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135-2018+载体桩技术标准.pdf

JGJ/T+135-2018+载体桩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593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T+135-2018+载体桩技术标准.pdf简介:

"JGJ/T 135-2018 载体桩技术标准.pdf" 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一份技术标准。这份标准主要针对的是"载体桩"这一特殊的地基处理技术,"JGJ"是"JianGongJiaJu"的缩写,意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135"是标准的编号,"2018"则表示该标准的发布年份。载体桩技术通常用于建筑物深基础设计中,通过在土壤中设置特定的桩体,承载建筑物的荷载,改善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这份标准详细规定了载体桩的设计、施工、检验和验收等方面的要求,为载体桩的施工和应用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指导和规范,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JGJ/T+135-2018+载体桩技术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场地平整、测量定位材料、设备就位桩机就位、校正在控制系统输入施工控制参数将护簡沉至设计标高填料夯实水泥砂拌合不满足要求测量三击贯入度满足要求拔出柱锤,放入钢筋笼钢筋笼制作混凝土拌合灌注混凝土拔管成桩图6.0.4载体桩施工工艺潜孔锤等沉管方式,也可采用旋挖、长螺旋等辅助引孔方式成孔。6.0.5载体施工宜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通过输人施工参数自动控制每次夯击时锤的提升高度,自动记录每次夯击的贯人24

6.0.6当在饱和黏土中施工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柱锤锤底出护筒的距离不应超过5cm; 2施工中测完三击贯人度后,应检查桩端土体是否回弹。 当土体回弹量超过5cm时,应分析原因,处理后重新测量。 6.0.7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封堵措施。 6.0.8抗拔载体桩施工时,经测量三击贯入度满足要求后,应 再次沉护筒至载体内,深度应满足抗拔构造要求且不得小于 50cm, 随后方可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成桩。

7.0.1载体桩基应进行桩位、桩长、桩径、桩身质量和单桩承 载力的检验。 7.0.2桩位、桩长、桩径等的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规定。 7.0.3施工前应对混凝土、钢材、预制构件等进行检查,并应 进行相关的抽样检测。 7.0.4施工中应对成孔、钢筋笼、混凝土进行检查,混凝土应 留试块并进行相关试验,试块留置数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的规定。 7.0.5施工过程中应对水泥砂拌合物的总体积、三击贯人度进 行检查。 7.0.6载体桩施工完毕后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质量的抽样 检测。 7.0.7 载体桩基桩的单桩承载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桩承载力检测应采用静载荷试验,检测方法可按本 雅附录A执行; 2单位工程检验桩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1%, 耳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 2根。 7.0.8桩身质量检测可采用低应变法检测,并应按现行行业标 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106执行。低应变法检测数量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下为三桩或三桩以下承台DB11∕T 1775-2020 供热采暖系统水处理规程,每个承台下基桩抽检数量 不得少于1根; 2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的载体桩项目,抽检数

7.0.1载体桩基应进行桩位、桩长、桩径、桩身质量和单桩承 载力的检验。 7.0.2桩位、桩长、桩径等的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规定。 7.0.3施工前应对混凝土、钢材、预制构件等进行检查,并应 进行相关的抽样检测。 7.0.4施工中应对成孔、钢筋笼、混凝土进行检查,混凝土应 留试块并进行相关试验,试块留置数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的规定。 7.0.5施工过程中应对水泥砂拌合物的总体积、三击贯入度进 行检查。

7.0.6载体桩施工完毕后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质量

1单桩承载力检测应采用静载荷试验,检测方法可按本标 准附录A执行; 2单位工程检验桩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1% 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 2根。 7.0.8桩身质量检测可采用低应变法检测,并应按现行行业标 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106执行。低应变法检测数量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下为三桩或三桩以下承台,每个承台下基桩抽检数量 不得少于1根; 2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的载体桩项目,抽检数

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 3其他工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 10根。

7.0.9载体桩复合地基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7.0.9载体桩复合地基的检

1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宜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增强 体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有经验时,可采用增强体竖向抗压静载 荷试验、桩间土的载荷板试验, 2载体桩复合地基和增强体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的检测方 法和检测数量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 79执行,桩间土的载荷板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 础设计规范》GB50007执行。 3增强体应进行桩身完整性的检测,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规定。 7.0.10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从成桩到开 始检测的休止时间,对于砂类土不应少于7d,粉土不应少于 10d,非饱和黏性土不应少于15d,饱和黏性土、淤泥或淤泥质 土不应少于25d, 7.0.11给设计提供参数的单桩静载荷试验可采用快硬水泥施工 载体,用钢管或预制构件代替桩身进行试验

附录 A载体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

A.0.1载体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的加载方式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 法,有经验的地区工程桩验收时也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 A.0.2加载反力装置可采用堆载法、锚桩法,或采用堆载和锚 相结合的方法。 A.0.3试桩、锚桩(压重平台支座)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 应符合表A.0.3的规定。

