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文件与技术规范汇编(经纬教研中心).pdf

国土空间规划文件与技术规范汇编(经纬教研中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9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5114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国土空间规划文件与技术规范汇编(经纬教研中心).pdf简介:

"国土空间规划文件与技术规范汇编(经纬教研中心).pdf"这本书是由经纬教研中心编著的,它主要针对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相关的规划文件和技术规范。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对土地、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各类空间要素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的综合性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本书的内容可能包括了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政策、法规,各类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乡村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的详细技术标准和操作指南。它旨在为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等相关人员提供权威、全面的参考依据,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最新的规划理念、方法和技术要求。

作为一本专业性的教材或参考书籍,它对于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国土空间规划文件与技术规范汇编(经纬教研中心).pdf部分内容预览:

[海洋牧场水动力和环境条件]是指环境系统对海洋牧场重要 设施及生物健康生长的限制作用,通过流速、海水水质等级(营

海洋牧场水动力和环境条件是指环境系统对海洋牧场重要 设施及生物健康生长的限制作用,通过流速、海水水质等级(营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是指由本地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总量, 取评价单元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评价单元年均水质目标浓度

T/CEC 150-2018 低压微电网并网一体化装置技术规范W =100×C,×Q×exp 100×C.×Q 86400u

式中,W为过境水环境容量,t/a;C。为水质目标浓度值, mg/l;Q为过境水资源量,亿m3;K为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1/d; l为过境河长,m;u为流速,m/s;C。为上游水质目标浓度值。 降解系数可根据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确定,在一般情况下, CODcr降解系数的取值应不大于0.2(1/d),氨氮降解系数的取值 应不大于0.1(1/d)。地方在计算时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方法二: 该方法为根据不同的水文水动力与水质特征,利用表达水体 净化机制的水质模拟计算水环境容量,有条件的地区应优先 采用。计算过程为:以控制断面(节点)为基点,采用图形叠加

(2)评价步骤 第一步:光热条件评价。整理区域内及周边地区气象台站

生态评价的目的主要是识别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对重 要、生态敏感或脆弱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 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反映。 由于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和生态问题差异较大,需在评价前对 评价区生态系统状况及生态问题进行分析,识别评估区域的主导 生态服务功能和关键生态问题,进而确定相应的评估指标。例如 在北方干旱平干旱地区评估时要重点考虑防风固沙功能和土地 沙化问题,在西南喀斯特地区评估时要重点考虑名漠化问题,在 滨海地区评估时要重点考虑海岸防护和海岸侵蚀等问题。 省级尺度,在生态保护单项评价结果基础上,要衔接相应的 全国评价结果,两者中取高值。 市县尺度,生态方面不用再进行单项评价,直接使用省级生 态保护单项评价结果。 (1)评价方法 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 在分析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关系的基础 上,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征,按其对全国和区域生态安全的 重要性程度划分重要性等级。在省级尺度,评估指标主要包括生 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海岸防护等生 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Max([生物多样性维护重要性] 39

系统类型,进而补充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 (i)优势生态系统类型:生态区的优势生态系统往往是该地 区气候、地理与土壤特征的综合反映,体现了植被与动植物物种 地带性分布特点。对能满足该准则的生态系统的保护能有效保护 其生态过程与构成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 (ii)反映了特殊的气候地理与土壤特征的特殊生态系统类 型:一定地区生态系统类型是由该地区的气候、地理与土壤等多 种自然条件的长期综合影响下形成的。相应地,特定生态系统类 型通常能反映地区的非地带性气候地理特征。体现非地带性植被 分布与动植物的分布,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i)只在中国分布的特有生态系统类型:由于特殊的气候地 理环境与地质过程,以及生态演替,中国发育与保存了一些特有 的生态系统类型。而在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具有特殊的价值 (iv)物种丰富度高的生态系统类型:指生态系统构成复杂, 物种丰富度高的生态系统,这类生态系统在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中 具有特殊的意义。 (v)优先保护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红树林、海草床、珊瑚 礁、滨海湿地、河口、海岛等是海洋生物完成生长、繁殖、迁徙 等生活史所需的关键栖息地,具有典型性、物种珍稀性和多样性 等特征,

②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

Pi为降雨量(mm),Ri为地表径流量(mm),ETi为蒸散发 量(mm),Ai为i类生态系统面积(km²),i为研究区第i类生 态系统类型,i为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数。 降雨量(P;)和蒸散发量(ET)根据实测数据通过空间差值 求得,地表径流量(R)通过公式计算求得:

地表径流量(R)=P;xα

式中,α为平均地表径流系数,按地表生态系统类型计算, 各生态系统类型平均地表径流系数如下表:

