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175-2004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ECS175-2004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pdf简介:
"CECS175-2004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Committee for Engineering Standardization of China,CECS)发布的一份技术规程。这份规程专用于规范和指导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也称为空心楼板或开洞楼板)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空心楼盖是一种在楼板中留有空腔的结构形式,常用于节省材料、减轻自重、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也能增强结构的隔热和隔音性能。
CECS175-2004涵盖了空心楼盖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构造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检验等内容,包括对楼盖的承载能力、刚度、抗裂性、抗震性能等方面的规定。它旨在保证空心楼盖的结构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是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的重要依据。
CECS175-2004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6.6承受竖向均布荷载的柱支承板楼盖结构采用等代框架 进行弹性分析时,柱两侧横向构件的抗扭刚度K,可按下列公式 :
4.6.6承受竖向均布荷载的柱支承板楼盖结构采用等代框架法
式中It—柱两侧横向构件的截面抗扭惯性矩,按本规程第 4.5.9条计算; β—柱两侧横向构件的抗扭刚度增大系数:对于无梁的 柱支承板β=1对于带梁的柱支承板β: 1。为等代框架梁宽度范围内楼板的截面抗弯惯性 矩,可按本规程第4.5.10条确定JGJ/T 451-2018标准下载,Ib为等代框架梁 在跨中的截面抗弯惯性矩,按本规程第4.6.2条第1 款确定。 4.6.7承受竖向均布荷载的柱支承板楼盖结构采用等代框架法 进行弹性分析时,等代框架梁的计算弯矩沿宽度方向可采用本规 程第4.5节规定的比例分配。此时,对带梁的柱支承板楼盖,应符 合本规程第4.5.1条第6款的规定。 4.6.8承受竖向均布荷载的柱支承板楼盖结构采用等代框架法 进行弹性分析时,弯矩控制截面可按下列原则确定: 1对内跨支座,弯矩控制截面可取柱(柱帽)侧面处,但与柱 中心的距离不应大于0.17511。 2对有柱帽的端跨外支座,弯矩控制截面可取距柱侧面距离 等于柱帽侧面与柱侧面距离1/2处的截面。
行弹性分析时,等代框架梁的计算弯矩沿宽度方向可采用本 第4.5节规定的比例分配。此时,对带梁的柱支承板楼盖,应 合本规程第4.5.1条第6款的规定。
进行弹性分析时,弯矩控制截面可按下列原则确定: 1对内跨支座,弯矩控制截面可取柱(柱帽)侧面处,但与柱 中心的距离不应大于0.17511。 2对有柱帽的端跨外支座,弯矩控制截面可取距柱侧面距离 等于柱帽侧面与柱侧面距离1/2处的截面。
5.1.1对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各类构件的材料选择和承 载力计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建筑抗霆设计规范》GB50011《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 规程》JGJ92等的有关规定。 空心楼板根据内力分析结果进行承载力计算时,应取空心楼 板的实际截面。
1当按弹性方法计算楼板内力时,对于双向板的每个方向, 自板边向内1/4楼板短边跨度范围内的正弯矩可取相应方向楼板 最大正弯矩的1/2,中间部分的正弯矩可取相应方向楼板的最大 正弯矩(图5.1.2);每个方向的楼板负弯矩均可取相应方向楼板 的最大负弯矩。
图5.1.2边支承双向板弹性内力分析正弯矩示意 注:图中L≥L,Mx、M,分别为I、L跨度方向的最大计算弯矩
2当有可靠经验时,可考虑楼盖的薄膜效应,对区格板的 和支座截面的计算弯矩适当折减:对中间区格板弯矩折减不
超过20%;对边区格板,边支座截面不折减,跨中和其他支座截面 弯矩折减不应超过10%;对角区格板不折减。 5.1.3对柱支承板楼盖结构,当需考虑水平荷载、地震作用时,在 本规程第4.6.1条第3款规定的等代框架梁宽度范围内的配筋计 算应考撼水平荷载、地震作用效应与竖向荷载效应的组合,在楼板 的其余范围可考愿竖向荷载效应。
5.1.4考虑弯距调幅的空心楼板,其正截面承载力计
压区高度不宜大于受压区最小翼缘厚度
对其他构件,截面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 会标准《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程》 CECS51:93的相关规定。 5.1.5当内模为简芯时,对不配置受力箍筋的现浇混凝土边支承
.1.5当内模为筒心时,对不配置受力箍筋的现瓷混土边支承 楼板,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楼板,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V≤0.7p.f.bwho+V.
