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住建和城乡建设部2020年6月).pdf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住建和城乡建设部2020年6月).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4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411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住建和城乡建设部2020年6月).pdf简介: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是由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20年6月发布的官方文件。这一规定主要针对的是在设计和建设阶段,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勘察工作提出了详细的文件编制要求和深度标准。它旨在规范勘察工作的流程,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维护提供坚实的基础。

该规定详细规定了勘察文件的分类、内容、格式、精度和深度,涵盖了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查、工程测量、环境影响评价等多个方面。它强调了勘察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要求勘察单位在提交文件时,不仅要满足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还要充分考虑到工程的实际需求和可能的风险因素。

总的来说,这个规定是对我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工作的一份重要指导性文件,对于提高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住建和城乡建设部2020年6月).pdf部分内容预览:

7膨胀潜势、地基的膨胀变形量、收缩变形量、胀缩变形量、 胀缩等级; 8提供膨胀岩土预防措施及地基处理方案的建议。 6.2.8盐渍土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盐渍土场地及其周围地形、地貌,当地气象和水文资料; 2盐渍岩土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3含盐类型、含盐量及其在岩土中的分布以及对岩土工程特性 的影响; 4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地下水的类型、理藏条件、水 质、水位及其季节变化,有害毛细水上升高度; 5岩土的溶陷性、盐胀性、腐蚀性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及地基 处理和防治措施的建议。

6.2.9风化岩和残积土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残积土母岩的地质年代和岩石名称,下伏基岩的产状和裂隙 发育程度; 2风化程度的划分及其分布、埋深和厚度; 3岩土的均匀性和软弱夹层的分布、产状及其对地基稳定性的 影响; 4对花岗岩残积土,测定其中细粒土的天然含水量W、塑限Wp 液限W; 5地下水的赋存条件、透水性和富水性,不同含水层的水力联 系; 6建在软硬不均或风化程度不同地基上的工程,分析不均匀沉 降对工程的影响:

7岩脉、球状风化体(孤石)的分布及其对地基基础(包括桩 基)的影响CJJ 45-1991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6.2.10污染土场地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污染源的位置、成分、性质、污染史及对周边的影响; 2污染土分布的平面范围和深度、地下水受污染的空间范围; 3污染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评价污染对土的工程特性指标的影 响程度; 4污染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根据污染土、水分布特点与污染程度,结合拟建工程采用的 基础形式,提出污染土、水处置建议。 6.3边坡工程 6.3.1边坡工程勘察报告应明确地质条件和边坡稳定性结论、做至 参数取值合理、治理措施可行,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边坡分类、高度、坡度、形态、坡顶高程、坡底高程、开挖 线、堆坡线和边坡平面尺寸以及拟建场地的整平高程; 2边坡位置及其与拟建工程的关系; 3边坡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情况、地下管网设施情况等; 4地形地貌形态,覆盖层厚度、边坡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 5岩土的类型、成因、性状、岩石风化和完整程度; 6岩体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发育程 度、延展情况、贯通程度、闭合程度、风化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 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和与临空面的关系; 7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岩质边坡的岩体分类、边坡岩体等效内 摩擦角、结构面的抗剪强度等边坡治理设计与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

8地下水的类型、水位、主要含水层的分布情况、岩体 结构面中的地下水情况、岩土的透水性和地下水的出露情况、 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地下水控制措施建议; 9不良地质作用的范围和性质、边坡变形迹象、变形时 理以及演化趋势等; 10地区气象条件(特别是雨期、暴雨强度),汇水面积 植被,地表水对坡面、坡脚的冲刷情况; 11边坡稳定性评价结论和建议; 12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6.3.2边坡稳定性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边坡的破坏模式和稳定性评价方法; 2稳定性验算中主要岩土参数的取值原则、取值依据; 3稳定性验算以及验算结果评价; 4边坡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评价以及防护措施建议; 5边坡防护处理措施和监测方案建议; 6边坡治理设计与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 7护坡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8地下水的类型、水位、主要含水层的分布情况、岩体和软弱 结构面中的地下水情况、岩土的透水性和地下水的出露情况、地下水 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地下水控制措施建议; 9不良地质作用的范围和性质、边坡变形迹象、变形时间和机 理以及演化趋势等; 10地区气象条件(特别是雨期、暴雨强度),汇水面积、坡面 植被,地表水对坡面、坡脚的冲刷情况; 11边坡稳定性评价结论和建议; 12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6.3.2边坡稳定性评价应包括下列

1 边坡的破坏模式和稳定性评价方法; 2 稳定性验算中主要岩土参数的取值原则、取值依据: 3稳定性验算以及验算结果评价; 4边坡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评价以及防护措施建议; 5边坡防护处理措施和监测方案建议; 6边坡治理设计与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 7护坡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6.4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6.4.1勘察场区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时,勘察报告应对其 进行分析评价。对规模较大、危害严重的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应进行专门的勘察与评价工作,并提交相应的专题报告。

6.4.1勘察场区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时,勘察报告应对其

6.4.1勘察场区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时,勘察报

6.4.2岩溶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

岩溶发育的区域地质背景;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 GB9669-1996》岩溶发育的区域地质背景:

