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5-155-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15-155-2019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深化设计技术规程简介:
DBJ/T15-155-2019《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深化设计技术规程》是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主要针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深化设计进行规范和指导。该规程的发布和实施,旨在提升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质量和施工效率,推动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该规程主要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术语定义: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的专业术语进行明确和统一的定义,确保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沟通顺畅。
2. 深化设计原则:提出深化设计应遵循的技术原则,如结构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环保性等。
3. 深化设计内容:详细规定了深化设计应覆盖的各个方面,如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与管线设计、建筑信息(BIM)应用等。
4. 深化设计流程:描述了深化设计从方案阶段到施工图阶段的详细工作流程,确保设计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5. 技术要求和规定:对深化设计的具体技术要求和规定进行明确,包括尺寸精度、连接方式、材料选用等。
6. 质量控制和验收:规定了深化设计的质量控制措施和验收标准,保证设计质量。
7. BIM应用:强调了BIM技术在深化设计中的应用,以提升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8. 安全与环保:强调了在深化设计中应考虑的安全和环保因素,以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
这部规程对于推动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标准化、规范化设计,提升建筑品质,降低建造成本,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BJ/T15-155-2019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深化设计技术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4.5.4吊点位置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受力合理、重心
筋与预理件互不干扰、生产安装便利。吊点需采用油漆或其它方
显标识。吊点距离混凝土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50mm。当预理件用于多种用 途时,要进行各工况的承载力复核。 1)叠合板可参考下列原则布置吊点: 一般叠合板设置不少于4个吊点。当预制构件长宽方向尺寸均较大时《汽车产品安全 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指南 GB/T34402-2017》, 每个方向吊点需均匀布置。楼板吊点数量和间距根据板的厚度、长度和宽 度通过计算确定,一般每个吊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500mm。无桁架筋的 叠合板吊点常采用内埋式螺母、钢筋吊环。 K 对于带桁架筋的叠合板,当构件较轻时,可直接吊桁架上弦筋,吊点 W 处需设置补强钢筋。 边缘吊点距板的端部不宜过大。以预制层厚度为60mm的叠合板为例, 吊点距板端长度一般不大于500mm。 长度小于3.9m的板,悬臂段不宜大于 600mm;当板长宽尺寸较大(跨度不小于4.2m),四吊点计算无法通过时, 需增设吊点并计算复核。 2)预制墙板可参考下列原则布置吊点 预制墙板一般不少于2个吊点(墙板垂直安装),吊点布置于墙体上 端,吊点的形心需与构件的重心在同一竖直线上。安装时常增加1条绑带 作为安装安全措施。预制墙板吊点常采用吊钉、内理式螺母。 当预制墙板造型复杂或墙上开有门窗洞时,吊点位置应由计算确定, 门洞下端需加设临时加固梁(拉结杆)时,预制墙板上需预留临时加固梁 车接点,临时加固梁距离门洞底不宜大于300mm,并满足安装工况下刚度 抗拉裂等要求。临时加固梁可以采用角钢、槽钢。 3)预制柱可参考下列原则布置吊点:
