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1612.41-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4-1部分:物理层通信协议.pdf

Q/GDW 11612.41-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4-1部分:物理层通信协议.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7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6954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1612.41-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4-1部分:物理层通信协议.pdf简介:

Q/GDW 11612.41-2018《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4-1部分:物理层通信协议简介》是针对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标准的详细规定,主要涉及通信的物理层部分。物理层是通信系统中最低的层次,它定义了设备如何在物理媒体(如电力线)上发送和接收数据。

该标准简介了以下关键内容:

1. 数据传输媒介:规范了电力线作为数据传输媒介的特性,如频率范围、带宽、信道容量等。

2. 调制与解调:描述了如何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可以在电力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调制),以及如何从模拟信号恢复出数字信号(解调)的过程。

3. 信号编码与解码:规定了数据在电力线上传输时的编码方式,如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以及解码方法。

4. 噪声抑制:由于电力线通信容易受到电磁干扰,因此标准中会涉及如何通过滤波、均衡等技术降低噪声影响。

5. 接口与协议:定义了物理层与上层通信协议之间的接口,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交换。

6. 安全性:可能包含一些关于数据加密和通信安全性的要求,以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总的来说,Q/GDW 11612.41-2018 是为了确保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系统的高效、稳定和安全运行。

Q/GDW 11612.41-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4-1部分:物理层通信协议.pdf部分内容预览:

由10.5个SYNCP与2.5个SYNCM组成。SYNCP的

其中,C为可用的载波集合,N取1024。 另外,前导SYNCP也可以通过IFFT产生,IFFT的公式为:

5.1.7.2前导相位表

前导参考相位用于对前导的SYNCP进行相位旋转JC∕T 2224-2014 室外装饰用木塑墙板,从1号载波到511号载波的相角参考值如表19所 示。实际的相位为对应每个载波的相角参考值乘以元/8。

[Q/GDW 11612 412018

[Q/GDW 11612 412018

5. 1. 7. 3窗函数

前导、控制及载荷数据的前RI个数据与后RI个数据要做加窗处理,窗函数的定义如表20:

Q/GDW 11612. 412018

[Q/GDW 11612 412018

Q/GDW 11612. 412018

[Q/GDW 11612 412018

不与任何信号重叠,其后部的RI个数据乘以Wfa[n]并与顿控制第一个OFDM符号的前部的RI个数据乘 以Wrise[n]相加;对于顿控制和载荷数据数据是每个OFDM符号都要加CP并加窗,加窗操作对包含IFFT 块和它的循环前缀的整个OFDM符号,每个OFDM符号的前部的RI个数据乘以Wrise[n]和它前面一个 OFDM符号的后部的RI个数据乘以Wa[n],作加法累加到一起,就是前后OFDM符号有重叠,最后 个OFDM符号的后部的RI个数据乘以Wa[n]不与任何信号重叠

5.1.7.4载波屏蔽表

设备应能够支持载波的任意组合。载波屏蔽表定义了数据调制可使用的频段,用于前导、顺控制及 我荷数据。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高速载波方案所支持加载有效数据的子载波的个数最大为490个, 是针对有用子载波的,屏蔽掉的子载波不算在内。其中0号子载波和491~511号子载波不可用。载波屏蔽 表定义为1维数组,有512个元素,对应512个子载波(编号0到编号511),载波屏蔽表的元素值为1表示 对应子载波使用,值为0表示对应子载波不使用。推荐采用的一组子载波是从子载波80到子载波490,全 部使用,没有屏蔽中间某个或者某几个子载波,扩展一组子载波从子载波100到子载波230,全部使用, 没有屏蔽中间某个或者某几个子载波。另外扩展两组,其中一组从子载波32到子载波120,另一组从子 载波72到子载波120,均没有屏蔽中间某个或者某几个子载波。屏蔽掉的子载波上不发送任何信号,节 省功率,避免对其它通信系统的干扰。具体调制方式和码率等由分集拷贝模式决定。

5.1.7.5通信频段

高速载波通信支持的频段如表21所示。

5.1.7.6分集拷贝模式

载荷数据支持的分集拷贝模式如表22、表23所示。分集拷贝支持基本模式以及扩展模式。基本模式! 如表22所示。分集拷贝模式表示这一帧的载荷中的编码码率、调制方式、分集拷贝次数、物理块数、物 理块类型。分集拷贝模式编号在顿控制顿中携带,接收机解出顿控制后就可以得到解载荷所需信息。

