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A 041.1-2020 电梯线束技术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电梯线束技术要求.pdf

T/CEA 041.1-2020 电梯线束技术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电梯线束技术要求.pdf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5403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T/CEA 041.1-2020 电梯线束技术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电梯线束技术要求.pdf简介:

"电梯线束技术要求 T/CEA 041.1-2020" 是中国电梯行业协会(CEA)发布的一项标准,全称为《电梯线束技术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这份标准主要针对电梯线束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检验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目的是确保电梯系统中使用的线束(电线束)的质量和安全性。

电梯线束是电梯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传输控制信号和电力,连接电梯的各个部件,如电机、控制系统、安全装置等。该标准可能涵盖了线束的材料选择、尺寸规格、绝缘性能、接头工艺、耐久性、防电磁干扰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具体来说,它可能规定了线束的耐压等级、耐温性能、抗老化能力,以及在各种工况下的电气性能。同时,还可能关注线束的安装和维护要求,以保证线束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

总的来说,这份标准为电梯线束的行业规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于电梯制造商、安装人员和检验机构来说,遵守该标准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T/CEA 041.1-2020 电梯线束技术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电梯线束技术要求.pdf部分内容预览:

本部分规定了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用线束产品的术语与定义、一般要求、试验项目及试验 方法、产品标示、包装、存储、运输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用线束产品,其它类似设备可参考

电梯线束elevatorwiringharness 用于连接升降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电器件的导线、端子及接插件组件。 3.2 无分支固定安装线束fixinginstallationharnesswithoutbranches 由接插件端子或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或焊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捆扎或 注塑方式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适用线槽、穿管及其它紧固件防护布线,通常指轿厢、电梯安全回路、 机房内非机柜内安装用线束。

线束及其连接部件的设计应做好防护措施,且防护等级应符合产品使用环境要求。 1.1线束的 IP防护等级

4.1.1线束的IP防护等级

GB 50346-2004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4. 1. 1. 1 1P 说明

IP为IngressProtection的缩写,IPXX国际上均以此做为保护等级辨识,第一个X所代表的 防尘等级,第二个X所代表的意义为防水等级。防尘分为7个等级(等级0等级6),防水分 等级(等级0~等级9)。

4. 1.1.2 第一位数字防尘等级

0:元全无防尘保护 1:可保护避免直径大于50mm之异物掉入设备内(直径50mm圆球状测试棒不得完全掉入外壳内)。 2:可保护避免直径大于12mm之异物掉入设备内(直径12.5mm圆球状测试棒不得完全掉入外壳 内)。 3:可保护避免直径大于2.5mm之异物掉入设备内(直径2.5mm测试棒不得整个掉入外壳内)。 4:可保护避免直径大于1mm之异物掉入设备内(直径1mm测试棒不得整个掉入外壳内)。 5:部分防尘(有部分防尘作用,但不得因落入之灰尘影响正常功能运作或降低产品安全性)。 6:完全防尘(不得有灰尘掉入外壳内)。

1:可保护避免直径大于50mm之异物掉入设备内(直径50mm圆球状测试棒不得完全掉入外壳内)。

4.1.1.3第二位数字表示防水等级

0:完全无防水保护。 1:模拟水气凝结并垂直滴下时之保护作用(水滴垂直滴入外壳内时,不得造成有害现象)。 2:产品与水滴方向为倾斜15度范围内,水滴垂直滴下时保护作用(水滴垂直滴入外壳内时,将外 壳对准垂直线两侧倾斜15度范围内,水滴不得造成有害现象)。 3:以60度摇摆臂喷洒水的状况下,能够发挥保护作用(若有水渗入,不得对产品之正常操作或安 全性造成影响)。 4:以180度摇摆臂喷洒水的状况下,能够发挥保护作用(若有水渗入,不得对产品之正常操作或安 全性造成影响)。 5:可在灌水状况下,发挥保护作用(对准外壳,就任意方向,以水喷灌之。若有水渗入,不得对 产品之正常操作或安全性造成影响)。 6:可在强力灌水状况下,发挥保护作用(对准外壳,就任意方向,以水强力灌之。若有水渗入, 不得对产品之正常操作或安全性造成影响)。 7:可在浸入水中状况下,发挥保护作用(依据指定的时间,将产品浸入水中。若有水渗入,不得 对产品之正常操作或安全性造成影响)。 8:可在连续浸入水中的状况下,发挥保护作用(依据产品制造商及用户间约定的时间,但不得小 于Level7所指定之时间。若有水渗入,不得对产品之正常操作或安全性造成影响)。 9:向外壳各方向喷射高温/高压水无有害影响

