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2020一建《市政实务》图文案例实操XSW.pdf简介:
2020一建《市政实务》图文案例实操XSW.pdf部分内容预览:
验合格,吊装钢筋笼完毕后,安置导管浇筑混
1)导管内壁应光滑圆顺,直径宜为20~30cm,节长宜为2m。 2)导管不得漏水,使用前应试拼、试压,试压的压力宜为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 3)导管轴线偏差不宜超过孔深的0.5%,且不宜大于10cm。(沉垂直度0.5%) 4)导管采用法兰盘接头宜加锥形活套:采用螺旋丝扣型接头时必须有防止松脱装置
.开始灌注混凝土时JGJ@T21-93《V形折板屋盖设计与施工规程》.pdf,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 1.0m;在灌注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 2~6m。
6.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 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
【16】装配式梁(板)施工方案 (1)装配式梁(板)施工方案编制前,应对施工现场条件和拟定运输路线社会交通进行充分调研和评估。 (2)预制和吊装方案 1.应按照设计要求,并结合现场条件确定梁板预制和吊运方案。 2.应依据施工组织进度和现场条件,选择构件厂(或基地)预制和施工现场预制。 3.依照吊装机具不同,梁板架设方法分为起重机架梁法、跨墩龙门吊架梁法和穿巷式架桥机架梁 种方法选择都应在充分调研和技术经济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17】装配式梁(板)的安装
【17】装配式梁(板)的安装
(1)吊运(吊装、运输)应编制专项方案,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论证、批准。 (2)吊运方案应对各受力部分的设备、杆件进行验算,特别是吊车等机具安全性验算,起吊过程中构 件内产生的应力验算必须符合要求。梁长25m以上的预应力简支梁应验算裸梁的稳定性。 (3)应按照起重吊装的有关规定,选择吊运工具、设备,确定吊车站位、运输路线与交通导行等具体 措施。
(1)挂篮质量与梁段混凝土的质量比值控制在0.3~0.5.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0.7。 (2)允许最大变形(包括吊带变形的总和)为20mm。 (3)施工、行走时的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 (4)自锚固系统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 (5)斜拉水平限位系统和上水平限位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
(三)悬浇顺序及要求
1.在墩顶托架或膺架上浇筑0号段并实施墩梁临时固结; 2.在0号块段上安装悬臂挂篮,向两侧依次对称分段浇筑主梁至合龙前段; 3.在支架上浇筑边跨主梁合龙段; 4.最后浇筑中跨合龙段形成连续梁体系。
2.在0号块段上安装悬臂挂篮,向两侧依次对称分段浇筑主梁至合龙前段; 3.在支架上浇筑边跨主梁合龙段; 4.最后浇筑中跨合龙段形成连续梁体系。 托架、架应经过设计,计算其弹性及非弹性变形。 在梁段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挂篮(托架或膺架)、模板、预应力筋管道、钢筋、预埋件,混凝土材料 配合比、机械设备、混凝土接缝处理(按施工缝要求处理)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经有关方签认后方准浇 筑。 悬臂浇筑混凝土时,宜从悬臂前端开始,最后与前段混凝土连接。 桥墩两侧梁段悬臂施工应对称、平衡,平衡偏差不得大于设计要求。(偏差过大会产生较大的扭矩 不安全) (四)张拉及合龙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浇筑施工中,顶板、腹板纵向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一般为上下、左有 设计有要求时按设计要求施做。 R
3.连续梁(T构)的合龙、体系转换和支座反力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合龙段的长度宜为2m
(2)合龙前应观测气温变化与梁端高程及悬臂端间距的关系。 (3)合龙前应按设计规定,将两悬臂端合龙口予以临时连接,并将合龙跨一侧墩的临时锚固放松或改 成活动支座。 (4)合龙前,在两端悬臂预加压重,并于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逐步撤除,以使悬臂端挠度保持稳定。 (5)合龙宜在一天中气温最低时进行。(临时连接和浇筑混凝土均在缝宽最大时进行) (6)合龙段的混凝土强度宜提高一级,以尽早施加预应力。 (7)连续梁的梁跨体系转换,应在合龙段及全部纵向连续预应力筋张拉、压浆完成,并解除各墩临时 固结后进行。 (8)梁跨体系转换时,支座反力的调整应以高程控制为主,反力作为校核。 信744830
(五)高程控制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浇筑段前端底板和桥面标高的确定是连续梁施工的关键问题之一,确定悬 臂浇筑段前端标高时应考虑。
因此,施工过程中的监测项目为前三项;必要时结构物的变形值、应力也应进行监测,保 度和稳定。
【4】浅埋暗挖法总原则是:预支 段,封闭 成环一段。 【5】监控量测: 拱顶沉降是控制稳定较直观的和可靠的判断依据,水平收敛和地表沉降有时也是重要的判断依据。对 于地铁隧道来讲,地表沉降测量显得尤为重要。
成环一段。 【5】监控量测: 拱顶沉降是控制稳定较直观的和可靠的判断依据,水平收敛和地表沉降有时也是重要的判断依据。对 于地铁隧道来讲,地表沉降测量显得尤为重要。
(1)截住坡面及基底的渗水。 (2)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并防止边坡或基底的土粒流失。 (3)减少被开挖土体含水量,便于机械挖土、土方外运、坑内施工作业。 (4)有效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与基坑稳定性。对于放坡开挖而言,可提高边坡稳定性。对于支护开挖 可增加被动土压区土抗力,减少主动土压区土体侧压力,从而提高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减少支护体系的变形, (5)减小承压水头对基坑底板的顶托力,防止坑底突涌。
