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043-2021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pdf

DB37T 5043-2021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pdf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9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916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37T 5043-2021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pdf简介:

"DB37T 5043-2021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pdf"是中国山东省的地方标准,全称为《山东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该标准于2021年发布,适用于山东省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各类建筑项目。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围绕绿色建筑的设计、规划、施工和运营,旨在推动建筑设计向更加环保、节能、健康、舒适的方向发展。

该标准涵盖了绿色建筑的多个方面,如建筑设计的节能与减排、水资源管理、材料选择与循环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能源使用等。通过遵循此标准,建筑设计不仅能满足基本功能需求,还能极大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DB37T 5043-2021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是山东省对绿色建筑实施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提升建筑行业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DB37T 5043-2021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6.2.3建筑应选择适宜的平面布局、开间和层高,并与

力 相适应,问采取如下提升建筑适变性的措施: 1公共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空间宜采用大开间或灵活隔墙 (隔断)等便于拆改和再利用的空间分隔方式: 2住宅建筑平面应考虑户内居室的可转换性及转换后的舒适 性,宜采用大空间布置方式,并应采用轻质隔墙划分套内空间; 3应设置公共管井,集中布置设备主管线,给排水、强弱 电、供暖通风等竖并及分户计量控制箱的位置不宜影响建筑功能 或空间变化。

6.2.4建筑设计应根据使用功能要求SY/T 7424-2018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拖挂式钻机和修井机,充分利用外部自忽

伴宜将人员长期停留的房间布置在有良好日照、采光、视野和 然通风的位置,住宅卧室、起居室、阳台、医院病房、旅馆 房、厕所(卫生间)等空间布置应避免视线干扰。

6.2.5建筑室内热环境要求相同或功能相近、空间高度相似的 空间宜集中布置。

有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空气污染的房间或场所,当相邻设置 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6.2.7设备机房、管道井宜靠近负荷中心布置。机房、

的设置应便于设备和管道的维修、改造和更换,在设计时应预留 检修门、检修通道、扩容空间、更换通道等。

梯间,楼梯间宜靠近电梯候梯厅且距离室外出入二的距离不宜

于15.0m,楼梯间在地面以各层宜有天然采光和周然通风。 6.2.9公共建筑机械通风系统中的新风进风口、排风口设置应 符合下列规定: 1进风口应远离污染源,下缘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当 设在绿化地带时,不宜小于1m: 2排风口设置应避开人员活动区,排风口距地面和上人屋 面距离不宜小于2m; 3进风口的相对位置宜低于排风口3m以上,当进、排风口 在同一高度时,宜在不同方向设置,且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 6.2.10采用分体式空气调节器的建筑,应预留室外机安装条 件,并符合下列规定: 1预留的室外机位应与拟定的机型天小相匹配,并应为室 外机安装和日常维护设置安全和方便操作的平台; 2室外机应采用坐式安装方式固定在专用平台板(架) 上,专用平台板(架)应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室外机底座与 专用平台板(架)应安装牢固,并应采取防止坠落措施: 3空调室外机的冷媒管线暴露于室外的部分与墙体或平台 连接牢固; 4室外机应能通畅地向室外排放空气和自室外吸人空气, 室外机位的格栅应保障空调有效散热; 5室外机不应设置在建筑天井、封闭内走廊等通风不良的 位置;设于住宅建筑凹口内时,与凹口内的卧室或起居室的外窗 距离应不小于1.5m; 6空调冷凝水应有组织排放,并应采取防雨水倒灌及外墙 防潮的构造措施:

对周围环境不应造成热污染和噪声污染。

7对周围环境不应造成热污染和噪声污染。 2.11建筑室内宜设置健身空间,其面积不宜小于地L建筑面 的0.3%且不小于60m²,并配套设置淋浴、更衣设施。

6.3.1应结合场地自然条件,优化建筑形体和空间平面布局, 对建筑物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围护结构热T性能、外窗与 透光幕墙的气密性能、屋顶透光部分面积比等进行节能设计,并 应符合山东省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围扩结构热「性能应衍合下列

1在室内设计温度、滤度条件下,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内 表面不得结露: 2供暖建筑的屋面、外墙内部不应产生冷凝: 3屋顶和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 T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 6.3.3公共建筑及寒冷地区B区的居住建筑的南向外窗(包括 阳台的透光部分)宜设置水平外遮阳,东西向外窗宜设置可调节 遮阳设施以改善室内热舒适;可调节遮阳设施应兼顾通风和冬季 日照。

6.3.4建筑墙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墙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凸窗不透光的顶板、底板及 侧墙等部位应做外保温处理,避免出现热桥; 2夹芯保温及基他自保温墙体外墙上的钢筋混凝士梁、板 处,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 3有连续供暖和空调的建筑,采用夹芯保温外墙的内侧墙

