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22/T 5007-2018 纤维增强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标准.pdf简介:
DB22/T 5007-2018 是中国北京地方标准,全称为《纤维增强聚乙烯(FRP)给水管道工程技术标准》。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纤维增强聚乙烯(FRP)给水管道在设计、施工、检验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纤维增强聚乙烯(FRP)是一种新型的非金属材料,由聚乙烯基体和高强度纤维复合而成,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寿命长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给水管道系统。该标准涵盖了FRP给水管道的材料选择、设计计算、安装方法、质量检验、维护保养等方面,旨在保证FRP给水管道的工程质量,提升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具体内容包括管道的尺寸、性能参数、制造工艺、管道连接方式、安装要求、质量检验方法和验收标准等,为FRP给水管道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了明确的技术依据。对于从事FRP给水管道相关工作的设计、施工、检验和管理人员来说,执行这个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DB22/T 5007-2018 纤维增强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表5.4.7承插连接部分尺寸规定
5.4.8管道连接时,每次收工,管口处应采取封堵措施。
管道连接时,每次收工,管口处应采取封堵措施。 管道连接结束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道连接质量检查, 格者必须返工,返工后应重新进行接头质量检查,
.5.1管道敷设前,应具备下列条
5.5.1管道敷设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工程设计施工图及其它技术文件应齐全,并通过会审; 2具备批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并进行了技术交底 3施工人员了解纤维增强聚乙烯给水管道和一般物理力学性 能,掌握施工程序和连接技术,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施工机具、现场用水、用电、材料储存等设施能满足施工 要求; 5施工材料相关的资料已核实准确,产品已验收合格,符合 设计及施工要求。 5.5.2应按设计施工图要求进行放线定位、槽底标高测量。管道 应在沟底标高和管沟基础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敷设 5.5.3应根据管径大小、沟槽和施工机具装备情况,确定用人工或 机械将管材放入沟槽;管道移入沟槽时,不得损伤管材,表面不得 有明显划痕,应采用非金属绳索下管。下管时平稳下沟,不得与沟 壁、沟底激烈碰撞。吊装时应有二个支撑吊点,严禁穿心吊。 5.5.4管道应直线敷设,当遇到特殊情况需利用柔性接口转角或利 用管材柔性进行折线或弧形敷设时,其偏转角度和弯曲弧度应符合 生产厂规定的允许值。 5.5.5当管道敷设在地下水位较高、软土或不稳定土层内时GB∕T 6006.2-2013 玻璃纤维毡试验方法 第2部分:拉伸断裂强力的测定,应进 行施工排水,并设置槽边支撑,施工技术及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5.5.6管道架空或明设时,应采取防紫外线保护措施。 5.5.7/管道穿越重要道路、铁路等需设置金属或钢筋混凝土套管 时,除应符合本标准4.2.5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套管应伸出路边或路基1.0m~1.5m; 2套管内应清洁无毛刺,管道穿过套管时,不得使管道表面
拉痕,必要时管道表面应加护套保护; 寒冷地区穿越管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管道在涵洞内通过时,涵洞宜留有通行宽度。 管道穿越河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道至规划河底的覆土厚度,应根据水流冲刷条件、航运 流浚的安全余量,并与航运管理部门协商确定; 必须在埋设纤维增强聚乙烯给水管道位置的河流上、下游 川按规定设立标志。 雨期施工或地下水位较高地区管道敷设时,应防止管道上 又抗浮技术措施。 管道分段敷设结束后,进行系统闭合连接时,宜选择运行 布工环境温度差最小的时段进行。一 在地下水位高于开挖沟槽槽底高程的地区,地下水位应降 最低点以下。管道在敷设、回填的全部过程中,槽底不得积 东。必须在工程不受地下水影响,基础达到强度和管道达至 求时方可停止降低地下水。 5.6沟槽回填 管道敷设完毕并经列观检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沟槽回填 主检验前,除连接部位可外露外,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的回 宜小于0.5m:密闭性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其他部位 施工时,管顶的最大允许覆土,应按设计规定对管材环刚度 其两侧原状土的情况进行核对,当发现与设计要求不符合 要求改变设计或采取相应的保证管道承载能力的技术措施 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0.7m范围内,必须用人工回 禁用机械推土机回填。管顶0.7m以上部位的回填,可用机 首轴线两侧同时回填,并夯实、碾压。 期施工时应采取防止管材上浮的措施。当管道安装完毕尚 遭到水泡时,应进行管中心和管底高程的复测和外观检 发现位移、漂浮、拨口等现象,应及时返工处理。 槽回填从管道、检查井等构筑物两侧分层同时对称进行
