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T ***-2019 轻型模块化钢结构组合房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JGJ/T ***-2019 轻型模块化钢结构组合房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JGJ/T ***-2019 轻型模块化钢结构组合房屋技术标准"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一份技术标准。这份标准主要针对轻型模块化钢结构组合房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南。轻型模块化钢结构组合房屋,通常指的是采用轻型钢结构作为主要承重结构,通过模块化设计和工厂预制,现场快速组装的建筑形式,具有施工速度快、节能环保、抗震性能好等特点。
该标准涵盖了设计参数、材料选用、结构计算、施工方法、质量控制、验收程序等多个关键环节,旨在确保轻型模块化钢结构组合房屋的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它对于规范和推动中国轻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提升建筑工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这是一份PDF文件,通常包含详细的图表、公式和文字描述,清晰无水印版本意味着阅读和打印时不会受到干扰。完整正版意味着内容完整,涵盖了所有相关的技术规定和规范要求。如果你需要获取这份标准,可能需要从官方渠道或者相关机构购买获取。
JGJ/T ***-2019 轻型模块化钢结构组合房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态进行验算。结构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 GB50017、《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
5.1.3设计应明确提出防火和防腐蚀的技术要求与防护措施。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的规定;普通钢 能要求和强度设计值及普通螺栓、高强度螺栓、栓钉与焊 接材料的性能要求和强度设计值GB∕T 7588.2-2020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第2部分:电梯部件的设计原则、计算和检验,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
5.1.5结构设计应符合模块单元生产线制作和现场吊装的要求。
1荷载的标准值、荷载分项系数、荷载组合值系数、动力 可载的动力系数等,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的规定采用;地震作用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GB50011确定; 2当考虑温度变化影响时,温度变化范围可根据地点、环 境、结构类型及使用功能等实际情况确定; 3对手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在计算强度和稳定性时,
1结构和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质量、刚度 分布宜均匀; 2结构竖向布置宜规则、连续,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 3除外装阳台模块外,不宜外挑构造;必须进行模块外挑 时,宜在模块长边方向上外挑,且外挑距离不应大于模块长边总 长的1/*;外挑构造的所有挑出的模块应在对应基础首层边柱位 置设置中柱以及必要的支撑;未出挑模块一端的角柱应与下部模 快的角柱对应,形成连续的竖向角柱支撑系统: *上下楼层的质量比不宜大于1.5。
5.3.2当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
间有可靠连接时,楼板可按刚性平面进行计算,但在模块 接处楼板应为不连续;采用轻质楼板的模块建筑,其楼板计 构应为由地板主梁和次梁以及下层模块的顶棚主梁和 成的空间钢结构
5.3.3当结构布置不规则或局部刚度有较大削弱时,宜按空间
3.3当结构布置不规则或局部刚度有较大削弱时,宜按空 型进行结构计算,此时屋盖或楼盖的连接构造应符合平面 板的要求。
5.3.*计算结构和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强度时,应采
荷载设计值,并应采用承载力极限状态进行验算。计算疗 ,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5.3.5多层模块化结构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高之比,在风荷
5.3.*垂直放置的模块组合在结构计算时,由于定位利
在每一层引起的水平误差最大累积值可按下式计算:
5.*.3应重视非结构构件和设备的抗震措施,并应考虑围护结构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5.*.*应在结构的某一层和直接相邻的上层进行抗倒塌设计,建筑物有倒塌风险的部分不应超过该层面积的15%且不超过70m²。5.*.5某个竖向承重构件失效将导致有倒塌风险的面积超过本标准第5.*.*条的规定值时,应将该构件设计为关键构件。墙体作为关键构件时,墙体的承载力和刚度应足以水平跨越损坏区域,墙体受拉时,单元间除应竖向连接外,水平向也应进行连接。5.*.*采用砌体外饰墙时,应采取措施确保砌体围护结构不发生连续倒塌。5.5地基基础5.5.1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5.5.2模块化组合房屋基础可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和独立基础等形式(图5.5.2)。(a)条形基础(b)带十字梁的筱板基础图5.5.2模块化组合房屋可选择的基础类型(一)2*
(c)带桩帽、边梁和连系梁的桩基础(d)独立基础图5.5.2模块化组合房屋可选择的基础类型(二)5.5.3当3层及其以下房屋结构的地基土承载力小于*0kPa或3层以上多层房屋结构的地基土承载力小于100kPa,以及地基土为软土等不良地基时,应进行地基处理。5.5.*单层模块化房屋的地基土满足承载力要求且无地表水滞留时,可将模块底地基土夯实、找平后,以素混凝士基墩支承模块。多个模块叠置荷载较大时,模块底部四角可用角件底座与基础连接。5.5.5基础或基墩均应高出地面,地板应架空,模块以下沿模块周边应以砌体封堵。5.5.*在地基和基础设计时,应考虑相邻建筑间的相互影响,宜进行地基加固,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刚度和其他抗震性能。5.5.7基础应有足够的理深,且周边应有良好的嵌固约束,在地质均匀条件下,基底平面形心宜与上部结构竖向永久荷载中心重合。当不能重合时,偏心距离e应符合下式要求:(5.5.7)A式中:e一基底平面形心与上部结构在永久荷载与楼(屋)面可变荷载准永久组合下的重心偏心距:25