性岩特性; 3场地构造类型,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和节理裂隙密集的位置、 规模、性质、分布,分析构造与岩溶发育的关系; 4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径流和排泄情况及动态变化 规律,地表水系与地下水水力联系; 5岩溶类型、形态、位置、大小、分布、充填情况和发育规律; 6分析岩溶的形成条件,人类活动对岩溶的影响; 7土洞和地面塌陷的成因、分布位置、埋深、大小、形态、发 育规律、与下伏岩溶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和危害性,地面塌 陷与人工抽(降)水的关系; 8岩溶与土洞稳定性分析评价及对工程的影响; 9对施工勘察、防治措施和监测建议。 6.4.3滑坡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滑坡区的地质背景,水文、气象条件; 2滑坡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地震; 3滑坡的类型、范围、规模、滑动方向、形态特征及边界条件、 滑动带岩土特性,近期变形破坏特征、发展趋势、影响范围及对工程 的危害性; 4场地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岩土的渗透性, 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情况、泉和湿地等的分布; 5地表水分布、场地汇水面积、地表径流条件; 6滑坡形成条件、影响因素及因素敏感性分析、滑坡破坏模式 与计算方法、与滑坡稳定性相应的岩土抗剪强度参数; 7分析与评价滑坡稳定性,工程建设适宜性;

8 提供防治工程设计的岩土参数; 9提出防治措施和监测建议。 6.4.4危岩和崩塌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危岩和崩塌地质背景,水文、气象条件; 2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地震、水文地质特征、人 类活动情况; 3危岩和崩塌类型、范围、规模、崩落方向、形态特征及边界 条件、危岩体岩性特征、风化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近期变形破坏特 征、发展趋势和对工程与环境的危害性; 4危岩和崩塌的形成条件、影响因素; 5评价危岩和崩塌的稳定性、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及工程建设 的适宜性; 6提供防治工程设计的岩土参数; 7提供防治措施和监测建议。 6.4.5泥石流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泥石流的地质背景,水文、气象条件(暴雨强度、一次最大 降雨量等); 2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地震、水文地质特征 植被情况、有关的人类活动情况; 3泥名流的类型、历次发生时间、规模、物质组成、颗粒成分, 暴发的频度和强度、形成历史、近期破坏特征、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 4泥石流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汇水面积,固 体物质的来源、分布范围、储量; 5泥石流流通区沟床、沟谷发育情况、切割情况、纵横坡度、

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痕迹; 6泥石流堆积区的堆积扇分布范围、表面形态、堆积物性质、 层次、厚度、粒径; 7分析泥名流的形成条件,泥名流的工程分类,评价其对工程 建设的影响; 8提供防治设计和施工需要的泥石流特征参数和岩土参数; 9提出防治措施和监测建议。 6.4.6采空区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采空区的区域地质概况和地形地貌条件; 2采空区的范围、层数、埋藏深度、开采时间、开采方式、开 采厚度、上覆岩层的特性等; 3采空区的塌落、空隙、填充和积水情况,填充物的性状、密 实程度等; 4地表变形特征、变化规律、发展趋势,对工程的危害性; 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采空区附近的抽水和排水情况及其对采 空区稳定的影响; 6采空区稳定性分析与评价,预测现采空区和采空区未来的地 表移动、变形的特征和规律性,评价工程建设的适宜性; 7提供防治工程设计的岩土参数; 8提出防治措施和监测建议。 6.4.7地面沉降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场地地貌和微地貌; 2第四纪堆积物岩性、年代、成因、厚度、埋藏条件; 3地下水埋藏条件,含水层渗透系数、地下水补给、径流、排

泄条件,地下水位、水头升降变化幅度和速率; 4地面建筑、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受影响情况,沉降、倾斜、裂 缝大小、管线断裂及其发生过程; 5分析地面沉降产生原因、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分析地面沉 降影响因素,评价工程建设的适宜性; 6提出防治措施和监测建议。 6.4.8地裂缝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 2土层岩性、年代、成因、厚度、埋藏条件; 3地下水埋藏条件,含水层渗透系数、地下水补给、径流、排 泄条件; 4地裂缝发育情况、分布规律,裂缝形态、大小、延伸方向、 延伸长度,裂缝间距,裂缝发育的土层位置、裂缝性质; 5断裂与地裂缝的关系,地下水开采和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形 成和发展过程,与地裂缝分布的关系; 6地面建筑、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受影响情况; 7分析地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地裂缝与断裂构造的关系,评 价工程建设的适宜性; 8 提供防治工程设计的岩土参数; 9提出防治措施和监测建议。 6.4.9活动断裂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活动断裂调查与勘探结果和地质地貌判别依据; 2活动断裂的位置、类型、产状、规模、断裂带的宽度、岩性、 岩体破碎和胶结程度、富水性及与拟建工程的关系;

3活动断裂的活动年代、活动速率、错动方式和地震效应; 4评价活动断裂对建筑物可能产生的危害和影响,提出避让或 工程措施建议; 5提出防治措施和监测建议。

鲁L13D7 通用用电设备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

1.0.2房屋建筑工程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设施。

2.0.1我国现行标准主要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社团 标准,其内容有交叉重复,有些内容差异较大,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 几个方面: 1所依据技术标准的适用范围; 2所依据技术标准与结构设计依据标准的协调性;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