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6453.1-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pdf

GBT16453.1-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6840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16453.1-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pdf简介:

GBT16453.1-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是中国针对水土流失防治制定的一项国家标准,其中关于坡耕地治理的技术简介如下:

1. 坡耕地治理目标:主要目标是改善坡耕地的生态环境,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坡度治理:对坡度较大的耕地,采用梯田化、水平沟、蓄水保土沟等工程措施,以降低坡度,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减少径流冲刷。

3. 植被恢复:在坡耕地治理中,强调植被的恢复和保护。种植耐旱、耐贫瘠、根系发达的植物,如草本植物和本地树种,可以固定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4. 土壤改良:通过施加有机肥、改良土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5. 水分管理:实行科学灌溉,减少水分损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6. 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耕作技术,如免耕、轮作等,以减少对土壤的破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7. 保护与管理:建立长期的监测和管理机制,定期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治理的持续有效性。

总的来说,GBT16453.1-2008规范的坡耕地治理技术是通过工程措施、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和科学管理等手段,实现坡耕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提升。

GBT16453.1-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pdf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645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面,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 16453 4 2008水保持综合治理 披术规范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3.1.1保水保土耕作是一种耕作方法,是在坡耕地上结合每年农事耕作,采取各类改变微地形或增加 地面植物被覆,或增加土壤人渗,提高土滚抗蚀性能,以保水保土,减轻土侵蚀,提高作物产量为目的。 可分为以下4类方法: 第一类,改变微地形的保水保土耕作,主要有等高耕作、沟套种植、揭体(穴状)种植、抗早丰产沟、休 地水平翠沟等 第二类,增加地面植物被覆的保水保土耕作,主要有草田轮作、间作、套种、带状间作、合理密植、休 闲地上种绿肥等。 第三类,增加土壤人渗、提高土壤抗蚀性能的保水保土耕作,主要有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留在播 种等。 第四类,减少土壤藤发的保水保土拼作,主要有地膜面盖、秸轩覆盖等。 3.1.2在实施保水保土耕作之前应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坡拼地治理的全面规划,根据不同的地形、 土质、降雨等条件分别设置各类梯田,实行保土耕作和建设坡面小型番排水工程,对25以下末修梯 田的坡耕地,果用保土拼作, 3,1.3采用保土拼作的同时,在玻耕地内部及其上部外侧,尚需设置坡面小型蓄排工程,防止外水 进人, 3.1.4每一保土耕作的其体作法与有关规格尺寸,各有其不同的适应条件,应根据各地不同的地形、士 质降用和农事耕作情况,固地制宜,合理确定

田,石坎梯田和植物梯田等:报据梯田的断面形式不同,可分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和反地 秘田等,(见图1)、根据梯田的用途不同、分早作物梯田、水箱梯田、果园梯田、茶园梯田、橡胶国校 田等

4.11我国北方干享少雨地区,耕作方向应基本沿等高线,有利于保水保王,我国南方多雨且 重地区,耕作方向应与等高线星1%~2%的比降,适应排水,并防止冲刷,在横坡耕作基础上采 楚种植休闲地水平养沟等措施,其沟奎方向均可按此原则处理

DB13/T 2177-2015标准下载GI/T1645312008

4.1.2将原有顺坡沟垒改为横坡沟革时,应先经过耕,再进行横坡排作,形成新的横坡沟垄、 4.13实施横坡耕作的坡耕地,在坡面从上到下,每隔一定距离,还应沿等高线修筑若干道土埋,种草 带灌木带,或用套二辈作成水半沟·藏短坡长,减轻水土流失。 4.1.3.1土硬初能高度宜为40cm一50cm,草带宜宽1m左右,每年耕作时,从上向下翻土,使两使 (或两带)间的地坡度逐渐减缓,同时每年加高上境10cm~20cm,遥步形成水平梯田, 4.1.3.2土或草带的距离,随坡度和降雨不同而异:坡度陡、雨量大的地方,间距可小些,坡度缓、用 量小的地方,间距可大些,:一般15以上能坡地,间距8m~15m,10以下缓坡地,埋间距20m~ 30:m.

