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33T1228-202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检查用表标准.pdf简介:
DB33T1228-202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检查用表标准》是一个关于中国浙江省建筑地面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标准。这份标准详细规定了在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验收检查应使用的表格和检查内容,旨在确保地面工程的质量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标准要求。
“T”在标准编号中代表“推荐性技术规范”,意味着该标准是推荐实施的,但并不是强制性的。它涵盖了地面工程的各个环节,包括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检验方法、验收程序等,对于规范建筑施工行为,提高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1228”和“2020”分别代表标准的编号和发布年份。通过这份标准,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和质量检查人员可以依据这些用表进行详细的检查和验收,以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达到预设的质量标准。
DB33T1228-202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检查用表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4.9.6找平层采用碎石或卵石的粒径不应大于其厚度的2/3
含泥量不应大于2%;砂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检查数量:同一工程、同一强度等级、同一配合比检查一次。 4.9.7水泥砂浆体积比、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且水泥砂浆体积比不应小于1:3(或相应强度等级);水泥混凝 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配合比试验报告、强度等级检测
JC∕T 2417-2017 四硼酸锂压电单晶4.9.8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的立管、套管、地漏处不应
渗漏,坡向应正确、无积水,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蓄水、泼水检验及坡度尺检查。 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 4.9.9在有防静电要求的整体面层的找平层施工前,其下敷设
4.9.9在有防静电要求的整体面层的找平层施工前,其下敷设
4.9.10找平层与其下一层结合应牢固,不应有空鼓
4.9.12找平层的表面允许偏差应符合本标准表4.1.7的规
检验方法:按本标准表4.1.7中的检验方法检验。 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和第3.0.22 条的规定检查。
4.9.13基层铺设分项工程找平层检验批质量验收应按表 4. 9. 13 记录,
表4.9.13找平层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注:L为房间相应尺寸:H为找平层的设计厚度(L=mm:H=mm)
4.10.1隔离层材料的防水、防油渗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4.10.2隔离层的铺设层数(或道数)、上翻高度应符合设计要 求。有种植要求的地面隔离层的防根穿刺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的有关规定。 4.10.3在水泥类找平层上铺设卷材类、涂料类防水、防油渗隔 离层时,其表面应坚固、洁净、干燥。铺设前,应涂刷基层处理 剂。基层处理剂应采用与卷材性能相容的配套材料,或采用与涂 料性能相容的同类涂料的底子油。 4.10.4当采用掺有防渗外加剂的水泥类隔离层时,其配合比 强度等级、外加剂的复合掺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4.10.5铺设隔离层时,在管道穿过楼板面四周,防水、防油渗 材料应向上铺涂,并超过套管的上口:在靠近柱、墙处,应高出 面层200mm~300mm或按设计要求的高度铺涂。阴阳角和管道 穿过楼板面的根部应增加铺涂附加防水、防油渗隔离层 4.10.6隔离层兼作面层时,其材料不得对人体及环境产生不利 影响,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 性毒理学评价程序》GB15193.1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有关规定。 4.10.7防水隔离层铺设后,应按本标准第3.0.24条的规定进 行蓄水检验,并做记录。 4.10.8隔离层施工质量检验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 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的有关规定
4.10.9隔离层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
出厂合格证。 检查数量:同一工程、同一材料、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型 号、同一规格、同一批号检查一次。 4.10.10卷材类、涂料类隔离层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应对材料 的主要物理性能指标进行复验。检验方法:检查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的有关规定。 4.10.11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 楼层结构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干或整块预制混凝板,混凝干强度 等级不应小于C20;房间的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 高度不应小于200mm,宽同墙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20。施工时结构层标高和预留孔洞位置应准确,严禁乱凿洞。 检验方法:观察和钢尺检查。 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 4.10.12水泥类防水隔离层的防水等级和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 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防水等级检测报告、强度等级检 测报告。 检查数量:防水等级检测报告、强度等级检测报告均按本标 准第3.0.19条的规定检查。 4.10.13防水隔离层严禁渗漏,排水的坡向应正确、排水通畅。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蓄水、泼水检验、坡度尺检查及检查 验收记录。 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用钢尺、卡尺检查。 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
