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T29-208-2011 天津市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技术规程.pdf简介:
"DB/T29-208-2011"是中国天津地区的一项地方标准,名为《天津市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技术规程》。该规程详细规定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的技术要求,包括监测设备的选择、安装、数据采集、分析方法、维护管理、安全规定等方面。它旨在确保桥梁结构的正常运行和安全,预防可能发生的结构损坏,提升桥梁的使用寿命和管理水平。
这份标准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的桥梁建设、运营和维护过程中,对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应用和管理。它对于保障公共基础设施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这是一份技术规程,具体内容可能涉及桥梁结构的物理性能监测、环境影响监测、结构损伤识别等方面的技术细节。
DB/T29-208-2011 天津市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8.0.1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成正常运营1至2个月后,由 相关部门组织系统验收。 8.0.2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验收内容主要包括传感器子系 统和整体性能指标验收。 8.0.3传感器子系统验收内容应达到以下要求: 1应保证表面式传感器的成活率为100%,理入式传感器 的成活率不低于95%; 2传感器采集数据精度应满足桥梁安全评价与预警的需求; 3传感器的安装和走线应不造成对桥梁的破坏,不影响桥 梁的外观; 4传感器布设应具有较好的防锈蚀、防老化和防人为破坏 功能,并做好防雷防盗等安全措施
8.0.4系统整体性能要求如下
9.0.1桥梁管理部门应安排专职人员对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进行日常和定期维护管理。 9.0.2专职管理人员应掌握系统的硬件性能和技术参数,熟练 操作系统各类软件,能独立处理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故障 9.0.3系统建成后DB37∕T 5205-2021 房屋白蚁防治技术规程,由相关部门负责建立相应的系统维护制度 并编制完成工作手册。
执行规范条文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写法: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执行规范条文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写法: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3《最新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手册》哈尔 滨地图出版社(2005年)
23《最新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手册》哈尔 图出版社(2005年)
天津市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本规程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 结了天津市健康监测系统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外省 市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工程实例,制订了本规程。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 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天津市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 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 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 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程规定的参考。
1总则 37 2 术语 39 3 总体设计要求 . 40 3.1一般规定 40 3.2 监测内容 40 3.3 系统功能设计要求 41 传感器子系统设计要求 43 4.1一般规定 43 4.3传感器布点要求 43 5 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设计要求 44 5.1一般规定 44 5.3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要求 44 5.4数据传输系统设计要求 45 桥梁结构安全评价子系统设计要求 46 6.2结构安全预警模块设计要求 6.3结构状态及损伤识别模块设计要求 46 6.4结构综合评估模块设计要求 48 7 数据管理子系统设计要求 49 8 系统验收 51 9 系统维护 53
1.0.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大跨和超大跨空 旬结构、大型复杂立交桥和大型跨江跨海桥梁、城市地铁和轨道 交通等建(构)筑物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未来20~30年中我国仍 将保持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标志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科技 发展水平的桥梁建设将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然而,城市桥梁投资大、结构形式多样,使用期长达几十年 其至上百年,环境侵蚀、材料老化和荷载的长期效应、疲劳效应与 突变效应等灾害因素的耦合作用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桥梁的损伤 积累和抗力衰减,从而抵抗自然灾害、甚至正常环境作用的能力 下降,极端情况下引发灾难性的突发事故。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了 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且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因 此,为了保障桥梁的安全性、完整性、适用性与耐久性,已建成使 用的许多桥梁上急需采用有效的手段监测和评定其安全状况、修 复和控制损伤。新建的桥梁结构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也在工 程建设的同时增设长期的健康监测系统,以监测结构的服役安全 状况,并为研究结构服役期间的损伤演化规律提供有效的、直接 的方法。结构健康监测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土木工程领域的前 沿研究方向。 为满足大津市高速发展的需要,保障桥梁的服役安全,急需 在天津市开展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与应用,从而为桥梁长期 服役的安全性、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1.0.2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不仅适用在建桥梁,对于已建结 构形式新颖的特殊结构桥梁或重要桥梁,也应安装结构健康监测 系统。
