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厅堂音质模型试验规范GBT 50412-2007.pdf简介:
GB/T 50412-2007是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建筑声学 厅堂音质设计规范》,它是关于建筑声学领域的一份技术标准。该规范主要针对公共建筑中的厅堂音质设计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和指导,包括剧院、音乐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各类厅堂的声学设计参数、声学性能指标、噪声控制、混响时间、直达声衰减等。
GB/T 50412-2007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厅堂声学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参数的选择和计算方法,厅堂内部材料的吸声性能要求,厅堂的声学构造设计,以及厅堂音质的评估和测试等。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厅堂内的声音传播效果,提供良好的听觉环境,满足不同功能厅堂的音质需求。
实施该规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共建筑的音质设计水平,确保室内声音环境的质量,提升人们的听觉体验。无论是新建工程还是改造工程,都需要按照此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
厅堂音质模型试验规范GBT 50412-2007.pdf部分内容预览:
5.3测量条件与测点选择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1.0.1为规范厅堂音质模型试验方法和测量条件,提高音质模 型在厅堂设计中预测音质参数的准确度,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在厅堂音质设计用的缩尺模型中DB51/T 5037-2017 四川省防水工程施工工艺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预测厅 堂的短延时反射声序列分布(脉冲声响应)、混响时间和声场不 均匀度。
本规范所指厅堂音质模型是厅堂音质设计阶段,为预测所设 计的厅堂建成后的音质状况而制作的三维缩尺模型。模型的内部 形状及内表面材料的吸声系数与所设计的实际厅堂应一一对应 模型内声传播介质为空气。
2. 0. 2 缩尺比
所设计的实际厅堂线性长度与厅堂模型的线性长度之比,以 整数表示。
2.0.3短延时反射声序外
即脉冲声响应,是厅堂在单位脉冲声信号激励下,厅堂内某 测点声压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3.0.1厅堂音质模型可采用达到声学界面模拟要求的材料制作, 可采用木龙骨架、密度板、大芯板、九合板等材料做底层。厅堂 中以反射为主的石材、玻璃、水泥面等界面(平均吸声系数小于 0.05),可在木面板上直接刷漆作为模拟。纸面石膏板、木板和 金属板可采用三合板刷漆作为模拟。灯光口、喇叭口等强吸声升 口可采用10mm厚的海绵或棉毡作为模拟。厅堂音质模型的表 面吸声系数应满足本规范第3.0.3条的要求。厅堂音质模型,当 用于预测本规范第1.0.2条规定的全部音质参数时,缩尺比n不 宜大于10;·当仅用作预测反射声序列分布时,缩尺比n可适当 增大。 3.0.2厅堂音质模型的内表面形状,可在实际厅堂设计的基础 上作适当简化,但应保留在实际厅堂中大于等于17cm的起伏。 3.0.3厅堂音质模型的内表面各个部分(包括观众席)的吸声 系数,在试验中测量中心频率上应与实际厅堂表面相对应的中心 领率上的吸声系数相一致,可有土10%的误差。 3.0.4厅堂音质模型的外壳应有足够的隔声量,测试频带范围 内,隔声量应不小于30dB。应保证模型试验的房间具有足够安 静的环境,背景噪声不应大于30dB(A)。 3.0.5有与观众厅通过台口相连通的单独舞台空间的厅堂,模 型应包括舞台部分。
4.1.1使用脉冲声法测量短延时反射声序列分布和使用脉冲响 应反向积分法测量混响时间时,所用的声源信号应为高压放电脉 冲声。使用声源切断法测量混啊时闻和使用声压级对比法滤量声 场分布时,所用的声源信号应为球形无指向扬声器。 4.1.2试验用高压放电脉冲声的脉冲宽度应不大于200lS,自 由场中1m处蜂值声压级在测量频段内宜不小于100dB。试验用 球形无指向扬声器可采用12只特性一致的单体扬声器组合而成, 灵度应大于80dB,无指向性。高压放电脉冲声源、扬声器声 源的线性尺寸不应超过厅堂模型长、宽、高中最小尺寸的1/20。 声源位置应与实际厅堂测试时的位置相对应。: 4.1.3厅堂音质模型试验进行混响时间测量时,可采用声源切 断法或脉冲响应反向积分法。若测试设备条件许可,宜采用脉冲 响应反向积分法。
4.2.1厅堂音质模型试验的接收设备应包括传声器、信号放大 器和示波器。示波器可采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记录设备。 4.2.2厅堂音质模型试验中,作为接收设备所用的传声器和电 缆系统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 GB/T3785规定的1型声级计的要求。倍频程或1/3倍频程滤波 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倍频程及分数倍频滤波器》GB/T3241 的规定。
4.2.4每次测量前后,应采用准确度高于士0.3dB的声级校准 器对整个测量系统进行校准。声级校准器和测量系统宜每年送法 定计量部门检定
记录设备,采样频率不应小于100kHz.
4.2.6传声器在模型中摆放高度应为1.2m/n,主轴
5.1.1在厅堂音质模型试验的短延时反射声序列分布测量中, 测量的时间范围(延时)应在直达声之后不小于200ms/n 5.1.2混响时间测量时,各测量频率的衰减曲线的衰减范围不 应小于35dB。
.2.1厅堂音质模型试验的混啊时间和声场不均匀度的测量中 心频率至少应包括:125Hz×n;250Hz×n;500Hz×n 1000HzXn; 2000HzXn.
