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SL 247-2012 水文资料整编规范.pdf简介:
SL 247-2012,《水文资料整编规范》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水利行业标准,全称为《水文资料整编技术规程》。该规范主要针对水文观测、记录和整理过程中所需遵循的方法和要求,目的是为了保证水文资料的质量,提升水文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该规范详细规定了水文观测数据的收集、审核、计算、质量评价、分类、存储和管理等一系列流程,包括洪水、径流、降水、地下水、冰情、水质等各类水文要素的处理方法。它涵盖了水文站网设计、观测方法、资料整编规则,以及数据处理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SL 247-2012是水利水电行业从事水文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水文站的运行管理、水文预报、水资源评估、水利工程设计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
SL 247-2012 水文资料整编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Y=b+bX+bX++bmXm
、b2、、bm系数。 3)多项式方程:
DB14/T 1740-2018标准下载b0、b1、b2、、bm系数。 3)多项式方程:
Q=ao+aZ.+az++amZ
4.4.5采用单一曲线法整编资料的测站,流量测验符合GB 50179一93规定的间测条件,并实施间测时,间测期间可采用上 一年度或历年综合关系线进行整编。 4.4.6对于测站控制条件和河床在一定时期内基本稳定,但在 局部时段内存在变化或受结冰影响的测站,可采用临时曲线法定 线推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临时曲线法时,要求测次较多,能控制变化过程的 转折点。 2分析确定相对稳定时段和关系点分组,按定单一曲线的 要求,分别定出各稳定时段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3两相邻曲线间的过渡线,应根据过渡段的水位变化和关 系点的分布情况,可分别来用自然过渡、连时序过渡、内插曲线 过渡等方法。
4使用时段长的曲线采用插值法或拟合曲线法计算流量; 过渡曲线采用插值法或直接查读流量
4.4.7对于受经常性冲淤、受水草生长影响或结冰影响的测站, 可采用改正水位法定线推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改正水位法时,要求流量测次足够多,分布均匀, 流量精度较高且能控制流量变化转折点。 2点绘水位流量关系,绘制一条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即标曲线。 3计算水位改正数,各测点与标准曲线的纵差,即水位改 正数。测点在标准曲线上方者,水位改正数为负值,反之为 正值。 4以水位改正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参照水位趋势 线或其他图表,点绘水位改正数过程线。 5观测水位加相应时间的水位改正数得出改正水位,再以 改正后水位采用4.4.4条规定的方法查算流量。 4.4.8对于结冰期无冰塞、冰坝雍水现象或受水草生长影响的 测站,可采用改正系数法定线推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改正系数法时,要求流量测次足够多,分布均匀, 流量精度较高且能控制流量变化转折点。 2以畅流期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作为标准曲线,若畅流期水 位流量为非单一曲线时,根据测站具体情况确定一条标准曲线。 3以实测流量除以同水位在标准曲线上查得的流量,计算 改正系数。 4以改正系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参照水位、气温、 冰情等因素的变化趋势,点绘改正系数过程线。 5采用4.4.4条规定的方法查算初步流量,乘以相应时间 的改正系数,即为所求流量。 4.4.9对于受结冰如冰塞、冰坝及其他因素影响,造成水位突
2点绘水位流量关系,绘制一条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4.4.8对于结冰期无冰塞、冰坝雍水现象或受水草生长影的 测站,可采用改正系数法定线推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改正系数法时,要求流量测次足够多,分布均匀, 流量精度较高且能控制流量变化转折点。 2以畅流期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作为标准曲线,若畅流期水 位流量为非单一曲线时,根据测站具体情况确定一一条标准曲线。 3以实测流量除以同水位在标准曲线上查得的流量,计算 改正系数。 4以改正系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参照水位、气温、 冰情等因素的变化趋势,点绘改正系数过程线。 5采用4.4.4条规定的方法查算初步流量,乘以相应时间 的改正系数,即为所求流量。 44,对于受结冰如冰塞减及甘础因素影响法成水位究
4.4.9对于受结冰如冰塞、冰坝及其他因素影响,造成
然高的测站,可采用切割水位法定线推流。定线 列方法:
1以畅流期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作为标准曲线,参照上游不 受影响的邻近站的水位过程线或用其他方法,切割座高的水位部 分,使其恢复为正常水位。 2以切割后的水位,采用4、4、4条规定的方法查算流量。 4.4.10对于受变动回水影响,且断面基本稳定的测站,可采用 等落差法定线推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等落差法时,用上、下水尺断面间的落差计算的比 降应能代表基本水尺断面处的水面比降:各级水位、各种落差情 况下,测点较多并均匀分布。 2假定同水位不同落差的流量满足式(4.4.10): Q1/Q2=F(AZ1/△Z2)=(AZ/△Z2)A (4.4.10) 式中Q1、Q2一一同水位不同落差的流量,m/s AZi、△Zz一与QI、Q2相应的落差,m; Q1/Q一一同水位流量比; △Z/△Z2一同水位落差比; β一指数。 3计算各实测点的落差值,按落差值的大小排队。根据落 差变幅和测点分布,划分等落差点组,每组落差的均值代表该组 的等落差,分别定出各组测点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并按照次序 编号。 4根据落差确定推流曲线线号,由水位在相应的曲线上推 算流量;当落差值在相邻曲线落差值之间时,在两根曲线间内描 推流。 4.4.11受变动回水影响的测站,可采用定落差法定线推流,并 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验河段均勾顺直,河底较平坦,稳定流时的水面比降 接近河槽底坡。