4.1.1.4线束的IP防护等级要求

束应有功能件号标识,其内容清晰、端正、耐擦

绝缘线芯识别宜采用颜色识别或数字识别两种方法,5芯及以下电缆,优先使用颜色识别。5 电缆,可用颜色或数字识别。

线束控制单元中单芯无护套的绝缘线芯颜色不作规定。

线束控制单元中有护套的绝缘线芯颜色应采用颜色识别或数字识别两种方法。 五芯及以下电缆优先使用颜色识别、 大于五芯电缆:宜采用同种颜色绝缘线芯印数字线号。

5.1环境空气温度与湿度

电缆任一相导体对地间额定电压有交 大于600V(ac),相间额定电压有效值不大于1100V(ac), 但在直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值应不大于交流系统额定电压值的1.5倍。

敷设环境温度不宜小于0℃,敷设方式可采用明敷或穿槽(管)敷设。

5.5电缆最小弯曲半径

固定安装敷设时,线束中任一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符合下列要求: 当电缆外径D≤20mm时,最小弯曲半径为6D。 当电缆外径D>20mm时,最小弯曲半径为8D。 连续两弯之间的距离至少为电缆外径的20倍。 注:随行电缆的外径D等于短轴尺寸。

按GB/T7588的要求,软线和无护套电缆线应在导管、线槽或其它确保能起到等效防护的装置申使 用。 穿管导线的总截面积应不大于导管净截面积的80%,敷设在线槽内导线的总截面积应不大于线槽净 截面积的60%

线束可使用扎带捆扎,不能使组件有明显的凹痕或变形,线束中电缆应整理成无扭曲,无交叉 型。若采用扎带捆扎,扎带剪切口与扎口表面齐平,扎带间隔应匀称。 敷设的线束应采用紧固件进行定位,紧固件与紧固载体、线束之间应牢固可靠。 穿线槽或硬质线管的紧固位置不作规定,但应保证与紧固载体之间具有足够的牢固度。

6.1电气性能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

6.1.1线束电气连接试验

6.1.1.1试验顺序和样本数量

样品应采用测试机进行通断线序测试。样本数量应100%检测 6.1.1.2在端子上进行试验的样品数量 应在每个样品的每个连接器或端子上进行

6.1.1.3测试要求

在室温环境下(除另有技术要求外),将连接好的被测样品,依技术要求进行测试。试验应在每个 端子或连接器与导线连接处,夹持导线进行上、下、左、右各45°摇摆2次,侦测的仪器应能识别样品 电连续性的合格或不合格。对不合格的样品,测试机应能显示其不合格项,例如:线序错误,线序间短 路、瞬间开路。

6. 1. 2 线束耐压试验

6.1.2.1在线束电气导通合格样品上进行耐压测试

6.1.2.2试验要求

.1.2.3试验结果判定

试验过程结束时,样品不应出现试验电压的电压急速跌落或击穿放电或闪络现象,则判定合

6.1.3绝缘电阻试验

6.1.3.1试验环境条件

6.1.3.2试验电压

6.1.3.3测试系统的测量误差

1)被测试样绝缘电阻值为(1x10")及以下专变线路迁移施工合同,测量误差不超过土10%。 2)被测试样绝缘电阻值为(1x10")"2以上,测量误差不超过土20%。

6.1.3.4试样要求

1)除产品标准另有规定外 ②)被测试样的温度和试验环境温度平衡,并保持稳定,

6. 1.3.5 测试

1)先将试样的被测端分别连接到测试机的测试端口。若需测试线芯与屏散层之间的电阻,应将测 试端分别和屏蔽层端接到测试机的测试端口进行测试。 2)量程应选择大于被测样品的绝缘电阻估算值一个数量级。 3)加上规定的试验电压,然后读取数据。 4)量程选择估算法: a)被测试样长度L测量误差应不超过土1%

(资料性附录) 线束的电气参数设计

电源线在系统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负载的功率,系统电压以及安装环境,尤其是电缆正常工作时 发热与散热应保持平衡,不能超过电缆的额定设计温度。线束集成导线的截面积应依据其工况的 选择,见表B.1。

表B.1聚氯乙烯及其混合物电缆的载流量(A

影响线束线路中的电压降 为防止连接点的不良DB11∕685-2021 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导线芯配对 应符合表B.3。连接点应符合(则图B.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