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135-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37T 5135-2019 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技术标准.pdf简介:
"DB37T 5135-2019 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技术标准.pdf" 是一份由中国山东省发布的技术标准文件。这个标准主要针对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例如管道破裂、沉降、电缆损坏等)的探测技术,为城镇道路的维护和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检测方法和规范。它详细规定了探测设备的选择、探测方法、数据处理、结果分析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旨在提升城镇道路地下设施的管理水平,保障公共安全和交通畅通。此标准适用于城镇道路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过程中对地下病害体的检测工作。
DB37T 5135-2019 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技术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5.0.1地下病害体探测成果的验证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确定地下病害体的类型、理深等属性; 2探测成果中的脱空、空洞、严重疏松体宜全部验证; 3其它地下病害体的验证数量不宜少于总数的20%,且不宜少 于3处; 4验证成果与探测结果不一致时,应分析原因,对探测成果重 新进行判识,并重新组织验证。 5.0.2成果验证的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成果验证前应进行公共交通安全和场地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验证点位应避开地下管线等市政设施; 2宜采用钻探、开挖、针探等方法; 3验证点位置宜布设在地下病害体的物探异常反应最强部位或 中心部位; 4如现场不具备钻探、开挖、钎探等作业条件,可选用其它物 探方法进行验证。 5.0.3钻探验证现场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探操作应执行《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37)的相关规定,验证完成后,应及时回填; 2每回次钻孔进尺不宜大于1.0m,宜采取减压、慢速钻进或干 钻等方法;
5.0.3钻探验证现场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探操作应执行《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37)的相关规定,验证完成后,应及时回填; 2每回次钻孔进尺不宜大于1.0m,宜采取减压、慢速钻进或干 钻等方法; 3宜对疏松体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或动力触探测试,可对富水体
取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 4宜采用内窥设备记录钻探所揭露空洞范围、影像。 5.0.4成果验证的记录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探过程中应记录地下病害体起止深度、岩土体性状、钻进 状态等信息GB∕T 51211-2016 城市轨道交通无线局域网宽带工程技术规范,可记录塌孔状态、含水率变化等信息; 2钎探验证时宜记录每10cm的击数及击数突变等信息; 3开挖验证时应记录地下病害体起止深度、岩土体性状、病害 体横向规模等信息。
1钻探、针探过程中发生掉钻,可判定地下病害体类型为空洞 或脱空; 2钻探过程中钻进速率较上部土层明显加快、标贯或触探击数 较上部土层明显降低或开挖揭露土体松软不密实时,可判定地下病害 体类型为疏松体; 3提取土样为软塑至流塑或含水率明显升高时,宜判定地下病 害体类型为富水体。 5.0.6成果验证完成后宜根据验证结果修正相关物探探测结论,完 善物探解释,确认地下病害体类型、规模及性状等特征,可按本标准 附录B规定编制地下病害体统计表。
6.0.1地下病害体风险评估应采用单个地下病害体为评价对象,在 地下病害体探测的基础上,结合周边环境条件,确定其风险等级,提 出风险控制对策建议。 6.0.2实施地下病害体风险评估可执行《城币地下病害体综合探测 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JGJ/T437的有关规定。 6.0.3实施城镇道路地下病害体应急探测、小规模探测或地下病害 体数量较少时,可按表6.0.3对地下病害体进行简单风险分级
表6.0.3地下病害体风险等级划分表
7报告编制与信息化管理
7.1.1地下病害体探测成果应包括文字报告和成果图件
7.1.1地下病害体探测成果应包括文字报告和成果图件。
7.1.2成果报告编制中引用收集到的已有资料,在探测成果验证后, 亦应根据验证结果对已有资料进行辨析,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7.1.3宜对地下病害体探测成果及相关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 7. 2报告编制
7.2.1文字报告宜包含下列内容:
1项目概况; 2工作依据;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工作环境条件分析; 4 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5 数据处理和解释; 6 成果验证; 7 结论与建议; 80 附图、附表。 .2.2地下病害体成果表宜包括病害体编号、类型、位置、中心点 坐标、情况描述、风险等级及处置建议等,可按本标准附录C执行。 7.2.3成果图件应包括探测工作布置图、地下病害体平面分布图、解 降成果图等。
1项目概况; 2 工作依据; 3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工作环境条件分析; 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5 数据处理和解释; 6 成果验证; 7 结论与建议; 8 附图、附表。
7.2.2地下病害体成果表宜包括病害体编号、类型、位置、中心点 坐标、情况描述、风险等级及处置建议等,可按本标准附录C执行。 7.2.3成果图件应包括探测工作布置图、地下病害体平面分布图、解 释成果图等。