式中 Qm 实测流量,m/s;
Qm/Q. = f(△2m/Z,)
GB/T 38310-2019标准下载Qm/Q. =(AZm/△Z.)2
Q/(AZ) = Q2/(AZ) =9
(4. 4. 12)
线检验、符号检验、反曲检查且不确定度最小时的β为最优 β值。 4确度Z一q关系曲线:根据优选的β值所定的Z一9曲线, 定线精度符合单一曲线的定线要求,即为推求流量采用的曲线。 5根据落差参证站的水位过程计算的落差△Z和优选的β 值,用本站水位推得9值,与相应的Z的乘积即为推求的 流量。 4.4.13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测站,可采用校正因数法定线推流,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位流量关系宜呈单式绳套,对复式绳套应分割后分别 进行校正。 2假定同水位不同涨落率的流量符合式(4.4.13):
Qm/Q.Vl十(1/us)(z/△t) (4.4.13) 式中 Qm一受洪水涨落影响时的流量,m/s Q一与Qm同水位的稳定流流量,m/s u一一洪水波传播速度,m/s; 5一一稳定流时的比降; △z一△i时间内水位增量,m V1+(1/us)(△z/△t)一校正因数。 3初步绘制2一Q。关系曲线:通过实测的水位流量关系点 据中心定一条稳定时期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4绘制之 u, 率,由实测点的水位推得Q.值,按式(4.4.13)计算各测点的 uSc uS uS (4.4.13)反算出Q。值,如果Q与一Q。关系线的偏差符合定 单一曲线的要求,则认为原定的之一Q。曲线合格。否则,应根据
对原定曲线进行修正。 6根据水位过程计算涨落率△之/t,再由水位推得Q。和 值,按式(4.4.13)计算Qm即为所求流量。 ,14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测站,当测验河段基本稳定,且下游 受变动回水影响时,可运用抵偿河长法原理,采用上游站水位 或本站水位后移法进行定线推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上游站水位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用试错法确定上游适当地点的水位与本站断面流量的 关系,采用单一曲线法定线。 2)用上游站水位,依关系曲线计算流量。 2采用本站水位后移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一个抵偿河长内,中断面的水位和河段槽蓄量及下 断面流量之简间皇单值关系。 2)确定后移时间初值:通过实测的水位流基关系点据中 涨落率为0的点初定一条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涨落率较大的测点,分别求出 各测点距初定水位流量关系线的水位纵差,除以相应 测点的涨落率,求其平均时间,作为后移时段的初 始值。 3)试错法确定2一Q关系曲线:给定各种不同的后移时 段,以测流平均时间后移一个时段后的水位与实测流 量建立关系,以满足单一曲线定线要求且水位流量关 系曲线不确定度最小者为最优。若各级水位的后移时 段不是常数,应按水位级分别确定。 4)以某瞬时后移一个最优时段后的水位,在2一Q关系 曲线上推算出的流量,即为该瞬时流量。 .15受某一因素或多种因素混合影响的测站,可采用连时序 定线推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有较多的流量测次,并能控制水位流量关系变化的转
折点。 2分析各时段影响因素,点绘水位流量、水位面积和水位 流速关系图,依测点时序分析,并参照水位过程线,根据主要影 响因素划分定线时段。 3根据各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水位面积和水位流速 关系变化趋势,依实测流量测点的顺序连绘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连绘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为绳套型曲线时,其绳套顶部或底部应 分别与相应洪水峰顶或谷底水位相切。过渡线与临时曲线或稳定 曲线衔接时,亦应相切。在一次洪水的涨落过程中,应通过测点 中心定线,其定线精度应符合表3.3.2~2的规定。 4用瞬时水位直接在相应时段的曲线上推算流量。 4.4.16受断面冲淤、变动回水、水草生长和结冰等多种因素影 响使水位流量关系紊乱的测站,可采用连实测流量过程线法定线 推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有较多的流量测次,并能控制流量变化过程。 2在水位过程线图上,选用适当比例点绘实测流量点。 3比较水位过程线与实测流量点的趋势,分析水位流量、 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若受结冰影响则应参照冰情和气 温变化过程,插补出缺少测次的峰顶、谷底或起涨点的流量。 4根据测站特性,将实测流量点连成光滑的过程线,以推 流时间在过程线上查读流量。 4.4.17水文站因故未能测得洪峰流量或最枯水流量时,应对水 位流量关系曲线高水或低水作适当延长,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高水部分延长不应超过当年实测流量所占水位变幅的 30%;低水部分延长不应超过15%。如超过此限,至少用两种 方法进行比较,并在有关成果表中对延长的方法和依据做出 说明。 2河床比较稳定,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点子比较集中, 曲线趋势明显的站,可根据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作高低 水延长。
1.凡使用时段较长的水位(或其他水力因素)与流量(或 流量系数)关系曲线,可编制水位流量关系表或其他推流检数 表,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制表时,所有内插的流量与曲线的偏差,在曲线的上 中部不应超过1%,下部不应超过士3%。 2)换用曲线前后的流量应衔接,低水放大曲线接头处的 流量应一致。 2当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较为平直,水位及其他有关水力因 素在一日内变化平缓时,可根据日平均水位推求日平均流最。
3用瞬时流量计算日平均流量可选用面积包围法或算术平 均法。 4 以面积包围法求得的日平均值作为标准值GB∕T 50561-2019 建材工业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其他方法求 得的日平均值与其相比,其允许相对误差:中高水为士2%,低 水为土5%,流量很小时可适当放宽。