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203-2005 火力发电厂煤和制粉系统防爆设计技术规程.pdf

DLT 5203-2005 火力发电厂煤和制粉系统防爆设计技术规程.pdf
标准编号:DLT 5203-2005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49860
免费资源

DLT 5203-2005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LT 5203-2005 火力发电厂煤和制粉系统防爆设计技术规程.pdf简介:

"DLT 5203-2005 火力发电厂煤和制粉系统防爆设计技术规程.pdf" 是一份由中国电力工业协会发布的技术规程,全称是《火力发电厂煤和制粉系统防爆设计技术规程》。这份规程主要针对火力发电厂中涉及煤和制粉系统的防爆设计提出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导。

规程的内容涵盖了煤的储存、运输、破碎、干燥、筛选、混合、制粉以及燃烧等全过程,重点强调了防止煤粉爆炸的风险管理。它规定了煤粉的粒度、含氧量、温度等参数的控制范围,以及设备的选型、布置、通风、防火防爆设施的设计要求,旨在确保发电厂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煤粉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安全和设备稳定运行。

该规程适用于设计、改造和运行中的火力发电厂煤和制粉系统,是中国电力行业在这一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

DLT 5203-2005 火力发电厂煤和制粉系统防爆设计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1除排粉机前、排粉机出口至主燃烧器或乏气燃烧器的管道 和再循环管上可装设隔离阀处,其他煤粉管道上均不应装设隔离

DL/ T 5203 2005

阀。隔离阀的布置应排除其中有积粉的可能,并宜布置在垂直管 道上。 2磨煤机入口热风管道上应设置隔离阀(隔离门)。在采用 就地吸入冷风调温时,冷风调节阀(门)应装设在热风调节阀(门) 和热风隔离阀(门)之间,否则应在热风调节阀和热风隔离阀之 间加装通大气的冷风隔离阀(门)或引入压力冷风。 3干燥剂送粉系统通向排粉机的热风道应装设两个隔离阀 (门),并在两个隔离阀(门)之间装设通大气的冷风隔离阀(当 有压力调温冷风时除外),

阀。隔离阀的布置应排除其中有积粉的可能,并宜布置在垂直管 道上。 2磨煤机入口热风管道上应设置隔离阀(隔离门)。在采用 就地吸入冷风调温时,冷风调节阀(门)应装设在热风调节阀(门 和热风隔离阀(门)之间,否则应在热风调节阀和热风隔离阀之 间加装通大气的冷风隔离阀(门)或引入压力冷风。 : 3干燥剂送粉系统通向排粉机的热风道应装设两个隔离阀 门),并在两个隔离阀(门)之间装设通大气的冷风隔离阀(当 有压力调温冷风时除外)。 4.2.3贮仓式制粉系统干燥剂送粉时,通向排粉机的热风宜由空 气预热器中间抽出《采暖空调用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GB/T29735-2013》,以满足4.1.8及排粉机对热风温度的要求,如 果无法满足,应入调温用压力(或就地)冷风,并设置相应的 调节阀(门)。 4.2.4采用高温炉烟于燥的风扇磨煤机系统,在给煤机到磨煤机 的给煤管上应设置电动煤闸门。 4.2.5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床体给料装置运行压力比与其连接的 锅炉炉膛压力低时,应有闭锁漏斗或其他设施,以防止燃烧产物 反向流动。 4.2.6煤粉仓和输粉机应设置固定的吸潮管系统,煤粉仓上吸潮 管应装设远方操作的电动隔离阀。 4.27煤粉仓宜设置通向相邻磨煤机系统或相邻锅炉制粉系统 的吸潮管,叫装设手动隔离阀。 4.2.8对爆炸感度高(高挥发分)和自燃倾向性高的烟煤和褐煤 不宜设置输粉设备。 4.2.9除磨制无烟煤外的制粉系统应设置灭火设施,灭火系统应 由快速动作的阀门控制。 4.2.10宜设置情化系统作为启动、断煤、停运、着火时进行情 化,以减少爆炸危险,情化系统宜由快速动作的阀门控制。 4.2.11按情性气氛设计的制粉系统,应设置情化和灭火系统。