预制柱一般布置1~4个吊点(预制柱垂直安装),吊点布置于柱顶端。 单层预制柱:当柱截面不超过400mm×400mm时,可设置1个吊点,吊点居中 布置;当柱截面不超过900mm×900mm时,设置不少于2个吊点,吊点沿柱顶 面对角线布置;当柱截面超过900mm×900mm时,设置不少于3个吊点,一般 Y 采用4个吊点,吊点沿柱顶面四角均匀布置(设置在受力筋内侧,并且埋件 与受力筋间距应满足钢筋最小净距要求)。 多层预制柱,吊点需根据实际 安装工况计算确定 预制柱吊点常采用内埋式螺母、钢筋吊环。 4)叠合梁(预制梁)可参考下列原则布置吊点 叠合梁(预制梁) 般布置不少于两个吊点,吊点布置于梁上端, 54 尽可能避开箍筋加密区,距离梁端一般不大于1.2m处。当叠合梁中间部位 混凝土断开时(主次梁交接处),吊点布置应由计算确定。一般每段预制 梁设置2个吊点,或者在断开处加设临时加固措施,叠合梁上应预留与临时 加固措施的连接点。加固后应满足安装工况下刚度、抗拉裂等要求。当梁 长度较大(一般大于6m),两吊点计算无法通过时,应增设吊点并计算复 核。 叠合梁吊点常采用内理式螺母、钢索吊环及钢筋吊环。 对于凹型截面的预制梁,安装时为避免凹型上端两侧耳部混凝土开裂 需在上部设置两根附加构造钢筋,该钢筋可不伸入支座(如图9所示)
图9凹型预制梁配筋示意图 梁底筋:2一附加构造筋:3梁箍筋
5)预制阳台可参 预制阳台分为叠合式阳台、全预制板式阳台及全预制梁式阳台等类型, 吊点需根据不同类型阳台的特点设置。全预制阳台宜设置4个吊点,设置在 阳台上表面;叠合式阳台宜设置4个吊点,反梁上设置2个,桁架钢筋上设 置2个(参考叠合梁及叠合板吊点布置情况)。 6)预制楼梯可参考下列原则布置吊点: 如果楼梯两侧没有吊钩作业空间,安装吊点需设置在踏步表面;带梁 楼梯和带平台板的折板楼梯在吊点布置时需要进行重心计算,根据重心布 置吊点。 预制楼梯吊点常采用内理式螺母。 7)类似预制整体飘窗等异形构件的吊点设置均需考虑偏心因素,必要 时可加设配重。如加设配重,则预制构件上需设置相应连接点。较重构件 的吊点宜加强处理,也可布置双吊点(双吊点间距离不得小于50mm,不宜 超过200mm)。
4.5.5预制构件加工图标注的构件安装方向需与安装图中的安装方向
件编号、预制构件重量、预制构件娄
图10梁端安全维护插筋示意图 1一预制梁:2一安全维护插筋
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和预制构件连接和支撑形式,预制外墙板可采用 不同的防水构造。 5.1.3预制构件连接中采用的标准连接件有螺栓、栓钉、抗剪钢板、型钢 等。对于异形连接件,要求绘制大样详图,详细标明连接件的材料、尺寸 焊缝位置、焊缝高度和长度、加工要求等信息。
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和预制构件连接和支撑形式,预制外墙板可 不同的防水构造
5.2.2安装图中的总说明主要对安 方案中的各环节关键和要点进行说 明。 5.2.3平面布置图需详细标注预制构件和现浇区域的尺寸和定位。预制构 件安装顺序通常与平面布置图一起表示, 安装顺序可通过构件编号体现先 后顺序。水平预制构件临时支撑通常采用工具式支撑,其布置原则可在总 说明中采用图例和说明的形式表达。竖向预制构件临时支撑相对较复杂, 需绘制斜撑在现浇层的预埋件定位及详图,常在构件平面布置图中表示, 方便现浇区域对支撑所需预埋件进行布置。对于较复杂的支撑设计可单独 绘制临时支撑布置图。构件重量常与构件编号一起表示在平面图中
6生产、运输和安装方案
6.1.1深化设计需考虑构件生产环节对预制构件的要求,构件生产方案对 预制构件加工图编制有一定的影响,如构件生产采用固定模台生产还是流 水线生产对预制构件拆分尺寸有影响,构件脱模方式对构件的脱模受力状 态和脱模吊钉(或吊钩)预埋有影响,构件完成面处理方式对构件粗糙面 有影响,构件厂内堆放方式对构件堆放临时固定预埋件设置有影响等等。 因此生产方案最好在深化设计之前编制完成,如没有条件也要与深化设计 协调同步编制,以保证构件生产进度和质量。 义深化设计的一部分,其内容不 仅局限于此。本规程仅限于与预制构件加工图设计相关的生产方案内容。 6.1.2 生产工艺是生产方案的重要内容,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会影响构件 生产效率和造价。在满足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各项指标下可有多种构造方法, 人而带来不同的生产工艺。因此,深化设计要与生产工艺相互配合,在构 件拆分方式、连接节点构造、钢筋避让方式等方面设计时充分考虑构件制 作生产工艺的要求。 模具的形式除了考虑构件的外形之外,还需考虑构件的加工方便性。 墙板类构件常采用平卧式(如图12所示),楼梯多采用侧卧式,梁柱一般 采用平卧式。有时为节省空间,墙板类构件也有采用立式制作的实例
