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HTS 10046-2021 高性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完整清晰正版).pdf简介:
"T/C CHTS 10046-2021 高性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工程分会制定的一份技术标准。这份指南主要针对高性能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导,包括设计原则、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检测方法等内容。高性能沥青路面是指采用高性能材料和技术,能够提供更好的耐久性、抗滑性、抗车辙性、排水性等性能的路面类型,常见于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路段。
该标准的发布旨在规范和提升我国沥青路面施工的技术水平,保证施工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公路建设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完整清晰的正版指南会包含所有相关的技术参数、施工流程、验收标准等重要信息,是沥青路面施工人员和相关工程管理人员的重要参考文献。
T/CHTS 10046-2021 高性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完整清晰正版).pdf部分内容预览:
1根据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中T0327所述方法筛分试样,将细集料水洗烘干 后,筛分得到2.36mm~1.18mm、1.18mm~0.6mm、0.6mm~0.3mm以及0.3mm~0.15mm四档 田集料,放于不同的容器中。
T/CHTS100462021
表B31标准级配组成
1在烘干的空量筒顶部边缘抹一薄层润滑油,称取量筒、润滑油和玻璃板的质量。将温度为18℃~ 4℃的蒸馏水注满量筒,并记录水的温度。 2将玻璃板放于量筒顶部,并确保没有残余的气泡。擦干量筒外侧水分,称取量筒、玻璃板、润滑 由和水的总质量,随后擦干润滑油,称取烘干后的干净空量筒质量用于后续试验。 注:如果量筒体积经标定大于100.0mL,要求磨掉量筒上边缘使体积正好为100.0mL以简化后续计算。 3量筒的容积V应按照根据公式(B.3.2)计算
JGJ 65-1989 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B.4.1细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按照以下方法测
1如果某一料源的细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未知,按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中 r0330所述方法测得0~3mm细集料及2.36mm~1.18mm、1.18mm~0.6mm、0.6mm~0.3mm以 及0.3mm0.15mm四档细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2若每档细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与0~3mm细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相差不超过0.05,则采用 1)实测的0~3mm细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否则按3)测试。 30~3mm细集料中筛除与其毛体积相对密度差超过0.05的部分,若随后测得的毛体积相对密 度与0~3mm细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相差不超过0.05,则采用03mm细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否 则采用按照本指南表B.3.1比例得到的0.15mm2.36mm细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作为细集料毛体 积相对密度。 B.4.2用抹刀将试样拌和均匀。固定广口瓶和漏斗位置,将量筒对中。用手指关闭漏斗的开口,将 试样倒入漏斗,并用抹刀调平。移开手指,让试样自由落入量筒中。 B.4.3漏斗中试样全部落入量筒后,用抹刀快速地将量筒中堆积的多余试样刮去,仅允许刮一次,注 意刮刀应垂直,保证其直线部分水平并和量筒顶部略微接触
T/CHTS100462021
刮平以后,可以轻轻的敲击试样,使其容易转移到秤或天平上去而不至于洒落。 3.4.4每次平行试验时均应记录量筒和细集料质量。 3.4.5未压实空隙率应按照公式(B.4.5)计算
式中:V一量筒体积,mL; F—一细集料在量筒中的净质量,g; G一一细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U一未压实空隙率,%。 B.4.6将托盘和量筒中剩余的试样重新调配,重复上述试验,并对两次平行试验的结果取平均值,精 至0.1%。
T/CHTS100462021
附录C试拌混合料初始沥青用量计算方法
C.0.1粗细集料与填料的表观相对密度和毛体积相对密度应按照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E42)测试。
P, +P, +...+P. 2+.+ P Y2 Y P, +P +.. + P. s P +.. +
式中:se 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Ysb一 合成矿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s—合成矿料的表观相对密度; 一沥青吸收系数; 合成矿料的吸水率,%。 注:高性能混合料设计体系中,集料在试件压实前的短期老化过程中完成对沥青的吸收。