量小的地方,间距可大些,:一般15*以上随坡地,埋间距8m~15m,10以下缓坡地,间距20m~ 30m 4.1.4在有风蚀的缓坡地区,改顺坡耕作为横披耕作时,应使耕作方向与主风向正交,或呈45 4.2沟荃种植 4.21在坡耕地上应顺等高线(或与等高线皇1%~2%的比降)耕作,形成沟墨相间的地面,容蓄用 水,减轻水土流失, 4.2.2插种时起挚,应由牲奇带型完成,并按以下步骤进行: 4.22.1在地块下边空一型宽地面不型,从第二型位置开始,顺等高线型出第一条型沟,向下翻士,形 成第一道考,顶至沟底约20cm~30cm,将种子、肥料撤在型沟内, 4.2.2.2在此翠上部帮半型深,康土摄盖型沟中的种子肥料 4,2.2.3再空一举宽地面不型,在其上部顺等高线犁出第二条举湾,向下用土,形成第二道奎沟相间 比后照上速步骤依次进行, 4.2.2.4在中每隔3m~5m作一小土挡,高10cm左右,相邻两沟间的小土挡呈“品”字形错开 4.2.3中耕时起载,主要用于玉米、高攀等高杆中耕作物,由人工操作,按以下步骤进行; 4.2.3.1在坡耕地上顺等高线条状播种,播种时不作沟量 4.2.3.2第一次中排时(苗高30m~10m)用邮将苗行间的土取起,培在幼苗根部:取土处连续不断 形成水平沟,培土处连续不断形成等高垫。 4.2.3.3取土时在沟中每厢3m~5m留一高约10cm的小土均,相邻两沟间的小土挡呈品字形 错开, 4.2.4哇状沟垒适于我国南方种红薯等作物,由人工操作,其步骤如下: 4.2.4.1按照4.2.2的步骤将坡地作成沟 4.2.4.2每隔5条6条沟重留一田间小路,兼作排水道,形成披面长哇:沿排水道每20m~30m作 一横向,将长唯隔成短哇:

4.3.1.1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用挖穴(揭体),以作物株距为穴距(一般30cm~40cm),以作物行距 为上下两行穴间行距(般60cm~80cm) 4.3.1.2穴的直径一般为20cm~25cm,深20cm~25cm,上下两行穴的位置呈品字形错开。 4.3.1.3挖穴取出的生土在穴下方作成小,再将穴底挖松,从第二穴位置上取10cm表土置于第 穴内·施人底肥,插下种子 4.3.1.4以后各穴,采用同样方法处理·使每穴内都有表土, 43.2一体数苗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4.3.2.1在坡耕地上顺等高线挖穴,穴的直径约50cm,深30cm一40cm。挖穴取出的生土在穴下方 作成小土,穴间距离约50cm 4.3.2.2将穴底挖松,深15cm~20cm,再将穴上方约50cm×50cm位置上的表土取起10cm 15cm,均匀铺在穴底,施人底肥,播下种子,根据不同作物情况,每穴可种2株~3株, 4.3.2.3以作物的行距作为穴的行距,相邻上下两行穴的位置呈“品”字形错开,

GB/T 16453/12008

5.2.1.1行间间作,适当加大第一种作物的行做 乍物的梯 距不变, 5.2.1.2株间间作:适当加大第一种作物的株距,在每株作物之间种植第二种作物,两种作物的行距 不变:也可进行双行间作 5.2.2,套种,在同一地块内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在其行间或株间措种或移裁后季作物,两种作物收 获时间不同、其作物配置的协调互补与株行距要求与间作相同,根据作物的不同特点,在播种时间上分 别采取以下两种作法: 在第一种作物第一次或第二次中耕以后,套种第二种作物, b在管和作物收获前,在种管二种作物

