安全。
该规程明确了塔桅集群结构运营过程中安全监测的技术要求、方法、程序和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对塔桅的结构稳定性、负载能力、环境适应性、防雷、防风、抗震等方面的检测。它规定了监测的频率、内容、报告制度以及在遇到异常情况时的应急处理措施,以确保塔桅集群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运行。
总的来说,这个标准是指导塔桅集群结构运营单位进行安全监测,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重要技术依据,有助于保障通信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公共安全。
DB23/T 3098-2022 塔桅集群结构运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 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塔集群结构运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
1 总则。 .26 2 术语与符号. ..28 2.1 术语. .28 3基本规定.. ...29 4系统设计。 .31 4.2传感子系统设计 ..31 4.3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设计 ..35 4.4数据存储与处理子系统设计 .38 4.5用户端子系统设计, ...46 系统实施。 .47 5.1一般规定... ..13 5.3系统集成.. ..47 系统验收. ...48 6.1一般规定.. ...48 6.2进场验收. ..48 6.3检验与质量验收 49
1.0.2黑龙江省地处寒区CJ∕T 113-2000 家用燃气取暖器,高纬度、低气温、强风雪等
养护难度大、耐久性差、安全保障能力弱等诸多难题,且黑龙江省 地域辽阔,省内有数量较大、类型众多的塔榄结构处于服役阶段, 不同类型的塔稳集群均可遵循本规程来组织监测系统的设计、实施 运行管理和维护。 1.0.3塔集群结构运营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多方面的因 素,主要包括:监测目的、监测内容、结构特点、周围环境及荷载 条件环境荷载、业主特殊要求等。在选用本规程指导塔榄集群结构 监测系统的设计、实施和运营时,应根据上述因素来设计监测系统 方案、组织实施系统和管理系统
2.1.4本规程的适用对象包含了单管塔、多管塔、角钢塔、榄杆或 拉线塔等在内的塔榄集群结构运营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实施、验 收和运维。
2.1.4本规程的适用对象包含了单管塔、多管塔、角钢塔、
裂缝、振动以及环境荷载。
3.0.1本条款的具体解释如下所示
2相似塔糙结构指结构形式、截面形式、边界条件、材料特性 相似的塔榄结构,基于交又验证的算法要求集群内有足够相似结构 因此规定相似塔梳结构不应少于50%。
3.0.2本条款的具体解释如下月
3非标塔型指铁塔标准图集中不存在的塔榄结构,主要包括 体化塔房、增高架等结构;特殊塔型指在集群中与大多数塔型相异 的塔榄结构。 6其他特殊情况指周边工程施工、地震、暴雨洪涝灾害等情况 3.0.3塔榄集群结构运营安全监测系统应有明确的总体监测目标, 应针对具体塔稳结构对象来设定总体目标,通过直接或间接监测结 构的局部或整体参数综合评价结构性能及损伤状况。塔榄集群结构 运营安全监测系统的建设目标应定位适宜,应根据技术现状、资金 情况等选择适宜的目标
3.0.4塔稳集群结构运营安全监测系统应有明确的总体监
针对具体塔结构对象来设定总体目标。监测系统的建设目标 位适宜,应根据技术现状、资金情况等选择适宜的且标。
工进度及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因此,系统安装位置应结合结构 本施工方案综合进行确定。
内正常运行,因此传感器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可维护性。除特殊 立置的传感器外,大部分重要的传感器应考虑耐久性及后期维护和 更换的可行性,如果发现传感器失效,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更换。 专感器应设置标识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暴雨雷击、动物侵 害、人为损害等影响。对易受环境影响或安装在结构表面的传感器,
应考虑日照、雨淋、冰冻、风沙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 持殊防护措施。同时,应定期检查传感器工作和运行状况,定期进 行保养、检定,发现问题时应及时校准、维修或更换。 影响传感器的耐久性主要包括如下因素: (1)使用环境温度、湿度; (2)大气压力; (3)潮湿环境腐蚀; (4)日晒、雨淋、冰冻、风沙等; (5)动物损害、人为损害等。 为保证传感器耐久性与可维护性条件,应对传感器做好相应的 防护及维护措施,包括: (1)防尘防水:潮湿环境、粉尘对传感器危害很大,在操作中 应采用防护等级为IP66的保护装置进行防尘防水; (2)防腐蚀:及时进行修补防腐蚀处理,使传感器达到密封条 件; (3)防雷:定期对保护套进行接地测试,须在雷雨季节对防雷 装置进行全面检查,保证防雷装置的合格; (4)定期检查:定期对传感器进行巡视,检查是否存在损坏环或 失准,及时发现危及传感器安全的因素,预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 防范。
3.0.9实际使用过程中部分监测硬件设备可能出现不