W 与偏心方向一致的基础底面抵抗矩: A 基础底面面积
5.5.8对于超出重心偏心距限值的模块化组合房屋,宜
进行区域划分,使得每片基础区域的重心偏心距符合现行 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各区域 基础应独立沉降,上部建筑间应设沉降缝
5.5.9当保证基础或者地梁的水准时,可对基础或
部竖向进行20mm内的调整
底部竖向进行20mm内的调整
*.1建筑设备设施与电气
*.1.1模块化组合房屋建筑设备设施与电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 行标准《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民用建筑电 气设计规范》JGJ1*的规定。当房屋中含有独立的设备、设施 系统时,其设计、工厂制作标准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 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的规定。管线的预 理应根据建筑模数标准化设计,宜定型、定长、定位,以便工厂 预制。
*.1.2模块化组合房屋内的建筑设备设施与电气有
与建筑、结构专业同步开展一体化综合设计CJJ **-2009 粪便处理厂设计规范,有条件的项 加智能化设计内容
*.1.3系统配置应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符合当地建筑设
1当建筑规模较天达到3000m时,冲厕宜采用可再生水 源,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 水质》GB/T18920的规定,并应有防正误饮误用的安全措施; 2宜采用预制的集成式厨房与集成式卫浴,设备及管道应 在安装完成后进行水压试验,并应预留相应的给水、热水、排水 管道接口,给水系统配水管道接口的形式和设置位置应便于 检修; 3模块单元内设置给水分水器时,分水器与用水器具的管 首应一对一连接,管道中间不应出现机械式接口,并宜采用装配 式的管线及其配件连接;给水分水器设置位置应有排水措施,并 便于检修;
*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储水罐等的安装应与其他专业 集成设计,应预留预理: 5排水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层高、楼板跨度、卫生部品及 管道长度、坡度等因素确定:排水管道宜采用不降板同层排水技 术,给水、供暖水平管线宜暗敷于本层地面下的垫层中,同层排 水管道敷设在架空层时,宜设置积水排除装置: *应选用耐腐蚀、使用寿命长、降噪性能好、便于安装及 更换、连接可靠、密封性能好的管材、管件以及阀门设备; 7敷设在墙体或吊顶内的设备及管道应有防腐、隔声、降 噪和防结露等措施。 *.1.5供暖、通风、空调及燃气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时,宜采用干法施工工 艺技术; 2模块单元内供暖系统采用散热器供暖时,墙板与散热器 的连接处应采取加强措施;暗敷管道不应出现机械式接口,必须 设连接口处,应结合建筑设计预留检查口: 3供暖管道固定在梁柱等钢构件上时,应采用绝热支架; *采用集成卫生间或同层排水架空地板时,不宜采用地板 福射供暖系统; 5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及防排烟系统的设备宜结合建筑 方案整体设计,并预留相关设备基础、吊挂支撑及孔洞位置;设 备基础和构件应连接牢固,并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预留地脚螺 栓孔洞; *模块化组合房屋作为居住建筑使用时,应在外墙预留燃 气热水器烟气排放口、厨房烟气排放口和空调冷媒冷凝管穿墙口 的孔洞。当作为公共建筑使用时,应为公共厨房、卫浴预留通风 设备风道穿墙孔和油烟净化设备安装基础,并应采取措施避免设 备噪声和振动。
*.1.*电气及智能化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电气设备易产生高温发热部位靠近钢结构构件时,
取隔热、散热等防护措施; 2低压配电系统及智能化系统的主十线应在公共区域的电 气竖并内设置;功能单元内终端线路较多时,宜采用金属槽盒敷 没,较少时可统一预理在预制板内或装饰墙面内,墙板内竖向电 气和智能化管线布置应保持安全间距: 3固定在模块单元构件上较重的大型灯具、桥架、母线、 配电设备等,应预留预理件进行固定: *暗装的电气及智能化设备的出线口、接线盒等的孔洞均 应准确定位:隔墙两侧暗装电气与智能化设备应错位设置:开 关、电源插座、信息插座及其必要的接线盒、连接管等应结合内 装设计进行预留和预理,其背后的墙体保温层应连续布置: 5电气与智能化设备接地宜与防雷接地系统共用接地网 防雷引下线和共用接地装置应充分利用钢结构自身作为防雷接地 装置,构件连接部位应有永久性明显标记,其预留端头应方便防 雷装置的可靠连接; *在完成线路铺设及安装工程时,应用绝缘电阻等仪器测 试电器器具,合格后应通电试运行并按质量要求进行检查。 *.1.7设备管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块单元在工厂进行预制时,模块内的空调及暖通、给 水排水、电气设备与管线等宜在工厂内完成预制且与内装一体化 综合设计、集中设置、减少平面交义: 2管线宜采用同层布置,宜利用公共区域的空间布置管 线;空调水平管线宜布置在本层顶板内,电气水平管线宜暗敷于 结构楼板叠合层中,也可布置在本层顶板内; 3竖向管线宜集中布置在供上下层、多系统管线连接的管 道并内,应减少上下模块间的管线竖向连接,并按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要求设计隔断和保护: *水平管线宜利用上下层模块间的结构空隙空间进行布置 旧应对管线采取保护措施: 5应尽量减少模块之间管线的水平连接;无法避免时,应
1模块单元在工厂进行预制时,模块内的空调及暖通、给 水排水、电气设备与管线等宜在工厂内完成预制且与内装一体化 综合设计、集中设置、减少平面交叉; 2管线宜采用同层布置,且宜利用公共区域的空间布置管 线;空调水平管线宜布置在本层顶板内,电气水平管线宜暗敷于 结构楼板叠合层中,也可布置在本层顶板内; 3竖向管线宜集中布置在供上下层、多系统管线连接的管 道井内,应减少上下模块间的管线竖向连接《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 第2册_道路工程》,并按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要求设计隔断和保护: *水平管线宜利用上下层模块间的结构空隙空间进行布置 但应对管线采取保护措施; 5应尽量减少模块之间管线的水平连接;无法避免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