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15-128-2017 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规程.pdf简介:
《DBJT15-128-2017 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规程》是一部详细的技术标准或规范,它主要针对高层建筑中广泛采用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指导。DBJT(地方标准)是中国地方性标准,15-128-2017是标准的编号,2017年是发布年份。
这份规程涵盖了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各个方面,包括结构体系的选择、材料性能要求、设计计算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规范等。它旨在确保高层建筑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在满足抗震、承载力、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的同时,还能保证结构的经济性和耐久性。
对于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施工人员以及相关质检人员来说,该规程是进行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是保障高层建筑安全与性能的重要法规文件。
DBJT15-128-2017 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扭转位移比指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位移之比,计算时 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并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计算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时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4.3.5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和开洞而使楼板有 较大削弱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有效楼 板宽度不宜小于楼面宽度的50%: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 面面积的30%: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 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 于2m。 4.3.6#字形、井字形等外伸长度较大的建筑,当中央部分楼
GB 7190.1-1997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 第1部分中小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4.3.7 楼板大洞口周边宜设置边梁或适当加大板厚并文 配筋。
状和结构布置,避免结构不规则,尽可能不分缝。当建筑物平、 立面复杂、严重不规则时,可设置防震缝将其划分为较规则的几 个结构单元。
1 防震缝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超 过15m时,6度、7度和8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和3m,宜 加宽20mm;
支撑宜沿两个方向均匀连续布置,宜使两个方向的刚度接近;支 撑框架在地下部分,宜延伸至基础。 6高层建筑混合结构的竖向布置宜避免表4.4.1所列举的 不规则类型
表4.4.1建筑结构竖向不规则类型
4.4.2抗震设计时,结构的侧向刚度宜由下至上逐渐变化,下 会宜大于相邻上层。当地下室顶板为计算嵌固端时,首层侧向刚 度不宜小于相邻上一层的1.5倍。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 相邻上层楼层侧向刚度的90%。 注:楼层侧向刚度可取楼层剪力与层间位移角之比。 4.4.3抗震设计时,结构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宜 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在表4.2.1所列的最大适用 高度范围内的高层建筑,不应小于其相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 超出表4.2.1所列的最大适用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 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注:1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 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剪力墙、斜撑的受剪承载力之和。 2加强层、带斜腹杆桁架的楼层及转换层不在此限
4.4.10突出屋面的建筑或顶层取消部分墙柱形成的空旷房间 抗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高振型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度和整体性,确保整个抗侧力结构在任意方向水平荷载作用下能 协同工作。
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当叠合板用于屋面板时,后 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80mm。 4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50mm,预应力仅 用于控制裂缝宽度时可适当降低板厚,但不应小于120mm。
贞层、转换层的楼板宜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方向的配筋 小于0.25%。
.5.5楼面梁不宜支承在剪力墙或核心筒的连梁上。不
时,搁置于连梁上的梁端宜按铰接处理,并以简支梁验算连梁的 承载力。
4.5.6当结构进行弹性分析时,宜考虑现浇钢筋混淡
钢梁共同工作,但楼板与钢梁之间应设置可靠连接,并应同时满 足承载力和刚度的要求。当结构进行弹塑性分析时,楼板的刚度 宜进行折减,折减系数视楼板受力损伤或破坏程度选择0.3~ 0.5;对加强层不宜考虑楼板与钢梁的共同作用。
4.5.7钢框架梁的上翼缘采用抗剪连接件与组合楼板可靠连接
4.5.7钢框架梁的上翼缘采用抗剪连接件与组合楼板可靠连接 时,可不验算地震作用下整体稳定;钢梁出现塑性铰的截面,上 下翼缘均应设置侧向支承
合梁及组合楼板挠度限值(mm)
:1表中lo为构件的计算跨度;悬臂构件的l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 2 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 度减去起拱值。 3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1表中lo为构件的计算跨度;悬臂构件的l.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 2表中数值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组合产生的挠度允许值(如有起拱可 去起拱值)。 3表中括号内的数值为可变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挠度允许值
4.5.9型钢混凝土梁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值,并考虑
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大于表4.5.9规定的最大裂缝宽 度限值。
表4.5.9型钢混凝土梁最大裂缝宽度限值(mm)
4.6水平位移限值和舒适度要求
4.6.5结构薄弱层(部位)层间弹塑性位移角应符合下式 要求:
4.6.5结构薄弱层(部位)层间弹塑性位移角应
表4.6.5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
表4.6.6结构顶点的顺风向和横风向风振加速度限值.
