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1527-2016 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导则.pdf

Q/GDW 11527-2016 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导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1.1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5832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1527-2016 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导则.pdf简介:

Q/GDW 11527-2016《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导则》是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China Electric Power Association, CPEA)发布的一份技术导则。这份导则主要针对中国的输变电工程建设,目的是为了指导和规范在地质灾害风险较高的地区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它涵盖了地质灾害识别、风险评估、防治措施、施工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旨在确保输变电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影响。

导则内容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地质灾害类型和特征分析、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方法、工程结构的抗震和抗滑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范措施、以及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响应和恢复策略等。它是输变电行业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重要参考文件,对保障电力设施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Q/GDW 11527-2016 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导则.pdf部分内容预览:

D/GDW115272016

滑坡landslide 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 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破裂面或者软弱带发生剪切破坏,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 然现象。

口iLdebrs 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整,地形险峻的地区GB∕T 30974.2-2014 数据库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标识和收录指南 第2部分:标识指南,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 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应以避让为主。在无法避让的情况下,应开展相应的危险性评估工作并提 出合适的防治措施

4.2.1对于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为大(见表8)时,宜进行地质灾害专题研究。 4.2.2在规划阶段,应对输变电工程途经(所在)地区开展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出选线、 选址建议。 4.2.3在设计阶段,应对输变电工程场地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建议。 4.2.4对于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在建和已建输电线路杆塔和变电(换流)站,应对工程场地进行地 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出采取防治措施的建议。

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有工程地质条件调查、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估、危险性评估和采 防治措施建议,总体工作流程见图1

图1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流程

4.4.1对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可分为区域性和工程场地两种。区域性地质灾害评估主要指对 输电线路沿途所穿越的地区进行评估。工程场地地质灾害评估主要指对杆塔和变电(换流)站等所处场 地进行评估。 4.4.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不应小于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并应根据影响范围、工程地质条件按表 1综合确定。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

表2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

Q/GDW115272016

表3输变电工程重要性分级

4.5.2 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充分论证。具体包括: a 应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地质灾害逐一进行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对建设场地和规划范围内,输变电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进行 输变电工程场地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C 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 4.5.3 二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包括: a 应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地质灾害逐一进行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初步评估: b 对建设场地和规划范围内,输变电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进行 输变电工程场地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初步评估; c)提出可行的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 4.5.4 三级评估应有必要的基础资料,参照一级评估要求的内容,做出概略评估。

5.1.1本章适用于输变电工程地质条件调查。调查范围可根据DZ/T0286,DB11/T893,DB50/139 执行,对于输变电工程评估范围,宣综合考虑工程规模、重要性、场地等级等来确定,必要时可扩大评 古范围。 5.1.2通过调查,应分析地质条件对评估区及周边地质灾害形成、分布和发育的影响

5.2.1区域地质背景

5.2.1.1搜集区域地质及构造背景资料 5.2.1.2搜集评估区及周边活动断裂资料 5.2.1.3搜集区域地震历史资料。

5.2.1.1搜集区域地质及构造背景资料

5.2.2.1搜集评估区的气象资料,主要包括气候类型特征、气温、降水、蒸发、湿度等,重点掌握与 地质灾害关系密切的气象要素。 5.2.2.2搜集分析评估区地表水的流域特征与水文要素,主要包括流量、水位、含沙量、历史洪水及 洪涝灾情等。

5.2.3.1搜集评估区及周边地形地貌资料。 5.2.3.2调查评估区地形地貌特征,主要包括海拔、相对高差和地貌类型、成因与形态。 5.2.3.3重点调查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地貌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5.2.3.1搜集评估区及周边地形地貌资料。

Q/GDW115272016

a)斜坡的形态、类型、坡度、高度;沟谷、河谷、河漫滩、阶地、冲洪积扇等分布特征;微地 的组合特征、相对年代及其演化历史: b)人工边坡、露天采矿场、水库、大坝、堤防、弃渣堆等的分布、形态、规模及稳定状态

5.2.5.1调查评估区构造的分布、形态、规模、性质及组合特点等。 5.2.5.2分析区域活动断裂对评估区及地质灾害的影响。 5.2.5.3调查地质结构面的产状、形态、规模、性质、密度以及相互关系,分析地质结构面对地质 成灾作用的影响。

