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T 3365-02—2020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pdf

JTGT 3365-02—2020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TGT 3365-02—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48904
免费资源

JTGT 3365-02—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GT 3365-02—2020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pdf简介:

JTGT 3365-02—2020《公路涵洞设计规范》是中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技术规范,它主要针对公路涵洞的设计、施工、材料选择、结构分析以及维护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导。该规范的全称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涵洞设计规范”,属于公路工程领域内的专业标准。

JTGT 3365-02—2020版本是在2020年发布的,它对公路涵洞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尺寸确定、荷载分析、施工技术、耐久性要求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和完善,以适应公路建设技术的发展和公路使用条件的变化。它为保证公路涵洞的结构安全、经济合理性以及使用寿命提供了重要的设计依据。

总的来说,这个规范对于公路涵洞的设计者、施工人员、监管机构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旨在提高公路涵洞工程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标准。

JTGT 3365-02—2020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长度、基础形式及埋置深度、修建年代、损毁修复等情况及利用的程度。 5.1.3施工图设计阶段涵洞布设应在初步设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调查、 核实、补充或修正,确定涵洞的位置、孔数孔径、结构类型及各部尺寸。并应符合下 列要求: 1涵洞可绘制涵址平面示意图。对地形及水文条件复杂的涵洞,应绘制涵址地形 图。增绘地面等高线;洪水泛滥线;涵洞及调治构造物位置;改沟位置;改扩建工程 既有墩台、进出口及铺砌的位置和高程等。 2沿路线方向的涵址中线沟渠断面;当沟渠与路线正交时,即为沟渠的横断面。 若沟形复杂,洞口不易布置时,可选择上、下游洞口附近补充断面。当路幅较宽、斜 交角度较大时尚需增加必要的垂直沟渠的横断面。 3沟渠纵断面应示出沟渠纵坡、冲淤情况、涵址桩号、路基设计高程、历史洪水 位和设计水位的水面线。对改扩建工程,尚应增加既有涵洞、进出口铺砌加固等构造 物的位置和高程等。 4对存在不良地质的涵洞或移位、新增涵洞,其地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岩 土承载力应进行补充地质勘探。 条文说明 第3款沟渠纵断面多指涵址河沟纵断面,是用于涵址纵横向布置以及河道开挖, 河床加固等设计的需要。 5.1.4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涵洞布设,应按本规范第5.1.3条的要求进行;技术设 计阶段涵洞布设,应按本规范第5.1.2条的要求进行。

第3款沟渠纵断面多指涵址河沟纵断面,是用于涵址纵横向布置以及河道开挖 河床加固等设计的需要。 5.1.4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涵洞布设,应按本规范第5.1.3条的要求进行;技术 计阶段涵洞布设,应按本规范第5.1.2条的要求进行