气预热器中间抽出,以满足4.1.8及排粉机对热风温度的要求,如 果无法满足,应引入调温用压力(或就地)冷风,并设置相应的 调节阀(门)。 4.2.4采用高温炉烟于燥的风扇磨煤机系统,在给煤机到磨煤机 的给煤管上应设置电动煤闸门。 4.2.5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床体给料装置运行压力比与其莲接的 锅炉炉膛压力低时,应有闭锁漏斗或其他设施,以防止燃烧产物 反向流动。 426煤粉合和输粉机应设置周定的吸潮管系统,煤粉合上吸潮

DL / T 5203 2005

4.2.12应采取措施使系统中气粉混合物在各路送粉管道中分配 均勾。同一层燃烧器各一次风(送粉)管中的粉量偏差不应超过 下列规定:直吹式制粉系统为10%:贮仓式制粉系统为5%。 4.2.13对爆炸感度高(高挥发分)和自燃倾向性高的烟煤和褐 煤采用中速磨煤机时,宜设置磨煤机冷却风系统或其他防爆措施。

4.3.1运煤系统建筑、煤仓间和锅炉房应避照GB50058及DL5000 的规定,按爆炸、火灾和危险性划分等级的厂房进行设计。 4.3.2在原煤仓上部的厂房和封闭式运煤栈桥的外墙应装设玻 璃窗户,这些窗户应向大气(不应向锅炉房或汽轮机房)方向泄压。 4.3.3运煤系统建筑、煤仓间和锅炉房的内墙应光滑、不积粉, 应减小带式输送机的转运点处落煤高差,应有可靠的捕灰、抑尘 装置,或设置水冲洗墙和地面的装置。 4.3.4运煤系统建筑,煤仓闻和锅炉房内的暖气片应采用易于清 扫的光管,其表面极限温度不应超过160℃。严禁采用明火采暖。 4.3.5上述建筑物内的平台、扶梯,除防爆门排出口之上及有特 殊要求的平台之外,其他应采用格栅式平台扶梯。

4.4.1当采用筒仓贮存自燃倾向性高的煤种时,应设置情化、防 爆、通风以及监测温度、可燃气体(或化介质)等设施,这些 设施包括伯不限干: 1 按4.9.9设置安全监控装置和报警信号。 2 按4.10.5设置防爆门。 3 设置通风排气系统,排除筒仓上部可燃气体,不留死角。 4 设置情化系统。 5 简仓下部有防止空气漏入的设施。

4.4.2简仓和原煤仓内表面应光滑。其几何形状和结构应使煤

体流动顺畅,而且能使煤全部自流排出。 4.4.3对黏性大、有悬挂结拱倾向的煤,在筒简仓和原煤仓的出口 段宜采用内衬不锈钢板、光滑阻燃型耐磨材料或不锈钢复合钢板。 宜装设预防和破除堵塞的装置,包括在金属煤斗侧壁装设电动或 气动破拱装置,或其他振动装置。这些装置宜远方控制。当原煤 仓出口处壁面写水平面夹角大于70°时,可不装设振动装置。对 爆炸感度高(高挥发分)和自燃倾尚性高的烟煤和褐煤采用气动 破拼时,其气源宜采用情性气体

4.4.4当贮存爆炸感度高(高挥发分)和自燃倾向性高的烟煤和

非圆简仓型原煤仓的相邻两壁交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应小于 55°,壁面与水平面的交角不应小于60°。对于黏性大或爆炸感 度高(高挥发分)和自燃倾尚性高的烟煤和褐煤,相邻两壁交线与 水平面的夹角不应小于65°,壁面与水平面的交角不应小于70°。 相邻壁交角的内侧应做成圆弧形,圆弧的半径不应小于200mm。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原煤仓出口段壁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应小 于70°。 4.4.6在严寒地区,钢结构的原煤仓,以及靠近厂房外墙或外露 的钢筋混凝土原煤仓,仓壁应有防冻保温装置。 4.4.7宜在原煤仓上部空闻或金属煤斗下部设置通入灭火用情 性气体的引入管(DN≥25mm)固定接口。 4.4.8应采取措施防止空气与煤粉混合物及可燃气体在筒仓和 原煤仓内积聚。应消除筒仓和原煤仓顶部的死角空间,防止可燃 气体和煤粉积聚。某上部应设置排除可燃气体和煤粉混合物的排 气装置。

