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476-2019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全文OCR+完美书签300ppi.pdf简介:
《JGJ 476-2019 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是一部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于2019年发布并实施的工程技术标准。该标准主要针对建筑工程中的抗浮问题,规定了建筑工程中地基与基础设计、施工、监测以及抗浮措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该标准全文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版本,是将印刷体文字转换为可编辑、可搜索的电子文本,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快速识别和提取标准中的关键信息,提高工作效率。300ppi(点每英寸)的分辨率,意味着扫描或扫描转换后的图像清晰度较高,文字和图表细节更易辨识。
标准内容涵盖了抗浮设计原则,如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确定建筑物的浮力计算,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控制措施等。此外,标准还强调了抗浮设施的验收和维护,以确保建筑工程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抗浮性能,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总的来说,JGJ 476-2019 是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技术指南,对于防止建筑物因地基沉降和地下水位变化导致的浮起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JGJ476-2019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全文OCR+完美书签300ppi.pdf部分内容预览:
勘察期间实测的地下水水位。
5.2.1水位预测宜具备下列资料
1对工程有影响的各层地下水的实测水位、赋存条件、变 化规律及季节影响幅度等情况: 2区域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CJJ∕T 13-2013 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管井施工操作规程,不同类型地下水的连 通性和补给规律; 3地下水水位长期观测资料,场地近5年和历史最高地下 水水位及其变化规律; 4与场地关联的地表水系的洪水水位、蓄水水位和设计承 载水位; 5与场地有关的地下水保护、开采及利用现状与规划等 资料;
5与场地有关的地下水保护、开采及利用现状与规划等 资料; 6 拟建工程的设计文件或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5.2.2水位预测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1场地的地形、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地下水类型、各层 地下水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等条件,历史水位的变化及 幅度; 3设计使用年限和工程建设可能导致水文地质条件改变弓 起的地下水位变化程度: 4邻近工程降水、区域地下水开采和水文环境变化的影响 程度和趋势: 5区域水利规划、邻近地表水系水位变化等对场地地下水 水位的影响程度和趋势; 6场地及其周边已有排水系统的分布和有效能力等
5.2.3水位预测分析宜包括下列内
1宜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下结构底 深等,分析产生浮力的地下水所处层位和可能的地下水环境
