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772-2021 村镇建筑清洁供暖技术规范.pdf

NB/T 10772-2021 村镇建筑清洁供暖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6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6657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772-2021 村镇建筑清洁供暖技术规范.pdf简介:

NB/T 10772-2021,全称为《村镇建筑清洁供暖技术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行业标准。这个标准主要针对我国农村和小城镇的建筑供暖系统,提出了清洁供暖技术的具体要求和指导。

该规范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农村和小城镇建筑向清洁、环保、节能的供暖模式转变,减少传统供暖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如煤炭燃烧带来的大气污染,以符合我国当前的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它涵盖的内容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供暖方式选择、设备选型、供暖系统的安装与运行、能源效率评估、环保措施等。

具体来说,它可能推荐使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电能等清洁能源,或者是高效燃烧技术的供暖设备,同时对供暖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出了节能、环保和经济性的标准。通过这个规范,可以促进农村和小城镇的建筑供暖技术升级,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保护环境。

NB/T 10772-2021 村镇建筑清洁供暖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素 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 GB25034 燃气采暖热水炉 GB34169 商品煤质量民用散煤 GB 34170 商品煤质量民用型煤 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41 锅炉房设计规范 GB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24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6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495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 GB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T50824 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CJJ34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JB/T10393电加热锅炉技术条件 JB/T13573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热风机 JG/T236 电采暖散热器 JG/T299 供冷供热用蓄能设备技术条件 JGJ176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JGJ/T267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 NB/T10150 北方农村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技术条件 NB/T10152 太阳能供热系统节能量和环境效益计算方法 NB/T10240 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房设计规范 NB/T34006 清洁采暖炉具技术条件 NB/T34035 小型生物质锅炉技术条件 NB/T34066 户用及类似用途空气源热泵采暖机组

NB/T 10772202

GB5073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清洁供暖cleanheating 利用空气、土壤和水所存储热能,以及太阳能、天然气、电、生物质、洁净煤、工业余热等清洁化 能源,通过高效用能系统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包含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为目标的 取暖全过程,包括清洁热源、高效输配管网(热网)和节能建筑(热用户)等。

GB/T 40335-2021 无损检测 泄漏检测 示踪气体方法.pdf平衡点温度balancepointtemperature

平衡点温度balancepointtemperature 建筑的供暖热负荷与热泵机组制热量相等时所对应的室外温度,

建筑的供暖热负荷与热泵机组制热量相等时所对应的室外温度

4.1.1主要房间宜采用14℃~20℃,次要房间根据需要可适当降低温度。

4.1.1主要房间宜采用14℃~20℃,次要房间根据需要可适当降低温度 4.1.2供暖室内其他设计参数还应符合GB50376的规定。

室外设计温度应在GB50736的基础上,按表1进行修正

表1不同气候区室外设计温度修正值

建筑方案设计应以气候特征为引导,在设计前应充分了解当地的气象条件、自然资源和生活居 借鉴当地传统建筑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措施,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建筑平面总体布局、朝向 系数、开窗形式、采光遮阳、建筑热惰性和室内空间布局的适应性设计。

5.2.1村镇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GB/T50824的规定。 5.2.2低能耗农房应进行无热桥设计,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5.2.1村镇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GB/T50824的规定。

a)不宜破坏或穿透外围护结构; b) 管线穿透外围护结构时,应在穿透处增大孔洞,并预留足够的间隙填充保温; C) 建筑部件连接处的保温材料应连续无间隙; d)外墙、屋面、地面以及外窗的无热桥设计方法参见附录A。

5.2.3村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宜符合GB50189的规定

NB/T 10772202

5.3.1村镇居住建筑应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制定改造方案,优先实施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不具备条件 时,宜优先改造门窗。 5.3.2村镇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宜符合JGJ176的规定。

6.1分散式供暖系统应对每个供暖房间进行负荷计算。 6.2对于分时、分区和间歇供暖的建筑,应对采暖负荷进行修正 6.3集中供暖系统的负荷计算按GB50736的规定进行

7.1.1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不同的村镇建筑供暖模式,因地制宜 选择适当的清洁供暖方式。 7.1.2具备多种清洁能源应用条件的地区,宜采用多能互补系统,并应进行经济性分析,结合当地产 业规划,选择适宜的清洁能源供暖。 7.1.3采用太阳能供暖为主的多能互补系统宜做到全年综合利用,采暖期为建筑物供热采暖,非采暖 期提供生活热水或其他用热。

7.2.1.1集中供热管网和燃气管网无法覆盖的地区,可采用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 7.2.1.2住宅建筑宜采用户式空气源热泵系统,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7.2.1.1集中供热管网和燃气管网无法覆盖的地区,可采用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