4.10.15隔离层与其下一层应粘结牵固,不应有空鼓:防水涂 层应平整、均匀,无脱皮、起壳、裂缝、鼓泡等缺陷。 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检查和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 4.10.16隔离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标准表4.1.7的规定, 检验方法:按本标准表4.1.7中的检验方法检验。 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和第3.0.22 条的规定检查
4.10.17基层铺设分项工程隔离层检验批质量验收应按表 4.10.17记录。
表4.10.17隔离层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注:L为房间相应尺寸:H为隔离层的设计厚度(L=mm:H=mm)
4.11.1填充层材料的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11.2填充层的下一层表面应平整。当为水泥类时,尚应洁 净、十燥,并不得有空鼓、裂缝和起砂等缺陷。 4.11.3采用松散材料铺设填充层时,应分层铺平拍实;采用 板、块状材料铺设填充层时,应分层错缝铺贴。 4.11.4有隔声要求的楼面,隔声垫在柱、墙面的上翻高度应超 出楼面20mm,且应收口于踢脚线内。地面上有竖向管道时,隔 声垫应包裹管道四周,高度同卷向柱、墙面的高度。隔声垫保扩 膜之间应错缝搭接,搭接长度应大于100mm,并用胶带等封闭。 4.11.5隔声垫上部应设置保护层,其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 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内配 间距不大于200mm×200mm的Φ6mm钢筋网片。 4.11.6有隔声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1、《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CB50118的有关要求
4.11.7填充层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检查数量:同一工程、同一材料、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型 号、同一规格、同一批号检查一次。
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检查数量:同一工程、同一材料、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型 号、同一规格、同一批号检查一次。 4.11.8填充层的厚度、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用钢尺检查和检查配合比试验报告。 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 4.11.9对填充材料接缝有密闭要求的应密封良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11.8填充层的厚度、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用钢尺检查和检查配合比试验报告。 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 4.11.9对填充材料接缝有密闭要求的应密封良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
4.11.10松散材料填充层铺设应密实;板块状材料填充层应压 实、无翘曲。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 4.11.11填充层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应有倒泛水和积水 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和采用泼水或用坡度尺检查。 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 4.11.12填充层表面的充许偏差应符合本标准表4.1.7的规定 检验方法:按本标准表4.1.7中的检验方法检验。 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和第3.0.22 条的规定检查。 4.11.13用作隔声的填充层,其表面充许偏差应符合本标准表 4.1.7中隔离层的规定。 检验方法:按本标准表4.1.7中隔离层的检验方法检验。 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和第3.0.22 条的规定检查。
4.1.7中隔离层的规定。
4.11.14基层铺设分项工程填充层检验批质量验收应按表 4. 11. 14 记录。
表4.11.14填充层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注:L为房间相应尺寸:H为填充层的设计厚度(L=mm:H=mm
4.12.1绝热层材料的性能、品种、厚度、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 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2建筑物室内接触基土的首层地面应增设水泥混凝土垫层 后方可铺设绝热层,垫层的厚度及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首 层地面及楼层楼板铺设绝热层前GBJ 62-1983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继电器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表面平整度宜控制在3mm 以内。 4.12.3有防水、防潮要求的地面,宜在防水、防潮隔离层施工 完毕并验收合格后再铺设绝热层。 4.12.4穿越地面进入非采暖保温区域的金属管道应采取隔断热 桥的拱旅
4.12.4穿越地面进入非采暖保温区域的金属管道应采取隔断热 桥的措施。
4.12.5绝热层与地面面层之
做故法及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水泥混凝土结 合层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层内应设置间距不大于200mm× 200mm的Φ6mm钢筋网片。
4.12.6有地下室的建筑,地上、地下交界部位楼板的绝热层应 采用外保温做法,绝热层表面应设有外保护层。外保护层应安 全、耐候,表面应平整、无裂纹。
4.12.6有地下室的建筑,地上、地下交界部位楼板的绝热
JG 8-1999 钢桁架质量标准4.12.7建筑物勒脚处绝热层的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
1当建筑物的基础有防水要求时,宜采用内保温做法; 2采用外保温做法的绝热层,宜在建筑物主体结构完成后 再施工。
4.12.8绝热层的材料不应采用松散型材料或抹灰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