5.2.1涵洞平面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 1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结合路线排水系统,适应农田排灌 经济合理地布设涵洞。并应满足本规范第1.0.5条规定设计洪水频率的排洪能力。 2三级公路上的漫水涵洞或过水路面在1/25设计洪水频率时,应满足车辆能安 全通行。车辆通行的涵(路)面水深不应大于0.3m。四级公路上的漫水涵洞或过水 路面在1/25设计洪水频率时,可有限度中断交通,其中断时间可按具体情况决定,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3涵洞位置应符合路线线形布设要求,当不受线形布设限制时,宜将涵洞位置 选择在地形有利,地质条件良好,地基承载力较高、沟床稳定的河(沟)段上。 4在跨越排水沟槽处、通过农由排灌渠道处、平原区路线通过较长的低洼或泥 召地带、傍山或沿溪路线暴雨时径流易集中地带以及边沟排水需要时,均应设置涵洞。 当地形条件许可,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并沟设涵。 5当涵洞距下游汇入河道较近时,应考虑下游河道的设计水位及冲淤变化对涵 同净高和基础理深的影响。 6在农灌区应与农由排灌系统相配合。当须局部改变原有系统时,不应降低原 有排灌功能, 7涵洞位置的布设,宜与水流方向一致,避免因涵洞布设不当,引起上游水位 雍高,淹没农田、村庄和路基,引起下游流速过大,加剧冲蚀沟岸及路基。 8涵洞的设置应综合考虑施工和养护维修的要求,降低建设和养护费用。 9沿线涵洞布设密度应根据地形、地貌、水文及农由排灌等自然条件确定,但 考虑路基施工压实方便,涵洞间距不宜小于50m。 10排洪涵洞和交通涵洞宜分别设置。如设置排洪涵兼交通涵时,应详细分析历 史洪水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洪安全措施。 条文说明 第10款排洪涵和交通涵,虽然在结构设计上基本相同,可相互借鉴,但其使用 功能不同,前者为排洪,后者通行人、畜和车辆,所以要求原则上宜分别设置。如两 者合并兼用时,则需采取必要的防洪、照明等安全措施,确保人、畜和车辆的通行安 全。 5.2.2山区涵洞平面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山岭地区宜一沟一涵。在降雨量大或者暴雨集中且山坡植被很稀疏的地区, 河沟均不宜合并设涵。当汇水区很小,两河沟相距很近,文具备沟通的条件下,通过 技术经济比较,可合并设涵,但应注意修建必要的防护工程。 2涵洞的布设应符合水流方向,不宜为减短涵长而止交布设。 3在截水沟排水出口处应布设涵洞,以免水顺边沟流经距离过长而冲刷路面和 路基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4路线的转角大于90°,曲线半径较小,弯道前的纵坡大于4%,且在200米内 又无其他涵洞时,在弯道地点附近应布设涵洞。 5路线沿水流方向由陡坡(≥5%)段过渡到缓坡(≤3%)段,在此200米内文 无其他涵洞时,在变坡点附近应布设涵洞, 条文说明 第1款在山区一般为一沟一涵,不宜改变河沟路径,将两沟合并设涵,即使在汇 水区很小,两沟相距很近,又具备沟通条件下,尚需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方可合并设 涵,但需修建必要的防护工程。 5.2.3山前区(丘陵地带)涵洞平面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流量较大、水流集中的丘陵河沟,可集中设置涵洞;当流量较小、水流分散时, 可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布设沿线涵洞。 2丘陵区宽谷槽由地带,可将涵洞布设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山坡坡脚或溪沟边岸附 近。 3在漫流无显著沟槽地带,可采取分片泄洪的原则,结合水流出路选择低洼处布 设涵洞,但不应过分集中布设。 4在山口冲积扇地区,应分散布设涵洞,不应强行改沟引至低洼处。两冲积扇间 洼地,亦应布设涵洞。 5路线跨越弯曲的河沟时,在地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进行裁弯取直,改移河 沟,使水流畅通,并尽量与路线正交。当路线跨越弯曲的沟谷处为坚硬的岩石,且涵 身很长时,不易改沟设涵,可将涵身设为曲线形,确保水流畅通,节省工程量。 条文说明 第3款当路线通过不受上游集中山洪影响,且无明显沟槽的平垣戈壁滩、草原, 沼泽、盐碱地等地区时,因暴雨后分散的水流汇集成片,一经筑路拦截,水流集中危 害路基,涵洞沿线布设不应过稀,可按分片宣泄洪水的原则,结合水流出路选择低洼 处设置涵洞,但需两涵之间迎水面设置人字形分水堤。 