表2不同气候区空气源热泵采暖机组性能参数

b)采用空气源热泵热风机供暖时,设备应符合表3及JB/T13573的要求。

表3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性能参数

NB/T 107722021

NB/T 107722021

NB/T 10772202

7.2.1.3采用集中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时应采取防冻措施,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7.2.1.3采用集中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时应采取防冻措施,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7.2.1.3采用集申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时应采取防冻措施,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a)多台室外机并联时,进、排风应通畅,排出空气与吸入空气之间应无气流短路,必要时可设置

2.2.1浅层地热资源良好,冬季取热与夏季放热基本平衡的地区,可采用土壤源热泵系统供暖 2.2.2采用土壤源热泵系统供暖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7.2.2.2采用土壤源热泵系统供暖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应对工程场区内岩土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勘察区域应不小于埋管场地范围,勘察深度应大于设 计理管深度: b) 采用土壤源热泵系统供暖的建筑,宜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并出具试验报告; C 宜采用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d 地埋管换热器敷设位置应远离水井、水渠及室外排水设施; e 地埋管换热器应设计反冲洗装置,冲洗流量宜为额定流量的2倍; 未添加防冻剂的地埋管热换器侧的回水温度应不低于4℃。 7.2.3 地埋管管材应符合以下规定: 地埋管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导热系数大、流动阻力小的塑料管材及管件,宜采用聚 乙烯管或聚丁烯管,不宜采用氯乙烯管,且管件与管材应为相同材料; b) 地埋管管材的公称压力及使用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管材的公称压力应不小于1.0MPa,当 地埋管埋深大于120m时应不小于1.6MPa

7.2.4.1水资源丰富,水量充足且水质较好的地区,可采用水源热泵系统供暖。 7.2.4.2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应符合当地地表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的要求,并对水文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b 地表水体的周平均最大温降不应大于2℃; C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的取水口,应远离回水口上游位置,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取水口流速宜不 大于1m/s; d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环路集管布置应与水体形状相适应,供回水管应分开布置; e)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换热器出水温度与水体温度的温差宜取3℃~5℃。 7.2.4.3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7.2.4.1水资源丰富,水量充足且水质较好的地区,可采用水源热泵系统供暖。 .2.4.2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应符合当地地表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的要求,并对水文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b 地表水体的周平均最大温降不应大于2℃; C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的取水口,应远离回水口上游位置,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取水口流速宜不 大于1m/s; d)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环路集管布置应与水体形状相适应,供回水管应分开布置; e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换热器出水温度与水体温度的温差宜取3℃~5℃。 7.2.4.3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NB/T 10772202

a)地下水换热系统应采用闭式循环,宜采用变流量调节; b)地下水直接进入主机时,应在水系统管路上预留机组清洗用旁通阀; c)地下水通过板式换热器间接换热时,在板式换热器与主机循环回路上应设置开式膨胀水箱或闭 式稳压补水装置

7.3.2农村住宅采用户用太阳能供暖系统时

7.3.2农村住宅采用户用太阳能供暖系统时,应符合NB/T10150的规定。

用户要求、投资规模和安装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6 具备条件时,太阳能集热器应安装在地面 C 安装在新建建筑的屋面、阳台或立面的太阳能集热器、支架及连接管线应与建筑功能和建筑造 型一并设计; d 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太阳能供暖系统,应经过建筑结构安全复核,满足建筑结构及其他安 全性要求; e 不同类型的太阳能集热器,瞬时效率截距和总热损系数应符合表4的规定

《信息技术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 词汇 第3部分:射频识别 GB/T 29261.3-2012》表4不同类型太阳能集热器性能参数

f)太阳能供暖系统的太阳能集热器面积、集热系统流量和蓄热系统设计应符合GB50495的 3.4太阳能集热系统和辅助能源各自承担的负荷量宜通过逐时动态模拟计算,按经济最优化确 建筑物供暖需求较高时,也可按100%的采暖负荷设置辅助能源。

1燃气管网覆盖全面,且供应有保障的乡镇及农村新型社区可采用燃气供暖。 2 分散式系统采用的燃气供暖热水炉除应符合GB25034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a)应选用强制给排气式,并应设置在通风良好的厨房或非居住房间内; b)安装热水炉的房间净高宜不小于2.2m,燃气输配系统应符合GB50028的规定; c)热水炉与相邻灶具的水平净距应不小于0.3m,与其它部位的防水间距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热水炉与其它部位的防水间距

NB/T 10772202

NB/T 10772202

d)热水炉上部不应有明敷的电线和电器设备。 7.4.3 采用集中式燃气锅炉房的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集中燃气供暖系统应符合GB50016和GB50028的规定,燃气锅炉房应符合GB50041的规定; b) 锅炉房宜为独立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50496-2009》,当锅炉房和其他建筑物相连或设置在其它建筑物内部时,应设置在首 层或地下室一层靠建筑物外墙部位; C 住宅建筑物内,不宜设置锅炉房; 对于独立锅炉房,当炉前走道总长度小于12m,且总建筑面积小于200m²时,其出入口可设 置1个,否则其出入口应不小于2个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