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86-2015).pdf简介: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86-2015).pdf部分内容预览:
7.3.5.1港口码头工程主要包括:码头和船玛、护岸和内河航道、船闸和陆地建筑物 7.3.5.2码头和船坞按表22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 7.3.5.3护岸和内河航道、陆地建筑物按“7.3.1工业与民用建筑”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7.3.5.4船闸按“7.3.4水利水电工程”中表19坝址枢纽工程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
码头和船坞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
7.3.6城市和村镇规划区
T/CEC 167-2018标准下载城市和村镇规划区按表23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表23城市和村镇规划区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续)
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8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建设用地适
8.1.1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地 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害程度,确定判别区段危险性的量化指标。 8.1.2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采用定性、半定量分析法,进行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 区(段)。 8.1.3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评估区建设场地的适宜性做出评估,提出防治地 质灾害的措施和建议。
8.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8.2.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危险性等级划分为大、中等小三级。 8.2.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应根据各区(段)存在的和可能引发的灾种多少、规模、发育程度和承 灾对象社会经济属性等,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综合判定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等级区(段)。 8.2.3分区(段)评估结果,应列表说明各区(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存在和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种类、规 模、发育程度、对建设工程危害情况并提出防治要求。
8.3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8.3.1建设用地适宜性分为适宜、基本适宜、适宜性差三个等级,见表24。
8.3.1建设用地适宜性分为适宜、基本适宜、适宜性差三个等级,见表24。
8.3.1建设用地适宜性分为适宜、基 等级,见衣24 表24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
,土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地质灾害危险性大、防治工程复杂的,土地适宜性为适宜性差
9.1.1地质灾害危险性一、二级评估,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三级评估,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说明书。 9.1.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或说明书,并附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 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和有关的照片、地质地貌部面图等。 9.1.3报告书要力求简明扼要、相互连贯、重点突出、论据充分、措施有效可行、结论明确;附图规范、时 空信息量大、实用易懂、图面布置合理、美观清晰、便于使用单位阅读
9.2.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应在调查和综合分析全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编写。 9.2.2评估报告成果提交应按附录F.1进行。 9.2.3评估工作概述主要是阐述建设或规划项目概况、以往工作程度、工作方法及工作量、评估范围和 本次评估级别。 9.2.4地质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建设或规划区的气象与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岩土 类型、水文地质及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等。 9.2.5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应阐述地质灾害类型和危险性现状。包括评估区内已发生和潜在的灾 害种类、数量、分布、规模、灾害损失等,并按灾种分别论述危险性现状等级。 9.2.6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应阐述工程建设场地或规划区内引发或加剧以及工程或规划区本身可 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 9.2.7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应论述综合评估原则、评估指标的选定和综合分区。在此基础上,阐述 建设或规划区用地适宜性。 9.2.8结论与建议主要是对本次评估的结论进行表述;同时围绕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地质灾害防 治建议,
9.3.1成果图件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分布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以及其他需要的专项 图件。 9.3.2成果图件比例尺以能便于阅读,并考虑委托单位使用方便,酌情确定。 9.3.3成果图件的编制要求按附录F.2执行
9.3.1成果图件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分布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以及其他需要的专项 图件。 9.3.2成果图件比例尺以能便于阅读,并考虑委托单位使用方便,酌情确定。 9.3.3成果图件的编制要求按附录F.2执行。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工作程序框图
图A.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工作程序框图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及建设项目重要性划分