产生明显拉痕,必要时管道表面应加护套保护; 3寒冷地区穿越管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4管道在涵洞内通过时,涵洞宜留有通行宽度。 5.5.8管道穿越河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至规划河底的覆土厚度,应根据水流冲刷条件、航运 状况、疏浚的安全余量,并与航运管理部门协商确定; 2必须在埋设纤维增强聚乙烯给水管道位置的河流上、下游 两岸分别按规定设立标志。 5.5.9雨期施工或地下水位较高地区管道敷设时,应防止管道上 浮,采取抗浮技术措施 5.5.10管道分段敷设结束后,进行系统闭合连接时,宜选择运行 水温与施工环境温度差最小的时段进行。 5.5.11在地下水位高于开挖沟槽槽底高程的地区,地下水位应降 至槽底最低点以下。管道在敷设、回填的全部过程中,槽底不得积 水或受冻。必须在工程不受地下水影响,基础达到强度和管道达到 抗浮要求时方可停止降低地下水。
5.6.1管道敷设完毕并经外观检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沟槽回填。 在密闭性检验前,除连接部位可外露外,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的回 填高度不宜小于0.5m;密闭性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其他部位 5.6.2施工时,管顶的最大允许覆土,应按设计规定对管材环刚度 沟槽及其两侧原状土的情况进行核对,当发现与设计要求不符合 时,可要求改变设计或采取相应的保证管道承载能力的技术措施 5.6.3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0.7m范围内,必须用人工回 填,严禁用机械推土机回填。管顶0.7m以上部位的回填,可用机 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回填,并实、碾压。 5.6.4/雨期施工时应采取防止管材上浮的措施。当管道安装完毕尚 未覆土而遭到水泡时,应进行管中心和管底高程的复测和外观检 测,如发现位移、漂浮、拨口等现象,应及时返工处理。 5.6.5沟槽回填从管道、检查并等构筑物两侧分层同时对称进行
5.6.5沟槽回填从管道、检查并等构筑物两侧分层同时
每层回填高度不大于0.2m,并确保管道和构筑物不产生位移 要时应对管道采取临时限位措施,防止管道上浮
要时应对管道采取临时限位措施,防止管道上浮。 5.6.6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的回填材料,应由沟槽 两侧对称运入槽内:回填其他部位时,应均匀运入槽内,不得集中 推入。需要拌合均匀的回填料,应在运入槽前拌合均匀,不得在槽 内拌合。 5.6.7沟槽回填时应严格控制管道的竖向变形,当管径较大、管顶 覆土较高时,可在管内设置临时支撑或采取预变形等措施。回填时, 可利用管道胸腔部分回填压实过程中出现的管道竖向反向变形来 抵消一部分垂直荷载引起的管道竖向变形,但必须将其控制在设计 的管道竖向变形范围内。 5.6.8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应采用轻型设备薄层 夯实。管道两侧填土夯实应对称均匀上升,高差不得大于20cm。 5.6.9回填前排出沟槽积水。不得回填淤泥、有机质土及冻土。回 填土中不应含有石块、砖及其他杂硬带有棱角的大块物体。 5.6.10从管底到管顶以上0.4m范围内的沟槽回填材料,可用用碎 石屑、粒径小于40mm的砂砾、中粗黄砂、粉煤或开挖出来的易于 夯实的良质土。
两侧对称运入槽内;回填其他部位时,应均匀运入槽内,不得集中 推入。需要拌合均匀的回填料,应在运入槽前拌合均匀,不得在槽 内拌合,
5.6.7沟槽回填时应严格控制管道的竖向变形,当管径较大、
覆土较高时,可在管内设置临时支撑或采取预变形等措施。回填时, 可利用管道胸腔部分回填压实过程中出现的管道竖向反向变形来 抵消一部分垂直荷载引起的管道竖向变形,但必须将其控制在设计 的管道竖向变形范围内
5.6.8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应采用轻型设备薄层 夯实。管道两侧填土夯实应对称均匀上升,高差不得大于20cm。 5.6.9回填前排出沟槽积水。不得回填淤泥、有机质土及冻土。回 填土中不应含有石块、砖及其他杂硬带有棱角的大块物体。 5.6.10从管底到管顶以上0.4m范围内的沟槽回填材料,可用用碎 石屑、粒径小于40mm的砂砾、中粗黄砂、粉煤或开挖出来的易于 夯实的良质土。
5.6.12管道位于车行道下,铺设后即修筑路面或管道位
层以及低洼、沼泽、地下水位高的地区时,沟槽回填应先用中粗砂 将管底腋角部位填充密实后,再用中精砂或石屑分层回填至管顶以 上0.4m,再往上可回填良质土。
5.6.13回填土的压实度详见表5.6.13,管顶0.4m以上若修建道路 则按道路规范要求执行。
GB/T 27800-2021标准下载5.6.14沟槽覆土的密实度可采用环刀法检验。 5.6.15回填时各类机具对应的每层回填土虚铺厚度应符合表 5.6.15 规定。
表5.6.15每层回填土虚铺厚度
5.6.16管道经试压合格,隐蔽工程通过验收,人工回填至管顶 0.5m以上后,方可采用机械夯实,但不得在管道上方行驶,且应 在管道内充满水的情况下进行。管道敷设后不宜长期处于空管状 态。 5.6.17各类管道阀门井等周边回填应符合以下规定: 1应采用砂砾、石灰土等材料,宽度应不小于0.4m; 2回填后沿管道中心线对称分层夯实,其压实系数应不低于 管沟内分层要求。路面位置的管道井,管顶0.5m以上应按路面要 求回填。 5.6.18管道的施工测量、降水、开槽、沟槽支撑和管道交叉处理 管道合槽施工等的技术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施 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有关规定执行。
5.6.16管道经试压合格,隐蔽工程通过验收,人工回填至管顶 0.5m以上后,方可采用机械夯实,但不得在管道上方行驶,且应 在管道内充满水的情况下进行。管道敷设后不宜长期处于空管状 态。
求回填。 5.6.18管道的施工测量、降水、开槽、沟槽支撑和管道交叉处理、 管道合槽施工等的技术要求DB36/T 1349-2020 统一电子印章平台应用接入技术规范.pdf,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施 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有关规定执行。
5.6.18管道的施工测量、降水、开槽、沟槽支撑和管道交叉处理、
6.1.1纤维增强聚乙烯给水管道系统应进行水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