5%3. 作物带状间作

5.3.1.1间作的作物种类参见5.2.1 5.3.1.2间作条带方向,基本上沿等高线,或与等高线保持1%~2%的比降, 5.3.1.3条带宽度一般5m~10m,两种作物可取等宽或分别采取不间的宽度,随玻地条带宽度小些 缓玻地条带宽度天些, 5.3.1.4上述条带上的不间作物,每年或每二至三年互换一次,形成带状间作文兼轮作, 5.3.2草粮带状间作 5.3.2.1间作的作物利草类可参照5.1.1和5,1.2 5.3.2.2条带的方向基本上沿等高线,或与等高线呈1%~2%的比降。 5.3.2.3条带的宽度一股5m~10m,作物带与草带的宽度,不同情况下分别果取不同的比例:一般 情况下可取二者等宽:地多人少、坡度较院地区,草带宽度可比作物带宽度大些:地少人多,坡度较缓地 这草带苑度可比作物带觉度小型 5.3.2.4每二至三年或五至六年将草带和作物带互换一次,形成草赖带状间作叉兼草粮轮作,但互换 后需调整带宽,使草带与作物带保持原来的宽度比例 5.4休闲地上种绿肥 5.4.作物未收获萌10d~15d.在作物行间顺等高线地面播种绿肥植物:作物收获后,绿肥植物加快

5.4 休闲地上种绿肥

5.4.作物未收获前10d~15d.在作物行间顺等高线地面播种绿肥植物:作物收肤后,绿肥植物加快 生长,迅速爱盖地面, 5.4.2录用季节过后,将绿肥翻压土中,或收割作为牧草,要求整个暑用季节地面都有草类覆盖, 5.4.3如因故不能在作物收获前套种绿肥,则应在作物收获后尽快播种,并配合做好水平沟,

适用手原来耕作租放 约经营、结合等高耕作、合理调整并增加作物的植株癌度,以保水保士保肥《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提高作物产量,不同条件下 分别采取不同的作法, 5,5.1水肥条件较好的,较大幅度地提高作物的植株密度,可同时缩小探距与行距,或行距不变只缩小 柒见株距不变只缩小行距 5.5.2水肥条件较差的,顺等高线适当加大行距而缩小株距,实行宽带密植,保持地中总的植株适量增 加,以有利于保水保土,同时能适应较低的水肥条件,

6.1深耕深松,拼松的深度,以打破型底层,提高土壤人渗能力为原则,一般25cm~30cm 6.2增施有机肥,要求促进土壤形皮团粒结构·提高田间持水能力和士琅抗蚀性能, 6.3留准播种,主要适用于同一地块中调种作物不能套种的坡耕地或缓坡风蚀地

GB/T16453.12008

7.2精杆瘦薰,主要适用手燃料饲料比软充裕的地方

8.1.1选土质较好、坡度(相对)较缓、距村较近、交通较便、位置较低、邻近水源的地方修梯田。有条件 的应考虑小型机械耕作和就地蓄水灌减,并与坡面水系工程相结合 8.1.2田块布设需顺山坡地形,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田块长度尽可能达到100m~200m,以便利耕作 8.1.3梯田区不能全部拦蓄暴径流的地方,应布置相应的排、蓄工程:在山丘上部有地表径流进人梯 田区处,应布置截水沟等小型排工程,以保证梯田区安全, 8.1.4需有从坡脚到坡顶、从村庄到田间的道路,路面一般宽2m~3m,比降不超过15%在地面 坡度超过15%的地方,道路采用S形,盘绕而上,减小路面最大比降

8.2缓坡区梯田的布设

8.2.1以道路为肾架划分耕作区,在耕作区内布置宽面(20m~30m或更宽)、低坎(1m左右)地的 梯田,田面长200m~400m,便利大型机械拼作和自流淄溉, 8.2.2对少数地形有波状起伏的DLT 5744.2-2016 额定电压66kV~22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敷设规程 第2部分:排管敷设,耕作区应顺总的地势呈扇形,区内梯田线亦随之略有弧度,不要求 律成直线 8.2.3一般情况下耕作区为矩形或正方形,四面或三面通路,路面宽3m左右,路旁与渠道、农田防护 林网结合:耕作区道路两端与村乡县公路相连

9.1水平梯田的断面设计 9.1.1不同坡度下梯田的优化断面 9.1.1.1田面应有适当的宽度(建坡区一般5m~15m,缓坡区一般20m~40m) 9.1.1.2田坎坡度适当,既坚实稳周,又不多占耕地。 9.1.2水平梯田的断面要素 9.1.2.1水平梯田断面要素见图3

图3水平梯田断面要素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