W.1cm"混合料中集料质量,按照公式(C.0.4
式中:V—有效沥青体积.cm²;
式中:Vm 有效沥青体积,cm";
0.033wx 0.2936wx ×100 U
T/CHTS100462021
T/CHTS100462021
附录D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方法(旋转压实仪试件)
附录D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方法(旋转压实仪试件)
行饱水和冻融循环,测定混合料试件在受到水 前后劈裂破坏的强度比,以评价沥音 耳低恒科小稳定性
D.2.1压条:上下各一根,试件直径为100mm时,压条宽度为12.7mm,内侧曲率半径为50.8mm; 试件直径为150mm时,压条宽度为19mm,内侧曲率半径为76.2mm;压条的长度应超过试件的厚度。 D.2.2旋转压实仪及附件:本方法成型沥青混合料所用旋转压实仪及附件按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 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T0736配置。 D.2.3除符合D.2.1和D.2.2的规定外,本方法所需其他仪具与材料应按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 混合料试验规程》T0729配置
.3.1每次试验至少要制备6个试件,其中一半用于常规条件试验,另一半用于饱水及冻融循环 试验。
建议另准备两个试件用于确定压实方法,以实现如D.3.5所述空隙率要求以及如D.5.3所述的真空 泡水水平。 D.3.2试件尺寸为Φ100mm×(63.5士2.5)mm,或者Φ150mm×(95±5)mm,如果集料公称最大 立径大于25mm,应使用尺寸为Φ150mm×(95土5)mm的试件。 D.3.3每一批应准备足够的混合料,其质量可保证一次至少同时成型3个试件,或者一次仅成型 个试件。当某一批成型多个试件时,应根据单个试件的质量将松散混合料分成若干份,随后置于烘 箱内。 D.3.4将拌和均匀的混合料放在面积为48400mm²~12900mm²的托盘中在室温下冷却2h士0.5h, 盘深度约为25mm。然后将混合料放入60℃烘箱里养生16h土1h。托盘底部应保证空气流通,每 盘最多放置3个试件的混合料,且事先称好每个试件的量分开放置。 D.3.5养生后,将混合料放入烘箱中,在压实温度土3℃的条件下放置2h士10min,随后调整旋转压 实次数,将混合料压实至空隙率为7.0%±0.5%
为使混合料空隙率为7.0%士0.5%,混合料压实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压实次数。且由于试件提高了 空隙率,应保证每个试件脱模前要充分冷却和稳定。 D.3.6脱模之后,试件应在室温下放置24h±3h。
为使混合料空隙率为7.0%土0.5%,混合料压实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压实次数。且由于试件提高 隙率,应保证每个试件脱模前要充分冷却和稳定。 0.3.6脱模之后,试件应在室温下放置24h±3h
.4.1松散混合料完成D.3.4和D.3.5所述养生、加热或干燥过程后,测试其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合料完成D.3.4和D.3.5所述养生、加热或干燥过程后,测试其理论最大相对密度t
T/CHTS 100462021
D.4.2 测量每个试件的厚度h。 D.4.3测量每一个试件直径D。 D.4.4测量每个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 D.4.5计算试件的空隙率VV。 D.4.6将试件分成两组,每组至少三个试件,且两组试件的平均空隙率应基本一致。 D.4.7用于饱水和冻融循环的试件的空隙体积应按照公式(D.4.7)计算
JG∕T 430-2014 无粘结预应力筋用防腐润滑脂T/CHTS100462021
其中注人10mL士0.5mL水后扎紧袋口。将装有试件的塑料袋放人一18℃士3℃的冰箱中至少16h。 8试件移出冰箱后,立即放人60℃土1℃的恒温水槽中浸泡24h士1h,水面应高于试件表面至 少25mm。一旦试件浸人水中尽快将塑料袋或薄膜去除。 9取出试件,将其在25℃土0.5℃水中浸泡2h士10min,同时水面应高于试件表面25mm。必 要时可以向水槽中加冰块,防止水温超过25℃,使调整室温达到25℃的时间不超过15min。随后取 出试件按本指南D.6进行试验
1从25℃土0.5℃水槽中拿出试件,测得试件的高度t,将试件放在两个钢条之间,随后将试件和 网条放在试验机的两块承载板之间,以50mm/min的恒定速度加载。 2记录仪器上显示的最大压力,继续加载,出现竖向裂缝时停止试验。取出试件,检查内表面是否 有裂缝或破碎集料的迹象,并予以记录
D.7.1间接抗拉强度应接照公式(D.7.1)计算,
式中:S.一 一抗拉强度,kPa; P一最大荷载,N; t试件高度,mm; D一试件直径。 0.7.2劈裂强度比TSR应按照公式(D.7.2)计算。 S TSR= S1 式中:TSR—一劈裂强度比,%,精确到0.1%; S1 常规试件平均间接抗拉强度,kPa; S,一条件试件平均间接抗拉强度.kPa
T/CHTS100462021
1)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过或“不得”。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 引用标准的用语采用下列写法: 在标准条文及其他规定中,当引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时,应表述为“应符合现行 《×XX×X》(×XX)的有关规定。 2)当引用标准中的其他规定时BOPP环保功能薄膜标准厂房施工招标文件,应表述为“应符合本指南第×章的有关规定”“应符合本指南 第×.×节的有关规定”“应按本指南第×.X.×条的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