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6271.2-2021 交流1kV及直流1.5kV以上电力设施 第2部分:直流.pdf简介:
GB/T 36271.2-2021是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交流1kV及直流1.5kV以上电力设施 第2部分:直流简介》。这个标准主要涉及直流电力设施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适用于直流电压等级在1.5kV及以上的电力系统。它详细规定了直流电力设施的技术要求、安全规范、性能测试、系统设计原则以及相关的工程实施和验收标准。
直流电力设施不同于交流电力设施,它不涉及交流电的频率变化和相位差,而是直接将电能从一个点传输到另一个点,常用于远距离输电、储能系统、电力转换等领域。该标准对于保证直流电力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推动直流电力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GB/T 36271.2-2021 交流1kV及直流1.5kV以上电力设施 第2部分:直流.pdf部分内容预览:
户外散开式设施外部围墙最小边界的电气间隙应按GB/T36271.1一2018的图2设计: 实心墙(高度见7.2.6):C=N+1000mm; 铁丝网或网状遮栏(高度见7.2.6):E=N+1500mm。 应使用防护等级为IP1X(符合GB/T4208)
7.2.5可进入区域上方的最小高度
只允许步行进人的地面或平台上方带电部分的最小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没有防护装置的带电部分应保持的最小高度为H=N十2500mm(见GB/T36271.1一2018 的图3)。高度H指导线最大弧垂时的高度(见第4章); 除非采取了阻止进入的措施JG∕T 137-2007 结构用高频焊接薄壁H型钢,任何绝缘的最低部分,如绝缘子金属支座的上缘,距可进人地面 的高度不应小于2500mm。 可进入地面上的积雪影响导致安全距离减小的地方,应增加以上规定的最小高度值
只允许步行进人的地面或平台上方带电部分的最小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没有防护装置的带电部分应保持的最小高度为H=N十2500mm(见GB/T36271.1一2018 的图3)。高度H指导线最大弧垂时的高度(见第4章); 除非采取了阻止进入的措施,任何绝缘的最低部分,如绝缘子金属支座的上缘,距可进人地面 的高度不应小于2500mm。 可进入地面上的积雪影响导致安全距离减小的地方,应增加以上规定的最小高度值
7.2.6对建筑物的电气间隙
当裸导线跨越封闭电气运行区域内的建筑物时,导线最大弧垂对屋顶应保持下列电气间隙(见 图1): 当导线带电且屋顶能进入时,可进入地面以上带电部分应保持7.2.4规定的电气间隙 当导线带电且屋顶不能进人时应为N十500mm; 当导线带电且屋顶能进入时,与屋顶边缘侧面的电气间隙为O2。 当裸导线靠近封闭电气运行区域内的建筑物时,导线在最大允许弧垂和风偏下应保持下列电气 间: 设有非屏蔽窗的外墙:最小电气间隙为D, 设有屏蔽窗的外墙(按7.2.2装屏蔽):按7.2.2中保护遮栏的电气间隙B2; 无窗的外墙:N。 当导线带电时在屋顶工作,应符合GB/T36271.1一2018中图3的电气间隙,
当裸导线跨越封团电气运行区域内的建筑物时,导线最天弧垂对屋顶应保持下列电气间隙(见 图1): 当导线带电且屋顶能进入时,可进入地面以上带电部分应保持7.2.4规定的电气间隙: 当导线带电且屋顶不能进人时应为N十500mm; 当导线带电且屋顶能进入时,与屋顶边缘侧面的电气间隙为O2。 当裸导线靠近封闭电气运行区域内的建筑物时,导线在最大允许弧垂和风偏下应保持下列电气 间隙: 设有非屏蔽窗的外墙:最小电气间隙为D; 设有屏蔽窗的外墙(按7.2.2装屏蔽):按7.2.2中保护遮栏的电气间隙B2; 无窗的外墙:N。 当导线带电时在屋顶工作,应符合GB/T36271.1一2018中图3的电气间隙,
GB/T36271.2—2021
当导线带电且屋顶不能进人时,对于U。≤110kV,D. N+1000 当导线带电且屋顶能进人时,对于U.>110kV,D,=N十2000。
a)设有非屏鼓窗的外墙
D)设有屏蔽窗的外墙
7.2.7外围栏或围墙及入户门
见GB/T36271.1—2018的7.2.6
GB/T36271.1—2018的
图1靠近建筑物(在封闭的电气操作区域内)
户内散开式设施布置应符合5.4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 设施设计应符合运行和维护要求,防止进入危险区域。设施内应设置安全距离或永久性防护装置。 保护遮栏的电气间隙、安全距离和最小高度见7.2。 建筑物、走廊、逃生路线、门和窗见7.5。 高度小于1800mm的实心墙或网状遮栏,以及栏杆、链条或绳索,保护阻挡物的电气间隙至少为: O,=N+200mm(最小500mm,见GB/T36271.1—2018的图1)。 考虑到弧垂,应增加链条或绳索的最小电气间隙值。保护阻挡物安装的最小高度应为1200mm 最大高度应为1400mm
户内散开式设施布置应符合5.4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 设施设计应符合运行和维护要求,防止进入危险区域。设施内应设置安全距离或永久性防护装置。 保护遮栏的电气间隙、安全距离和最小高度见7.2。 建筑物、走廊、逃生路线、门和窗见7.5。 高度小于1800mm的实心墙或网状遮栏,以及栏杆、链条或绳索,保护阻挡物的电气间隙至少为: O,=N+200mm(最小500mm,见GB/T36271.1—2018的图1)。 考虑到弧垂,应增加链条或绳索的最小电气间隙值。保护阻挡物安装的最小高度应为1200mm 最大高度应为1400mm