5.2.6岩土体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5.2.6.1调查岩土体的分布、岩性、成因、类型、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重点了解新近沉积土和特 类土的分布范围及工程地质特征。 5.2.6.2岩土体分类,应符合GB50021的要求

5.2.7水文地质条件

5.2.7.1调查评估区含水层的分布、类型、富水性、透水性,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和分布。 5.2.7.2调查地下水类型,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特征。 5.2.7.3分析地下水对评估区岩土体的影响及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5.2.8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5.2.8.1调查评估区人类活动的类

5.2.8.1调香查评估区人类活动的类型 规模、分布及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5.2.8.2调查评估区人类活动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发生的状况

5.3.1滑坡调查可根据DZ/T0218执行,宜包括下列内容: a)搜集评估区及周边滑坡史、易滑地层分布、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图和地质构造图等资料 b)调查滑坡体上微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过程,如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平台、滑坡舌、滑坡裂缝、 滑坡鼓丘等;查明滑动带部位,滑痕指向、倾角,滑带的组成和岩土状态; c)调查裂缝的位置、方向、深度、宽度、产生时间、切割关系和力学属性; d)分析滑坡的主滑方向、主滑段、抗滑段及其变化: e)调查滑坡体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体、湿地分布及变迁情况; f)调查滑坡带内外建筑物、树木等的变形、位移及其破坏的时间和过程。 5.3.2泥石流调查可根据DZ/T0220执行,范围应包括沟谷至分水岭的全部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 段,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a)沟谷区暴雨强度、一次最大降雨量,冰雪融化和雨洪最大流量,地下水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 b)沟谷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各种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分布、物质组成和方量: MAAATAMAA E

段,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a)沟容区暴雨强度、一次最大降雨量,冰雪融化和雨洪最大流量,地下水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 b)沟谷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各种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分布、物质组成和方量 c)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情况和沟床弯曲堵塞、粗糙程度,纵坡坡 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整个沟谷的汇水面积

Q/GDW115272016

d)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土性质及风化松散程度; e)流通区的沟床纵坡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 和泥石流的痕迹; f)堆积区堆积扇的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堆积物质的组成、 厚度、一般粒径、最大粒径以及分布规律; g)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率、规模、形成过程、历时、流体性质、暴发前的降雨情况和暴发 后产生的灾害情况

5.4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级

在充分搜集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评估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估,分为复杂、中等、简单 个级别,具体分级条件见表4。

表4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

6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本章适用于区域性的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该评估应结合区域内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 和输变电工程的重要性进行

Q/GDW115272016

6.2.1应对评估区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分布、类型、规模、特征、形成机理、发育程度、致灾地质作 用及灾情进行调查和评估。 6.2.2应对评估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工程重要性进行评估,上述工作所涉及的评估内容作 为本项评估的基本内容。

6.3.1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指标有:地质灾害发育程度指标、输变电工程重 性指标。 6.3.2滑坡和泥石流发育程度指标分别按表5和表6确定

6.3.2滑坡和泥石流发育程度指标分别按表5和表6确定。

表5滑坡发育程度分级表

表6泥石流发育程度分级表

6.3.3输变电工程重要性指标和分级按表3确定

6.4.1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估分级, 分为高、中、低三级,具体分级见表7。

JGJ/T 464-2019标准下载Q/GDW115272016

Q/GDW 115272016

表7地质灾害易发性分级

.4.2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性分级和输变电工程重要性分级的基础

XJJ 118-2020 住房公积金监管基础数据标准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

7输变电工程场地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7.1.1本章适用于输变电工程杆塔和变电站工程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应根据地质灾害的发 育程度结合工程重要性进行。 7.1.2当自然和人类工程活动造成评估内容和指标发生变动时,宜进行场地性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评 估。 7.1.3当评估场地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应分区(分段)进行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评估,并符 合下列要求: a)按级分区原则:对于不利工况组合条件下稳定性未达到要求,并具有一定规模的致灾地质体 及其影响范围应单独分区;对于位置不同、灾种不同,但发育程度相同的区段应归类处理; b 按用地功能分区原则:不同的建设用地,一般承担的功能是不同的,每个分区面临的工程问 题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分别进行评估。 7.1.4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评估工作以收集资料和工程地质条件调查为主,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和相应 定量评价指标,辅以勘探手段,进行充分论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