变化; 2应分析场地各地质单元内地下水分布规律以及各水文地 质单元之间的影响趋势; 3应根据场地的地形、地层结构、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 给、径流及排泄条件等分析确定渗流分析的必要性及渗流分析的 边界条件; 4应分析场地及其邻近区域地下水开采对地下水水位的影 响及开采量得到控制后地下水水位的回升趋势: 5地下水与邻近地表水体有水力联系时,应分析水位变化 规律及影响程度; 6应分析区域地下水长期监测资料及其与场地各层地下水 水位及变化规律的关联性: 7存在稳定渗流和承压水水头的场地应进行渗流场与隆起 稳定性计算及分析; 8应分析预测施工期、使用期的最不利组合工况时地下水 的最高水位; 9应根据预测结果和预测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分析,提出预 测结论
5.2.4水位预测分析计算方法宜符合下列
1缺少预测经验时,宜采用经验证的时间序列分析法、趋 势外推法和类比预测法: 2采用数值计算或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渗流分析时,宜根据 对各层地下水赋存形态及渗流状态分析确定的边界条件进行参数 识别和验证; 3抗浮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建筑设计有明确要求时,应进行 两种以上方法对比验证。
5.2.5水位预测咨询报告宜包
1 预测范围或分区、环境条件及相互关系的影响分析 2 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与利用; 3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地下水与邻近地表水系水位等观
测资料的分析和利用; 4各相关岩土层性能指标和计算参数选用及影响分析: 5预测方法和预测过程及符合性分析,预测结果分析和适 用性评价; 6施工期、使用期的最不利组合工况时最高地下水水位建 议值及其使用说明。
1抗浮设计等级和抗浮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抗浮设防水位 建议值; 2设计使用年限内场地地下水水位预测咨询报告成果; 3地下水位长期观测资料、近5年和历史最高水位及其变 化规律; 4 场地地下水补给与排泄条件、地下水水位年变化幅度; 5地下结构底板下承压水赋存情况及产生浮力的可行性和 大小; 6 洼地没、潮汐影响的可能性及大小。 5.3.2 施工期抗浮设防水位应取下列地下水水位的最高值: 1水位预测咨询报告提供的施工期最高水位: 2勘察期间获取的场地稳定地下水水位并考虑季节变化影 问的最不利工况水位; 3考虑地下水控制方案、邻近工程建设对地下水补给及排 泄条件影响的最不利工况水位; 4场地近5年内的地下水最高水位: 5根据地方经验确定的最高水位
5.3.3使用期抗浮设防水位应取下列地下水水位
3与设计使用年限相同时限的场地历史最高水位; 4与使用期相同时限的场地地下水长期观测的最高水位; 5多层地下水的独立水位、有水力联系含水层的最高混合 水位; 6对场地地下水水位有影响的地表水系与设计使用年限相 同时限的设计承载水位; 7根据地方经验确定的最高水位。 5.3.4特殊条件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宜为本标准第5.3.2条、第 5.3.3条确定水位与下列高程的最大值: 1地势低洼、有淹没可能性的场地,为设计室外地坪以上 0.50m高程; 2地势平坦、岩土透水性等级为弱透水及以上且蔬排水不 畅的场地,为设计室外地坪高程; 3不同竖向设计标高分区地下水可向下一级标高分区自行 排泄时,为下一级标高区高程 5.3.5既有工程抗浮设防水位宜根据抗浮安全性鉴定并综合后 续使用年限确定
6.1.1地下结构底板底面上的浮力应取下列地下水状态计算水 压力的组合值: 1抗浮设防水位高程与地下结构底板底面高程水位差产生 的静水压力(图6.1.1a); 2承压水压力扣减承压水层顶面与地下结构底板间隔水层 浮重度自重差压力(图6.1.1b); 3稳态渗流在渗流反方向上地下结构对应外墙之间水位差 形成的静压力(图6.1.1c)
图6.1.1浮力组成计算示意 建筑结构;2一地下结构;3一地下结构底板;4一室外地坪: 一抗浮设防水位;6一地下结构板底标高;7一地下结构底板下 隔水层顶板标高;8一承压水水头标高;9一隔水层;10—渗流 低水位;11一渗流高水位
1上部结构荷载不同分布区之间刚性连接且地下结构刚性 底板的整体稳定性; 2区域间(I区十IⅡ区、IV区十V区)结构非刚性连接
荷载较小且各区地下结构刚性底板的区域整体稳定性: 3抗震缝或变形缝分隔区(I区、区)且地下结构刚性 底板的区域整体稳定性; 4后浇带或沉降缝分区(I区十Ⅱ区、IV区十V区)且地 下结构刚性底板的区域整体稳定性: 5不同地下结构底板刚度、不同基础形式分区(1区十Ⅱ区、 I区、IV区十V区)且区域地下结构刚性底板的局部稳定性
图6.1.2抗浮稳定性验算示意