应符合GB/T36271.1—2018中7.5.1的规定
应符合GB/T36271.1一2018中7.5.2.1的规定
建筑物的屋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承受外界环境条件。如果阀悬挂在屋顶,则阀室的屋顶应具有 足够的机械强度,以承受环境条件和阀的质量。 如果用于压力释放的开关设备室的天花板也是建筑物的屋顶,屋顶应牢固
应符合GB/T36271.12018中7.5.3的规定
7.5.4维护和运行区域
维护和运行区域包括走廊、可进人区、搬运通道和逃生路线。 工作、操作开关设备和运输设备时,走廊和可进入区应有足够的宽度。
GB/T36271.2—2021
应符合GB/T36271.1—2018中7.5.5的规定
7.5.6绝缘液体泄漏
应符合GB/T36271.12018中7.5.6的规定。
7.5.7空调及通风装置
应符合GB/T36271.1—2018中7.5.7的规定。
应符合GB/T36271.1一2018中7.5.8的规定。
7.6高低压预装式变电站
7.7柱上、电线杆和杆塔上的电气设施
带电部分距公众可进人地面的最小高度H应为: 额定电压Uam不大于45kV:H=4300mm 额定电压Udm大于45kV:H'=N十4500mm(最小值为6000mm),N为最小电气间隙。 如果需要考虑积雪对可进入地面的影响,则应增加上述值。 隔离设备和熔断器的布置应使其能够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运行。接近公众的隔离设备应能上锁 操作杆应符合相关标准。 架空线路应能安全极间连接和接地
8.2.1直接接触的防护措施
应符合GB/T36271.1—2018中8.2.1的规定。
应符合GB/T36271.12018中8.2.2.1的规定。
8.2.2.2封闭电气运行区域内防护
8.2.2.3正常运行期间的防护
宜考虑电气设施运行的相关标准。 设施防护措施应考虑运行、控制和维护工作需要,例如: 断路器与隔离开关的控制; 更换熔断器或灯泡; 调整装置的整定值; 复位继电器或指示器; 工作接地; 安装临时绝缘档板; 读取变压器温度或油位。 对于正常运行或维护时应将门或盖打开的U≤45kV的设施,可装设固定的非导电栏杆作为 警示
8.3工作人员间接接触带电部分的防护措施
应符合GB/T36271.12018中8.3的规定
8.4电力设施上作业人员的防护措施
8.8防止绝缘液体泄漏
应符合GB/T36271.1—2018中8.8的规定。
应符合GB/T36271.1—2018中8.9的规定
9保护、控制及辅助系统
GB/T36271.2—2021
直流接地极应远离设施或其他埋地金属结构, 变压器饱和。 注:IECTS62344给出了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接地极站设计通则 使用临时接地极时,直流接地极与设施间的距离可减小
氮蚀与其他腐蚀相比可忽略不计,并遇 压器饱和。 注:IECTS62344给出了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接地极站设计通则。 使用临时接地极时DB13/T 5394-2021 冶金企业煤气管网安全管理规范.pdf,直流接地极与设施间的距离可减小
008的适当曲线导出。考虑下列因素将人体电流限值转换为电压限值,以便与计算出的跨步电压和接 独电压进行比较: 流过心脏区域的电流系数; 电流路径的人体阻抗; 人体接触点间的电阻,例如手(包括手套)与金属构架间、脚(包括鞋或碎石)与远方大地间; 故障持续时间。 设施设计时,图2所示的曲线是按照附录B定义的方法计算得出。 注:曲线是基于GB/T13870.12008中的下列数据得出: 人体阻抗取自GB/T13870.1一2008的表10(不超过人数的50%); 人体允许电流取自GB/T13870.1一2008的图22中曲线c2和表13(引起纤维性颠动概率低于5%): 心脏电流系数取自GB/T13870.1一2008的表12。 允许接触电压宜符合图2的曲线。一般满足接触电压要求可满足跨步电压要求,因为通过人体的 流路径不同,允许的跨步电压限值远高于接触电压限值。 对于高压设备不位于封闭电气运行区域的设施,例如在工业环境中,宜使用全局接地系统防止接触 压超过GB/T16895.21给出的电压限值
图2直流接触电压限值
接地系统、其部件和连接导体应能在不超过基于后备保护运行时间的热和机械设计限值的情况下 分散和泄放故障电流, 一般情况下,交直流接地系统应互联,但直流接地极除外,直流接地极应与交流和直流接地系统 分开。 接地系统应在设施预期寿命内保持其完整性,并适当考虑腐蚀和机械约束。 接地系统的性能应避免由于过大的电位升高和接地系统内的电位差以及在不要求承载部分故障电 流的辅助路径中流过过大电流而损坏设备。 接地系统应结合适当措施,根据保护继电器和断路器的正常工作时间,将跨步电压、接触电压和转 移电位保持在电压限值内。 接地系统的性能应有助于确保高压系统电气和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EMC)符合GB/Z30556.2的 规定
10.2.3高低压接地系统
应符合GB/T36271.1—2018中10.2.3的规定
应符合GB/T36271.1一2018中10.2.3的规定
接地系统设计可按下列顺序确定: a) 技术参数值收集,如接地故障电流、故障持续时间和布置; 基于功能要求进行接地系统初步设计; C 确定是否是全局接地系统的一部分; 如果不是GBT51111-2015 露天金属矿施工组织设计规范.pdf,确定土壤特性,如土壤每层的电阻率; 16
GB/T3627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