表B.1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表B.2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表B.2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续
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分类按表C.1确定。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分类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分类
表C.1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分类表
滑坡的稳定性(发育程度)按表D.1确定 朋撼(尼石)的发 育程度按表D.3确定。泥石流发育程度按表D.4确定。泥石流发育程度量化指标评判按表D.5确定。 尼石流堵塞程度按表D.6确定。岩溶塌陷发育程度按表D.7确定。采空塌陷发育程度按表D.8确定。 地裂缝发育程度按表D.9确定。地面沉降发育程度按表D.10确定
表D.1滑坡的稳定性(发育程度)分级表
表D.2滑坡变形阶段及特征表
DZ/T0286—2015表D.6泥石流堵塞程度分级表堵塞程度特征河槽弯曲,河段宽窄不均,卡口、陡坎多。大部分支沟交汇角度大,形成区集中。物质组成黏性大,稠度严重高,沟槽堵塞严重,阵流间隔时间长中等沟槽较顺直,沟段宽窄较均匀,陡坎、卡口不多。主支沟交角多小于60,形成区不太集中。河床堵塞情况一般,流体多呈稠浆一稀粥状沟槽顺直均匀,主支沟交汇角小,基本无卡口、陡坎,形成区分散。物质组成黏度小,阵流的间隔时间短轻微而少表D.7岩溶塌陷发育程度分级表发育程度发育特征1.质纯厚层灰岩为主,地下存在中大型溶洞、土洞或有地下暗河通过2.地面多处下陷、开裂,塌陷严重强3.地表建(构)筑物变形开裂明显4.上覆松散层厚度小于30m5.地下水位变幅大1.以次纯灰岩为主,地下存在小型溶洞、土洞等2.地面塌陷、开裂明显中等3.地表建(构)筑物变形有开裂现象4.上覆松散层厚度30m~80m5.地下水位变幅不大1.灰岩质地不纯,地下溶洞、土洞等不发育2.地面塌陷、开裂不明显弱3.地表建(构)筑物无变形、开裂现象4.上覆松散层厚度大于80m5.地下水位变幅小表D.8采空塌陷发育程度分级表参考指标地表移动变形值采空区及其治理工程发育开采影响带占程度面积占发育特征下沉量倾斜水平变形地形曲率深厚比建设场地建设场地(mm/a)(mm/m)(mm/m)(mm/m)面积/%面积/%地表存在塌陷和裂缝;地强>60>6>4>0.3<80>10>10表建(构)筑物变形开裂明显地表存在变形及地裂缝;中等20~603~62~40.2~0.380~1203~103~10地表建(构)筑物有开裂现象<0.2>120地表无变形及地裂缝;地弱<20<3<2<3<3表建(构)筑物无开裂现象28
表D.9地裂缝发育程度分级表
表D.10地面沉降发育程度分级表
GB50583-2020 煤炭工业建筑结构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pdf地质灾害评估调查宜按表E.1进行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地质灾害评估调查表
表E.1地质灾害评估调查表
评估报告可按下列章节进行编制。 前言 说明评估任务由来、评估工作的依据主要任务和要求。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 二、以往工作程度 三、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四、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五、评估的地质灾害类型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DZ 一、区域地质背景 二、气象、水文 三、地形地貌 四、地层岩性 五、地质构造 六、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房 七、水文地质条件 (一)含水层分布及赋水性 (二)地下水类型及动态特征 (三)地下水开采与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八、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一、地质灾害类型特征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 三、现状评估结论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一、工程建设中、建设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二、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三、预测评估结论 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三、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四、防治措施
《牵引旋转电机换向的评定和编码准则 GB/T 28028-2011》附录F (规范性附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
F.2.1地质灾害分布图:应以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为背景,主要反映地 型、特征和分布规律
特征和分布规律。 a)平面图内容: 1) 按规定的色谱表示简化的地理、行政区划要素; 2 按GB12328一90规定的色标,以面状普染色表示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 3) 采用不同颜色的点、线符号表示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和水文气象要素; 4) 采用不同颜色的点状或面状符号表示各类地质灾害点的位置、类型、成因、规模、稳定性、危 险性等。 b)镶图与部面图: 1)对于有特殊意义的影响因素,可在平面图上附全区或局部地区的专门性镶图。如降水等值 线图、全新活动断裂与地震震中分布图等; 2) 应附区域控制性地质地貌剖面图。 c)大型、典型地质灾害说明表: 用表的形式辅助说明平面图的有关内容。表的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点编号、地理位置、类型、规 模、形成条件与成因、危险性与危害程度、发展趋势等。 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应主要反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结果和防治措施。 a)平面图应表示以下内容: 1) 按规定的色谱表示简化的地理、行政区划要素; 2 采用不同颜色的点状、线状符号分门别类的表示建设项目工程部署和已建的重要工程; 3) 采用面状普染颜色表示地质灾害危险性三级综合分区; 4 以代号表示地质灾害点(段)防治分级,一般可划分为:重点防治点(段)、次重点防治点 (段)、一般防治点(段); 5 采用点状符号表示地质灾害点(段)防治措施,一般可分为:避让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 蓝测预警措施。 b)综合分区(段)说明表: 表的内容主要包括:危险性级别、区(段)编号、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发育程度和 危害程度、防治措施建议等。 3尚研型曲型新质金店的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