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107-2021 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标准.pdf

DB32/T 4107-2021 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6805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2/T 4107-2021 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标准.pdf简介:

DB32/T 4107-2021《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标准》是江苏省的一项地方标准,它主要用于规范和指导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工作。这项标准的出台,旨在确保新建和改造的民用建筑在节能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能够达到国家和地方的节能标准,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该标准涵盖了热工性能检测的各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围护结构(如墙体、门窗、屋面)的传热系数、保温性能、气密性等的测量方法,以及建筑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性能检测。此外,还包括了检测设备的选择、操作规程、数据处理和结果评价等方面的规定。

实施这项标准,能够帮助建筑行业相关人员确保建筑的热工性能达到预期,对于提升建筑的舒适度和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B32/T 4107-2021 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 牛。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17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41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2680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 窗玻璃参数的测定 GB/T8484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10294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 GB/T10295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热流计法 GB/T 13475 绝热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 GB/T 20313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湿热性能含湿率的测定烘干法 GB/T34010 建筑物气密性测定方法风扇压力法 GB/T 36261 建筑用节能玻璃光学及热工参数现场测量技术条件与计算方法 JGJ/T132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151 建筑门窗透明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J/T177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357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 JG/T205 建筑门窗工程检测技术规程

DB32/T41072021

Q/GDW 10941-2018 入侵检测系统测试要求.pdf热箱法methodofhotbox

DB32/T4107202

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中,通过热力学 方程考虑检测期间温度及热流的较大变化幅度对检测练 动态分析计算的方法

封闭空气间层airspaceinsulation 封闭在围护结构中的空气层

工程实体的性能取决于内在材料性能和构造的原理,在施工现场抽取一定数量的工程实体组成 同工艺、同条件的方法,在实验室制作的能够反映工程实体热工性能的试样。

将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获得红外热像图的成

重质构件heavierelements

DB32/T4107—2021热情性指标D大于2.5的构件。3.18材料质量含湿率moisturecontentmassbymass材料中可蒸发水(烘干至恒重蒸发的水分)的质量与材料质量之比。简称“含湿率”。3.19蓄热修正热容thermalmassfactor消除周期性热作用下构件蓄热对热流密度的影响而对其检测值进行修正的热容。蓄热热容修正包括内、外蓄热修正热容。4基本规定4.0.1民用建筑节能工程应按《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32/J19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相关项目的现场检测,《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32/J19中未明确的检测项目可根据相关标准或与委托方的合约约定进行。4.0.2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等应进行含外窗气密性在内的建筑整体气密性现场检测。4.0.3围护结构现场热工性能检测应按《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32/J19的规定进行抽样,《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32/J19中未明确的可根据相关标准或与委托方的合约约定进行抽样。4.0.4热工性能的合格指标和判定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4.0.5现场热工性能检测前,委托方宜提供以下技术文件:a)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的工程设计文件、经审核通过的设计变更文件等;b)工程竣工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c具有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外门窗(含阳台门)、透明幕墙及外墙、屋面保温材料等的进场抽样复验报告,包括外门窗传热系数、外窗气密性能等级、玻璃及外窗遮阳系数以及外墙、屋面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吸水率等复验报告:d)外墙、屋面及热桥部位的保温施工方案及外墙保温系统构造检验报告;e)与本条第4款有关的隐蔽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报告;f)其他必要的技术文件。4.0.6检测中使用的温度传感器、热流计、天空辐射计、风速仪、湿度计、热箱仪、环境箱、红外热像仪、玻璃热工性能检测仪等仪器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4.0.7仪器设备应具有有效期内的检定证书、校准证书。温度传感器、热流计、热箱仪应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357中附录A的规定进行核查和标定。4.0.8从事现场热工性能检测的机构应具有相应的检测能力,检测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5非透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4

DB32/T4107202

5.1.1非透明围护结构(墙体、屋顶、楼板)主体部分传热系数检测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采用热 流计法或热箱法进行。 5.1.2隔热性能现场检测应选择建筑中西侧外墙及屋面中隔热最不利部位进行。 5.1.3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宜采用红外热成像法进行。 5.1.4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检测应选择建筑中最不利的热桥部位进行检测

5.2.1以自保温为主的墙体,传热系数检测应在墙体砌筑龄期大于2年后进行。以外保温或内保温为主 的构件(墙体、屋顶、楼板),当主要保温材料体积吸水率大于4%时,传热系数检测应在保温工程施 工完成12个月后进行;当主要保温材料体积吸水率不大于4%时,传热系数检测可在保温工程施工完成 6个月后进行。检测前被测围护结构构件应为自然干燥状态。 5.2.2当传热系数检测不满足4.2.1规定的时间时,应进行保温材料含湿率的检测以修正传热系数检测 结果。含湿率的检测应在传热系数检测完成后立即进行,检测方法应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 术规程》JGJ/T357的规定进行。 5.2.3外墙、屋顶、架空楼板等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宜在冬季进行,其他季节应采取措施保持规 定的室内外温差及室内温度稳定