宜采用热惰性良好的重质密实材料; 4供暖房间与非供暖房间的隔墙和楼板应满足保温要求; 5温度要求差异较大或供暖、空调时段不同的房间之间应 有保温隔热措施。

直采用热情性良好的重顶密实材科; 4供暖房间与非供暖房间的隔墙和楼板应满足保温要求; 5温度要求差异较大或供暖、空调时段不同的房间之间应 有保温隔热措施。 6.3.5建筑外窗及幕墙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住建筑的北向供暖房间不应设置凸窗,其他朝向不宜 设置凸窗,凸窗不透光的顶板、底板及侧墙的传热系数应符合现 行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2外窗或幕墙与外墙之间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充并 用密封材料嵌缝: 3外门窗洞口外侧周边墙面应做保温处理。 6.3.6屋顶设计宜采取下列保温隔热措施: 1屋面宜选用浅色屋面; 2寒冷地区B区的建筑平屋顶宜设置架空通风层,坡屋顶 的阁楼层宜有通风措施; 3宜设置屋顶绿化,屋顶绿化的面积占可设置屋顶绿化屋 面面积的比例不宜小于30%; 4采光屋面宜设置可调节遮阳装置。 6.3.7低层建筑、多层建筑及高层建筑的低层部分的西向外墙 宜采用垂直绿化,有条件时建筑的东西向和南向宜采用垂直绿 化。采用藤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的水平方向种植长度不宜小于建 筑周长的6%。

6.4.1在进行建筑规划与单体设计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6.4.1在进行建筑规划与单体设计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CB50352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诊 准》CB50180以及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对建筑日照标准的 应使用日照模拟软件进行日照分析。当住宅建筑有4个及4 上居住空间时,应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习

准》GB50180以及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对建筑日照标准的规定, 应使用日照模拟软件进行日照分析。当住宅建筑有4个及4个以 上居住空间时,应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6.4.2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建筑的卧室、起居室、厨房的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 1/6,其侧面采光的采光系数标准值不应低于2%;住宅建筑的 公共空间宜有天然采光,其采光系数标准值不应低于1%; 2公共建筑按面积计算的60%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的室内 采光系数标准值,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CB50033的要求; 3民用建筑的主要功能房间应有合理的控制光措施; 4设置遮阳设施时应满足日照和采光标准的要求。 6.4.3有条件时,宜采取下列措施改善采光不足的建筑室内空 间和地下空间的天然采光效果: 1采用中庭、采光井、采光天窗、半地下室等; 2设置导光管、反光板、反光镜、集光导光装置、棱镜玻 璃窗等; 3民用建筑中大进深空间内区的采光系数标准值满足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要求的面积比例宜大 于等于60%; 4地下空间宜有天然采光,且地下空间采光系数标准值大 于等于0.5%的面积不宜小于首层地下室面积的10%。

6.4.2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除应符合现行

扰,并满足下列要求: 1居住建筑与相邻建筑的直接间距宜大于18m,且无视线 干扰;套型有2个及2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1个卫生间设有 外窗; 2公共建筑中的主要功能房间应能通过外窗看到室外自然 景观,且无视线干扰。

6.5.1建筑应对自然通风、气流组织进行设计,使

6.5.1建筑应对月然通风、气流组织进行设计,使空间布局、 剖面和门窗设置有利于组织室内自然通风。宜对建筑室内风环境 进行计算机模拟,优化自然通风设计。

1房间平面宜采用有利于形成穿堂风的布局,避免采用单 侧通风的布局; 2固定装修及家具不宜切断室内通风路径; 3房间门上部宜设计可开启上亮,卫生间门下部应设置通 风百叶或距地留有不小于20mm的缝隙。

6.5.3建筑应结合节能、采光、通风、防噪等要求合理

窗的位置、方向和开启方式,高层建筑应避免风压对窗户开启方 式的影响。

6.5.4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和构造设计,改善自然通区

1住宅建筑外窗的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不应小于所在房间地 面面积的5%; 2公共建筑外窗应设可开启窗扇《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 JGJ/T449-2018》,其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不

宜小于所在房间外墙面积的10%; 3透光幕墙应设可开启窗扇,且其可开启部分的面积不 小于透光幕墙面积的5%;当透光幕墙受条件限制无法设置可 启窗扇时、应设置通风换气装置。

6.5.5宜采取下列措施加强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

1采用挑檐、导风墙、捕风窗、拔风井、通风道、白然 风器、太阳能拔风道、无动力风帽等诱导气流的措施;拔风 通风道等设施应可控制、可关闭; 2设有中庭的建筑宜在上部设置可开启外窗,在适宜季 利用烟窗效应引导热压通风;可开启外窗在冬季应能关闭

6.5.6有条件时宜采取下列措

设计可直接通风的半地下室; 地下室局部设置下沉式庭院: 3地下室设置通风井、窗井。

6.6.1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充许噪声级宜低于现行

鲁L13D7 通用用电设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B50118中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 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

1外墙、隔墙、门窗、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性能不宜小于现 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南设计规范》CB50118中的低限标准 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 2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朴能不宜大于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 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