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0*23-2013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GB 50*23-2013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GB 50*23-2013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是中国国家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该规范主要针对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的设计提出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导。它涵盖了管道穿越选址、线路布局、结构设计、施工方法、安全防护措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的安全、经济、环保和可持续性。
该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的设计,包括陆地、水下、隧道、桥梁等多种穿越方式。它为设计者提供了科学的设计依据和技术标准,有助于避免或减少在管道穿越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和安全隐患。
由于你提到的是PDF文件的简介,实际的PDF文件内容会更为详细,包括具体的设计参数、计算方法、施工步骤、验收规范等,完整版的规范将为管道穿越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GB 50*23-2013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38*E,If. 0.02***15D 3L* 元D ** L* f.=R R2 * cos R≥3*00 α*
*.2.*水下管道应根据具体的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确定稳管 形式。
*.2.*水下管道应根据具体的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确定稳管
*.3.1水下穿越管段的作用计算应包括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 然作用监控系统投标书(含施工方案),并应按下列要求计算: 1永久作用应包括输送介质的内压力、管段自重、输送介质 重、管周土压力、静水压力、动水压力、温度变化产生的温度应力、
强制弹性变形产生的变形应力; 2可变作用应包括试运行或试压时管内的水重与内压力、清 管作用、施工拖管或吊管外力作用; 3偶然作用应包括地震影响、落石冲击力、沉船、抛锚或河道 疏浚产生的撞击力作用。穿越管段位于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a≥0.1g的地区,应计算地震造成的土压力、地基土液化作用;有 活动断层时的断层位移作用。
件及可能发生的工作状况进行作用组合。主要组合应为永久作 用;附加组合应为永久作用与可能发生的可变作用之和;特殊组 合应为永久作用与偶然作用之和,
*.3.3穿越管段的钢管许用应力,应按本规范第3.2.*条的许月
应力乘以不同的作用组合提高系数,许用应力提高系数应按表 *.3.3确定。
表*.3.3许用应力提高系数
*.*.1穿越管段应根据设计选用壁厚和管材等级,核算强度、冈 度及稳定性。
*.*.2核算穿越管段的强度应分别计算轴向应力、环向应
曲应力,根据作用组合计算出的各单项应力之和均应小于或等子 相应的钢管许用应力。
2当管段轴向变形受约束时
3弹性敷设产生的弯曲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十”或“一”选取应按最不利条件确定。 *.*.3穿越管段计算各单项应力后,应按下式核算当量应力,
“十”或“一”选取应按最不利条件确定。
*.5.1防护设计应根据水域特性、水文参数、水域及周边地貌、地 质情况,结合防护位置,采用适宜的护岸、护底、护脚、稳管和地表 排水防护措施。 *.5.2在河流上设置导流构筑物时,应根据河道的河势、地质、水 文参数、河道演变规律和防护要求规划治导线,并应避免冲刷农 田、村庄、道路和管道。
填筑材料宜就地取材。不应采用重黏土、粉砂、淤泥、盐渍土或有 机质土壤填筑。填筑物应分层夯实或压实,达到规定的密实度 要求。
*.5.*防护工程的设计洪水频率宜与穿越工程设计
同,护岸顶应高出包括浪高和雍水在内的设计洪水位0.
同,护岸顶应高出包括浪高和雍水在内的设计洪水位0.5m。若堤 岸顶低于设计洪水位,护岸宜作至堤顶。
*.5.5护岸工程基础基底理深宜
宜满足设计冲刷线下1m和冰冻线下0.3m的要求。在护岸工程 基础理深无法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可采取抛石、石笼、混凝土 柔性板措施护脚。护脚于垂直水流方向的防护长度不应小于设计 洪水冲刷深度的1.5倍
*.5.*护岸工程顺水流方向的长度,应根据实地水流形态、岸坡
地质条件及施工扰动岸坡情况确定,应大于施工开挖的岸坡
Psj (s)cosd Ps; =Psi1 十Psj2 Psi =nμ /2g Psi2 =≤%。 乙/2g
L=1+m².ha+Bi
(*. 5. 15)
5水平定向钻法穿越设计
5.1.1穿越断面应选择在水域形态稳定的地段,两侧场地应满足 布设钻机、泥浆池、材料堆放和管道组焊的要求。 5.1.2采用弹性敷设时,穿越管段曲率半径不宜小于1500倍钢 管外径;且不应小于1200倍钢管外径。 5.1.3水平定向钻敷设穿越管段的人土角宜为*°~20°,出土角 宜为*°~12°,应根据地质条件、穿越管径、穿越长度、管段理深和 弹性敷设条件确定。
5.1.*穿越深度应符合下列规