0.2.4位测 应进行遮挡。 5.2.5检测前应关闭被测房间门窗,采取加热或制冷、或加环境箱等措施形成构件两侧温差,待温度稳 定后进行。检测外墙、屋顶、架空楼板,宜避开气温剧烈变化的天气,保持室内空气温度稳定波动小于 1K,夏热冬冷地区内外表面温差不应小于10K,寒冷地区内外表面温差宜在20K以上。检测分户楼板、 分户墙期间,两侧表面温差不应小于10K。 5.2.6检测外墙、屋顶、架空楼板的同时应进行室内外空气温度的检测。室内空气温度检测点应避开冷 热源并安装防辐射罩,宜在房间中央靠近层高1/2处均匀布置不少于2个。室外空气温度的检测应按本 标准附录C的规定进行。 5.2.7温度的检测宜采用热电偶、铂电阻、半导体等类型的温度传感器,热流的检测应采用建筑用热流 计。温度、热流密度数据应采用自动化装置进行采集、储存。 5.2.8检测区域应在无裂纹等结构缺陷的典型构件主体部位选取,所测区域不应小于1.2mx1.2m。检测 外墙、屋顶、架空楼板前宜利用红外热像仪确定主体部位和热桥部位,选取表面温度分布温差不大于 0.5K的区域,布置温度传感器和热流传感器。测点位置不应靠近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位,不 应受加热、制冷装置和通风气流的直接影响。 5.2.9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对外墙、屋顶、架空楼板,热流计应直接安装在受检构件的内表面上;对分户楼板、分户墙, 热流计可安装在受检构件的低温侧表面上,每个检测区域应至少布置3个热流计,且应与表面

5.2.9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

a)对外墙、屋顶、架空楼板,热流计应直接安装在受检构件的内表面上;对分户楼板、分户墙, 热流计可安装在受检构件的低温侧表面上,每个检测区域应至少布置3个热流计,且应与表面 完全接触。 温度传感器应在受检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对应每个热 流计,两侧表面温度传感器布置各不少于1个。温度传感器应连同不小于100mm长引线与受检 表面紧密接触,传感器表面应采取措施使其辐射系数与受检表面基本相同。 5.2.10检测期间,应定时记录热流密度和构件两侧表面温度及室内外空气温度,采样间隔不宜大于 1min,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 5min。

DB32/T4107202

TB 10077-2019标准下载5.2.11热流密度和表面温度检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a)计算同一采集目标的一组传感器记录数据的算术平均值,热流密度应精确至0.01W/m2,温度 应精确至0.01K; b 应剔除记录数据中偏差超过算术平均值15%的数据;当该组记录数据中偏差小于算术平均值 15%的数据少于2个时,则该组数据无效; C 应取有效算术平均值为该时刻检测值。 5.2.12对外围护轻质构件,宜取日落后1h到日出前的数据,在连续三个夜间数据得到的热阻相差不大 于±5%时,可结束检测, 5.2.13对外围护重质构件,检测结束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a)传热稳定后,采用动态分析法数据处理的检测时间应超过72h,采用算术平均法数据处理的检 测时间应超过96h。 b 检测结束时得到的热阻计算值与24h前得到的热阻计算值偏差不应大于5%。 检测期间内第一个INT(2xDT/3)天内与最后一个同样长的天数内热阻的计算值相差不应大于 5%。 注:DT为检测持续天数,INT表示取整数部分。

阻,并应使用全天数据(24h的整数倍)进行计算。对分户楼板、分户墙,可参照式(1),将构件两侧 分别当做内侧和外侧计算热阻,并应使用全天数据(24h的整数倍)进行计算。

DB32/T41072021

5.2.19当所检测的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满足设计文件的规定时框筒结构商业楼爬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判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 格。

IⅡI热箱法传热系数检测

5.2.20检测区域应在构件无裂纹等结构缺陷的典型部位选取,所测区域不应小于2.4mx2.4m。检测区 域应避免阳光直射,无法避免时应进行遮挡。 5.2.21检测前应使用红外热像仪对检测区域进行预选,应避开热桥及热工缺陷位置。热箱边缘距离热 桥不宜小于构件厚度的1.7倍,热箱周边应与被测表面紧密接触,必要时应采取密封措施。 5.2.22被测部位两侧表面应分别布置不少于3个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距离热箱开口边缘不得小于 200mml 5.2.23温度、加热功率等参数应采用自动化装置进行采集、储存。热箱内温度设定应与室内温度一致, 检测时控制室内空气温度与热箱内空气温度平均温差不应大于0.5K。被测构件两侧表面温差不应小于 10K。 5.2.24检测期间应定时记录被测构件两侧空气温度、表面温度和热箱消耗的功率,采样间隔不宜大于 lmin,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5min。传热稳定后检测时间不应少于72h。 5.2.25热箱法传热系数检测数据的处理应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357的规 定进行。 5. 2. 26 传热系数检测合格指标与判定同5. 2. 19.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