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J)/T 8385-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13(J)/T 8385-2020 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pdf简介:
DB13/J 8385-2020 "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是河北省地方标准,制定于2020年。这份标准主要关注的是全固废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它明确了全固废(如工业废弃物、建筑垃圾等)作为混凝土原材料的使用方法、性能要求、设计、生产和施工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和指导。
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是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一种环保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和掺入,将废弃物转化为混凝土的组成部分,既能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又能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经济性。这份标准旨在促进和规范全固废在混凝土制品中的绿色创新应用,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具体内容包括固废的选取与处理、混凝土性能的测试方法、设计计算、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为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发、生产和使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DB13(J)/T 8385-2020 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8.3.2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有关规定,其他力学 性能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8.3.3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宜采用56d龄期检验评定长期性能和 耐久性能,评定标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 定标准》JGJ/T 193的有关规定。
8.4.1 全固废高性能混疑工施工质重及验收应付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8.4.2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预制制品质量检验与验收应符合该制 品的国家标准及河北地方标准的规定。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充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 “可”。 2规程中指明应按其他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 规定”或“应按执行”
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2013年二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模拟试题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质量检验与验收 46 8.1 原材料 .46 8.2 混凝土拌合物 46 8.3 硬化混凝土 .46 8.4 验收. 47
质量检验与验 46 8.1 原材料 .46 8.2 混凝土拌合物 46 8.3 硬化混凝土 .46 8.4 验收 47
Z.U. 固废塞股疑材科定以粒化高炉码道、 工业削厂 为基本组分,粉煤灰、铁尾矿为混合材料,依靠钢渣中的二价金 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和工业副产石膏对粒化高炉矿渣、粉煤灰 毛矿的激发形成胶凝性能。
2.0.2参考《高性能混凝士评价标准》JGJ/T385对高性
的定义,结合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进行了定义
3.0.1固废基胶凝材料是各种原料按照一定比例和细度、经过粉 磨均化的整体性胶凝材料,为满足其混凝土技术要求及环境、经 济效益,在配制混凝时不应再加入水泥和其它矿物掺合料。 3.0.2固废基胶凝材料具有良好的颗粒级配和较低的需水量,采 用较低水胶比和用水量能够保证混凝土具有满足工程要求的强度 和耐久性。
3.0.3对于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检测龄期的规定是因为固废基胶 疑材料属于无熟料胶凝材料,水化速度较慢,有利于降低混凝士 结构早期水化温峰,提高混凝土结构早期抗裂性,是高性能混凝 土技术的发展方向。采用56d龄期是与现行的《混凝土耐久性检 验评定标准》JGJ/T193对耐久性测试龄期的规定相一致。 3.0.4良好的养护对于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硬化性能至关重要 我国混凝土中的很多质量问题都源于养护的缺失。大量的混凝士 开裂是由于温度应力和早期十缩、碳化造成的,控制混凝土内列 温差、加强养护是防止混凝土开裂的重要措施。
4.2.1~4.2.4细骨料是由铁尾矿、废石经加工而成的机制砂,其 性能和试验方法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的 相关规定。
4.2.1~4.2.4 细骨料是由铁尾矿、废石经加工而成的机制砂,其
4.3.14.3.3粗骨料是由铁矿废石加工而成的碎石,其性能和试 验方法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 相关规定
5.1.1 混凝配合比不仅应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还应满足混
5.1.1混凝王配合比不仅应满足混凝王强度要求,还应满足混凝 土施工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要求。
5.1.1混凝土配合比不仅应满足混凝王强度要求,还应满足混凝 土施工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要求。 5.1.2大量实验数据证明,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的用水量控制在 175kg/m3以内,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长期和耐久性能,
土施工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要求。
5.1.2大量实验数据证明,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的用水量控制在 175kg/m3以内,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长期和耐久性能,
175kg/m3以内,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长期和耐久性能
5.2.1根据大量的试验和生产数据,确定了配制C30~C80全固 废高性能预拌混凝土的水胶比和胶凝材料用量推荐范围。 5.2.2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按本标准第5.2.1条的要求确定,并 由此确定单位体积混凝土用水量。外加剂掺量根据外加剂性能和 混凝土工作性能要求初步确定。 5.2.3研究表明,提高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的含气量能提高混凝 土的抗冻性及其它耐久性能。对于有抗冻设计要求时,混凝土中 可掺加引气剂,但含量不宜过大,含气量超过6%混凝土的强度