煤仓或简仓的长径比应小于5

4.5制粉系统的设备、管道及部件

DL /T 5203 2005

4.5.1制粉系统的设备、管道及部件应是气密型的,避免煤粉沉 积,并能清除运行时高温部件表面上的煤粉层。 4.5.2不装设防爆门时,系统设备、管道及部件按抗爆炸压力或 抗爆炸压力冲击设计,应按下列规定: 1系统运行压力不超过15kPa的设备、管道及部件,应按承 受350kPa的内部爆炸压力进行设计:系统运行压力超过15kPa 时,应按承受400kPa的内部爆炸压力进行设计。 2制粉系统某些部件,如大平面、尖角等可能受到冲击波压 力作用,应根据这些作用对其强度的影响进行设计。 4.5.3装设防爆门时,系统设备、管道及部件按减低的最大爆炸 压力设计,应按下列规定: 1给煤机及给煤管、给粉机、锁气器、输粉机按承受不小于 40kPa的内部爆炸压力进行设计。 2钢球磨煤机和中速磨煤机系统,除1款所列之外的设备、 管道及部按承受150kPa内部爆炸压力设计。 3风扇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设备、管道及部件按承受不 小于40kPa的内部爆炸压力进行设计。 4泄爆装置的型式、有效泄压面积及额定动作压力;按4.10 的相应规定。 4.5.4设备和部件的结构设计强度,应采用机械荷载、运行压力 和内部爆炸压力引起的组合应力加上由制造厂和买方协议确定的 磨损裕度进行计算。 4.5.5不装设防爆门的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按抗爆炸压力或抗 爆炸压力冲击设计。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范围内的设备、管道及 部件应按4.5.2的规定设计。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的范围从给煤机

爆炸压力冲击设计。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范围内的设备、管道及 部件应按4.5.2的规定设计。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的范围从给煤机

DL / T 5203 2005

4.6管道和烟、风道设计

原煤管道宜垂直布置,受条件限制时,与水平面的倾斜 小于70°。原煤管道宜采用圆形,管径应根据煤的黏性和 选择。在燃用腐蚀性和粘性强的煤种时,可采用不锈钢或

机引入于燥剂的烟、风道及向排粉机引入的热风道与水平面的夹 角应不小于60°;给粉管道应顺着气流方向与气粉混合器短管相 接,其与水平面的倾斜角不应小于50°。 4.6.3煤粉管道(包括钢球磨煤机喉管、接头短管、变径管、设 备进出口接管等)的布置和结构不应存在煤粉在營道内沉积的可 能性。

4.6.4送粉管道的配置和布置应防止煤粉沉积和燃烧器回火,不

立有柠饰和批而。纳 水平布置,否则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不小于45°: 1贮仓式制粉系统热风送粉:在锅炉任何负荷下,从一次风 箱全燃烧器和从排粉机至芝气燃烧器之间的管道,流速不低于 25m/So 2仓式制粉系统十燥剂送粉:在锅炉狂何负荷下,从排粉 机至燃烧器的管道,流速不低于18m/s。 3直吹式制粉系统:在锅炉任何负荷下,从磨煤机(分离器) 至燃烧器的管道,流速不低于18m/s。 4.6.5应配备清扫系统,在系统停止运行时对送粉管道及其部件 进行扫。 4.6.6煤粉管道和送粉管道宜采用焊接连接以减少法兰数量。 4.6.7在钢球磨煤机入口于燥段上,应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布置 燥风管、给煤管、分离器回粉管、再循环管。宜使煤从给煤管浴 干燥段中心线落下。回粉管宜在给煤管下方500mm~1000mm处 与水平面夹角不小于60°接入:再循环管在回粉營下方与水平面 夹角不小于45°接入,且距腾煤机进口的距离不小于2倍再循环

4.6.7在钢球磨煤机入口于燥段上,应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布置干 燥风管、给煤管、分离器回粉管、再循环管。宜便煤从给煤管沼 干燥段中心线落下。回粉管宜在给煤管下方500mm~1000mm处 与水平面夹角不小于60°接入:再循环管在回粉管下方与水平面 夹角不小于45°接入DB61/T 1035-2016 大型展览消防安全技术规范,且距蘑煤机进口的距离不小于2倍再循环 管的直径。

4.6.8贮仓式制粉系统热风送粉的一次风箱布置位

混合器,送粉管道丛风箱下面垂直引出,并在垂直管段装设隔离阀。

DL /T 5203 2005

4.6.9制粉系统管道上的检查孔、清扫孔、人孔等均应做成气密 式的。

JC∕T 2257-2014 数控串珠绳异型石材加工机4.7.1煤粉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