1水域穿越管段管顶理深不宜小于设计洪水冲刷线或蔬浚 深度线以下*m; 2穿越铁路、公路、堤防建(构)筑物时,穿越深度应符合有关 技术规定; 3穿越管段埋设深度应避开挖砂、采石、抛锚作业的影响。 5.1.5穿越管段应根据地基土层的稳定性和密实性,采取防止地 表塌陷的措施
5.1.*在水平定向钻穿越的管段上,除管端封头外不应有任何
件焊接或附加于管体上。若需在水域两侧设止水环,可在回 成后在穿越管段两端设置,并应保持防腐涂层的完整。 5.1.7定向钻不宜在卵石层、松散状砂土或粗砂层、砾石层 核山三出球业山一
成后在穿越管段两端设置,并应保持防腐涂层的完整。 5.1.7定向钻不宜在卵石层、松散状砂土或粗砂层、砾石层与破 碎岩石层中穿越。当出人土管段穿过一定厚度的卵石、砾石层时, 宜选择采取套管隔离、注浆固结、开挖换填措施处理。
5.1.7定向钻不宜在卵石层、松散状砂土或粗砂层、砾石层与破
5.1.8管道回拖经计算需要采取降浮措施时,宜内设充水管 配重。
5.1.8管道回拖经计算需要采取降浮措施时,宜内设充水管
5.1.10一次穿越距离过长或穿越出人土点两侧均有套管时,宜 采用导向孔对穿工艺施工。 5.1.11岩石层、卵砾石层等对管道存在划伤可能地段的定向钻 穿越管道回拖时,应采取措施保护管道不受损伤,其防腐层或外层 保护层应耐划伤。
5.2.1水域穿越管段埋深符合本规范第5.1.*条要求时,可不核 算水平定向钻穿越管段的水下稳定性。 5.2.2管段承受的作用与组合宜按本规范第*.3节的规定,根据 实际发生的条件选取。
5.2.2管段承受的作用与组合宜按本规范第*.3节的
5.2.3穿越管段回拖时,钻机最大回拖力可按下式计算值的1.5 倍3. 0 倍选取。
力作用下的径向屈曲失稳
中: P 泥浆压力(MPa),可按1.5倍泥浆静压力或回拖时泥 浆的实际动压力选取; *s 钢管屈服强度(MPa); 穿越管段强度设计系数; 穿越管段所能承受的极限外压力(MPa); 钢管弹性变形临界压力(MPa); 钢管弹性模量(MPa),取2.1×105; 钢管壁厚(mm); 钢管外径(mm); 泊桑比,取0.3; f。一一争 钢管椭圆度(%): Y 泥浆重度(kN/m3)
*.1.1隧道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b.1.1隧道位直的选择应付合下列安求: 1隧道穿越位置应符合管道线路总体走向,线路局部走向宜 根据穿越点位置进行调整。 2隧道位置的选定应根据洞口地形、地质、交通、弃渣场地、 施工条件、周围环境条件及要求确定。 3隧道穿越方案,应通过区域工程地质调查、测绘、结合 管道线路以及隧道施工、使用条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 确定。 *水域隧道工程不应影响堤防及附近建(构)筑物的安全,并 应根据已规划尚未建设的建(构)筑物对隧道结构的影响确定。 5对需设置辅助坑道和使用通风设施的隧道,应分析设置条 件和要求。 *水域隧道竖井宜选择在50m范围内无永久性架空输电线 路,30m范围内无永久性建(构)筑物的地方。 *.1.2隧道轴线应选择在稳定的地层中,不宜穿越工程地质及水 文地质极为复杂地段,宜避开溶洞、暗河、采空区。 *.1.3隧道结构的设计应以地质勘察资料为依据,地质勘察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5*8的 有关规定,按不同设计阶段及施工方法,确定隧道工程勘察的内容 和范围。对于长隧道或地质条件复杂的中长隧道,亦可按照工程 要求提前相应的勘察阶段。隧道施工中应通过对地层的观察和监 测反馈进行验证,并修正结构设计。
利影响;同时分析因隧道建设造成周围环境的改变对结构的作用。 *.1.5隧道结构的净空尺寸应满足隧道施工、管道安装、运营管 理的要求,并应分析施工误差、结构变形和位移的影响。 *.1.*水域盾构、顶管法隧道上部所需覆土层的最小厚度,应根 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设备类型因素决定,应大于2.0倍隧 道外径,且低于设计冲刷线以下1.5倍隧道外径,并应满足隧道抗 漂浮要求。对于冲淤变化大、砂土液化、挖砂取石、船舶抛锚水域 的隧道,应增大埋深
5.1.7隧道结构应按施工和止常使用阶段进行强度、刚度和 稳定性计算。对于混凝土结构,应进行抗裂验算或裂缝宽度验 算。当计人地震作用或其他偶然作用因素时,可不验算结构的 裂缝宽度。
*.1.8隧道弃渣设计时,应合理选择弃渣场地,支挡构筑物结构
*.1.9隧道设计、施工应贯彻环境保护的原则,采用环保型泥浆
并循环使用,废弃泥浆处理应达标并定点排放。
GB50108的有关要求分级DBD29-001-2012标准下载,隧道防水等级应符合表*.1.10的 要求。
表 *. 1. 10 隧道防水等级
*. 1. 11 隧道施工时应进行围岩及衬砌结构变形监测和施工环境 监测。
*. 1. 11 隧道施工时应进行围岩及衬砌结构变形监测和施工环境 监测。
.12隧道分级应符合表*.1.12
表*.1.12隧道分级分级重要性系数性质11. 1全国性输油(气)干线、支干线21. 0省、区、油(气)田输油(气)干线隧道和支线隧道*.1.13隧道分类应符合表*.1.13的要求。表*.1.13隧道分类隧道类型长隧道(m)中长隧道(m)短隧道(m)山岭钻爆法隧道L≥15001500>L>500L≤500水域钻爆法隧道L≥10001000>L>500L≤500水域盾构法隧道L≥12001200>L>800L≤800顶管法隧道L≥*00*00>L>200L≤200*.2作用*.2.1隧道结构上的作用分类宜按表*.2.1进行。在确定作用的数值时,应综合施工和使用年限内发生的变化情况,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有关规定。表*.2.1隧道结构上的作用分类作用分类作用名称结构自重围岩变形压力土压力结构上部或破坏棱体范围的设施及建筑物压力永久作用水压力及浮力预加应力混凝土收缩及徐变影响地基下沉影响包括管身结构自重、配重层重、保温层重、输送介质自重的自重作用2*:
JC∕T *5*-1992(199*) 用于水泥中的粒化增钙液态渣续表 *.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