1.0.2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不仅适用在建桥梁,对于已建结
1.0.3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1.0.3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桥梁的管理
因此,需留有与传统桥梁养护管理软件系统的数据接口 据的共享,作为桥梁综合评判的依据。
据的共享,作为桥梁综合评判的依据。 1.0.4对施工关键阶段的桥梁结构进行施工监控,是桥梁施工 质量以及运营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在桥梁结构上安装结构健康 监测系统是提高桥梁的养护管理水平,保证桥梁安全运营的高效 技术手段。桥梁的施工监控、成桥荷载试验和健康监测系统均是 通过检测和监测手段,测试桥梁结构的内力、变形、环境和荷载。 因此,它们在传感器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都具有 很大的共享性和重复性。此外,两个阶段在时间顺序上具有衔接 性,前一个阶段的监测数据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为了节约资 源、降低工程造价,应充分发挥三个个系统的共享性,对上述三个 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和实施,即采取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和统一管 理的方式,以实现桥梁的施工监控、成桥荷载试验和健康监测三 位一体的工程实施
1.0.5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须遵循功能要求和效
益一一成本分析两大准则。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首先应该考虑 建立该系统的目的和功能,对于不同桥梁的建设规模、重要性、投 资、服役环境及其服役期内性能退化等情况,建立健康监测系统 的设计和监测等级可以不同。监测系统的规模以及所采用的传 感器、采集仪器、通信设备和监测方式等需要考虑投资的限度。
本章仅将本规程出现的、比较生蔬的术语列出。术语的解 释,其中有部分是行业公认的,大部分是概括性的含义。术语的 英文名称不是标准化名称,仅供引用时参考。
为使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成为一个功能强天并能真正长 期用于桥梁养护管理,同时文具经济效益和高水平的桥梁结构健 康监测系统,系统的构建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原则的确定应首先 强调监测系统的科学性,满足桥梁养护管理和运营维护的需要 同时兼顾考虑科学试验与设计验证等方面因素;根据实际需要 采用实时监测、定期监测及人工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全面系 统的掌握大桥的工作状态;根据不同类型桥梁易损性分析结果 选择桥梁易损重点部位及日常养护无法检查或检查非常困难的 部位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系统能顺应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发展方 可,具有可扩展性,
1)传感器子系统 传感器子系统中包括监测结构荷载所使用的传感器和监测 结构静动力反应的传感器等。 2)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 实时监测单个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或离散数据难以反应结构 生能状态的真实情况,因此需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为后期的 评估提供依据。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预处理及二次处理,其中数 据预处理主要应用于实时在线评估中,数据二次处理主要应用于 离线深入分析研究。 数据传输模块的功能是将系统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及预处理 后的数据发送到监控中心的服务器中,数据管理软件能借助数据 传输系统随时从各个数据采集站将所查询的数据传输到指定位 置。数据传输网络的设计和实现中应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 靠性、保密性及系统的可扩展性。根据系统总体设计和监测等 级,数据传输网络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平台、安全监测局域网、与因 特网的连接等。将采集并处理过的数据传输到远程监控中心。 3)结构安全评价子系统 结构安全评价子系统按照系统设计的结构监测项目,将采集 数据进行分类,并将横跨儿个站的监测内容进行数据同步,根据 结构安全分析需要,设定结构健康安全指标,同时从数据库中读 取对应的报警GB∕T 19249-2003反渗透水处理设备,通过比较实测的结构安全指标与设计充许值,实 现实时的报警,并将异常(如超限)在软件界面上及时反映,以闪 灯或声音报警的方式通知工作人员上桥检查。 4)数据管理子系统 设计合理、高效的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库,保证监测数据的有 效存储和高效处理是整个健康监测系统正常运行和性能保证的 重要基础
4传感器子系统设计要求
选择监测系统传感器的类型与数量时应考虑下列因素:工程 整体造价和系统投入、各监测项目的重要性、传感器的类型、价 格、精度、兼容性与寿命等。针对不同的结构形式或者同一结构 的不同组成部分,需考虑传感器的优化布置问题。采用的优化方 法可以包括模态保证准则法、有效独立法、Guyan缩减法、最 大动能法和遗传算法等。根据结构所处环境和使用状态确定传 感器校核周期和替换方案,保证传感器信号连续性和准确性
4.3.1传感器监测点布设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桥梁类型、监测内
《额定电压高于1000V的电器设备用承压和非承压空心瓷和玻璃绝缘子GB/T 23752-2009》4.3.1传感器监测点布设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桥梁类型、监测内 容、传感器本身的特点等。具体包括如下布点原则: 结构空间变形主控制点: 2 最大应力分布及幅值变化的位置或构件; 3 应力集中而且能够明确测量的位置或构件: 4 外部荷载主要监控点; 5 可对结构温度进行监控的控制点; 6 结构振动及加速度幅值变化最大的监测点; ? 部分传感器的布设应适当的完余
数据采集系统根据系统功能需求,设计形成一个或多个数据 采集终端,分别布置在待测桥梁上。按照控制终端的要求,在各 类传感器的配合下采集大桥的各类信号,进而将这些信号数据实 时传输到监测中心,并以数据文件或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在本地 易于远程监控中心下载和统一管理。 数据采集系统应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功能。桥梁结构 建康监测中布设的传感器数量和类型繁多,监测系统将获得海量 的数据,采用信息融合技术对监测信号的特征进行提取、分离与 压缩,是实现桥梁结构实时健康诊断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