坏,因此,对关键参数和重要部位的监测,应配置多个相同类型或 不同类型的硬件设备,避免出现硬件损坏导致监测数据测量不准或 无法测量等问题。监测系统软件应与硬件相匹配,具有良好的用户 使用性能
4.1.2塔榄集群结构运营安全监测系统各子系统构成应满足表1中 的内容:
表1塔榄集群结构运营安全监测系统构成
4.2.1考虑经济性的要求,一般需要选择整体变形、风荷载以及环 境温度作为监测项,若经费充许,宜补充整体动态响应、模态参数 关键部位应变等作为监测内容。 其中,整体变形、风荷载、整体动态响应的监测应将传感器布 没在塔,环境温度的监测可将传感器布设在塔底,模态参数的监 则应沿塔身布设传感器,关键部位应变的监测应将传感器布设在应 变较大的位置以及既有损伤位置。
4.2.2本条款的具体解释如下月
2三维位移监测可选择高精度全站仪,卫星定位系统和三维激 光扫描仪等进行监测:倾角监测宜采用倾角传感器,可根据监测要 求选用固定式或便携式倾角传感器。 3当变形监测项目包括多个监测对象时,其监测频率宜保持 致;首次监测应选择两次独立量测的平均值作为变形量测的初始值 当监测值达到系统设定的预警值或发生异常变形时应增加监测频率
4.2.3本条款的具体解释如下月
1振动监测参数类别可选择加速度、速度、位移,宜采用惯性 式传感器,以空间不动点为参考坐标进行测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加速度量测可选用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电动速度摆加速度 专感器、ICP型压电加速度传感器、压阻加速度传感器: b)速度量测可选用电动位移摆速度传感器,也可通过对加速度 专感器的积分获得速度值: c)位移测量可利用电动位移摆速度传感器积分计算得到位移值
4.2.4本条款的体解释如下月
1结构应变监测与变形监测宜同步实时进行,以反映环境荷 用下的结构应力变化,推断结构抗力变化规律,以及与结构设 案的差异, 2结构应变可选用电阻应变计、振弦式应变计、光纤类应变 应变传感器进行监测
4.2.5本条款的具体解释如下月
2环境荷载的监测应满足下列规定: a)风压监测宜选用微压量程、具备正负压力测量的压力传感器: 安装时应避免对结构外立面的影响,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风压测 点宜根据风洞试验的数据和结构分析的结果,无风洞试验数据时, 可根据风荷载分布特征及结构分析结果布置测点。 b)风速以及风向监测可选用风速仪,风速仪应安装在工程结构 尧流影响区域之外,监测结果应包括脉动风速、平均风速和风向。 )构件温度监测可为结构应力应变计算提供温度补偿依据,环
境湿度监测可为基于温湿度的腐蚀寿命计算提供数据支持。 d)温度监测的测点应布置在温度梯度变化较大位置,以反映温 度场变化规律;对结构应力及变形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的区域,宜增 加温度监测点;大气温度仪可与风速仪一并安装在结构表面,获得 大气温度值; e)温度传感器宜选用监测范围大、精度高、线性化及稳定性好 的传感器; f)长期温度监测时,监测结果应包括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 和日最低温度:结构温度分布监测时,宜绘制结构温度分布等温线 图。 g)湿度传感器应具备响应时间短、温度系数小,稳定性好以及 湿滞后作用低的特点,湿度宜采用相对湿度表示,监测范围应为 12%RH~99%RH; h)湿度传感器宜与温度传感器以及风速仪一并安装,宜布置在 湿度变化大,对结构耐久性影响大的部位; i)长期湿度监测时,监测结果应包括日平均湿度、日最高湿度 和日最低湿度; i)由于目前的传感技术无法实现冰、雪荷载的直接监测,可根 据其他监测项(风速、温度、湿度等)的监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 析,实现冰、雪荷载的间接监测。
2.7本条款的具体解释如下所示:
4.2.7本条款的具体解释如下月
表2常用传感器的参数要求
1本条款的具体解释如下所示:
据采集设备应满足表3中的规
4.3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设计
表3数据采集设备技术要求
2数据采集模式的具体内容为: a)全时采集:采集设备进行全时(实时)连续的采集; b)定时采集:采集设备进行非全时工作,仅在指定某时间内全 时(实时)连续采集,既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是非周期性的: c)触发采集:采集数据触发预设阈值时采集设备进行全时(实 时)连续采集; d)混合采集:采集数据未触发预设阈值时采用定时采集,触发 阈值时采用触发采集。 6数据采集设备的安置场所应满足表4中的规定:
表4数据采集设备安置场所要求
4.3.2本条款的具体解释如下月
【基坑支护】170000平米商业办公楼毕业设计(含深基坑支护方案全套图纸及计算书)4.3.4本条款的具体解释如下所
2数据传输根据同步性可分
.4数据存储与处理子系统设计
4.4.1数据存储子系统应满足可靠性、先进性、开放性、可扩展性、 标准性、数据共享性等要求,保障存储数据的有序存档、快速查询、 实时在线或离线处理,方便数据查询与调用,保证用户方便、快速、 准确地检索到所需的信息。
4.4.2本条款的具体解释如下月
2数据存储子系统的存储与读取速度应大于数据的采集与输 出速度,并预留一定的穴余度,从而保证后期系统升级或测点增多 后数据库仍能止常工作。 7数据存储子系统存储、管理和操作的对象是海量的数据,进 行设计时需要根据测点数量、采样频率、监测时间等因素估计数据 库的容量。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s*(T, △T)=Z(α; ·T, + β, ·△T, +C, 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