5.2.1厅堂音质模型试验的混响时间和声场不均匀度的测量中 心频率至少应包括:125Hz×n;250Hz×n;500Hz×n; 1000HzXn; 2000HzXn。 5.2.2测量频率带宽应为1/3倍频程带宽。 5.2.3如厅堂音质模型试验所用的声源设备能够发出4000Hz× n的信号,且模型中此频率的接收信号噪声比在35dB以上,购 频率可扩展到4000HzXm
5.2.2测量频率带宽应为1/3倍频程带宽。
.2.3如厅堂音质模型试验所用的声源设备能够发出4000Hz> 的信号,且模型中此频率的接收信号噪声比在35dB以上,贝 领率可扩展到4000HzXn。
5.3测量条件与测点选择
5.3.1应准确测定并记录试验时模型内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精度应分别达到0.5℃和士2.5%。 5.3.2测量位置应根据测量目的的不同而进行选择,宜较好地 有代表性地盖厅堂。轴对称的厅堂,可在对称轴的半边进行 点选择。
5.3.3从传声器至包括地面的最近反射面的距离宜不小于波长
5.3.4混响时间测量时,模型观众厅内一层池座测点不宜
5.3.5测量反射声序列分布和声场不均勾度时,模型观众厅内
点宜隔排隔列密布,在声学存在缺陷的区域宜逐座布置;舞台 测点可根据需要进行布置。
谢点宜隔排隔列密布,在声学存在缺陷的区域宜逐座布
空气吸收修正与结果表达
6.0.2厅堂音质模型试验的短延时反射声序列分布测量的结果, 应用模型厅堂内测点的脉冲声应图谱(回声图)表示。 6.0.3混响时间测量表达形式应至少包括体积、表面积、模 拟材料吸声系数和模拟材料的表面积等模型基本参数,测试设 备框图,测点的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分布图,模型内测点分布平 面图。 6.0.4声场不均匀度应为最高声压级与最低声压级之差,表达 形式宜包括模型内各测点在测试频率上相对于观众厅池座第一排
中央座位声压级的差值。
6.0.5测试报告中,测量频率应标其模拟的实际厅堂的测量 频率。
附录A空气吸收系数4m的计算
4m=4X 10 × 1g(e)
1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 ,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总则 术语 25 厅堂音质模型的制备· 26 测量系统 28 测量方法 29
1.0.1准确地预测厅堂的音质效果对声学设计有着重要的意 义。室内声学的复杂性源于声音的波动性,音质模型试验方法 是目前所知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模拟方法。厅堂音质模型试验是 厅堂音质设计的重要辅助手段。20世纪60年代,厅堂音质模 拟理论、测试技术逐渐发展完善,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大量研究 和实践后,比例模型在客观指标的测量方面已经基本达到了实 用化。现在,声源、传声器、模拟声学材料已经可以和实物对 应,仪器的频带也扩展了,在模拟混响时间、声压级分布、短 延时反射声序列分布等常用指标上已经达到实用的精度。随着 软件技术的发展,使用计算机进行声场的模拟研究成为现实 从数学的观点来看,声音的传播由波动方程,即由Helmholtz 方程所描述。理论上,从声源到接收点的脉冲声喇应可以通过 求解波动方程来获得。但是,当室内几何结构和界面声学属性 非常复杂时,人们根本无法获得精确的方程形式和边界条件, 也不能得到有价值的解析解。从实用角度讲,使用儿何声学的 声线追踪法和镜像虚声源法,通过计算机程序可以获得具有 定参考价值的房间声学参数。但由于简化了声音的波动特性 处理高频声和近次反射声效果较好,模拟声场全部信息尚有很 大不足。近年来,使用基于有限元理论的方法模拟声音的高阶 波动特性,在低频模拟上获得了一些进展。 表1~表5为厅堂音质模型试验结果与厅堂建成质实测结果 的对比,是遵照本规范进行试验工作,长期实践积累的成果,自 的是为本规范的使用者提供应用参照。
表1上海大剧院音质指标对比
注:该剧院1998年建成,观众厅1800座,采用了可变混响设计,歌剧条件中频 500Hz混响时间设计值1.3~1.4s,交响乐条件中频500Hz混响时间设计值 1.8~1.9s。模型缩尺比n=5。模型试验及实测数据源自《上海大剧院观众厅 使用效果评析多·李道增等,中国工程科学》.2001,3(1)。
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规定(2018年版).pdf表2北京天桥剧场观众厅混响时间对比(空场
注:该剧场2001年建成:1600座,中颊500Hz混响时间设计值1.6s。模型缩尺 比n10。模型试验数据源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论文天桥场翻建工程 音质设计中的模型实验研究》张雷冬,1999。现场实测数据源自清华大学建 箱环境检测中心《天桥剧场混时间验收报告》,编号02045,2002
表3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音乐厅混响时间对比(满场
注:该音乐厅2003年建成,800座,中频500Hz混响时间设计值1.8s。模型缩尺 比n=10。模型试验数据源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论文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音乐厅音质设计及模型测定分析”.李玉,2000。现场实测数据源自清华大 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音乐厅混响时间验收报告”,编号 03140,2003。
流华大学建筑馆北114教室混时间
注:该教室100座,2002年改造,中频500Hz混响时间设计值0.45s。模型缩尺 比n一5。模型试验及实测数据源自论文《教室声学音质设计一例》·燕翔等, 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论文集《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4。
TB 10202-2002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东莞玉兰大剧院脉冲声应对比(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