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423-2020 道路车辆 评价乘员约束性能的事故数据收集.pdf

GB/T 39423-2020 道路车辆 评价乘员约束性能的事故数据收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211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9423-2020 道路车辆 评价乘员约束性能的事故数据收集.pdf简介:

GB/T 39423-2020《道路车辆 评价乘员约束性能的事故数据收集》是一个由中国国家标准管理机构制定并发布的技术标准。这个标准主要针对道路车辆的安全性能评估,特别是与乘员约束系统相关的安全性。乘员约束性能是指车辆在发生事故时,如何有效地保护车内乘客,减少伤害的能力。

该标准规定了如何收集和分析在实际交通事故中涉及乘员约束性能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碰撞类型、冲击力度、乘客位置、安全带使用情况、气囊展开效果等因素。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对车辆的乘员约束系统进行性能评估,以便于改进设计,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这个标准对于车辆制造商、安全研究人员、交通事故调查人员以及政策制定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了解和评估车辆在事故中的约束性能,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中的伤亡,保障乘员的生命安全。

GB/T 39423-2020 道路车辆 评价乘员约束性能的事故数据收集.pdf部分内容预览:

(ISO6546.2018,MOD)

GB/T39423—2020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车辆数据5座椅和约束数据26乘员数据7乘员损伤数据8儿童约束系统

道路车辆评价乘员约束性能的 事故数据收集

《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 GB/T 7778-2008》(已作废)本标准规定了评价乘员约束性能的车辆数据、座椅和约束数据、乘员数据、乘员损伤数据以及儿童 约束系统数据的收集。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乘用车和货车乘员约束系统性能的事故数据收集。 本标准不适用于对整车结构性能有关的变形、侵入、结构设计等方面的评价

1)加速度波形(合成加速度及其X轴、Y轴、Z轴方向的分量); 2)速度变化(Au及其X轴、Y轴和Z轴方向的分量)

注1:对于右舵驾驶车辆,则使用其镜像图片 注2:可以按照需要进一步扩大座椅矩阵。

对于每个座椅的状态,应记录以下信息: )座椅是否被乘员或物体(包括动物)占用; )碰撞前座椅在各个可调方向上的确切位置

13 33 12 22 32 ? 11 21 31

13 23 33 12 22 32 ? 11 21 31

图1座椅位置编码示意图

对于每组头枕和座椅的评价,应记录以下信息: a)头枕类型(可调式头枕、翻转头枕、整体式头枕、可拆式头枕、分体式头枕、嵌人式头枕、主动式 头枕等); b)主动式头枕的配备(已激活的); c)其他颈部保护系统(已激活的):

e 座垫与靠背交接处到头枕顶部的距离; )碰撞时头枕的水平位置; g)头枕损坏情况及其原因; h)座垫与水平面的夹角; i)靠背与垂直面的夹角(碰撞前和碰撞后),从靠背到垂直面逆时针方向为正,反之为负; j)座椅面料材质,是否使用座套以及座套材质; k)座椅滑轨是否损坏及其损坏情况。

5.4膝部保护系统评价

对于膝部保护系统的评价,应记录以下信息: a)膝部保护的类型(如护膝板、气囊); b)膝部空间的变形位置; c) 碰撞所对应的变形(是否与乘员接触); d)乘员膝部接触的位置。

对于转向柱和转向盘,应记录以下信息: a)转向柱和转向盘的类型(如直径、辐条数、是否配备吸能装置); b)碰撞前转向柱的倾斜位置; c)碰撞前转向柱的伸缩位置; d)气囊展开时转向盘的钟点位置; e)转向盘轮圈/辐条的变形位置和变形量; f)吸能装置的吸能效果(如果配备)

对于安全带系统,应记录以下信息: a)安全带系统是否可用; b)安全带系统类型(如两点式、三点式、四点式及座椅一体式等)和型号; 固定点类型(金属环、半刚性杆、座椅附着式等); )自适应功能(自适应肩带等); e)调节装置的适配性(即导向环、舒适夹等); f)卷收器类型及其位置(基于车感、基于带感或二者兼有的); 多)安全带高度调节器的位置及调节装置; h)带扣和锁舌的类型、解锁机制的类型; 安全带预紧器的配备情况及激活状态; 安全带预紧器类型(机械式、烟火式、其他); ) 安全带预紧器位置(带扣处、卷收器处、B柱处等); 1)安全带预紧器的负荷限制; m)安全带限力器的配备情况及激活状态; n)安全带限力器类型(织带撕裂式、弯曲杆式、扭转杆式、其他); o)织带锁止是否激活; P)对乘员的固定效果;

5.7安全带约束的使用

对安全带约束的使用情况,应记录以下信息: a)安全带系统使用的正确性; b) 安全带系统的佩戴类型(主动式、被动式等); 是否使用安全带的判断依据; 碰撞期间安全带的失效情况(如果失效); e)警方报告中对安全带使用的调查结果。

应记录每个座椅位置的气囊个数及其展开情况,包括每个气囊的下列信息: a)气囊的类型(未配备、原装的、替换的、翻新的)。 b)气袋的尺寸大小,单位为厘米(椭圆形气袋测量其长轴和短轴尺寸、圆形气袋测量其) 气袋测量其长宽尺寸)。 激活、弹出情况。 d)用户对气囊设置的可激活状态。 e) 气囊位置: 1)转向盘中间位置; 2) 仪表盘; 3) 仪表盘下部(膝部安全气囊); 4) 侧门、后顶盖侧板; 5) 座椅侧面(内侧/外侧); 6) 上边梁的乘员头部位置; 7) 座椅背部; 8) 踏板区域; 9 座垫(防下潜); 10) 风窗上横梁; 11)顶棚; 12)其他。 f 表明气囊系统有问题的迹象。 g) 气囊饰盖是否在设定的撕裂线打开。 h)气囊饰盖的损坏情况。 气囊的损坏情况及其损坏原因。 j)气囊是否正常展开。 k)气囊是否有泄气孔。 1)此乘员位置上的气囊与其他乘员接触的情况。 m)气囊固定组件损坏情况。 n)气袋损坏情况和接触痕迹(正面和背面)。 0)气囊饰盖轮廊及尺寸。 p)气囊泄气孔轮廊及位置。

