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0478-2008 地热电站岩土工程勘察规范.pdf简介:
"GB50478-2008 地热电站岩土工程勘察规范.pdf" 是中国国家标准《地热电站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官方出版物。这个规范详细规定了地热电站建设中对岩土工程的勘察方法、技术要求、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等方面的标准和准则。它涵盖了地热电站选址、地下水资源评估、地层稳定性分析、工程地质条件调查、地震地质评价、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测试等内容,对于保证地热电站的地质安全、工程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规范适用于地热电站的前期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阶段,对参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是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技术法规,对于推动地热能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GB50478-2008 地热电站岩土工程勘察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6.1.1应米取搜集资料、调查及工程地质测绘等手段,了解拟建
6.1.2断裂的地震工程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全新地质时期(一方年)内有过活动或近期正在活动,同 时推测在今后可能继续活动的断裂,应为全新活动断裂。 2全新活动断裂中,近期(近500年来)发生过地震震级大于 或等于5的断裂,或在未来一百年内技术交底,预测可能发生地震震级大于 或等于5的断裂,应为发震断裂。 3一万年以来没有发生过任何活动的断裂,应为非全新活动 断裂。 6.1.3全新活动断裂应根据其活动时间、活动速率及地震强度等 因素,按表6.1.3的规定进行分级。
表6.1.3全新活动断裂分级
,4对于深天全新活动断裂,宜根据断裂的地貌形态、晚第四 人来断裂的活动强度、断裂构造形态、运动特性和历史地震及古
地震的时空分布等因素,对活动断裂进行分段。在活动断裂分段 的基础上,应对靠近地热电站的活动断裂再进行分级,
6.1.5活动断裂的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应重点调查下列
1山区或高原不断上升剥蚀或长距离的平滑分界线;非岩性 影响的陡坡、哨壁,深切的直线形河谷;系列滑坡、崩塌的出现及 山前叠置的洪积扇;山谷中或平原山地交界处具有定向断续出现 的残丘、洼地、沼泽、芦苇地、盐碱地、湖泊、跌水、泉及温泉等的线 性规律分布;河流、水系定向排列展布或同向扭曲错动等地形地貌 特征。 2第四系完好程度及近期活动的断裂留下地表变形迹象;地 下水活动异常及由此引起的地表植被的不同特征;断层带中的破 碎、胶结特征等地质地层特征。必要时可采取断层组成物进行测 龄工作。 3地震断层、地裂缝、岩体崩塌、滑坡、地震湖、河流改道及地 震液化现象等古地震及历史地震特征。 6.1.6当需要时,隐伏断裂的位置可选用适置的物探方法或化探 方法确定。为查明站址区的覆盖层厚度不大的隐伏断裂位置及性 质时,可布置适量的勘探工作。 6.1.7对影响地热电站稳定的全新活动断裂,必须予以避让。避 让距离应根据全新活动断裂的等级、规模、产状、性质、覆盖层厚度 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或地震烈度等多种因素,按表6.1.7确定,并 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必要时尚应进行专门论证。
5.1.7地热电站与断裂的避让距离
6.1.8对非全新活动断裂,可不予以避让。当断裂破碎带发育时 可等同于不均匀地基。
6.2.1当地基本烈度大于或等于度时,对建筑场地内的 砂土和饱和粉土,应判别其地囊液化的可能性,并应确定场地 等级。
6.2.2地震液化判别时,应判别地面以下15m深度范围内 液化;当采用桩基或理深大于5m的深基础时,尚应判别15~ 范围内土的液化。用于液化判别的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 探点深度应大于液化判别深度
6.2.3场地地震液化判别方法和液化等级划分,应按现行国