③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 水土保持是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地等)通过其结构与过程 减少由于水蚀所导致的土壤侵蚀的作用,通过该项指标评价,识 别现状和未来承担水土保持功能的重点区域。水土保持功能主要 与气候、土壤、地形和植被有关。以水土保持量量(潜在土壤侵 蚀量与实际土壤侵蚀量的差值)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修正的水土 流失方程(RUSLE)进行计算,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A为水土保持量(t/hm2.a):R为降雨侵蚀力因子 (MJ·mm/hm?.ha),K为土壤可蚀性因子(t·hm?.h/hm?.MJ·mm), L、S为地形因子,其中,L表示坡长因子,S表示坡度因子;C 为植被因子。 降雨侵蚀力因子R:是指降雨引发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通 过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因子反映,计算公式如下:

24 1Z2 αP1:7265 n ij,k i=1 i=0

式中,mc、msilt、ms、orgC分别为粘粒、粉粒、砂粒和有 机碳的百分比含量。 地形因子L×S:L表示坡长因子,S表示坡度因子,是反映地 形对土侵蚀影响的两个因子。在评估中,可以应用地形起伏 度,即地面一定距离范围内最大高差,作为区域土壤侵蚀评估 的地形指标

式中,C旱为旱地的植被因子,C1为小数形式的植被覆盖度。 其他生态系统类型按下表赋值:

④防风固沙功能重要性 防风固沙是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地等)通过其结构与过程 减少由于风蚀所导致的土壤侵蚀的作用,通过该项指标评价,识 别现状和未来承担防风固沙功能的重点区域。以防风固沙量(潜 在风蚀量与实际风蚀量的差值)作为主要评估指标,采用修正的 风蚀方程来进行计算,主要考虑因素有风速、降雨、温度、土壤、 地形和植被等,具体公式如下: 防风固沙量(SR)=潜在风蚀量(Si)-实际风蚀量(Sp)

Qpmax = 109.8(WF × EF × SCF × RS × Vc)

SR、Si、Sp的量纲单位为t/km?a。Qi、Qimax分别为潜在凤沙 转移量和最大转移量,Op、Opmax分别为实际风沙转移量和最大 转移量,量纲单位为kg/m;z为最大蚀出现距离(m);WF、 EF、SCF、RS、Vc分别为气候因子、土壤可蚀因子、土壤结皮 因子、地表糙度因子和植被覆盖因子,计算方法如下:

WF=Wf ×P × SW ×SD

Wf为各月多年平均风力因子,P为空气密度,g为重力加速 度,SW为各月多年平均土壤湿度因子,无量纲;SD为雪盖因子 无量纲。

sa为土壤粗砂含量(0.2mm~2mm)(%);si为土壤粉砂含 量(%);cl为土壤粘粒含量(%);OM为土壤有机质含量(%); CaCO3为碳酸钙含量(%),可不予考虑

k.=0.2(4H)2/L

为距离L范围内的海拔高程差

土流失敏感性]=R×K×LS×C

形起伏度因子,C为植被覆盖因子,各因子的赋值方法见下表

石漠化敏感性]= D ××C

式中,D为碳酸盐出露面积比例,P为地形坡度,C为植被 覆盖,各因子的赋值见下表

DB32∕T 3940-2020 公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库架构设计规范沙漠化敏感性]= I×W×K×C

1、W、K、C分别为十燥度指数、冬春季节大于6m/s的起 风沙天数、土壤质地和植被盖度因子,各因子的赋值见下表。 I=0.16(全年≥10°积温/全年10°期间的降水量)

[海洋灾害凤险]是指沿海地区海洋牧场受到海浪、海冰等灾 害的危险性,

2)城镇建设功能指向的灾害评价

2)城镇建设功能指向的灾害评价

第三步: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根据单项灾种危险性评价结果, 采用区域综合方法、最大因子方法等确定气象灾害风险,划分气 象灾害风险度高、较高、中等、较低、低5个等级。 2)地质灾害危险性 ①地震危险性 第一步:活动断层距离分析。活动断层一般是指距今12万 年以来有充分位移证据证明曾活动过GB∕T 9781-1988 建筑用纸面草板,或现今正在活动,并在未 来一定时期内仍有可能活动的断层。根据活动断层分布图,按照 活动断层距离划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和低凤险5个等级

第三步:地震危险性评价。取活动断层距离及地震动峰值加 速度中的最高等级,作为地震危险性等级,划分地震危险性高、 较高、一般、较低和低5个等级, ②地质灾害易发性 第一步:崩滑流易发程度评价。采用地形坡度、地形起伏度、 地貌类型、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类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力史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等主要指标计算确定。评价建议采用 概率比率、证据权方法,进行崩滑流易发程度评价,将 易发程度分为高易发、较高易发、一般易发、较低易发、低易发 5个等级。或直接利用历史地质灾害发育点密度、面密度和地质 灾害隐患点,生成地质灾害易发程度,避让高易发区和地质灾害 隐惠点。 第二步:地面沉降易发程度评价。利用地面沉降累计沉降量 或年地面沉降速率确定地面沉降易发程度等级,按照就高不就低 原则,满足一项即可划入对应的等级

第三步:地面塌陷高易发区评价。根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 查采空区陷成果、城市地质调查成果、重点地区岩溶塌陷调查 或危险性评估成果,因地制宜,合理避让地面塌陷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