7.2.4成果图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全; 2成果图件的比例尺应保证地下病害体在图件上得到清晰的展 布; 3测线、测点、验证点等应根据测量成果展绘。 7.2.5探测工作布置图宜按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采用统一的代号和 图例编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作布置图应标明测线、测点、验证点、剖面起止点等的平 面位置、编号; 2连续测线应在测线的起止点、转折点、地形突变点以及其它 重要的点位设置测线特征点,当测线太长没有特征点时宜设置测点标 记; 3测线特征点、测点等宜由探测方法代号和阿拉伯数字组成, 且保证同一测区唯一; 4单点点测应采用与方法相应颜色的测点图例表示,连续测线 应采用相应颜色实线连接测线特征点表示; 5验证工作布置应按规定的代号、颜色和图例统一编号绘制。 7.2.6地下病害体平面分布图应根据地下病害体类型采用统一的代 号、颜色和图例编制,地下病害体代号和图例可按本标准附录C的规 定执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病害体平面分布图宜在工作布置图的基础上编制; 2编制内容应包括病害体编号、位置、范围、类型等; 3病害体编号宜设置在病害体区域中心位置处,由病害体类型
代号和顺序号组成,且保证同一测区唯一。
7.2.7解释成果图绘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成果图编号宜沿用工作布置图中的测线编号,用“二”连接表 示; 2应标明病害体的空间位置、形态及类型; 3宜标明验证点(孔)的位置及编号。
7.3.1地下病害体信息化管理宜基于现实基础地理信息,构建信息 管理系统。 7.3.2地下病害体信息化管理的内容除包含地下病害体探测成果列 还宜包括病害体周边地下管线、市政设施、建(构)筑物等环境资料 现场影像资料、历次探测方法数据和病害体工程处理资料等。 7.3.3地下病害体数据库的构建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基础地理 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GB/T21740的相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地下病害体类型应符合本标准分类规定; 2地下病害体信息应包括病害体坐标、范围、埋深、类型、规 模、风险等级、处理状态等; 3属性数据中的地下病害体三维表达数据项、内容以及相应的 精度应符合三维建模要求。
7.3.4地下病害体信息管理系统应基于GIS平台构建,应具备数据
据交换服务等应用功能。 7.3.5地下病害体信息管理系统宜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可根据时间 轴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病害发展过程。 7.3.6地下病害体信息交换与应用服务应符合行业标准《城市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CJJ/T100的相关规定。 7.3.7地下病害体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信息 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的相关规 定。
据交换服务等应用功能。
7.3.5地下病害体信息管理系统宜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可
附录A地下病害体工程特性、地球物理特征
DBJ/T15-38-2019标准下载录A地下病害体工程特性、地球物理特征表
表A地下病害体工程特性、地球物理特
附录B 地下病害体成果统计表表 B 地下病害体成果统计表中心点坐标投影(m)埋深风险备编号类型位置面积特征(m)等级注x(m²)39
1为便于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标准条文中指明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 定”或“应按......执行”。
1为便于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标准条文中指明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 定”或应按......执行”。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GB/T21740 21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 3 《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 4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标准》CJJ/T7 5 《城市测量规范》CJJ/T8 6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CJJ/T10C 7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 8 《城市地下病害体综合探测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JGJ/T437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山东省内地下 病害体综合探测与评价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有关国际和国内先进技术法规 技术标准,对本标准内容进行反复讨论、分析和论证。 为便于厂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止确 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 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 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止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 的参考。
目次1总则CECS340-2013标准下载,462术语和符号472.1术语..473基本规定.48A地球物理探测方法4. 1一般规定....524. 2探地雷达法.5554. 3高密度电阻率法574. 4瞬态面波法...584. 5地震映像法..604. 6瞬变电磁法..614. 7井中探测法...615地下病害体验证.6336地下病害体风险分级7报告编制与信息化管理...657.1一般规定.657.3信息化管理..6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