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执行,也可结合其 他成熟的方法进行综合判别。液化初步判别时尚应分析下列 内容: 1地貌单元、地层时代、地层组成、物理力学性质及埋藏特点 等场地条件。 2靠近河流沟谷时应分析液化土层产生向临空面滑移的可 能性。 3历史地震烈度异常区(带),特别是地基失效的原因及发生 地裂缝的情况等。 4历史和现代地震震中位置、震级大小、地面震动的持续时 间、烈度分布以及发生过的液化现象等。 5地下水水位、历史最高水位及其季节性变化幅度。 5.2.4对可能发生液化的场地,应搜集资料并进行现场调查、勘 探及原位试验
6.2.5用于液化判别的标准贯人试验,应在确保孔底不
砂的情况下,采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自动落锤方法进行 可能液化的土层中,试验点的竖向间距宜为1.01.5m。
6.3.1当拟建地热电站站址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 滑坡或潜在滑坡时,应进行专门的滑坡勘察。 6.3.2滑坡勘察应查明滑坡的范围、规模、地质背景、性质及其危 害程度,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其稳定状况,提出稳定性验算和整治所 需的岩土参数,对滑坡进行稳定性验算与评价,预测其发展并提出 防治方案、整治措施及监测建议。 6.3.3滑坡勘察的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范围,应包括滑坡及与滑 坡相邻的稳定地段和补给滑坡体的有关汇水区域,比例尺可采用 1:200~1:2000,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调查滑坡及周围的微地貌形态。 2应调查滑坡地段岩土结构及性质。 3应调查滑坡的汇水条件、地下水及泉水的出露与活动情 况,以及湿地的分布与变化。 4应调查滑坡地段建筑物及树木等变形、位移和破坏情况: 并应判明滑坡的活动期与新老滑坡。 5应分析滑坡产生的原因、滑动面的层数与可能的深度,并 应判定主滑方向、主滑段、抗滑段及可能的发展范围及滑体的稳定 性,同时应预测工程活动对滑坡稳定性影响。 6应调查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 6.3.4滑坡勘察的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点、线的布置,应能查明滑坡的岩土结构及其性质,滑 动面的位置、起伏变化与滑动带的物理力学性质,主滑方向以及地 下水的补给、排泄等。 2在主滑轴线上应布置勘探线,勘探线上勘探点不应少于3 个,在主滑轴线的上、下部位及滑动面起伏变化大的地段,应加密 勘探点。对需要设置支挡设施的地段,尚应按相应设施的要求布 置勘探点。
6.3.1当拟建地热电站站址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
3勘探点深度应进人稳定地层3~5m,当分析滑动面有向深 处发展的可能时,可适当加深。对抗滑桩、锚杆(索)等支挡设施的 探点深度,尚应深人设计锚固深度以下不少于3m。 4在钻进过程中,应分别采取适当数量的岩土试样;当滑动 面不明显时,宜在预计的滑动带附近连续采取不扰动试样。 5应选择适当部位布置一定数量的探并或探槽。 6.3.5滑坡勘察的岩土试验工作,应着重测求滑动带岩土的抗剪 强度。残余抗剪强度可通过室内反复剪切求得,其剪切试验条件 宜与滑动受力条件、滑动方向相同或相似,必要时可进行现场原位 滑动面(带)的剪切试验
3.6滑坡的稳定性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首选滑坡的主滑轴断面进行验算。必要时尚应选择其 他有代表性的断面进行验算,并应划分出主滑和抗滑区段。计算 应客观反映滑坡体的实际情况。 2滑动面(带)的抗剪强度计算指标,应根据室内外试验结 果,结合反分析及工程类比综合确定。 3反分析时宜根据室内外抗剪强度的试验结果或经验数据 给定粘聚力或内摩擦角,反求另一值,采用滑动后实测的主滑轴断 面进行计算。其稳定性系数,对正在滑动的滑坡可取0,95~ 1.00,对处于暂时稳定的滑坡,可取1.00~1.05。 4当存在地下水作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时,应计入其对稳 定的影响。 5滑坡的稳定性系数计算,应根据岩土结构及滑面(带)条 件,选用圆弧法平面法或折线滑动法
6.3.7滑坡稳定安全系数的