表A.0.3试桩、锚桩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

Z 括号内的数值用于工程验收检测多排桩且设计桩中心距离小于4d,或厅 平台支墩下2倍~3倍宽度影响范围内的地基土已进行加固处理的情况

A.0.4加荷分级不应少于8级,每级加荷量宜为预估极限荷载 的1/10~~1/8。 A.0.5慢速维持荷载法测读桩沉降量的间隔时间:每级加载 后,第5min、10min、15min时应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 读一次,累计1h后可每隔0.5h读一次。 A.0.6桩的沉降量稳定标准:每级荷载作用下,每小时内的桩 顶沉降量不得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2次。

1某级荷载作用下JT/T 815.1-2019标准下载,桩的沉降量为前级荷载作用下沉降 量的5倍且总沉降大于60mm;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止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推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 5《高层建筑筱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I79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I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目次总则362术语和符号382.1术语383基本规定404载体桩设计424. 1 一般规定424. 2竖向受压承载力计算434.3受拔承载力计算504.4沉降计算515载体桩复合地基设计525. 1一般规定525. 2复合地基设计·526施工547验收·5635

1.0.1载体桩应用时首先应从建筑安全考虑,确定方案是否可 行,然后再根据建筑物的安全等级、建筑场地情况、结构形式和 荷载,确定桩长、桩径等设计参数,并考虑施工工艺对环境的 影响。 1.0.2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铁路、市政、水利、航 空等领域建设工程中载体桩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1.0.3载体桩施工一般采用全护简护壁成孔,然后在护筒内填 料劵实,形成载体,根据成孔的方式不同,其施工工艺也不同。 随着近年来施工工艺的不断发展,载体桩的尺寸和成孔方法已经 有了较大的发展,载体桩已从最初桩径400mm~450mm,桩长 小于12m,发展为桩径350mm~800mm,最大桩长可达40m。 施工技术从最初的柱锤冲击成孔、振动沉管成孔,发展到旋挖 长螺旋、液压锤、潜孔锤等成孔工艺相结合的施工工艺,而每 种施工工艺适用于不司的土层,所谓考虑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 件,是指设计时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的施工工艺。例如 为防止施工中地基土扰动影响施工质量,在某些地基土中可采用 振动沉管的工艺施工,而在卵石、基岩等较硬土层中柱锤冲击成 孔无法施工时,可采用旋挖和载体施工相结合的工艺施工;在砂 土或射石土层中施工较为困难时,可采用先施工水泥土桩,再施 工载体桩的组合施工工艺。设计时根据被加固土层和持力层的土 性及单桩承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填料体积和三击贯人度,当有多 种方案可选择时,必须结合上部结构类型、地质条件及荷载分布 综合考虑,确定最优方案。 载体桩施工具有一定的振动效应,当拟建场地周围存在既 有建筑,且施工对既有建筑有影响时,为减小施工对既有建筑

2.1.1载体桩包括两部分:混凝土桩身和载体。载体桩承载力

2.1.1载体桩包括两部分:混凝土桩身利载体。载体桩承载力 高的基本原因在于桩端土体密实,通过夯实填料挤密桩端土体形 成载体。载体桩从受力原理分析,混凝土桩身相当于传力杆,载 体相当于扩展基础,上部荷载通过桩身传递到载体,再通过载体 内水泥砂拌合物、挤密土体、影响士体逐级扩散,最终传递到载 体下持力层。 载体桩施工步骤主要分为成孔、载体施工、桩身施工。载体 桩成孔的施工方法有多种,如柱锤冲击、振动沉管、旋挖或液压 锤、潜孔锤等成孔工艺,成孔到设计标高后,分批向孔内投人水 泥砂拌合物,水泥砂拌合物中的水泥含量先少后多,用柱锤反复 夯实,达到设计要求的三击贯人度后,再填人水泥拌合物夯实到 护简底齐平,载体施工完毕,最后再施工混凝土桩身。桩身可现 施工,也可预制。在含水量较高的软弱士层中施工时,由于施 工挤土效应,为减小施工对邻桩的影响,优先采用预制桩身。 2.1.2根据被加固土土性,载体施工可填料CJ∕T 380-2011 污水提升装置技术条件,也可不填料,因 此载体分为填料载体和无填料载体。无填料载体是指在中风化岩 层等土层中施工载体时,由于被加固士层密实度或强度较高,无 需外加填料直接夯实施工,达到设计要求三击贯人度所形成的载 体,夯实的主要目的是挤密桩端沉渣或虚土。 本次标准修订将载体施工填料由原来的碎砖、碎混凝土、水 泥拌合物、碎石、卵石及矿渣等修订为水泥砂拌合物,一方面可 提高载体核心区域的抗压强度,有效提高单桩承载力,另一方面 水泥砂拌合物可通过护筒与柱锤的孔隙填人护筒内,提高载体的 施工功效。填料载体由夯实的水泥砂拌合物和挤密土体、影响土

2.1.2根据被加固土土性,载体施工可填料,也可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