土的抗冻性及其它耐久性能。对于有抗冻设计要求时,混凝土中 可掺加引气剂,但含量不宜过大,含气量超过6%混凝土的强度 会显著降低。
6.1.1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粘聚性比传统的水泥混凝土粘 聚性有所降低,应控制好拌合物的性能。 6.1.2本条规定与《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一致,将 落度划分为5个等级,扩展度划分为6个等级。 6.1.3本条规定的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与现 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一致。
6.2.1本条规定了全固废高性能混凝的强度划分。试验研究表 明,用固废基胶凝材料可以配制C30到C80强度等级的高性能混 凝土。 6.2.2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抗压强度、轴心抗 压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等
5.2.2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抗压强度、轴心抗 玉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等
6.3.1试验表明,固废基胶凝材料碱含量很低,一般情况下对混 疑土发生碱骨料反应的潜在危害很低。但当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 可能存在碱骨料反应危害时,混凝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防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50733的规定。
5.3.2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检验结果等级评定执行现行行 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规定。
6.3.2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检验结果等级评定执行现行行
6.3.2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检验结果等级评定执行现行行
7.1.1 ~ 7.1.2 规定了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和施工的标准依 据。
7.1.3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会严重影响混 疑土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对混凝土工程质量危害极 大,必须严格禁止。
7.2.1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揽
7.2.1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站 (楼)》GB/T10171规定的搅拌站(楼)能够满足全固废高性能 混凝土对计量准确性、搅拌匀质性等的要求。 7.2.2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绿色混凝土,同时注重生产 过程的绿色化,所以规定生产厂址选择、厂区要求、设备设施, 检测控制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 术规程》JGJ/T 328 的要求
7.3原材料进场与贮存
7.3.1本条规定了固废基胶凝材料的贮存要求。固废基胶凝材料 受潮后会结块,质量会受到影响。水泥的保质期是三个月,沿用 水泥的要求,固废基胶凝材料出厂超过三个月应进行复检。
7.4.1采用电子计量设备有利于保证计量精度,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0171规定 的称量装置可以满足表7.4.1的要求。 7.4.2考虑到混凝土拌和效率与拌合物的匀质性,预拌混凝土搅 拌站、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施工现场搅拌站要求采用强制式搅拌 机。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通过生产性试验确定,不应少于60s。 7.4.3聚羧酸减水剂具有更高的减水率、更低的掺量,且使混凝 土收缩更小,有利于混凝土开裂控制。减水剂计量时包含了减水 剂中所含的水,所以应从拌合水计量中扣除
7.4.1采用电子计量设备有利于保证计量精度,符合现行国 准《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0171 的称量装置可以满足表7.4.1的要求
7.4.2考虑到混凝土拌和效率与拌合物的匀质性,预拌混凝 拌站、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施工现场搅拌站要求采用强制式 机。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通过生产性试验确定,不应少于6
7.5.1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控制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稳定的主要方 式是使用搅拌罐车。
7.5.1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控制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稳定的主要方 式是使用搅拌罐车。 7.5.2预拌混凝土企业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技术手段保证混凝士 运输时间的准确性和可控性
7.6.1制定浇筑方案有利于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混凝土浇筑的顺 利实施DB14∕T 712-2018 高速公路施工驻地、场站、工地试验室建设指南,进而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 7.6.2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中,较大暴露面积的构 牛表面水分蒸发速度很快,在浇筑阶段容易出现塑性裂纹,因此 应尽量避免。
7.6.3混凝土入模温度过高,对混凝土硬化过程有影响,不 温度应力裂缝的控制,因此避免高温条件下浇筑混凝土是合
7.6.3混凝土人模温度过高,对混凝土硬化过程有影响,不利于 温度应力裂缝的控制,因此避免高温条件下浇筑混凝土是合理的 7.6.4冬期施工应按照《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的规 定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同时增加固废基胶凝材料中 矿渣的用量,并降低混凝土水胶比,以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避 免混凝土受冻。
7.6.5对分层浇筑的最大间隔时间作了规定,自的是为了保证混 疑土浇筑的均匀性、密实性和整体性,
7.6.6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方法对于混凝土结构密实性和勺
具有显著影响。欠振和过振对于混凝土结构质量都会造成不利影 响。 7.6.7在混凝土初凝之前,抓紧时间尽早完成浇筑有利于浇筑成 型各方面的操作DB12/T 598.14-2015标准下载,
具有显著影响。欠振和过振对于混凝土结构质量都会造成不 响。
7.6.7在混凝土初凝之前,抓紧时间尽早完成浇筑有利于浇筑成 型各方面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