记录每个乘员的个人资料、乘坐位 指数等级评分最大值、功能性缺失 速的相关数据。

6.2.1乘员基本信息

应记录以下乘员基本信息: a)身高和体重; b) 年龄和性别; c 乘员具体尺寸(如坐高、臀部到膝盖的长度、膝盖到足底的长度、手臂的长度等); d)既往病史(心血管、听觉等)及此前的身体状况或残疾情况

应记录以下乘员衣着信息: a)上装的款式和材料(长短、厚薄); b)下装的款式和材料(长短、厚薄); c)鞋(尺寸和鞋跟高度)。

6.2.3乘员身体姿剂

应记录以下乘员身体姿态信息: a)碰撞前可能导致乘员离位的操作(例如制动); b)乘员姿态(坐、躺、跪、站); 碰撞时乘员驱干与头部相对于正常姿态的位置; d 碰撞时乘员下肢的位置; e) 碰撞时乘员上肢的位置; f) 碰撞时乘员头部的转动情况; g)乘员是否用手臂支撑了身体; h)乘员是否用腿支择了身体; i) 碰撞过程中乘员身体的旋转情况; j) 碰撞后乘员的位置; k) 使用的视力辅助设备(眼镜、隐形眼镜); 1) 乘员手上或腿上放置的物品,

6.2.4驾驶员的补充信息

应记录以下驾驶员的补充信息: a)车辆上可调的控制踏板配备情况以及踏板在碰撞时的位置; b)碰撞时驾驶员的手在转向盘上的位置; c)碰撞时驾驶员的手是否脱离转向盘以及脱离的原因; d)碰撞时驾驶员下巴到转向盘中心的距离:

GB/T 39423—2020

e)碰撞时驾驶员胸部到转向盘中心的距离; f) 碰撞时驾驶员的足、膝所处的位置; g)碰撞后驾驶员是否试图控制车辆并且是否成功; h)在安全气囊展开后,驾驶员是否为了前方视线而移动气囊以及移动气囊的必要性。

e)碰撞时驾驶员胸部到转向盘中心的距离; f) 碰撞时驾驶员的足、膝所处的位置; g)碰撞后驾驶员是否试图控制车辆并且是否成功; h)在安全气囊展开后,驾驶员是否为了前方视线而移动气囊以及移动气囊的必要性。

应记录以下乘员的意识信息: a)乘员是否意识到车内的烟雾以及烟雾来源; b)当觉察到有烟雾时,心理的紧张程度; c)是否有刺激性气味。

应记录以下乘员的意识信息: a)乘员是否意识到车内的烟雾以及烟雾来源; b)当觉察到有烟雾时,心理的紧张程度; c)是否有刺激性气味。

记录每位乘员的每个伤口的致伤接 物、身体损伤部位、伤口状态、解剖结构、伤害指数 据,同时记录7.2中与约束相关的致伤接触物数据

7.2与约束相关的致伤接触物

JC∕T 536-1994 吸热玻璃7.2.1内部致伤接触物

7.2.2约束系统致伤接触物

应记录以下信息: a)约束系统组件,如织带; b)驾驶员侧的气囊(正面气囊、侧面气囊、侧面气帘等); c)前排乘客侧的气囊(正面气囊、侧面气囊、侧面气帘等); d)后排气塞(正面气、侧面气塞、侧面气帘等)

应记录包括安全气囊内填充的气体或其他情况

7.2.4其他致伤接触物

对于深入的事故调查,所有其他致伤接触物也应予以记录。

按照ISO13218:1998给出的涉及儿童药束系统的道路车辆事故调查内容XJJ058-2013: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技术规程,应记录以下信息: a)儿童约束系统(CRS)的品牌和型号。 b)儿童约束系统的类型(包括内置式或附加式)。 )安装情况:

1)朝向(向前、向后、其他); 2)与制造商预设朝向是否一致; 3) 儿童与儿童约束系统之间的匹配性。 ) 儿童约束系统的固定类型: 1)座椅安全带型式(腰带式、分离式、肩带式、三点式、其他); 2) 安全带使用是否正确,如果是不当使用,描述其错误使用的方式; 3)儿童约束系统顶部和底部拉带使用情况是否符合制造商的规定。 e)儿童约束系统的安全带类型。 儿童约束系统的安全带的使用。 g)儿童约束系统的防护罩的使用。 h)儿童约束系统是否损坏,如果损坏,描述其损坏情况。 儿童约束系统是否正确使用。

1)朝向(向前、向后、其他); 2)与制造商预设朝向是否一致; 3) 儿童与儿童约束系统之间的匹配性。 1 儿童约束系统的固定类型: 1)座椅安全带型式(腰带式、分离式、肩带式、三点式、其他); 2) 安全带使用是否正确,如果是不当使用,描述其错误使用的方式; 3)儿童约束系统顶部和底部拉带使用情况是否符合制造商的规定。 e)儿童约束系统的安全带类型。 f)儿童约束系统的安全带的使用。 g)儿童约束系统的防护罩的使用。 h)儿童约束系统是否损坏,如果损坏,描述其损坏情况。 儿童药束系统是否正确便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