5.2.4平原区涵洞平面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农业灌溉所需的天然河沟和人工渠道位置,按天然排灌系统布设涵洞 避免因改沟合并占用农田和破坏既有的耕作和排灌系统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2对人工排灌渠道,应与当地有关部门协商涵址及孔径,避免调查不彻底,造成 施工期间或工后增补涵洞, 3在路线通过较长的低洼、泥沼地段时,应向当地居民、有关部门详细了解水 流趋向【5层】住宅楼全套设计(2000~3000平,含计算书,建筑图,结构图),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涵洞。 4路线靠近村庄时,涵洞布设应能排除村内沥水,且涵洞的出水口设置应不危 及农田和房屋。 5在有长期积水的低洼地段,应设置涵洞,以降低路基两侧水位差, 6当河沟严重弯曲、分叉时,可改沟取直或合并设正交涵。移位后的涵洞,上 游应有1.5倍河槽宽的直沟段长度,下游以占地面积及工程量最小为原则;宜设置上 下游防护工程,以防止引起上游水位雍高,造成淹没农由、村庄,或流速增大加剧下 游沟岸与耕地的冲蚀。 条文说明 第4款当路线靠近村庄时,要注意顺应村庄的水流出路设置涵洞,以便及时排出 村内的地面积水,且涵洞的出水口设置应不危及农田和房屋安全。在施工中因涵洞的 立置与当地村庄引起纠纷的事例较多,因此在设计中应详细调查并与当地村庄协商达 成一致意见,以免施工中涵洞移位。 5.2.5不良地质地段及特殊条件下的涵洞平面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路线穿过泥石流地段,涵洞可布设在流通区的最窄处,且孔径应适当增大, 净高应比流动泥石流的平衡高度高出1.0米以上。 2在软土泥沼地段,涵洞应选择在泥沼覆盖层较浅或厚度较薄的地带布设,以 更于地基基础的处理。 3在水库回水区段,涵洞应布设在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上。地形地质条件允许时, 可将涵洞移建于岸坡上。 4在流速或流量较大,亦或深窄河沟两岸横向坡度较大的情况下,当河沟水流 方向与路线不垂直时,宜将涵洞斜交布设,其斜度不宜大于45° 5路基高填地段,河沟边坡稳定、岩土密实时,可将涵址从沟底移至岸坡上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5.3.1涵洞立面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实际地形、地质及水文等条件进行涵洞立面布设,确保涵洞基础稳定 涵底不冲不淤。 2山岭重丘地区河沟纵坡较陡,水流流速较大,涵洞立面布设应结合具体地形 地质情况,设置缓坡涵或陡坡涵。 3平原微丘地区河沟纵坡较平缓,水流流速较小,设在天然河床上的涵洞,其 铺砌顶面高程及坡度应与天然沟底高程及沟底纵坡基本一致。 条文说明 第3款在平原微丘地区,因地形平坦,河沟纵坡较平缓,水流流速较小,设在天 然河床上或集散排水的较低洼处的涵洞立面布置,其原则是铺砌顶面高程及坡度应与 天然沟底或低洼处高程及纵坡基本一致。在本规范修订调研时,在平原区发现很多涵 洞已堵死,或涵前一片积水,根本无法排水,究其原因是涵底高程和纵坡设置不当, 也有涵洞孔径偏小原因造成的。 5.3.2山岭重丘区陡坡涵洞立面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纵坡小于10%的土质地基河沟,或纵坡小于30%的轻度风化岩石地基河沟, 可采用斜置式陡坡涵。涵底铺砌纵坡和原河沟纵坡基本一致时,涵洞基底可设置为齿 状基础或台阶形基础,出口段可设置为扶壁式。 2对纵坡大于或等于10%的土质地基河沟,或纵坡大于或等于30%的轻度风化岩 石地基河沟,可采用台阶平置式阶梯涵。阶梯分节长度宜大于或等于2m,相邻两节 的最大高差小于或等于0.75d(d为上部构造厚度);也可使相邻两节的高差大于d, 在两节接头处加砌挡墙,但应满足两节高差小于或等于0.7m或小于或等于ha/3(ha 为涵洞净高)。 3当河沟底天然纵坡变化较大时,可适应地形条件布设成缓坡及陡坡并用的(涵 底为不等长、不等高差的台阶形式)平置式坡涵。 条文说明 陡坡涵的设置,要求充分利用地形和地质条件,既要布置的经济合理,又要保证 结构物的稳定性。阶梯涵的沉降缝一般设在台阶落差断面,并结合地质及基础变化情 况设置、以防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而产生断裂。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