Q/GDW 11612. 412018

表22分集拷贝基本模式

注2:子频段物理块数应不大于4,且同时保证顿控制域符号数不超过5

表23分集拷贝扩展模式

5. 1. 7. 7 相对功率

PPDU中各组成部分子载波平均能量级别如表24所示。

[Q/GDW 11612 412018

表24顿控制和载荷数据相对功率表

5.2.1发射功率谱密度

符合本部分的设 小于10%(业务报文包长<100字

5.3.1物理层服务参考模型

物理层由接收/发送机获取物理层常量(包括物理层服务信息、可维可测信息等),通过物理 管理与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承载应用层,应用层承载的业务报文应符合DL/T645的规定。) 互。物理层服务模型如图12所示。

5.3.2物理层基本服务

5.3.2.1发射机信号开始发送状态原语

发射端发送数据时域第一个点发送时,将状态上

图12物理层服务模型

Q/GDW 11612. 412018

表25发射机信号开始发送状态原语

5.3.2.2发射机信号发送完成状态原语

居发送完成时,将状态上

发射端数据发送完成时,将状态上报给MAC层。

表26发射机信号发送完成状态原语

5.3.2.3接收机信号接收开始状态原语

当接收机检测到前导时,将状态上报给MAC层

表27接收机信号接收开始状态原语

5.3.2.4接收机顿控制接收完成原语

当接收机完成帧控制接收后,将顿控制 译码状态及控制报文上报给MAC层

表28接收机顿控制接收完成原语

5.3.2.5接收机载荷数据接收完成原语

机完成载荷数据接收后,将状态及载荷数据报

[Q/GDW 11612 412018

表29接收机载荷数据接收完成原语

5.3.2.6噪声功率原语

统计网络空闲或静默时的噪声功率,上报给MAC层

表30发射机信号开始发送状态原语

5.3.2.7信号传输衰减原语

取信号在两个站点间传输过程的信道衰减,上报

5.3.2.8信噪比/平均信噪比原语

通过前导序列在频域上计算载波上信号与噪声功率之比,可以得到每个可用载波上的信噪比 (SNR),并计算出平均信噪比,同时上报。

表32发射机信号开始发送状态原语

5.3.2.9时钟偏差估计结果原语

表33发射机信号开始发送状态原语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Q/GDW 11612 412018

编制主要原则, .38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38 主要工作过程. ..38 标准结构和内容 .39 条文说明. 39

编制主要原则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结构和内容. 条文说明.

本部分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下达2018年度公司第一批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 科(2018)23号)文的要求编写。 通过制定《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系列标准HAD 501/08-2020 核动力厂实物保护视频监控系统,将提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管理 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实现高速载波通信模块之间的互联互通,提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本地信道的有 效性及可靠性,满足日益增长的新型电力业务需求,体现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建设要 求,提高高速载波通信模块的使用寿命,促进高速载波通信模块质量提升,推动用电信息采集工作健康 有序地发展。

本部分根据以下原则编制: a) 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可靠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标准 化为引领,服务国民经济科学发展。 b 采用分散与集中讨论的形式,充分了解高速载波通信建设现状,明确系统及终端功能需求,建 立采集系统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研究新的需求形势下不同应用场景和配电网环境对高速载波 通信模块的使用要求,体现研究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C 认真研究国内外现行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达到相关技术标准的 协调统一,并考虑系统和设备的扩展性、兼容性。 d 坚持集中人才资源优势,吸收高速载波通信先进的发展理念、创新技术和成果,协调高速载波 通信芯片设计商、方案设计商、系统集成商等各方技未资源,促进利益相关方意见的统一。 标准项目计划名称为“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第4一1部分:物理层通信协 义”,因标准涉及的技术内容调整,经编写组与专家商定,更名为“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 术规范第4一1部分:物理层通信协议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部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 本部分涉及到专利的知识产权问题。 本部分中第5.1条为专利技术,其著作权名称为:基于OFDM的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物理层信号 处理方法,申请号为:201611128977.7,专利权人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专利申请人 为张海龙、刘宣、唐悦、章欣、赵兵、闫梓桐,专利公开日期为2017.4.26。 本部分中第5.1.5.5条为专利技术,其著作权名称为: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时频分集拷贝方法, 申请号为:2016111286410,专利权人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专利申请人为刘宣、张 海龙,专利公开日期为2017.8.4

2018年2月,完成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技术可行性分析。 2018年4月,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召开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启动标准制定工作GB 14892-2006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 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并撰写标准

Q/GDW 11612.412018

2018年5月,工作组内部循环征求意见,讨论新增频段设计方案,分组开展通信协议、技术要求 及检验方法等技术标准编制工作,形成技术标准工作组讨论稿。 2018年8月,召开工作组第二次会议,组织30余名技术专家对户变关系识别方案进行了论证。 2018年10月,完成征求意见稿和条文说明,向公司系统及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2018年11月,完成送审稿,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营销专业技术标准专业化工作组组织召开标准审查 会,审查结论为:专家组一致同意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第41部分:物理层通信 办议通过审查,建议修改后尽快报批。 2018年11月,根据标准审查意见,修改标准,完成报批稿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