4。2边坡勘察应查明边坡, 坡稳定性计算所需的岩士参数,分析与验算边坡的稳定性,预 程活动可能引起边坡的安全性变化,提出满足安全要求的最1 形、坡角等边坡设计建议,并应对不满足安全稳定要求的坡段 整治和监测方案等方面的建议,
4.3大型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宜分阶段勘察DB11∕1149-2015 沥青混凝土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当边坡
1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初步 查明边坡及附近的地形地貌、岩土物质组成及不良地质作用,初步 分析边坡的稳定性,预测人工边坡的稳定性和边坡整治难度,提出 可供选择的整治方案建议。 2初步设计阶段勘察,应查明边坡的岩土结构、不良地质现 象及地下水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并着重对边坡的不稳定部位及 其相邻地段进行勘探与测试工作,提出边坡设计计算所需的岩士 参数,必要时应补充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作。应通过分析和验 算,对边坡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并提出开挖边坡整体稳定的坡率建 议值以及合理的边坡整治方案建议。 3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应针对不稳定和需整治的边坡部 位,以及因设计总平面布置变更或整治方案修改对边坡勘察提出 的要求进行,查明前阶段勘察尚未能查明或需进一步查明的岩土 工程问题,提出边坡设计计算所需的岩土参数及方案调整的建议。 4施工勘察应配合边坡施工开挖,进行地质编录,核实补充 勘察资料,必要时应进行施工指导与施工安全预报,并应提出整治 措施的建议。
6.4.5边坡的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范围应包括对场地稳定性有影响的边坡地段,比例尺可 11:100~1:1000.
2应调查边坡的形态与变形等特征,并应查明有无滑坡、错 落、崩塌和危岩等不良地质作用。 3应调查边坡的岩土成因、类型、分布、性状,覆盖层的厚度 基岩面形态和产状,岩石风化程度,岩体裂隙发育及完整程度等。 4应查明岩体结构面(含软弱夹层)的类型、产状、延伸分布、 结合程度、粗糙程度及充填物组成与厚度等GB/T 32151.12-2018标准下载,并应分析其力学属性 及与临空面的空间组合关系。 5应查明边坡地下水类型、分布和结构面充水情况,并应查 明边坡泉水和湿地的分布位置、水的类型、水量、补给来源和动态 条件。 6.4.6 边坡勘察的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线应垂直于边坡的走向和平行于可能变形滑动的方 向,每条勘探线不应少于3个勘探点,勘探线、点间距应根据边坡 安全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确定。 2勘探点深度应穿过潜在滑动面,并应深入稳定地层3~ 5m,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尚应深入稳定地层不小于5m,并应满足 边坡稳定性验算及治理的深度要求。 3应重点查明隐伏软弱夹层、软弱结构面的分布及性质,必 要时可布置少量探井。主要岩土层和软弱层应采取不扰动试样, 土层不应少于6件,岩层不应少于3组。 6.4.7边坡勘察的岩土测试,应看重测求各层岩土的抗剪强度, 室内试验条件应与试样在坡体内的实际受荷情况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近,应合理采用三轴试验或直剪试验;对控制边坡稳定的软弱结 构面或软弱夹层,宜进行现场原位剪切试验;对大型边坡,必要时 可进行岩体应力、波速、动力测试及试验。 边坡稳定性计算所需抗剪强度指标,应根据岩土条件和边坡 工程实际工况,通过现场试验或室内试验,结合工程经验和反分析 等方法综合确定,并应与稳定分析的计算方法相协调
6.4.8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应在确定边坡破环模式的基础上进 行,可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图解分析法和极限平衡计算法等方法 综合分析。对大型复杂的边坡,可结合有限单元法等相关数值方 法进行分析计算。当边坡的地质条件差异大或开挖方向不一致 时,应分区段进行分析评价。
4.9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