【11】支撑结构类型
【11】支撑结构类型
两类支撑体系的形式和特点
【12】基坑边坡稳定控制措施
1)根据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边坡高度确定基坑边坡坡度,并于不同土层处做成折线形边坡可
2)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坡度进行边坡开挖,不得挖反坡。
3)在基坑周围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应对地面米取防水、排水、截水等防护措施,禁止雨水等地面 水侵入土体,保持基底和边坡的王燥, 4)严格禁止在基坑边坡坡顶较近范围堆放材料、土方和其他重物以及停放或行驶较大的施工机械。 44°5)对于土质边坡或易于软化的岩质边坡,在开挖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排水和坡脚、坡面防护措施。 6)在整个基坑开挖和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应严密监测坡顶位移,随时分析检测数据。当边坡有失稳迹 象时,应及时采取削坡、坡顶卸荷、坡脚压载或其他有效措施。
1)叠放砂包或土袋:用草袋、纤维袋或土工织物袋装砂(或土),沿坡脚叠放一层或数层,沿坡面叠 放一层; 2)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抹面:在人工修平坡面后,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抹面,厚度宜为30~50mm, 并用水泥砂浆砌筑砖石护坡脚,同时,将坡面水引入基坑排水沟。抹面应预留泄水孔,泄水孔间距不宜大 于3~4m; 3)挂网喷浆或混凝土:在人工修平坡面后,沿坡面挂钢筋网或铁丝网,然后喷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 土,厚度宜为50~60mm,坡脚同样需要处理; 4)其他措施:包括锚杆喷射混凝土护面、塑料膜或土工织物覆盖坡面等。
【15】坑底稳定控制★
2.适时施做底板结构。
【16】基坑地基加固的目的
T440 (1)基坑外加固的目的主要是止水,有时也可减少围护结构承受的主动土压力。 (2)基坑内加固的目的主要有:提高土体的强度和土体的侧向抗力,减少围护结构位移,进而保护基 坑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防止坑底土体隆起破坏;防止坑底土体渗流破坏;弥补围护墙体插入深度不足 等。
【17】掘进(开挖)方式及其选择条件
【17】掘进(开挖)方式及其选择条件
喷锚暗挖(矿山)法开挖方式与选择条件
【1】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方案与流程 (一)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应包括基础处理、结构形式、材料与配比、施工工艺及流程、模板及其支架设计(支架设计、 验算)、钢筋加工安装、混凝土施工、预应力施工等主要内容
1.模板及其支架应满足浇筑混凝土时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要求,且应安装牢固。 2.各部位的模板安装位置正确、拼缝紧密不漏浆;对拉螺栓、垫块等安装稳固;模板上的预埋件、预 留孔洞、穿墙套管不得遗漏,且安装牢固;在安装池壁的最下一层模板时,应在适当位置预留清扫杂物用 的窗口。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模板内部清扫干净,经检验合格后,再将窗口封闭。
3.采用穿墙螺栓来平衡混凝土浇筑对模板侧压力时, 应选用两端能拆卸的螺栓(有止水片)或在拆模
板时可拔出(无止水片)的螺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端能拆卸的螺栓中部应加焊止水环,止水环不宜采用圆形,且与螺栓满焊牢固。 2)螺栓拆卸后混凝土壁面应留有40~50mm深的锥形槽。 3)在池壁形成的螺栓锥形槽,应采用无收缩、易密实、具有足够强度、与池壁混凝土颜色一致或接近 的材料封堵,封堵完毕的穿墙螺栓孔不得有收缩裂缝和湿渍现象。 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
5.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管、预埋件的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安装前应清除铁锈和油污,安装后应 作标志。 6.池壁与顶板连续施工时,池壁内模支撑立柱(受弯)不得同时作为顶板模板支撑立柱(受压)
5.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管、预埋件的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安装前应清除铁锈和油污 作标志。 6.池壁与顶板连续施工时,池壁内模支撑立柱(受弯)不得同时作为顶板模板支撑立柱
1.塑料或橡胶止水带的形状、尺寸及其材质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无裂纹,无气泡。用于 贮存或运输饮用水构筑物的止水带DB13/T 5387-2021 水库库容曲线修测及特征值复核修正技术导则.pdf,其卫生指标应符合相关要求
5.金属止水带在伸缩缝中的部分应涂防锈和防
钢筋施工→安装内模板→铺设非预应力筋→安装托架筋、承压板、螺旋筋→铺设无粘结预应力→外模 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及锚固肋混凝土凿毛→割断外露塑料套管并清理油脂→安装锚具→安 装千斤顶→同步加压→量测→回油撤泵→锁定→切断无粘结筋(留100mm)→锚具及钢绞线防腐→封锚混凝 。
3.无粘结预应力筋布置安装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26-2010》3.无粘结预应力筋布置安装
4.无粘结预应力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