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25-3121-2016 混凝土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技术规程.pdf

DB62/T25-3121-2016 混凝土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5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653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2/T25-3121-2016 混凝土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技术规程.pdf简介:

DB62/T25-3121-2016《混凝土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技术规程》是一个地方标准,由中国甘肃省住建厅发布的技术规范。这个规程主要针对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基础隔震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旨在提高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性,通过隔震技术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冲击,从而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该规程详细规定了隔震基础的设计方法、施工技术、材料选择、检测与验收等方面的要求,内容可能包括隔震装置的选型、安装位置、隔震效果的评估、隔震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等内容。它适用于甘肃省内的混凝土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工程,但其原则和部分技术要求也可能适用于其他地区,具体执行时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相关国家标准。

总的来说,这个规程是保障混凝土建筑结构在地震中安全稳定的重要技术依据。

DB62/T25-3121-2016 混凝土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6.2.1隔震层顶部应设置现浇梁板式或装配整体式楼盖,且应符 合下列要求: 1隔震层顶部楼板厚度不应小于160mm;隔震层顶部楼板不 设缝而上部结构设缝形成大底板时(图3.2.4b),楼板厚度不应小 于180mm。楼板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 不应小于0.25%; 2隔震层顶部框架梁的刚度和承载力,宜大于上部楼层框架 梁的刚度和承载力,框架梁截面高度不宜小于跨度的1/10,截面宽 度不宜小于350mm。 6.2.2隔震检修层、地下室或上部结构长度超过《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50010中伸缩缝最大间距限值时,应采取设置施工后 浇带、加强养护等措施,防止混凝土收缩裂缝。隔震层顶部梁板的 后浇带间距不宜大于40m,楼板钢筋在后浇带内宜断开并采用搭 接接头。

7.4.1隔震建筑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和地基处理仍

抗震设防烈度进行,甲、乙类建筑的抗液化措施应按提高一个液化 等级确定,直至全部消除液化沉陷。

范》CB50011规定的地基和基础不进行抗震验算的范围时 房屋的地基和基础也可不进行验算。

JTG D63-2007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7.4.3隔震建筑应采用整体性好能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建筑物容

1高层建筑,宜采用筏形基础或带桩基的筏形基础。当地质 条件好时,也可采用交叉梁式基础:当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满足设 计要求时,可采用桩基或复合地基; 2多层建筑,当地质条件好时,可采用单独基础:当地质条件 较差时,宜采用交叉梁式基础、筏形基础或桩基础: 3独立基础和独立桩基承台应设置刚度较大的双向基础系 梁

8.1.1隔震结构应采取不阻碍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发生大变形 的措施,保证上部结构的水平变形不受周边地面、设施和隔震检修 层墙体的阻碍。 8.1.2上部结构的周边应设置竖向隔离缝(图8.1.2),缝宽不宜小 于各隔震支座在罕遇地震下的最大水平位移值的1.2倍且不小于 200mm。相邻建筑防震缝的要求应符合本规程第3.2.4条的规定。 8.1.3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应设置完全贯通的水平隔离缝 (图8.1.2),缝高不应小于20mm;当在隔震沟盖板部位设置水平隔 离缝确有困难时,应设置可靠的水平滑移垫层。 8.1.4无使用功能的隔震检修层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在室内设置检修人孔出入口和爬梯: 2隔震层地面应采用混凝土地面,并设置一定数量的集水坑 和潜水泵; 3隔震层应设置照明设施,照明开关宜设置在检修人孔附 近; 4隔震层梁下净高不宜小于1.0m,不应小于0.8m,板下净高 不宜小于1.8m。 8.1.5具有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隔震检修层,橡胶隔震支座周边应 设置防火隔离措施,其耐火极限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按框架 柱采用,确定隔震支座上、下支墩尺寸时,应考虑防火隔离材料与 隔震支座之间留有空隙

8.1.6上部结构周边的水平、竖向隔离缝应采取防水措施,避免 雨水进入隔震检修层。水平隔离缝内可填充柔性材料。

8.2.1隔震支座底面低于室外地坪时,上部结构周边竖向隔离缝 可采用隔震沟形式(图8.1.2),且应与散水、室外台阶、坡道等配合 设计。 隔震沟高度较小时侧壁可采用砖砌体,高度较大时侧壁及底 板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隔震沟侧壁应按挡土结构进行设计。 在隔震沟地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时,隔震沟底板也可采用从基 础系梁或条形基础外挑的做法

8.2.2穿越隔震层的门廊、楼梯、电梯、墙体、车道等部位,应防正

8.2.3穿过隔震层的设备

备相应的工程施工资质。 9.1.2工程施工前,隔震工程设计单位(包括隔震设计咨询单位 应按审查批准的设计文件,向施工单位进行专项隔震施工技术交 底:施工单位应编制隔震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经审 查批准并报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组织实施。需变更设计时,应按 照相应程序报审,经相关单位签证后实施。 9.1.3工程所采购的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参数应与设计文件 致,当不一致时,应由原设计单位复核。 9.1.4隔震支座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需要进行深化设计时,必须经 设计人员认可。 9.1.5除本规程的要求外,隔震建筑的施工、验收和维护应符合

9.2.1隔震支座的性能参数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发货前应提供 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报告。 9.2.2隔震支座产品的标志和标签除应符合《橡胶支座第3部 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CB20688.3的规定外,尚宜包含支座水平 出服力、水平屈服后刚度、竖向刚度、形状系数、单层内部钢板厚 度、单层内部橡胶厚度和橡胶层总厚度。

9.2.3隔震支座应根据《建筑隔震橡胶支座》JG118、《橡胶支座》 GB20688和《建筑隔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360的要求进行 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和见证检验