6.1.3建筑工程抗浮稳定状态应根据抗浮稳定性系数按 6.1.3判定
表6.1.3建筑工程抗浮稳定状态判定标准
注:表中K为计算的抗浮稳定性系数
儿您正八 定状态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抗浮设计等级为甲级、水文地 质条件较复杂的乙级工程或工程需要时,抗浮治理方案宜进行专 项论证。
2.1抗浮设防水位高程与地下结构底板底面高程水位差产生 浮力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Fw 静水位差产生的浮力标准值(kN); Yw一 水的重度(kN/m3); hw 抗浮设防水位与地下结构底板底面地下水位差值(m) 6.2.2地下结构底板下承压水水头产生的浮力标准值应按下列 公式计算:
6.2.2地下结构底板下承压水水头产生的浮力标准值应按 公式计算:
式中:Ffe 承压水水头产生的浮力标准值(kN/m) Pw 承压水的水头压力值(kPa); Ym 承压水层顶面与地下结构底板底面之间土层的平 均浮重度(kN/m3); 承压水层顶面与地下结构底板底面之间土层厚度 (m)。
6.2.3稳定渗流产生的浮力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Fis 渗透压力产生的浮力标准值(kN/m); 水的重度(kN/m3): △h一地下结构对应外墙水位差(m)。 6 2.4溪力标准值总和应按下式计算
2F=Fw+Ff+Fr
式中:ZF 浮力标准值总和(kN); 静水位差产生的浮力标准值(kN),按本标准第 6.2.1条执行; Ffe 承压水水头产生的浮力标准值(kN),按本标准 第6.2.2条执行;
大 本标准第6.2.3条执行。 5特殊要求工程的浮力标准值计算方法可通过专门研究或 确定。
6.2.5特殊要求工程的浮力标准值计算方法可通过 论证确定
5.3.1抗浮力计算应符合下列
1施工期抗浮力应按下列作用的组合取值: 1)包括地下结构底板在内的不同施工阶段的结构自重; 2)结构顶板、地下结构底板外挑结构上的填筑材料自重: 3)地下结构底板无外挑结构时地下结构外墙与其接触的 填筑材料之间的侧摩阻力。 2使用期抗浮力应按下列作用的组合取值: 1)包括地下结构底板在内的结构自重: 2)结构上部、地下结构底板外挑结构上的填筑材料自重; 3)地下结构底板和上部结构上的固定设备及永久堆积物 的自重; 4)与地下结构连接的结构或构件提供的抗拔力。 3既有工程抗浮力应按下列作用的组合取值: 1)包括地下结构底板在内的结构自重; 2)结构上部及其底板外挑结构上的填筑材料自重; 3)地下结构底板和上部结构上固定设备及永久堆积物的 自重; 4)无外挑结构地下外墙与接触土体间的侧摩阻力或外墙 挑出结构上的填筑材料自重; 5)与地下结构连接的结构或构件提供的抗拔力。
6.3.2结构自重标准值应按设计尺寸及其材料重度计算确定
材料重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 规定确定,特殊材料重度应根据选定的配合比计算确定
6.3.3地下结构内部底板上填筑材料荷载标准值应采用天然
度进行计算;结构上部、地下结构外墙挑出结构上的填筑材料自 重标准值,抗浮设防水位以下应采用饱和重度计算,抗浮设防水 立以上应采用天然重度计算。 5.3.4地下结构底板、上部结构层上固定设备及永久堆积物的 自重标准值应采用设备铭牌标示重量和堆积重量。 5.3.5无外挑结构地下外墙与接触填筑材料之间的侧摩阻力标 准值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开发公司综合办公楼施工组织设计表6.3.7抗浮力组合系数
6.4.1计算区域地下结构底板刚性时,考虑上部荷载不同分布 文结构刚性连接、不考虑上部结构连接作用的荷载较小区域、抗 震缝或变形缝划分的各区稳定状态应按下式进行计算确定:
带划分的各区的抗浮稳定状态应按下式进行计算确定:
DL T 5161.8-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8部分 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质量检验.pdf带划分的各区的抗浮稳定状态应按下式进行计算确定:
K2 ZW? A, ZFa
式中:K2 计算区域的抗浮稳定性系数:按本标准表6.1:3 执行; ZW2 计算区总抗浮力标准值(kN):按本标准第6.3 节计算; A2 计算区的底板面积(m²); ZFf2 计算区域地下结构底板所承受的浮力标准值总和 (kN/m²),按本标准第6.2节计算 6.4.3按地下结构底板刚度、不同基础形式分区且各区地下结 格声板性时 替施确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