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04/T 28-2021 康养社区建设、服务与管理规范.pdf

DB5104/T 28-2021 康养社区建设、服务与管理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211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104/T 28-2021 康养社区建设、服务与管理规范.pdf简介:

DB5104/T 28-2021《康养社区建设、服务与管理规范》是一份由中国地方标准(DB)发布的标准文件,具体的来说,该标准针对康养社区的建设、运营和服务管理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和指导。康养社区是指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居住、健康、娱乐、社交等全方位综合服务的社区,强调的是健康养老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这份标准涵盖了康养社区的规划设计、设施建设、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旨*促进康养社区的规范化、专业化和人性化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通过执行该标准,可以确保康养社区的运营和服务符合一定的行业标准,有利于提升整个康养行业的服务水平和行业形象。

然而,具体的细节内容需要查阅标准全文才能了解,这包括但不限于社区的硬件设施要求,服务项目及内容,人员资质管理,安全管理,社区文化的建立等方面。

DB5104/T 28-2021 康养社区建设、服务与管理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区应提供安全宜居的环

DB5104/T 282021

应利用周边资源,并*建设中考虑自然、生态、

康养社区宜建立全覆盂、司拓展的信息平合,提供现代化和智能化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平合包括: 1)社区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居民具备查*个人健康档案、医疗健康数据、健康生活方案建议,查 看经分析的个人健康评估报告、健康预警、饮食建议等,实现居民“健康数据管理”与“生 活方式优化”。 远程健康服务**平台,居民*社区实现远程诊疗、慢病管理、**处方、医疗缴费、预约上 门、初诊分诊等医疗健康服务,

《金属面绝热夹芯板技术规程 CECS 411:2015》4. 4 全域、全龄、全时化

康养社区应面向全年龄段的人群,实现全域化、全时段康养服务。

应面向全年龄段的人群,实现全域化、全时段厦

DB5104/T28202

5.3.1基础设施良好,便于利用周边的生活、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 5.3.2地形平坦,场地交通便利,方便老年人进出。 5.3.3社区宜配套建设文化活动广场。 5.3.4社区建筑宜为低层建筑或设置于建筑物首层,使用的房间不应设置*地下室及半地下室。 5.3.5二层及二层以上建筑应设无障碍电梯,且至少有1台电梯可容纳担架,可容纳担架电梯轿厢宽 度应不小于1.60m,深度应不小于2.0m,轿厢门洞净宽应不小于1.1m。 5.3.6 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符合GB50016的规定, 5.3.7 建筑空间设计应动静分区,服务流*应便捷,地面应平整防滑。 5.3.8建筑物应造型简约,避免大量使用装饰性构件,宜采用智能化设备设施。对于已建成社区,宜 充分利用既有建筑进行改造。 5.3.9社区中主要功能房间应有良好的自然采光,采光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楼(地)面面积之比宜符 合表1的规定

1采光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楼(地)面面积之

5.3.10建筑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主要功能房间外窗的实际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所*房间面积的 /15,并应采取可以调节换气量的措施。 5.3.11主要功能用房朝东、西和南向的外窗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 5.3.12建筑中的休息室宜与保健室、康复室、公共活动用房等产生噪声的房间分区布置,避免干扰 5.3.13室内空间地面色彩宜选用中等或较高明度的暖色,墙面色彩应柔和,并与地面形成差异

特风情、错落有致、聚散有度、有机构成等特点。 5.4.2景观要彰显创意,形成自身特色,与康养度假的功能相吻合,体系完整,构筑物、绿地、水体 5.4.3社区内部景观与外部景观协调,整体效果好。 5.4.4社区内形成绿道体系,并与外部生态环境有机连通。应有1个或1个以上的标志型景观,3个 或3个以上的重要景观点。

DB5104/T 28202

5.5.1通往社区的道路交通应便捷流畅,宜人车分流

5.5.2通往社区的步行道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5. 6. 1室内活动空间

5.6.2室外活动场地

5.6.2.1室外活动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室外活动场地应与康养住宅的出入口临近设置, 且应选择*避风、向阳处。 室外活动场地可与社区公共绿地、儿童活动场地、健身步道等结合设置;布局宜动静分区 宜设置健身器材、座椅、花架、阅报栏等设施。 服 场地表面应平整、防滑、不积水

5.6.2.2室外活动场地高差部位的设计应符合

a)坡道应为无障碍坡道。 b)室外台阶不应采用无踢面和直角形突缘的踏步,且应防滑;台阶两侧宜设置扶手;台阶宽度大 于或等于3m时,宜*中间加设扶手:台阶顶部宜设置感触警示路面。

5.6.2.3社区应建设室外健身公园,健身步道路面用地不少于20%,绿地面积不少于3

DB5104/T 282021

圈内,至少配有1处适合12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的户外游戏场地,宜提供攀爬架、标准篮球场、标准 排球场、1块(8人制)或2块(5人制)的足球场等设施。 5.6.2.4周边绿地宜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种植配置,不应种植带刺、有毒及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 物;*主要的活动场地区域宜种植高大落叶乔木。 5.6.2.5独立设置的康养服务设施宜设置屋顶绿化,可利用屋顶做室外活动场地。

5.7.1社区商业设施的设置应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协调。 5.7.2社区应设/配有以康养为主体的消费体验店,社区500m范围内至少包含两家商业经营实体,并 建有养身、养心、养智的服务店。 5.7.3社区商业设施的建设规模应与社区房住人口规模相匹配,社区商业设施建筑面积应符合 GB50180的要求,业态组合合理。 5.7.4社区大中型零售设施的店面和店内营业场所购物环境的基本要求,营销设施配置、售货单元与 营销设施应符合GB/T17110的要求。 5.7.5社区商业设施的建设应以便利生活为原则,选址及经营应便于社区居民的消费,且不应干扰居 民生活。