9.3.1在工程施工阶段,施工隔震支座上部结构时,应对隔震 支座进行临时固定,避免上部施工荷载对隔震支座产生水平位 移。

移。 9.3.2在工程施工阶段,隔震层后浇带两侧悬挑区域支撑架应在 后浇带封团后方可拆除,同时悬挑区域梁板上严禁堆载。 9.3.3应对隔震层顶部梁板采取专门的养护措施,减小混凝土收 缩变形对隔震支座的影响。 9.3.4隔震支座连接板和外露连接螺栓应采取防锈保护播施。 9.3.5在隔震支座安装阶段,应对支墩(或柱)顶面、隔震支座顶 面的水平度、隔震支座中心的平面位置和标高进行观测并记录。 9.3.6在工程施工阶段,对隔震支座宜有临时覆盖保护措施。 9.3.7在工程施工阶段,应对隔震支座的竖向和水平变形做观测 并记录。

9.3.5在隔震支座安装阶段,应对支墩(或柱)顶面、隔震支座顶 面的水平度、隔震支座中心的平面位置和标高进行观测并记录。 9.3.6在工程施工阶段,对隔震支座宜有临时覆盖保护措施。 9.3.7在工程施工阶段,应对隔震支座的竖向和水平变形做观测 并记录。

9.3.8设备管线在穿越隔震层时应采用适应罕遇地震水平变形

部结构周边设置的竖向隔离缝(隔震沟)的位置和宽度DB13/T 2945-2019标准下载,应符合设 计图纸。设计图纸无要求时,应由设计单位进行确认。

隔震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基础上,按 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进行。 建筑隔震工程上部结构验收和竣工验收时,均应对隔离缝

和柔性连接进行验收检查。

9.5.1 应制订和执行对隔震支座进行检查和维护的计划。 9.5.2 应定期观察隔震支座的变形及外观。 9.5.3 应定期检查是否存在可能限制上部结构位移的障碍 物。 9.5.4在地震或火灾等可能对隔震支座造成损伤的灾害发生后, 要及时进行应急检查。 9.5.5定期检查和应急检查后应将橡胶隔震支座周边的防火隔 离措施恢复。 9.5.6隔震层部件的改装、更换或加固,应进行专项设计,并编制 专项施工方案。 9.5.7隔震建筑应在建筑物的入口和隔震沟等部位设置铭牌标 识。

9.5.1 应制订和执行对隔震支座进行检查和维护的计划。 9.5.2 应定期观察隔震支座的变形及外观。 9.5.3 应定期检查是否存在可能限制上部结构位移的障碍 物。 9.5.4在地震或火灾等可能对隔震支座造成损伤的灾害发生后, 要及时进行应急检查。 9.5.5定期检查和应急检查后应将橡胶隔震支座周边的防火隔 离措施恢复。 9.5.6隔震层部件的改装、更换或加固,应进行专项设计,并编制 专项施工方案。 9.5.7隔震建筑应在建筑物的入口和隔震沟等部位设置铭牌标 识。

附录A隔震设计分析报告和隔震设计

A.0.1隔震设计分析报告的深度应满足隔震设计和审查的需要, 一般应包含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 2设计依据: 3隔震支座的布置平面及有关力学性能参数。隔震橡胶支 座的力学性能参数应包括有效直径、屈服前刚度、屈服力、屈服后 刚度、竖向刚度、第一形状系数、第二形状系数、橡胶层总厚度、等 效刚度、等效阻尼比等参数: 4隔震分析所采用的上部计算与上部结构设计采用的 非隔震计算的误差对比。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等效周期对 比; 5选用地震波的适用性分析; 6水平向减震系数和隔震后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7橡胶隔震支座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竖向压应力和罕遇地震 下的水平位移、竖向拉应力、竖向压应力、水平剪力; 8 隔震层抗风验算: 9上部结构、下部结构与隔震支座间连接部件的设计建议; 10隔震结构的施工、验收和维护建议。 A.0.2隔震结构设计施工图中有关隔震设计的内容应满足隔震 施工和设计审查的需要,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1隔震结构的设计图纸应包括隔震设计说明、隔震支座平面 布置图、上下支墩详图和有关支座连接详图; 2隔震设计说明应注明下列内容,有关数据应与《隔震设计

1)专项《隔震设计分析报告》的名称和完成单位; 2)有关隔震结构设计、检验和施工的专门标准:《建筑隔 震橡胶支座》JG118、《橡胶支座》GB20688、《叠层穆 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CECS126、《建筑隔震工程施工 及验收规范》JGJ360; 3)水平向减震系数和隔震后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4)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时的性能目标(如采用); 5) 隔震支座的类型以及有关力学性能参数。隔震橡胶支 座应包括有效直径、屈服前刚度、屈服力、屈服后刚度 竖向刚度、形状系数、橡胶层总厚度、等效刚度、等效阻 尼比等参数; 6 隔震支座应根据《建筑隔震橡胶支座》JG118、《橡胶支 座》GB20688和《建筑隔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 360的要求进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和见证检验: 7)在经历相应设计基准期的耐久试验后,隔震支座刚度 阻尼特性变化不超过初期值的20%:徐变量不超过支 座内部橡胶总厚度的5%; 8)罕遇地震下隔震层的最大水平位移及相应隔离缝的宽 度要求; 9)隔震支座的定期检查和维护要求; 10)工程所采购的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参数应与设计文 件一致DBJ 46-048-2018 海南省建筑工程防水技术标准,当不一致时,应由原设计单位复核。 图纸中隔震支座的布置及型号应与《隔震设计分析报告 隔震结构应采取不阻碍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发生大变形 告措施。图纸应包括隔震沟平面布置图、隔震沟做法、上部结 括隔震支座的上支墩与下部墙体或构件间的隔离构造,穿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