4.6.7楼盖结构竖向振动舒适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注:楼盖结构竖向自振频率为2Hz~4Hz时,峰值加速度限值可按线性插值 选取。
3楼盖结构的竖向振动加速度宜采用时程分析方法计算: 人行走引起的楼盖振动峰值加速度可按下列规定近似计算。 1)人行走引起的楼盖振动峰值加速度的近似计算公式:
w = wBL B = CL
中:元一 楼盖单位面积有效重量(kN/m²),取恒载和有效 分布活荷载之和。楼层有效分布活荷载:对办公建 筑可取0.55kN/m:对住宅可取0.3kN/m²: L一梁跨度(m); B一一楼盖阻抗有效质量的分布宽度(m); C垂直于梁跨度方向的楼盖受弯连续性影响系数,对 边梁取 1,对中间梁取2。
4.7.1高层建筑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高层建筑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
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 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 于1.0; Sd——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符合本规程第6.6.1~ 6. 6. 4 条的规定;
注:叠合柱轴压比是指叠合柱钢管外钢筋混凝土的轴压比。
4.8抗震等级及特一级构件设计规定
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当建筑场地为1类时,应充允许仍按本地区 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内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 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充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 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0.15g的地区,宜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时各类 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4.8.4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钢一混凝土混合结构,当地下室顶 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应按 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 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相关范围且无 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对于周边有密实土体的地下室顶板设计时,其构造要求需满足嵌 固层相关要求。 4.8.5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的抗震等级,除应 按裙房本身确定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 构在裙房顶板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裙房与主 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5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的抗震等级,除 房本身确定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 裙房顶板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裙房与 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级时,或Ⅲ、IV类场地且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的丙类建 筑按本规程4.8.2条提高一度确定抗震等级时,如果房屋高度超 过提高一度后对应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则应采取比对应抗震等 级更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SN-02标准下载001<1001<1001<1特特特特001001~ 08<001001>~OS111/11VVVOs>09≥08≥VI1111<<001<111111^~OS~09< ~ 08<~ 08<001度11117VVVI三ViOS>09≤08≥08≥1111111111111111110<0<<<111111111111~ OS?~ 08<~~ 08<911]四09<111111111111VV Vi四0908≥08≥四111四四高111 113(u)(u)(u)()4表剪剪的框非度架高筋混46
00100110011特特1特特度111180015001001111111VIVIVVIVII<1OS11OSI度1特111特^度1111117OSIOSI>1111111VIVIVIOSI3OS1OS08108111111111111=18^^4裱度B四续6OSIOSI≥OS081081≥11111 111111111三二1VIviVI(u)(u)(u)(u)(u)筒筒简筒心心框框型核核钢内高高型筒筒心筒筒中筒47
SE<8S>11SE<111SE>1111SE<1111度6SE>111 11()()(u)()(12345648
根据既定的性能自标对结构设计进行分析论证。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应综合考虑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 地条件、结构的特殊性、建造费用、震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等 各项因素选定。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分为A、B、C、D四个等级, 结构抗震性能分为1、2、3、4、5五个水准(表4.9.1),每个 性能目标均与一组在指定地震地面运动下的结构抗震性能水准相 对应。 一般情况下,设防烈度6度、7度(0.10g、0.15g)区的结 构抗震性能目标可设定为C级,8度区的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可根 据工程具体情况设定为C或D级。
表4.9.1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9.2各性能水准结构预期的震后
主:“关键构件”是指该构件的失效可能引起结构的连续破坏或危及生命安全的 严重破坏;“普通竖向构件”是指“关键构件”之外的竖向构件;“耗能构 件”包括框架梁、剪力墙连梁及耗能支撑等。关键构件设置与否及设置部 位由设计人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
4.9.3结构在小震作用下应满足弹性设计要求,结构构件的承 载力和变形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不同抗震性能水准的结构 设计在中、大震作用下可按下列规定进行: 1第1性能水准的结构在中震作用下,全部结构构件的抗 震承载力宜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Rk 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构件承载力[江苏]7层框架结构实验大楼高支模施工方案,承载力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