图12叠合板模具方案示意图
预制外墙板的瓷砖饰面和石材饰面通常采用水平浇筑一次成型的反 打工艺,即在制作预制外墙板时,先按外饰面排布图铺好面砖(或石材) 面砖背面涂粘结剂(如瓷砖胶等) 然后再放入外墙板钢筋笼并浇筑混凝 土,使外饰面与构件一体浇筑完成。 加工预制构件时, 常采用吊钉定位器固定吊钉,同时也可以形成吊钉 固定套筒时常采用套筒定位胶塞,与模具相连,既保护套筒不被堵塞 又可以固定套简的位置。 6.1.3厂内生产环节临时状态包括脱模起吊、厂内转运、厂内堆放等临时 状态。构件在厂内脱模、转运时混凝土强度可能并未达到材料强度100% 因此需要进行临时状态验算,以确保构件质量。如需对构件原设计产生影 向,比如增加钢筋,需经原设计单位审核确认,避免构件超筋。 预制构件常使用翻转台拆模,拆模时翻转台翻转与行车上开保持习速 司步进行,水平模台起吊时,常规做法是在翻转台翻转达到85°后起吊 墙板脱模后,下落着力点要在枕垫木方上;叠合板或复杂的预制构件要采 用专用的多点吊架进行起吊;楼梯脱模时,无需辅助脱模工装,仅采用天 车或龙门吊、钢丝绳配卸扣吊爪向上斜拉脱模。
CJ∕T 366-2011 自导向轮胎式车辆通用技术条件6.1.4目前常用的粗糙面处理方法有露骨料处理法、拉毛法和凿毛法
(1)构件露骨料处理方法可使表面粗糙化程度均匀,在浇筑新混凝土 之后形成的结合面最接近于整体浇筑的效果,可分为涂刷型和喷洒型两种 处理方法: 涂刷型适用于接触模板或模具部位,将露骨料药剂均匀涂刷在模板、 模具表面,待涂刷药剂的表面干燥后将会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当新浇混 凝土与其接触时,薄膜会迅速溶解渗入混凝王 一定深度,并与水泥颗粒快 速结合,夺取混凝土中的水分,从而在定时间内阻止混凝土凝固。 喷洒型适用于构件水平上表面 新浇混凝土后均匀喷洒药剂,待混凝 土凝固后,用水冲洗喷洒药剂的表面。露骨料处理的施工效果以露出粗骨 料的1 /3 ~1 /2粒径为宜。 露骨料药剂不应含有影响人体健康的成分,在正式使用前,建议采用 司条件制作样板以评估使用效果和调整施工工艺。 XX 2拉毛常用于预制叠合板的板面处理。人工拉毛设备简单、易于操 作且不受地点限制,机械拉毛可以形成流水线、容易控制统一标准。 (3)凿毛是在混凝土硬化后,通过人工使用钻和镐等工具,敲凿混凝 土表面,使表面形成凸凹不平的粗糙面。人工凿毛工具简单、操作方便 易于在工程中使用,但凿毛过程中的敲打可能会使混凝土产生新的微裂缝 影响周围混凝土导致黏结强度降低,而且过程中容易产生噪声和粉尘等污 染
6.1.6预制梁、柱、楼板(叠合板)和楼梯一般采用平放的
预制构件间的垫块需处于同一垂直线上,堆垛层数根据预制构件自身荷载、 地基、垫木或垫块的承载能力及堆垛稳定性确定。预制剪力墙、预制外墙 板(凸窗)和预制内墙板一般采用立放或货架存放的方式。 采用对称立放 时,预制构件与地面倾斜角度宜大于80°。 预制构件成品保护,包括对预留孔洞、预埋件,伸出钢筋等的保护。 堆放架需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货架数量或堆放层数根据预制构 件自身荷载、货架、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确定 明确构件堆放次序是为了配合构件的运输计划,按构件装车次序进行 堆放可以节省装车时间,提高效率 6.1.8构件生产过程中的检测主要是对与预制构件相关的材料进行检测, 如原材料(包括混凝六、沙石、钢筋等)的检测、套筒性能检测等;构件 出厂质量检测包括构件性能检测、成品尺寸及表观质量检测等
6.2.1深化设计需考虑构件运输环节对预制构件的要求。运输构件采用的 运输工具尺寸及道路高宽限制对预制构件拆分尺寸有很天的影响;运输中 对构件采取的装车固定方式可能需要在构件上预理固定连接件;构件装车、 卸货顺序对安装图中构件安装顺序有影响等。因此JTS∕T 179-2020 水运工程海上人工岛设计规范,运输方案最好在深化 设计之前完成编制,如没有条件也要与深化设计协调同步编制,以保证构 件按时运至施工现场 严格意义上讲,运输方案的编制是厂义深化设计的一部分。本规程仪 限于与预制构件加工图设计相关的运输方案内容。
6.2.2编制运输方案需综合考虑运输车辆、道路限制、预制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