5.1.6当内模为箱体时,对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中的肋梁
载力计算除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S0010 2002第7.7节及附录G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柱上板带中设置有箍筋的暗梁时,可按上述规范第 7.7.3条计算受冲切承载力。 2当采用通过柱截面的正交型钢剪力架或抗冲切锚栓时,受 冲切承载力计算及构造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 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G92的有关规定。 3当设置托板、耗时,应选择最不利的受冲切坏临界截 面计算受冲切承载力。 4除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 7.7.5条和附录G的规定考愿板柱节点临界截面上由受剪传递的 不平衡弯矩αMunb外,由弯曲传递的不平衡弯矩(1一αo)Munb应由 有效宽度为柱(柱帽)两各1.5h(有托板时,孔。取托板与楼板厚 度之和截面范围内配置的纵向受拉钢筋承担。 5沿两个主轴方尚均应有不少于两根板底钢筋贯通各柱截 面,贯通柱截面的板底钢筋截面面积应合下列规定:
f,A,+frA,≥NG
式中A一一贯通柱截面的板底普通钢筋截面面积;对一端在柱 截面对边按受拉弯折锚固的钢筋,截面面积按一半 计算; A,一一贯通柱截面的板底预应力筋截面面积;对一端在柱 截面对边锚固的钢筋,截面面积按一半计算; Nc一一在该层楼板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柱轴向压力 设计值; f,一一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p一预应力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对无粘结预应力筋,应 按现行行业标《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 程》JGJ92取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5.1.8对带梁的柱支承板楼盖结构,梁承载力和板受冲切承载力 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应取其承受的全部弯矩、剪力、扭矩,按本规程第4.5.8 条规定的截面进行承载力计算。 2当μm≥1时,板、柱节点可不计算受冲切承载力;当0<μm 二1时,板、柱节点可按下式计算受冲切承载力(计算中不考梁 在板上、板下凸出的部分,权考虑楼板的截面有效高度):
5.2.1当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设计中采用了适宜的构件跨 高比、周边约束条件和构件配筋特性,且有可靠的工程实践经验 时,可不作结构构件的挠度和裂缝宽度验算。 对接本规程第4.2.7条考惠弯矩调幅设计的楼板,宜进行挠 度和裂缝宽度验算,或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5.2.2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可按区格板进行挠度验算。在楼面 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区格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at.mx宜按荷载效 应标组合并考慈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的刚度采用结构力学方法计 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2.3受弯构件的挠度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受弯构件的刚度B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的 有关规定计算。 2对于边支承双向板,可取短跨方向跨中最大弯矩处的刚度 采用双向板弹性挠度公式计算。 3对于柱支承板,可取两个方向楼板中间板带跨中最大弯矩 处的刚度平均值作为该板刚度采用柱支承板弹性挠度公式计算。 5.2.4当有可靠经验时,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构件的挠度也可采 用本规程第4.4节的拟梁法计算,其刚度可按本规程第5.2.3条 确定。
5.2.5在楼面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区格机
11层框剪结构宿舍楼施工组织设计的裂缝控制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氵 50010的有关规定;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盖区格板! 控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 IGJ 92 的有关规定。
5.2.6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区格板,可按国家标
6.1.1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体积空心率不宜小于25%,也不 宜大于 50%。
1钢筋混凝土边支承楼板:对单向板不大于30;对双向板, 跨度按短边计,不天于40。 2钢筋混凝土无梁的柱支承楼板:跨度按长边计,有柱帽时 不大于35,无柱帽时不大于30。 3预应力混凝土楼板:可较钢筋混凝王楼板适当增加。 6.1.3当内模为简芯时,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截面的尺寸应根 据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 2简芯顺简肋宽与简芯外径的比值不宜小于0.2;顺简肋宽 尺寸:对钢筋混凝土楼板不应小于50mm,对预应力混凝土楼板不 应小于60mm。 3当简芯沿顺筒简方向间断布置时,横筒助宽不应小于 50mm。 4板顶厚度和板底厚度宜相等,且不应小于40mm。 6.1.4当内模为箱体时,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截面尺寸应根据 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250mm。 2箱体间肋宽与箱体高度的比值不宜小于0.25;肋宽尺寸: 对钢筋混凝土楼板不应小于60mm,对预应力混凝土楼板不应小 于80mm。
3板顶厚度、板底厚度不应小于50mm【乌兰察布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年),且板顶厚度不应小 王箱体底面边长的1/15。
于箱体底面边长的1/15。 5.1.5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中的钢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板宜采用分离式配筋,跨中的板底钢筋应全部伸人支 座,支座板面钢筋向跨内延伸的长度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 铺固的要求。 2楼板中非预应力纵向受力钢筋可分区均匀布置,也可在肋 宽范围内适当集中布置,在整个楼板范围内的钢筋间距均不宜大 于250mm。 3楼板中无粘结预应力筋可布置在楼板肋宽和区格板周边 的楼板实心区域范围内,且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 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的规定。 4当内模为简芯时,顺筒方向的纵向受力钢筋与筒芯的净距 不得小于10mm;在肋宽范围内,宜根据肋宽大小设置构造钢筋。 5当内模为箱体时,纵向受力钢筋与箱体的净距不得小于 10mm;肋宽范围内应布置箍筋。 6.1.6空心楼板的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温度收缩钢筋配筋 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 关规定。配筋率计算时,楼板截面面积应按楼板的实际截面计算。 当内模为筒芯时,边支承双向板、柱支承板的楼板空心区域横 简方向在单位宽度内的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量和温度收缩钢筋 配筋量宜与顺筒方向相同。 6.1.7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角部应配置附加的构造钢筋,构造钢 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盖角部空心楼板板顶、板底均应配置构造钢筋,配筋的 范围从支座中心算起,两个方向的延伸长度均不小于所在角区格 板短边跨度的1/4。构造钢筋在支座处应按受拉钢筋锚固。 2构造钢筋可采用正交钢筋网片,板顶、板底构造钢筋在两 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且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
6.1.7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角部应配置附加的构造钢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