5.8.1建筑物出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供居民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且宜*不同方向,建筑出入口至机动车道路之间应留有缓冲 空间。 b 出入口应为无障碍出入口;出入口处的平台与建筑室外地坪高差不宜大于500mm,并应采用缓 步台阶,台阶和坡道的设置应与人流方向一致, C) 主要出入口宜设门斗,出入口应采用向外开启的平开门或电动感应平移门,应设置紧急疏散门, 不应选用旋转门。 d 主要入口门厅处宜设休息座椅和无障碍休息区。

a)过厅、走廊、房间等不应设门槛,地面不应有高差;改造项目中如遇有难以避免的高差时,应 采用不大于1/12的坡道连接过渡,并应有安全提示。*坡道起止处应设彩色警示条,临近处 墙面设置安全提示及灯光照明。 走廊净宽不应小于1.80m,双侧墙壁不应有突出物。 c 休息室门的开启净宽不应小于1.20m,且应采用平开门或推拉门。卫生间门的开启净宽不应小 于0.80m,且选择平开门时应向外开启。 d)过厅、电梯厅、走廊等位置宜设置休憩位置,并应留有轮椅停靠空间

DB5104/T 28202

a 楼梯应为无障碍楼梯。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20m。梯段起始处设彩色警示条,踏 防滑条。楼梯平台区内不应设置踏步,楼梯踏步与走廊地面对接处应设安全提示或灯 D 电梯应为无障碍电梯。电梯运行速度不宜大于1m/s,电梯门应采用缓慢关闭程序设 感应装置。

5.8.4公共通道及疏散通道的门扇,应距地0.65m以上,且安装透明玻璃;防火门的闭门器 尼缓冲装置。

卫生间的门宜安装便于施救的插销,自用卫生间门上宜留有观察窗口。 社区建筑的地面应采用不易破碎、耐磨、防滑、平整的材料。 社区应设置紧急求助系统,能够实现突发情况一键报警

5.9.1图形符号应符合GB/T10001.1的要求。 5.9.2位置标志、平面示意图、街区导向图、导向标志符号应符合GB/T20501.2,GB/T20501.3,GB/T 20501.4,GB/T20501.6的要求。

5.9.4社区内养老服务的图形标志宜符合MZ/T131的要求,配色应便于识别,不应使用反光 作标志标牌。

社区宜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康体疗养、健康监测、心理辅导、医疗金融、膳食指导、康 生态体验等服务

6.1.1 社区宜为居民提供从出生、幼儿期、青少年期、中年期到老年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6.1.2社区宜配备智能体检仪,为居民定期提供健康体检服务。 6.1.3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居民,社区宜提供针对性服务,例如出生时提供建立生命档案服务、幼儿 期提供儿科服务、青少年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成年期提供孕育服务、老年期提供养老服务等。

DB5104/T 282021

6.3.1应设立智慧社区康养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上诊疗、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等 多维度的综合性服务。

6.3.3*下智慧康养服务中心和各类加盟社区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开展健康讲堂、健康管理训练营、 社区老年大学兴趣班、社区健康周末行等活动,建立*下服务社群,为康养人群生活提供全面的社会文 化工作支持。

6.4.1经常举办亲子、家庭文体活动。 6.4.2有帮扶困境儿童的措施或渠道。 6.4.3有提高家长养育能力的培训课程或活动。 6.4.4有鼓励儿童表达、参与社区建设/家庭生活的措施、活动 6.4.5定期对儿童游乐设施进行消毒,并检测其安全性。

6.6.1社区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接受《儿童权利公约》培训,能友好对待儿童,应设立儿童暴力报告 热*及应对机制。

鼓励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暂不具备条件的,应通过社区托管、社会组织代管或居民自管等方 。新建居住社区应按照不低于物业总建筑面积2%比例且不低于50平方米的要求配置物业管理月 有居住社区应因地制宜配置物业管理用房

7.1.1社区服务人员应统一着装,着装应庄重、大方、得体。 7.1.2社区服务人员挂牌上岗,工作牌内容包括工作人员姓名、所属部门、照片等基本信息。 7.1.3应有卫生服务人员,有社区全科医生,

旧房改造内墙抹灰工程施工方案DB5104/T 28202

DB5104/T 28202

DB5104/T 28202

7.2.1应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服务规范与操

7.2.2应有制度、服务规范和操作标准的实施记录和改进措施。

7.2.2应有制度、服务规范和操作标准的实施记录和改进措施。

应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管理居民的人口基本情况、健康档案、社区卫生资源等信息。系统分为: 当案管理系统和预警中心系统。 档案管理系统。使用智能化和信息化手段,可采用辖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服 务时,由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 应记录GB∕T 10429-2006 单级向心涡轮液力变矩器型式和基本参数,同时为服务对象填写并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d 预警中心系统。将居民体征数据上传至家医系统后台,根据不同人群类型的异常数据指标,* 家医后台实时进行异常数据报警。当体征数据异常且持续一段时间后,可通过网络的方式将异 常体征数据传至给本人或紧急联系人

社区服务人员除完成本职工作外,应定期组织参加康养知识培训,具备一定的康养常识储备 社区应制定和执行物业管理规范、服务规范手册等制度文件,定期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及 投诉并进行整改,档案记录完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